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体育社会服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健康中国,高校,体育资源,社会供给服务
高校体育社会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于善[1](2019)在《“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供给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健康中国,是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其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国各地高校林立,大中型城市高等院校饱和度极高,小型城市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高校体育资源不仅属于高校教育资源,同时也是我国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诸多高校丰富的体育资源供给服务于社会,能够有效的弥补社会公共体育场所和社会体育指导力量的不足,充分缓解我国现有的社会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压力,对于"健康中国"思想指导下的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自2017年提出"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以来,高校的体育资源社会供给服务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壁垒,本研究旨在对我国高校目前在其自身体育资源供给社会、服务社会中展现的问题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供给服务进行探究。研究结果与分析:1)虽然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供给服务社会已经实施多年,政府层面也有了一定的引导机制、政策支持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但具体的细化指导和出现实际状况的处理办法还不完善,使高校在供给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尚不能全面投入。从政策方面提高加大对高校开放其体育健身资源的支持力度,增加法律保障,推动高校对于本身体育健身硬件和软件对社会供给,同时还需借助外来力量的合作与支持。2)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经费由学校按计划统一拨发,在对外供给服务体育硬件设施到社会的过程中,其损耗势必会大幅增加,以改善面对众多社会健身者的旺盛的体育健身需求而带来的设施损耗、管理滞后、师资的配置不足、体育资源有限、形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但学校方面并没有得到相应资金补充,对学校开放其体育设施的供给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并会促使一些不得不收缩甚至关闭其向社会供给体育健身资源的路径。3)高校体育硬件设施仅仅存在于初级管理层面,即保障设施的正常和规范,定期的维护和更换,正常教学和健身的时间处置,场馆的出租等。全民健身的科学化需要基层的健身形式和服务的落实,高校中的体育软件资源可以与教学相互结合,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及学生的实践相结合,从管理方面在高校的体育资源供给社会的过程中进行相关服务的实习和提高。4)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又有运动康复方面知识的专业指导人才就成为高校体育健身资源对外输出的重点。高校教师在本职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还须主动参与到社会健身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社会体育指导和培养社会健身指导人才的重任。调查中发现学生人群已经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体育的教学活动中,虽然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所应用,但反馈和自我技术理论更新的能力不足,高校中较为先进的健身科学理论知识不能够有效的实施和供给到社会健身中。社会健身中出现的问题和导向也不能及时的反馈的科研阶段。5)高校体育设施全面供给服务社会势必会进一步增加的安全责任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制定一套和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安全机制,以确保在出现安全责任问题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有效的降低安全隐患,并做到的事故责任划分,保险机制的完善与提高也能够为高校体育资源供给服务社会中出现的意外事故和伤害形成保障。结论:高校体育资源丰富,能够充分开发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供给,并形成服务机制能够有效的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从而促进民众的健康基础,同时对于高校本身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补促进的发展过程能够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做出有效的支持,为完成"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的目标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赵贡锐,黄菁[2](2019)在《移动平台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以X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移动平台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进行专业化、智能化的管理,优化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同时也为高校将来新建体育场馆提供数据决策支撑。将场馆资源服务和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相衔接,通过移动平台为用户提供综合多样的服务,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及时合理有效地提供给需求者,并提升体育场馆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在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进行服务的同时又可发挥高校在全民健身中的促进、引领作用,让健身锻炼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检索CNKI、万方、百度学术等相关网站查阅近十年来与"互联网+"、移动平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相关的文章92篇(核心期刊有25篇),再结合时下的实时资讯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分析,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2访谈法,对X高校场馆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参与人群进行访谈和调研并做好记录,后期进行整理与总结。研究结果:1移动平台里的功能单一。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的模式较为单一,仍然以场馆预订为主,没有完全利用移动平台的优势。2移动平台上可预订场馆的数量剩余较多。在移动平台上诸如足篮排等项目鲜有订单,即使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平均每天仍有半数以上的空余场馆和时间,这里除了该移动平台本身的使用者不多以外还可看出在一些需要参与人数较多的运动项目里会发生难以凑齐人数等问题。3线上线下缺乏有效的联系。移动平台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应用时缺乏与线下的联系,并且也没有提供留言板等可供与用户互动交流的单元,只在场馆预订功能里有一个活动板块,仅限用户自己发起组队活动,来实现拼单或者组团锻炼的目的,但很少有其它用户积极响应报名参与进来,移动平台本身也没有自发组织活动。同时线上用户也没有进行实名制注册,在缺乏一些个人真实的数据信息的情况下也就无法对其进行更加全面或制定一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找回遗失的财物或者制定个人运动方案等。4社会服务时移动平台对外的宣传力度不够。移动平台在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仅仅只是整个高校微信公众号里的某一个功能,另外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很多人找不到或者并不知道有这个功能。研究结论:1向社会进行有关场馆信息的微信推送,并尝试多方面的信息采集。利用学校订阅号介绍一些本校的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的情况,并适当推送一些关于社会服务时所发生的一些新闻,再附上服务号的链接让用户更快捷地转到服务号里去预订场馆进行锻炼,或者直接在高校图书馆放置微信扫描二维码,方便用户通过扫描快速关注场馆中心移动平台,使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的使用者增加。在征得用户同意后对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另外在其它方面的信息采集时还可设置留言板来针对用户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对移动平台进行不断地完善。2化整为零,主动为用户发起拼单拼团活动。对于不好凑齐人数的运动项目,移动平台在进行社会服务时可以在首页置顶发布拼单拼团的活动,两小时的足球场地在发起22人及其以上的拼单拼团活动时人均只有45元。同时还可探索将足球或篮球等较大的场地拆分成半场的形式对外进行租赁,一方面增加可利用的场馆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用户组队所需的人数以及缩短用户的组队时间,在全场人数不足的情况下仍可进行半场的比赛,同样可以满足群众健身锻炼的需求。3丰富功能,延伸服务。在现有的场馆预订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例如在活动板块里除了一些可以在线报名组队比赛以外,用户还可以在活动栏里寻找到裁判、教练等;举办一些诸如社区比赛、竞赛、友谊赛的赛事活动并在移动平台上对外公布赛程安排设置奖励,让用户积极报名参与;增添社交的功能,利用共享二维码生成等,方便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将健身锻炼的情况发布在平台上,建立一个运动朋友圈;针对校外人员不熟悉校内体育场馆为参与健身锻炼的用户提供停车、租赁器材、天气预报等其它便民信息。每年的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同时也正好是高校放假的时间,可以在这一天将所有的运动场馆对已经在移动平台注册过的用户免费开放。另一方面,在群众普遍关注健康的今天,高校可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得出用户健康报告,对用户进行健康指导,增加用户对场馆的黏性。4巧妙利用第叁方的平台。介于微信公众号本身的功能有限,可通过微信的开放端口,利用第叁方平台来开发出更多功能,例如发布健身锻炼的微视频,对于健身锻炼一些问题可以在里面可以发帖、回帖交流,拉近用户之间的距离,以满足群众个性化的健身锻炼需求,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移动平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不仅可以用于社会服务,同时也对高校未来改造或者新建体育场馆提供了信息支撑。移动平台在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服务,其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参与锻炼的每一个人,因此只有密切关注用户的需求,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才能为他们创造更加便利、优质的服务,真正发挥体育场馆对社会服务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陈森胜[3](2019)在《新时期社会服务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广泛开展全面健身活动,高校体育馆做为人民未来的活动场所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国民经济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本文根据当前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尽快解决,探究体育场馆的开放策略,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5期)
吴仕荣[4](2019)在《共享时代背景下昆明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场馆、场地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国民体质健康和体育产业的物质保障所在,同样场馆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自新时期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颁布实施后所得到的社会反映看,我国体育健身人数逐年增加,民众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追求空前高涨。但是,面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设施闲置和社会体育设施满足不了群众健身需求的现状,且面对日益增长的健身人口与体育场馆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无法短期大幅增加、投建体育场馆的现实形势下,对现有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昆明市高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与共享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探求促进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优化路径,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研究结论:(1)昆明市高校体育场馆数量多,资源较丰富,从数量上为场馆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2)昆明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处于有待完善阶段,有九成高校的部分场馆对外开放,其中有无偿开放和有偿开放两种方式,仍有高校的部分场馆没有对外开放,有共享利用的空间。(3)昆明市高校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呈现出大部分场馆对学生开放,对外开放较少场馆较少,开放形式单一;开放时间集中在傍晚,周末及节假日开放较少,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问题。(4)昆明市高校体育场馆现阶段缺乏优秀专业的场馆管理人才与细致、合理的场馆管理制度,存在场馆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及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5)昆明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场馆的管理制度问题、体育场馆利用率低问题、场馆的维护经费缺乏问题、开放的场馆较少的问题、收费过高、收费方式方式单一问题、场馆意见反馈问题、未设置相应的体育专业指导的问题等。(6)昆明市高校在场馆资源共享过程中共享的意识还停留在对学生开放,有活动才进行开放的阶段,共享的意识相对薄弱,共享场馆的项目集中在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开放的项目较为单一的问题。同时高校未与高校周围社区体育联动,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等问题。建议:(1)改变想法并引入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机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校的管理模式,完善相应的制度。同时根据高校自身情况,增加开放的场馆数量。(2)利用“互联网+”高校体育场馆,建立高校场馆管理网络平台来管理场馆资源,同时利用新媒体的强大舆论作用来扩大高校场馆的宣传与利用。(3)利用高校自身的优势培养或者招聘体育场馆管理的专业人才,建立属于高校自己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提高高校场馆的服务水平。(4)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高校场馆的开放时间与设置符合场馆条件且师生、校外人员均能接受的收费标准,来带动高校周围的锻炼人群和校园内的锻炼人群。(5)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场馆设置不同专业的项目优秀技能者选拨制度。利用场馆优势来培养体育专业指导员,既能让场馆利用提高,又能让学生在校内就完成从学习接受者到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转变。(6)整合高校的场馆资源,以联动的方式实现资源良性互动。(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4)
王涛[5](2019)在《社会服务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策略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民对提高身体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所需要的进行体育锻炼的场馆需求也在大幅度提高,虽然国家通过多条渠道来丰富人民的健身场所,但是整体数量上可供人民健身的体育场馆依然偏少,这就迫切需要开放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高校本身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通过分析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背景,认为高校开放体育场馆能够不断丰富社会服务的路径、体现高校体育场馆的公共性、提高使用效率,但是高校的体育场馆开放程度还不够、对应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都束缚了社会服务性的发挥,因此提出了基于社会服务视角下的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策略。(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徐芝芳[6](2018)在《银川市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银川市高校体育院校学生服务社会现状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初步具备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但他们仍然需在个人专业性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还是要看学生的自身专业实力,必须要做到专业技能的到位,才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30期)
杨文东[7](2018)在《地方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物质资源,更具备其他体育健身场所不具备的专业人才储备,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高校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这一政策,是我国当下促进全民健身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健康观念日益加强,对健身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但城市建设的早期雏形已初步完成,城市建设已经不具备在大幅度增加居民健身场所的条件,对此只有开展地方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方能解决推进全民健身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本文来源于《青少年体育》期刊2018年07期)
刘俊[8](2018)在《新时代下高校体育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路径研究:以搭建农村中小学美育支教平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时代高校体育艺术教育深入农村开展中小学美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与其有关的的研究进行概括,在新时代下为高校体育艺术教育深入农村开展中小学美育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4-27)
刘忠[9](2017)在《关于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开展地不断深入,社会体育服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体育科学研究,也成为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必要性入手,对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实践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实施策略,以能有效提高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服务水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与昌盛。(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7年10期)
卢守高[10](2017)在《基于社会服务理论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功能提升的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的社会服务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基于社会服务理论,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研究,对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功能进行定位,对高校体育场馆目前的对外服务程度及管理经营现状进行研究,探析其在服务社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出高校体育场馆应以产业化、市场化经营,丰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向自身职能多样化、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期刊2017年10期)
高校体育社会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移动平台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进行专业化、智能化的管理,优化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同时也为高校将来新建体育场馆提供数据决策支撑。将场馆资源服务和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相衔接,通过移动平台为用户提供综合多样的服务,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及时合理有效地提供给需求者,并提升体育场馆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在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进行服务的同时又可发挥高校在全民健身中的促进、引领作用,让健身锻炼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检索CNKI、万方、百度学术等相关网站查阅近十年来与"互联网+"、移动平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相关的文章92篇(核心期刊有25篇),再结合时下的实时资讯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分析,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2访谈法,对X高校场馆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参与人群进行访谈和调研并做好记录,后期进行整理与总结。研究结果:1移动平台里的功能单一。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的模式较为单一,仍然以场馆预订为主,没有完全利用移动平台的优势。2移动平台上可预订场馆的数量剩余较多。在移动平台上诸如足篮排等项目鲜有订单,即使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平均每天仍有半数以上的空余场馆和时间,这里除了该移动平台本身的使用者不多以外还可看出在一些需要参与人数较多的运动项目里会发生难以凑齐人数等问题。3线上线下缺乏有效的联系。移动平台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应用时缺乏与线下的联系,并且也没有提供留言板等可供与用户互动交流的单元,只在场馆预订功能里有一个活动板块,仅限用户自己发起组队活动,来实现拼单或者组团锻炼的目的,但很少有其它用户积极响应报名参与进来,移动平台本身也没有自发组织活动。同时线上用户也没有进行实名制注册,在缺乏一些个人真实的数据信息的情况下也就无法对其进行更加全面或制定一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找回遗失的财物或者制定个人运动方案等。4社会服务时移动平台对外的宣传力度不够。移动平台在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仅仅只是整个高校微信公众号里的某一个功能,另外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很多人找不到或者并不知道有这个功能。研究结论:1向社会进行有关场馆信息的微信推送,并尝试多方面的信息采集。利用学校订阅号介绍一些本校的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的情况,并适当推送一些关于社会服务时所发生的一些新闻,再附上服务号的链接让用户更快捷地转到服务号里去预订场馆进行锻炼,或者直接在高校图书馆放置微信扫描二维码,方便用户通过扫描快速关注场馆中心移动平台,使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的使用者增加。在征得用户同意后对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另外在其它方面的信息采集时还可设置留言板来针对用户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对移动平台进行不断地完善。2化整为零,主动为用户发起拼单拼团活动。对于不好凑齐人数的运动项目,移动平台在进行社会服务时可以在首页置顶发布拼单拼团的活动,两小时的足球场地在发起22人及其以上的拼单拼团活动时人均只有45元。同时还可探索将足球或篮球等较大的场地拆分成半场的形式对外进行租赁,一方面增加可利用的场馆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用户组队所需的人数以及缩短用户的组队时间,在全场人数不足的情况下仍可进行半场的比赛,同样可以满足群众健身锻炼的需求。3丰富功能,延伸服务。在现有的场馆预订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例如在活动板块里除了一些可以在线报名组队比赛以外,用户还可以在活动栏里寻找到裁判、教练等;举办一些诸如社区比赛、竞赛、友谊赛的赛事活动并在移动平台上对外公布赛程安排设置奖励,让用户积极报名参与;增添社交的功能,利用共享二维码生成等,方便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将健身锻炼的情况发布在平台上,建立一个运动朋友圈;针对校外人员不熟悉校内体育场馆为参与健身锻炼的用户提供停车、租赁器材、天气预报等其它便民信息。每年的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同时也正好是高校放假的时间,可以在这一天将所有的运动场馆对已经在移动平台注册过的用户免费开放。另一方面,在群众普遍关注健康的今天,高校可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得出用户健康报告,对用户进行健康指导,增加用户对场馆的黏性。4巧妙利用第叁方的平台。介于微信公众号本身的功能有限,可通过微信的开放端口,利用第叁方平台来开发出更多功能,例如发布健身锻炼的微视频,对于健身锻炼一些问题可以在里面可以发帖、回帖交流,拉近用户之间的距离,以满足群众个性化的健身锻炼需求,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移动平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不仅可以用于社会服务,同时也对高校未来改造或者新建体育场馆提供了信息支撑。移动平台在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服务,其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参与锻炼的每一个人,因此只有密切关注用户的需求,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才能为他们创造更加便利、优质的服务,真正发挥体育场馆对社会服务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体育社会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1].于善.“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供给服务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赵贡锐,黄菁.移动平台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以X高校为例[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陈森胜.新时期社会服务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策略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4].吴仕荣.共享时代背景下昆明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服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5].王涛.社会服务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策略的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6].徐芝芳.银川市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服务社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
[7].杨文东.地方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
[8].刘俊.新时代下高校体育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路径研究:以搭建农村中小学美育支教平台为例[C].2018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2018
[9].刘忠.关于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实践[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
[10].卢守高.基于社会服务理论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功能提升的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