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矛盾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意识,“第二次革命”,总体布局,理论品格,论断,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指导,历史进程
矛盾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宋德孝,别杨杨[1](2019)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理论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严谨、正确的历史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历史进步。$(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9)
高轩[2](2019)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叁重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政治论断,蕴含丰富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辩证逻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和质量互变规律的鲜活实践,是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的客观体现,为在新时代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提供基本依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变"和"不变"的辩证统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表述变了;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变了,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方式变了,但我们辨认社会主要矛盾的目标指向没有变。(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9年11期)
周丽[3](2019)在《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及现实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内涵和主要内容。运用马克思需要理论剖析了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意义:从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充分理解和把握"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实现。论述了马克思需要理论对于我国主要矛盾制定的现实意义: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量,立足现实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有秩序地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2期)
陈起风,李春根[4](2019)在《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看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契机与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其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即着力建构适度平衡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增强民众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制度全覆盖及"双轨制"并轨运行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障领域的隐性失衡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群体间基本养老保障待遇与地区间基金收支规模失衡发展及逐年加剧的态势。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民生制度安排,新时代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只有在迎合社会主要矛盾转向的基础上,精准识别隐性失衡点进而牢牢锁定改革突破口,把握改革契机,选准改革路径方可保障改革成效。(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曾庆欢,卢国辉[5](2019)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理念、结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是新时代确立发展理念和方略的基础和依据。社会主要矛盾本质依然是供需矛盾,矛盾焦点由"数量短缺"向"优质不足"转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是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包含了运动健身的需求,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满足人民需求,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有基础和关键作用。本研究聚焦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从人民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出发,探析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念、结构和路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社会调查等方法,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念、结构、路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应坚持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一是内涵大大扩展;二是层次大大提升;叁是处在持续的动态变化中。满足人民的需要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起点和归属。2.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深刻认识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群体、不同阶层分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不平衡;二是准确聚焦建设不充分的问题,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结构更完善、分工更合理、形态更高级、产品更精细。3.坚持构建人民满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研创测度指标,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和标准,着力解决人民"想健身、能健身、会健身"的问题,努力建设好人民身边的健身组织和健身设施,丰富健身活动和赛事,加强健身指导,弘扬健身文化,健全健身信息支撑体系。4.补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核心结构要素: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体育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中的基础要素,场地设施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配置不齐全的现状与人民日益高涨的健身需要的矛盾始终存在,构建与人民需求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首要任务是补齐体育场地设施短板,提高供给总量,优化结构布局,完善基础配置。5.强化全民健身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软环境。多元健身公共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软支撑,着力打造好软环境,形成全民健身活动有组织、锻炼有指导、健康有标准、服务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供给局面。6.完善全民健身政策支撑体系构建,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强化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着力解决供给不足和落实不够的问题。一是探索构建全民健身多元发展体制机制;二是完善多层级、多维度全民健身实施效果评价与考核制度,构建刚柔结合的可测量指标体系;叁是建立全要素参与的全民健身实施配套保障制度;四是建立全民健身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压力传导机制。资金筹措在国家主导基础上,从政策制度、市场机制和社会公益等层面探索来源渠道,建立激励和吸引多方资金的政策与社会环境。7.构建城乡、区域相对均衡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总体布局。促进全民健身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实现共建共享发展。一是强化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建设;二是科学认识均衡发展的相对性,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总体均衡和区域均衡的双轨式发展格局。研究结论:1.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创新供给模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供给格局,形成发展合力。一是政府进一步增强供给能力,同时发挥推动实现供给多元化的作用。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注重构建和发挥市场这一主体效能,完善市场在全民健身资源配置、产品供给、效能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形成政府和市场共建共享、相互促进的共赢局面。2.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共享式发展。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全民健身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二是完善共享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思路和监管模式,构建试错容错发展机制,构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共享发展政策环境;叁是营造共建共享文化环境。加强指导和服务,助力群众更新观念,转变思维,主动融入共享发展时代大潮。3.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效能。一是保障和维护社会组织利益,创建政府和社会组织认可的共同发展目标,明确合作发展交叉区与分界线,推动资源共享,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二是完善准入机制,加强源头管理,引导规范、健康发展,并给予社会组织更大发展空间;叁是强化社会组织自身建设,通过政策杠杆、市场规划、机制创新,引导支持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发展;四是拓展与畅通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与途径,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合作建设等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广度和深度。4."放管服"改革落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厘清建设痛点、难点和堵点,剖析形成机理,化解政策、行政审批、管理体制等桎梏因素,提升创新空间和发展自由度;二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财政资金补助与奖励方式,引入竞争和绩效管理机制;叁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遵循市场规律,减少行政干预,降低运行成本,落实"服务"职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马宝成[6](2019)在《着眼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即将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在此之前,有以下几方面值得给予更多关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绿色发展、治理生态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本文来源于《国家治理》期刊2019年40期)
曲凤东[7](2019)在《论新时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路径——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根据。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大力培育新动能,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深入推进各个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30期)
于忠珍[8](2019)在《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治理转型的实践路径探析——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情况下,依靠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急需转型。不仅要求各级政府将惠农政策的好事办好,更要求调整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对乡村治理的方式进行优化和升级,使乡村治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程度地改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从化解社会主要矛盾高度来认识其历史定位。农村基层组织振兴和治理转型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祥校[9](2019)在《浅析数学后进生心理矛盾与转化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总有一些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后进生出现在教师面前.数学教师必须了解这部分后进生的心理矛盾,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促成有效转化后进生的目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浅略分析数学学科后进生的叁种心理矛盾,并提出几点转化对策.一、数学科后进生的心理矛盾1. 渴望受关注与被冷落的矛盾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注意,是每一个学生最基本的一种心理需求.受现行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师往(本文来源于《初中数学教与学》期刊2019年20期)
胡美娟[10](2019)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西藏民族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民族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西藏地区与全国一样,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都是在不断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借鉴历史经验,不断调整推进民族工作。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西藏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之相适应,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必然因循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来定位。(本文来源于《西藏发展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矛盾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政治论断,蕴含丰富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辩证逻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和质量互变规律的鲜活实践,是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的客观体现,为在新时代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提供基本依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变"和"不变"的辩证统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表述变了;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变了,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方式变了,但我们辨认社会主要矛盾的目标指向没有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矛盾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1].宋德孝,别杨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理论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高轩.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叁重逻辑[J].世纪桥.2019
[3].周丽.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及现实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J].新西部.2019
[4].陈起风,李春根.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看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契机与路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曾庆欢,卢国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理念、结构、路径[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马宝成.着眼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J].国家治理.2019
[7].曲凤东.论新时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路径——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9
[8].于忠珍.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治理转型的实践路径探析——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
[9].李祥校.浅析数学后进生心理矛盾与转化对策[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
[10].胡美娟.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西藏民族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西藏发展论坛.2019
标签:社会主要矛盾; 历史意识; “第二次革命”; 总体布局; 理论品格; 论断; 马克思主义; 全面深化改革; 方法论指导; 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