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山东东营257400
摘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绘画兴趣就会减弱以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审美能力与表现技法的提高不成正比;家长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或给孩子的压力过大;教师教授方法和评价形式的单一性和格式化。
关键词:绘画兴趣学以致用
绝大多数的孩子,最初表达自己想法的手段除了‘说’,就是‘画’了。喜欢绘画可以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作为美术教师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二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课上画、课下画;三四年级的学生只在课上画画或有什么比赛任务时才画;高年级的学生对绘画课已不感兴趣,他们只对手工课或设计课兴趣较大,画画纯粹为了应付老师。慢慢的随着孩子年龄增加,绘画兴趣会减弱以至消失。
一、孩子的绘画兴趣不能持续和成长的原因
1.审美能力与表现技法的提高不成正比。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提出:儿童绘画与儿童智力成长是同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自己随意画的画,孩子认为自己画的是最棒的,画画是快乐的。一种情况是当家长或老师发现孩子的绘画兴趣时会进行系统地培养,从造型能力、色彩、线条等方面都进行训练,脱离儿童实际。过早地让他们学习一些成人技法,就会出现孩子的表现技法离老师的要求差很多,孩子心里就觉得我不擅长画画,慢慢的画画的兴趣就会减弱;另一种情况是当家长或老师没有发现孩子的绘画兴趣就进行系统地培养。这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审美能力有了提高,但表现技法没有提高,从而表现的作品自己还是不满意,绘画兴趣也会减弱甚至消失。
2.家长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或给孩子的压力过大。“你画的胡萝卜太胖了,色彩也不对;小孩的头太大,身子太小,人物的比例关系也不对……”家长用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画,孩子的画将是一无是处;同时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求太高。大人觉得,对画画投入那么大,再加上别人都开始考级了,那就随大流吧。但是小孩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快乐的事,都会被大人套上个恼人的框框。画画好并不是通过证书体现的。比赛、考级都体现了大人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孩子意愿的表达。慢慢的画画变得不再快乐,而是充满了功利性和压力
3.教师教授方法和评价形式的单一性和格式化。作为美术教师,教授的方法和评价形式的单一性和格式化,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绘画时,要求:(1)先用铅笔起稿(2)勾线笔描边(3)涂色(要均匀)(4)细节的调整与添加。猛一看没什么问题,具有专业水准,可是在操作时,你会发现对一二年级的孩子而言,复杂而大面积地涂色,既费时又费力。在这样长期的训练过程中,画画将变得不再快乐和有成就感,而变得痛苦又没有兴趣;教师评价的格式化,如构图不够饱满,色彩搭配不协调,色彩涂得不匀。教师教授方法和评价时忽略了孩子绘画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变得枯燥和乏味,使孩子在绘画方面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孩子对绘画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使儿童绘画的兴趣持续与成长?根据教学实际,我是这样体会的
1.家长和老师放弃功利心,把眼光放得长远些。我们培养孩子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了孩子以后更好地发展,不是为了孩子考级,将来成为大画家;也不是为了参加绘画比赛获个好奖次。压力越大孩子的绘画兴趣就越淡,以致消失。教师的教学往往脱离儿童实际,过早地让他们学习一些成人技法,会使儿童产生畏难情绪或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绘画兴趣。迎合了绘画比赛的要求,而抹杀了一个绘画天才。
2.培养绘画的自信心、扩大儿童视野。自信才能创造个性,儿童绘画本身就是个性的发挥。家长和老师看儿童的画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以此激发他们的绘画热情。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是他们喜欢画画的最重要的因素。新鲜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常带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去看一些画展、图片展……,不仅能开阔儿童的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美的习惯,陶冶美的情操。
3.尝试新材料和多种评价形式以激发绘画兴趣。给儿童尝试使用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我经常要求儿童自己去寻找一些绘画材料、一些新的方法来画画。于是儿童通过探索知道了:画画不光可以画在纸上,还可以画在树叶上,画在布上,画在石头上……;不光可以用笔画,还可以用手画、用一切可以画的工具来画画。从而大大促进了儿童对绘画的兴趣。传统的儿童画,在我看来,不仅费时费力同时也抹杀了孩子的灵性。作为美术教师,可以探索多种表现形式,如蜡笔画。背景涂色时,可以利用蜡笔的油水分离的特性,利用水粉、水彩涂背景,既省时又省力,又出效果;利用彩色砂纸、彩色卡纸代替背景涂色。
4.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到的东西能“学以致用”。如何让孩子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学以致用呢?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改变画纸的形式,把普通的画纸变成涂鸦墙、广场瓷砖、玻璃瓶子、一次性的饭盒盘子、书包、白T恤等生活用品。这样既解决了学以致用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作品不易保存的问题,同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儿童能长久地对绘画保持兴趣,那么他就会在这一方面成才。兴趣是创造的萌芽,培养兴趣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2]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