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氧水解酸化论文-原林虎,原雨桐

微氧水解酸化论文-原林虎,原雨桐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氧水解酸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游离亚硝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污泥发酵,水解酸化

微氧水解酸化论文文献综述

原林虎,原雨桐[1](2018)在《1种强化污泥厌氧水解和酸化的新方法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污泥资源化利用限速步骤——水解问题,研究1种游离亚硝酸(FNA)联合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强化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新方法。结果表明,FNA联合SDBS能促进污泥水解和酸化过程。溶解性COD、溶解性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随FNA的含量升高而升高。FNA在发酵过程中会发生反硝化过程,并且FNA的含量越低反硝化效率越高,而SDBS的含量几乎不变。当FNA的质量浓度为1.54 mg/L时,短链脂肪酸(SCFA)积累量最大并且为1 025 mg/L,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积累的SCFA中乙酸的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41%~46%。FNA联合SDBS同样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显着促进水解和酸化关键酶然而严重抑制产甲烷关键酶。(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曾薇,郭京京,纪兆华,赵丹,彭永臻[2](2018)在《pH值对剩余污泥微氧水解酸化溶出物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剩余活性污泥消化产物用作污水脱氮除磷的碳源,可以在污泥减量化的同时,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将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并举.本研究考察了微氧曝气条件下p H值对污泥水解酸化溶出物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污泥微氧水解酸化溶出物中VFAs(Volatile fatty acids)、可溶性COD、蛋白质和多糖浓度均高于酸性条件,最佳p H值为10.0,TVFA(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浓度最高达到4 156.4mg COD/L,乙酸是主要产物,占TVFA的52%,蛋白质浓度是多糖浓度的3~4倍;碱性及微曝气条件下,氨氮的溶出浓度远小于酸性条件.研究结果证实了污泥微氧消化开发内碳源的可行性,原污泥和p H值4.0的酸性条件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优势菌种,分别占59.9%和38.6%;p H10.0的碱性条件下,厚壁菌门(Firmicutes)转变为为优势菌种,占70.9%,其中隶属于Firmicutes的梭菌纲(Clostridia)所占比例最大,约为63.4%.不同酸碱条件下,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优势菌种的改变导致不同的污泥消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江水英,吴声东[3](2018)在《重金属Cd对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水解和酸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序批式厌氧反应器中探究了重金属Cd~(2+)对污泥厌氧水解和酸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1 mg/L Cd~(2+)能够促进污泥的水解和酸化过程进而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的积累;且其最大积累量为1 025 mg/L。高浓度Cd~(2+)能够促进污泥中有机物的释放;但对酸化过程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当Cd~(2+)的浓度为5.0 mg/L时,最大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SCFA浓度分别为1 395、465 mg/L,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5和0.5倍。同时发现高浓度Cd~(2+)(例如5.0 mg/L)能够抑制产甲烷古菌的活性进而导致SCFA的消耗量较低。(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李艳,孔秀琴,贾金娥,苏瑞[4](2017)在《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对明胶废水的预处理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明胶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工艺进行对比处理实验,探讨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对明胶废水水质改善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达到72h的时候,溶解氧为1.3~1.6mg/L的微好氧反应器的COD去除率最大可达25%,溶解氧为0.3~0.5mg/L的厌氧反应器的COD去除率最大可达22%;微好氧反应器的VFA的含量达到12mg/L左右,厌氧反应器只有8mg/L左右;微好氧反应器的pH值可由最初的12.5降至7.5左右,而厌氧反应器只能降至8.0左右;两个反应器对蛋白质去除效果的差别并不明显,都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微好氧反应器的氨氮浓度只有22mg/L,小于厌氧反应器中的氨氮浓度,说明微氧条件有利于氨氮的扩散挥发,低浓度的氨氮对微生物的危害较小。对比得出微好氧反应器的出水水质较好,更适合明胶废水水解酸化的预处理。(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李杨[5](2017)在《铁强化厌氧水解酸化微生物种间氢传递及其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解酸化作为厌氧产甲烷的前一阶段,承担着为产甲烷菌提供适宜底物(一元碳和乙酸)的任务,同时也是工业废水提高可生化性的重要预处理手段,但其在实际应用中效率通常较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厌氧产酸常受限于较高H2分压——H+作为酸化段厌氧氧化有机物的电子受体,其氧化还原电位较低(EH+/H2=-414 mV,pH = 7),只有在较低的H2分压(<104-10-5atm)下,有机酸的厌氧氧化才能在热力学上自发进行。同型产乙酸菌和嗜氢产甲烷菌作为厌氧耗H2的主要微生物,在许多厌氧系统中丰度较低,容易造成H+积累,进而导致厌氧工艺失败。因此,降低H2分压是推动厌氧水解酸化的关键。基于此,本论文开展厌氧水解酸化中的种间氢传递的强化方法和机制研究,分别采用零价铁强化同型产乙酸、磁铁矿强化异化铁还原以及生物电化学系统强化嗜氢产甲烷等厌氧耗H2手段,加速有机物的水解酸化,同时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水解酸化颗粒污泥,为后续产甲烷过程提供适合的底物和环境条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为了强化厌氧水解酸化阶段同型产乙酸(耗氢)代谢,推动该平衡反应向右进行,本研究将零价铁投加至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以有机酸(丙酸)为底物,随进水有机负荷升高(3500-10000 mg/L),零价铁反应器出水COD(680-3400 mg/L)始终低于空白反应器(1020-5860 mg/L)。化学计量学评估表明零价铁反应器丙酸向乙酸转化率从25%-78%提升至42%-88%。零价铁能够有效富集同型产乙酸菌,提高水解酸化阶段微生物种群丰富度,推动其与产氢菌之间的氢传递,并形成结构紧凑、密实的水解酸化颗粒污泥(粒径达 535μm)。(2)零价铁在空气中极易锈蚀,其表面易形成Fe(Ⅲ)氧化物。而在厌氧条件下,Fe(Ⅲ)氧化物能够触发异化铁还原过程,加速有机物厌氧水解酸化种间氢传递。将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投加至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结果表明,磁铁矿能够有效地富集异化铁还原菌,使水解酸化反应器在酸性冲击和高有机负荷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运行。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异化铁还原菌能够得到有效富集,其可利用有机物氧化所产生的H2作为电子供体,降低氢含量,并促进乙醇型发酵进行(当进水COD浓度为40000 mg/L时乙醇产量达到2400 mg/L)。高通量测序分析证实磁铁矿能够显着富集Megasphaera——该细菌被推测同时具备产乙醇和胞外电子传递至Fe(Ⅲ)氧化物的能力,进而促进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水解酸化。(3)水力停留时间较短的水解酸化过程通常很难富集嗜氢产甲烷菌。本研究将一对石墨电极置于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构成电场强化的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7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6 h时,电场-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的COD去除率为72%,甲烷产量为250 mL/h;而对比反应器COD的去除率仅为41%,甲烷产量仅为50 mL/h。电场-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电流密度可达62 A/m2,能量效率达392%。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电场-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的阴极周围富集大量嗜氢产甲烷菌,其对氢的消耗有效缓解水解酸化阶段酸性的积累,推动有机物分解的平衡反应向右移动,进而在短HRT的水解酸化反应器实现有机物的高效去除和甲烷化。(4)复杂有机物的水解酸化效率通常较低,在纤维素废水研究中,内置零价铁作为电极的反应器COD去除率达88%,而内置石墨作为电极的反应器COD去除率为66%,对照反应器(无内置电极)COD去除率仅为39%。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零价铁可强化同型产乙酸,加速对水解酸化中的氢消耗,缓解有机酸的积累;另一方面,电生物反应器内阴极嗜氢产甲烷,也有助于推动有机酸分解反应向右进行并产生甲烷。零价铁作为电极也可显着提高纤维素水解酶活性,其中对β-葡萄糖苷酶促进效果最为明显,Pseudobacteroides,Saccharomonospora,Ruminiclostridum 和 Thermanaerovibrio 四类水解酸化菌的丰度也得到显着提高,加速了纤维素废水的水解酸化。(5)实际印染废水水质波动大、生物难降解,是典型的难处理废水之一。将铁屑置于中试规模厌氧反应器内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结果表明,铁屑有效提高废水的脱色率(40%vs 20%)和COD(19%vs 10%)的去除效率。对微生物形态和种群结构分析可知,铁屑中零价铁强化同型产乙酸、Fe(Ⅲ)氧化物强化异化铁还原加速耗氢代谢,富集水解酸化细菌,实现水解酸化阶段颗粒污泥的形成,污泥粒径约为500 μm左右,颗粒污泥的形成使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有效抵抗实际废水的冲击,实现稳定的脱色及COD去除。因此,内置铁屑的水解酸化设备可用于实际污水处理厂的原位升级改造,有效提升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9-01)

邓永超[6](2017)在《矿化垃圾对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一是污泥厌氧发酵能够实现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二是厌氧发酵过程还能得到有价值的副产物(如短链挥发性脂肪酸、氢气等)。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主要有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叁个连续反应,水解是污泥厌氧发酵的控制与限速步骤,直接影响了厌氧发酵后续阶段反应及相应目标产物的获取。如何提高污泥厌氧水解速率,加快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进程,获取更多的目标产物(如SCFAs、氢气、甲烷等)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机械、化学药剂、生物等预处理方法被应用于污泥发酵系统,但是大多数该类预处理方式需要大量的能量输入或者化学试剂消耗。高效且能量消耗低的促进方式亟待研发与探究。有研究表明:矿化垃圾中含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厌氧微生物菌群及酶类,运用矿化垃圾能够明显提高厌氧发酵体系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厌氧体系发酵产氢。应用矿化垃圾该特别的属性处置处理剩余污泥,加快剩余污泥水解、酸化速率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主要研究了矿化垃圾不同投加量对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机理,目的在为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提高后续反应速率及副产物产量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节能经济的方法,同时为开采利用矿化垃圾、实现“以废(矿化垃圾)治废(剩余污泥)”提供一种新思路。实验研究表明,添加1/3g/gTSS(总悬浮固体)剂量以内的矿化垃圾能有效强化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的水解-酸化过程,且1/3g/g TSS为矿化垃圾作用效果最佳的投加剂量,在最佳矿化垃圾投加量下,试验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与总化学需氧量的比值(SCOD/TCOD)及最大产酸量(发酵时间为6天,产量为183.45mg COD/g VSS)均高于空白试验组(发酵时间为10天,产量为79.45mgCOD/gVSS);进一步机理研究证明,矿化垃圾能强化剩余污泥的溶解、多糖和蛋白质的水解及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酸化;矿化垃圾的作用下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体系中与有关水解、酸化酶的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与水解、酸化相关的厌氧微生物菌群Proteobacteria、Bacteriodetes、Fimicutes、AcidobateriaOTU 百分含量也高于空白组实验组。进一步证实了矿化垃圾的投加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污泥厌氧系统中厌氧微生物菌群种类与数量,提高厌氧系统中各类水解酶、酸化产酸等酶类的酶活,从而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反应。(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25)

李艳[7](2017)在《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预处理对明胶废水水质以及污泥减量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明胶废水排污量大、高碱度、高含钙量、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剩余污泥产量大的特点,本文对比研究了微好氧水解酸化与厌氧水解酸化对明胶废水水质和水解酸化预处理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明胶废水污泥减量化的影响效果,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水解酸化反应器和SBR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群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采用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工艺进行对比处理实验,探讨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对明胶废水出水水质改善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达到72h的时候,溶解氧为1.3~1.6mg/L的微好氧反应器的COD去除率最大可达25%,溶解氧为0.3~0.5mg/L的厌氧反应器的COD去除率最大可达22%,微好氧反应器的VFA的含量达到12mg/L左右,厌氧反应器只有8mg/L左右,微好氧反应器的pH可由最初的12.5降至7.5左右,而厌氧反应器只能降至8.0左右,两个反应器对蛋白质去除效果的差别并不明显,都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微好氧反应器的氨氮浓度只有22mg/L左右,小于厌氧反应器中的氨氮浓度,说明微氧条件有利于氨氮的扩散挥发,低浓度的氨氮对微生物的危害较小。对比得出微好氧反应器的出水水质较好,更适合明胶废水水解酸化的预处理。(2)对比研究了1号(HCL调节池+SBR反应器)、2号(微好氧水解酸化反应器+SBR反应器)、3号(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SBR反应器)对明胶废水的处理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COD去除率方面,2号反应器可以达到90%左右,3号反应器可以达到82%左右,1号反应器仅为78%左右,MLSS、MLVSS、灰分的减量化效果均为2号反应器优于3号反应器,3号反应器优于1号反应器,2号反应器中的钙离子保留率(95%~105%)高于1号(77%~88%)和3号(90%~99%)反应器,得出2号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最好,说明微好氧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对提高活性污泥处理效果,污泥减量化方面具有较大贡献。(3)采用基于16Sr RNA基因的Miseq测序方法分析了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以及叁个SBR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群落并对其组成进行分析。本文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对微生物群落中门和属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说明。根据检测结果显示,水解酸化组中微好氧组检测到10个门,100个属;厌氧组检测到20个门,231个属,其中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为主要优势菌群,但在两个反应器内所占比例明显不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在微好氧反应器中所占比例为77.1%,在厌氧反应器中所占比例为44.0%;Firmicutes(厚壁菌门)在微好氧反应器中所占比例为12.8%,在厌氧反应器中所占比例为48.5%。说明溶解氧条件对水解酸化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群落产生一定影响。活性污泥组中1号反应器内检测到26个门,304个属;2号反应器内检测到23个门,275个属;3号反应器内检测到23个属,281个门,其中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为主要优势菌群,但在叁个反应器中比例存在明显差别,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在叁个反应器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3%,62.6%,73%,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在叁个反应器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5.7%,28.4%,15.8%,说明进水不同对微生物群落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黄庆涛[8](2017)在《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产物为碳源强化SBR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存在碳源不足的问题,导致出水氮、磷不能同时达标;污泥通过微氧水解酸化产生短链的挥发性脂肪酸,可以作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同时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将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产物应用于SBR工艺处理碳源不足的城市污水,对解决污水处理厂氮、磷不达标,污泥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采用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产物作碳源,研究了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上清液投加量、泥龄(SRT)、曝气量对采用A/O/A运行模式SBR工艺处理低C/N比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及反硝化除磷能力的影响;进行了SBR系统好氧段COD降解动力学分析、物料平衡分析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采用鸟粪石沉淀法去除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上清液中的氮、磷,研究了p H和Mg/P摩尔比对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上清液中氮、磷去除效果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p H10.0、Mg/P摩尔比1.8,PO43-P、NH4+-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08%、32.91%和14%。(2)在温度25℃、曝气量48L/h、SRT25d条件下,研究了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上清液为碳源时上清液投加量对A/O/A-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清液投加量折合成进水COD220 mg/L时,SBR系统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68%、64%。由于上清液中含有氮、磷,导致SBR系统TN、TP的去除率不高。(3)在温度25℃、曝气量48L/h、SRT25d条件下,研究了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上清液除去氮、磷后作为碳源时上清液投加量对A/O/A-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清液投加量折合成进水COD220mg/L,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3%、99%、85%、96%,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上清液投加量为180mg/L和220mg/L时,SBR系统内出现反硝化除磷现象,反硝化聚磷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98%和18.41%。(4)在温度25℃、SRT25d、上清液投加量折合成进水COD 220 mg/L条件下,研究了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上清液除去氮、磷后作为碳源时曝气量对A/O/A-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曝气量最佳为48L/h。(5)在温度25℃、曝气量最佳为48L/h、、上清液投加量折合成进水COD220 mg/L条件下,研究了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上清液除去氮、磷后作为碳源时SRT对A/O/A-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适宜的SRT为20~25d。(6)在温度25℃、曝气量48L/h、SRT25d条件下,研究了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上清液除去氮、磷后作为碳源时上清液投加量对A/O/A-SBR工艺的好氧段COD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好氧段COD降解遵从一级反应动力学,COD降解速率常数随着上清液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7)在温度25℃、曝气量48L/h、SRT25d、上清液投加量折合成进水为220mg/l条件下,对A/O/A-SBR系统内的物料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D的平衡百分比为80.47%,N的平衡百分比为94.71%,P的平衡百分比为94.4%。(8)在A/O/A-SBR脱氮除磷工艺系统中,含有大量Comamonas,Ottowia,Thauera等反硝化功能菌,硝化功能主导菌为Nitrospira,主要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种分别是Acinetobacter和Dechloromonas。(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杨云,王瑾玲[9](2016)在《温度对CaO_2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究了温度对CaO_2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5~35℃,随着温度的升高,污泥厌氧反应体系中水解和酸化得到加强,且VFA和甲烷的最大积累量分别为3 120 mg/L和196 m L。当温度进一步提高至55℃时,水解反应得到强化,但是过高的温度限制了厌氧微生物对溶解性蛋白质和多糖的利用,进而导致VFA的积累量较少。因此35℃是CaO_2强化剩余污泥水解和酸化的最佳温度。(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23期)

吴至成,吴琳[10](2016)在《pH对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污泥厌氧发酵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方式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厌氧发酵,一方面污泥得以减量化,另一方面,得到能源物质短链挥发性脂肪酸(SCFA)。然而,厌氧反应中水解步骤是限制污泥厌氧发酵的关键步骤。因此,提出利用脂肽强化污泥厌氧发酵生产SCFA的方法,并探讨了pH对脂肽强化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环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脂肽作用下污泥厌氧水解酸化速率,且最佳pH为10,此时最大SCFA积累量为286.4 mg·g~(-1)。研究表明,碱性环境能够进一步强化污泥中有机物(蛋白质和多糖)的溶出,且抑制甲烷的积累。(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微氧水解酸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剩余活性污泥消化产物用作污水脱氮除磷的碳源,可以在污泥减量化的同时,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将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并举.本研究考察了微氧曝气条件下p H值对污泥水解酸化溶出物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污泥微氧水解酸化溶出物中VFAs(Volatile fatty acids)、可溶性COD、蛋白质和多糖浓度均高于酸性条件,最佳p H值为10.0,TVFA(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浓度最高达到4 156.4mg COD/L,乙酸是主要产物,占TVFA的52%,蛋白质浓度是多糖浓度的3~4倍;碱性及微曝气条件下,氨氮的溶出浓度远小于酸性条件.研究结果证实了污泥微氧消化开发内碳源的可行性,原污泥和p H值4.0的酸性条件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优势菌种,分别占59.9%和38.6%;p H10.0的碱性条件下,厚壁菌门(Firmicutes)转变为为优势菌种,占70.9%,其中隶属于Firmicutes的梭菌纲(Clostridia)所占比例最大,约为63.4%.不同酸碱条件下,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优势菌种的改变导致不同的污泥消化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氧水解酸化论文参考文献

[1].原林虎,原雨桐.1种强化污泥厌氧水解和酸化的新方法及其机理[J].水处理技术.2018

[2].曾薇,郭京京,纪兆华,赵丹,彭永臻.pH值对剩余污泥微氧水解酸化溶出物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

[3].江水英,吴声东.重金属Cd对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水解和酸化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4].李艳,孔秀琴,贾金娥,苏瑞.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对明胶废水的预处理效果[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7

[5].李杨.铁强化厌氧水解酸化微生物种间氢传递及其调控[D].大连理工大学.2017

[6].邓永超.矿化垃圾对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7

[7].李艳.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预处理对明胶废水水质以及污泥减量化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7

[8].黄庆涛.污泥微氧水解酸化产物为碳源强化SBR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9].杨云,王瑾玲.温度对CaO_2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10].吴至成,吴琳.pH对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6

标签:;  ;  ;  ;  

微氧水解酸化论文-原林虎,原雨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