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外交论文-王卉

气候变化外交论文-王卉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候变化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色长城,南南合作,萨赫勒,联合国环境署,气候变化,国土面积,全球环境基金,荒漠化防治,新疆生态,防沙治沙

气候变化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王卉[1](2019)在《中国防沙经验为非洲筑“绿色长城”》一文中研究指出毛里塔尼亚地处非洲,国土面积的2/3被沙漠覆盖,有“沙漠共和国”之称。这里,每年土地退化造成的损失约1.92亿美元,且气候变化影响将进一步加重该损失。而一片乡土树种构建的绿色防护带或许能为这里留住一抹绿色。这片防护带是由中国国家发展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6-17)

安峥[2](2018)在《G7峰会周五召开,已沦为“G6+1”?》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周五,一年一度的G7峰会将在加拿大滑雪胜地夏洛瓦举行,但会场气氛注定不会“清凉”。有评论指出,当白宫不念“旧情”向欧盟、加拿大开征钢铝关税后,G7成员几乎都已登上美国贸易的“黑名单”。法国财长勒梅尔上周末直言,G7实际已沦为“G6+1”。从和(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8-06-06)

许文[3](2017)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科技外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科技外交进行研究,发现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科技外交具有叁个特点:一是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成为重要主体,二是国家科技实力影响科技外交,叁是科技因素的影响要遵从国家利益等政治因素。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科技外交的发展提出建议,要积极调动民间科学力量,加大投入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研发,在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中寻得平衡点。(本文来源于《全球科技经济了望》期刊2017年08期)

杨国丰[4](2017)在《美国“退巴”:波澜难平 前途未卜》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也许是下定决心反对上届政府的一切执政主张,特朗普6月1日正式宣布美国将退出去年由前任总统签署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决定发布后,各国政界和媒体纷纷发声表示不看好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法、德、意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叁国坚(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7-06-16)

Bill,Olmi[5](2017)在《太平洋岛屿论坛中的公共外交角色: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平洋岛国((PICTs)地处世界最脆弱的区域,在应对因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害与影响时,由于国力不足,实际效果十分微弱。气候变化会引起极端天气、气候多变以及海平面上升等风险,因此,灾害风险管理对于太平洋岛国的未来发展将是最艰巨的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太平洋岛屿论坛的(PIF)领导人签订了太平洋岛屿气候变化行动框架(2006-2015)(PIFACC),以此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与挑战。该框架的目标是确保太平洋岛国居民和社会团体培养适应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的能力。然而提升民众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则需要恰当的宣传方式,在此,本文以公共外交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公共外交在太平洋岛屿论坛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这里,公共外交不再只是针对于外国公众的政治现象,而是一种宣传媒介与手段。同时,PIFACC在过去十年(2006-2015)内取得的成果也间接地反映了公共外交的成功。本文将在太平洋岛屿论坛的大环境下,讨论传播公共外交的主要方式(例如大众传媒与网络传播)、维度、行为体以及手段工具。此外,本文将以PIFACC的实践为案例来分析说明区域性协议是如何上升为国家战略计划。虽然关于气候变化及其挑战的书籍、报告、研究论文、期刊有很多,关于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材料也数不胜数,但是关于太平洋岛屿论坛的公共外交行为的文献少之又少,而有关太平洋岛国公民的论述更是一片空白。因此,本次研究意在于为太平洋岛屿论坛和其对公共外交的应用提供文献参考,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改善气候变化的建议,希望日后对太平洋岛屿论坛以及论坛的后继者未来的发展有所贡献。地区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以太平洋岛屿论坛为例,太平洋岛屿论坛囊括了16个太平洋岛屿国家。论坛主要探讨气候变化对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其中,论坛下设的太平洋岛屿论坛秘书处(PIFS)负责传达论坛领导层的决策,确保政策实施;同样,成立于1988年的太平洋区域组织理事会(CROP)致力于提高企业与其他政府间区域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为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发展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还有负责气候问题的区域组织——太平洋区域环境规划署秘书处(SPREP)等。PIFACC(2006-2015)框架的目的是培养岛国居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实现六项原则指导下的预期目标。该框架希望通过提高太平洋区域一切利益相关者对太平洋气候变化问题的意识,增强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PIFACC(2006-2015)和其它区域性政策共同推进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合作与一体化战略。首先,PIFACC的执行需要区域组织和国际共同体的关注和支持;其次,在监管与评估方面,则依赖于太平洋岛屿国家、太平洋区域组织理事会机构、国际捐献者以及金融机构的经济捐助。PIF的两个目标与PIFACC议题叁——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和议题四——教育、培训和意识提升相呼应,对掌握气候学、适应气候变化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至关重要。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应对不应局限于短期收益,而是要有更长远的打算。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多方面的,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参与度和影响人类福祉的政治因素。只有当利益相关人受到了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并且有更多太平洋岛民的环境意识得到提高时,太平洋岛屿国家共同体对应对气候变化活动的理解和参与才会达到最佳水平。这也正是2006至2015年的议题四所期望的结果——提高共同体和其他利益相关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意识和理解。公共外交在太平洋岛屿论坛应对太平洋地区的气候挑战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将着重探究公共外交因素。首先,要领会构成国家公共外交框架的叁个主要维度。根据Ingrid d'Hooghe观点,这叁个维度分别是:(1)行为体和决策制定;(2)公共外交的内容;(3)公共外交的手段。第一个维度包括发展和实施公共外交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第二个维度包括国家想传达给普通公众的主要信息;第叁个维度是对第二领域公共外交内容的推进,即实施公共外交的手段。此外,数据外交(公共外交2.0)也为PIF和SPREP所借鉴,它是延伸服务范围的新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将信息和数据输送到全球。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议题,需集结全球之力来对抗它所带来的危害。根据太平洋计划,太平洋岛屿论坛领导层集体承认气候变化已经给太平洋岛屿国家和领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福祉带来威胁,并重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认清问题的紧迫性为该区域的优先考量。向广大公众呼吁气候变化问题的方式是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大众传播的优点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大众传媒使信息直抵观众,通过统一的信息源向广大受众传达统一的信息。使用网络传播手段时,要着重信息交换,并与CROP共同拟写信息内容,向公众传播更加一致的信息。公共外交存在叁个层次:独白式传播或单向交流;对话式传播(双向或多向交流);协同传播——人们在共同的领域和项目协作;第叁个层次可以说是一个更客观公正地与外国民众打交道的方式。不过,每一个层次在为特定的目标服务时都是同等重要的。对公共外交来说,独白式传播在大众传播中一家独大,而对话式传播与协作传播在互联网传播中占主导地位。就太平洋岛屿论坛的公共外交而言,公共外交的实施者包括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实施手段为信息传播,其中对话式传播与协作传播占主要优势。PIFs的公共外交以单一国家为中心,兼顾PIFs、SPREP和其它CROP机构。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通过防止森林砍伐与退化来减排(RAFF+),进而使《太平洋岛屿气候变化行动框架(2006-2015)》得以有效落实。一国的公共外交框架离不开叁个维度的构建。PIFACC(2006-2015)的六个关键议题恰恰与公共外交的叁个维度紧密相关:议题二和六为管理、决策制定、伙伴和合作关系,属于公共外交框架的第一维度——公共外交的行为体和决策制定。议题一和议题五为落实相应措施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属于公共外交框架的第二维度——公共外交的内容。议题叁和四是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教育、培训和意识,属于公共外交框架的第叁维度——公共外交的手段,即信息传递的多样平台。此次研究表明太平洋岛国及其机构将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两种传播方式都应用到了公共外交中。实现特定目标的最好办法取决于现实需要、相关行为体以及受众。然而,公共外交在影响普通民众上存在局限性。PIFACC作为一个区域性政策,无法直接引导和支持国家层面政策的发展和实施。此外,PIFACC未得到有效实施的另一原因是其缺乏定量绩效指标、基准线以及绩效目标。最后,本文将就改善PIFACC及其子项目提出建议:将提升所有国家及其相关机构人员的意识作为第一考量;所有太平洋岛国需贡献充足的资金来落实PIFACC的指示与原则;为评估绩效,在日后实施太平洋岛屿气候变化行动框架时,要设立恰当的基准线与绩效目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赖钰麟[6](2016)在《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外交和外交政策参与——以中国NGO和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互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中国NGO和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互动具有叁大特点:首先,在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它们扮演着信息提供、沟通桥梁和居中联系的角色,从而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其次,政府想要加强公共外交,这使得它们获得外交政策参与的渠道。最后,它们在行动形式和诉求内容上采取自我约束的策略。随着我国政治环境变得比较开放,它们的政策言论空间也慢慢扩大。(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董勤[7](2016)在《气候变化问题过度安全化的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外交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国际社会在缺乏科学证据的情况下,把一些自然灾害或人道主义灾难的诱因简单地归结为气候变化,尤其是把一些军事性冲突武断地归因于气候变化,夸大气候变化的安全含义。一些西方大国是气候变化问题过度安全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试图给新兴发展中大国贴上全球气候安全破坏者的标签,借机为推动安理会对新兴发展中大国采取干预和遏制措施寻求法理依据。中国必须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过度安全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敏锐把握西方大国政治观点的理论漏洞并坚决予以驳斥。在气候变化与武装冲突的关联性方面,当前国际安全学界的科学研究总体上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在中国的气候外交中,要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加强观念沟通,阐释综合安全与合作安全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安全共同体意识,加强南南合作的力度。(本文来源于《阅江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姜天海[8](2016)在《能源转型 增速全球“去碳化”进程——专访英国外交大臣气候变化特使大卫·金爵士》一文中研究指出巴黎气候大会迎来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挑战的一大转折点,行动刻不容缓。长期以来,大卫·金爵士(Sir David King)一直站在应对气候和能源挑战的一线。2013年9月,英国外交大臣钦点他为新任气候变化特别代表。在2000~2007年担任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期间,他积极推动各国政府需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为创建能源技术研究所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曾任剑(本文来源于《科学新闻》期刊2016年03期)

郭婧[9](2016)在《全球经济“去碳化”步伐将更快》一文中研究指出去年7月,一份由来自英国、中国、美国和印度的专家共同完成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分别在伦敦和北京发布。报告主要作者、英国外交大臣气候变化特别代表大卫·金爵士(Sir David King)日前来华,其间接受了的采访。大卫表示,此次来访有两个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6-02-18)

[10](2015)在《同舟共济迎挑战 携手并进促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约翰内斯堡12月5日电 2015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法国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对津巴布韦、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在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行程结束之际,外交部长王毅向介绍此访情况。 王毅说,习(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5-12-07)

气候变化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周五,一年一度的G7峰会将在加拿大滑雪胜地夏洛瓦举行,但会场气氛注定不会“清凉”。有评论指出,当白宫不念“旧情”向欧盟、加拿大开征钢铝关税后,G7成员几乎都已登上美国贸易的“黑名单”。法国财长勒梅尔上周末直言,G7实际已沦为“G6+1”。从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候变化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卉.中国防沙经验为非洲筑“绿色长城”[N].中国科学报.2019

[2].安峥.G7峰会周五召开,已沦为“G6+1”?[N].解放日报.2018

[3].许文.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科技外交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17

[4].杨国丰.美国“退巴”:波澜难平前途未卜[N].中国石化报.2017

[5].Bill,Olmi.太平洋岛屿论坛中的公共外交角色: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D].吉林大学.2017

[6].赖钰麟.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外交和外交政策参与——以中国NGO和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互动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7].董勤.气候变化问题过度安全化的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外交应对[J].阅江学刊.2016

[8].姜天海.能源转型增速全球“去碳化”进程——专访英国外交大臣气候变化特使大卫·金爵士[J].科学新闻.2016

[9].郭婧.全球经济“去碳化”步伐将更快[N].中国环境报.2016

[10]..同舟共济迎挑战携手并进促发展[N].人民日报.2015

标签:;  ;  ;  ;  ;  ;  ;  ;  ;  ;  

气候变化外交论文-王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