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逆推归纳法悖论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雅妮[1](2020)在《蜈蚣博弈悖论的社会偏好与有限认知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蜈蚣博弈是经济学中的经典动态博弈,用于模拟长期合作关系,但实验室结果表明,玩家常常偏离纳什均衡,这被称为“蜈蚣博弈悖论”。近年来,经济心理学家使用心理博弈论替代传统博弈论,对博弈结果作出解释,认为是基于信念的偏好决定了行动。对此,本文提出,蜈蚣博弈具有丰富变式,能够反映人们在不同情形下的合作水平,因此可以在验证心理博弈论的同时,探究博弈的心理机制。本文假设:悖论产生与否取决于博弈条件,其心理机制是社会偏好和有限认知的协同作用。论文由两个研究构成。研究一采用不同长度、起始收益和情境的蜈蚣博弈,令玩家进行两两互动博弈,观测玩家的合作水平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发现,仅对照组(8阶段×起始收益不一致)中的完全信息情境博弈实现纳什均衡;其他条件均偏离均衡,尤其是起始收益一致时,玩家合作水平提高。结果证实悖论的产生受博弈具体设置的影响。研究二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通过角色与起始收益的设置,构建不同动机背景的一次蜈蚣博弈,观测玩家的合作水平,及其由视觉模式聚类分析得到的认知类别。结果发现,首先,有限认知具有普遍性,约五分之四的玩家仅关注博弈的局部信息;其次,社会偏好具有累加性,不同动机背景的合作水平出现显着差异,且该效应累加;最后,社会偏好和有限认知产生协同作用,即同一动机背景下的不同认知类别之间,合作水平异质性程度不同,说明偏好可基于认知影响行动(对照组),也可直接影响行动(实验组)。总而言之,改变蜈蚣博弈的长度、收益和情境,会导致悖论产生,其根本原因是玩家受到累加的社会偏好与普遍的有限认知的共同作用。在理论上,本文证实了新兴的心理博弈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应用上,本文为蜈蚣博弈变式的设置,及长期博弈的眼动研究提供了参考。
刘窅祺[2](2020)在《考虑税制影响的跨境供应链结构调整与企业竞合动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跨境供应链起源于全球化供应链功能环节外包和企业的国际分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进,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从早期的世界工厂,到今日的供应链基地,乃至“一带一路”上知名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地。在诸多中国合同制造商已经成功地发展出自主品牌的商业情景下,中国企业与国际品牌商之间的关系也从最初的代工服务关系变化成为较为复杂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注意到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一带一路倡议、制造业回流“逆全球化”等引发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均以税制为抓手。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的方式和角色发生深刻的变化,跨境供应链结构调整成为必须面对的重大战略决策,其背后的竞争与合作博弈分析是做出科学决策的根本。因此,本文梳理跨境供应链已有文献,从税制影响这一新兴热点出发,结合具体商业实践,深入探究税制影响的跨境供应链结构(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调整与企业竞合动因,并进一步结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世界潮流,改进政府社会福利,为企业、供应链和政府的战略政策调整提供相关启示和建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如下:(1)从跨境进口供应链角度切入,在考虑关税的影响下,建立竞争与合作博弈模型,研究国际品牌商的采购战略决策问题。考虑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质量不确定性,结果发现,当海外进口的原材料质量稳定性很高且合同制造商从国内采购的原材料成本也很高时,或者当海外进口的原材料质量稳定性很低且合同制造商从国内采购的原材料成本也很低时,国际品牌商和合同制造商能够实现双赢。当海外原材料质量稳定性很低时,较高的关税有利于阻止“洋垃圾”入境,减少国内的环境污染;当海外原材料质量稳定性很高时,适当降低关税有利于保护国有资源,提高社会福利。(2)从跨境出口供应链角度切入,在考虑不同国家/地区企业所得税不平衡且存在税收筹划机会的情形下,建立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模型,在市场上存在一家成熟跨国公司(具有丰富的海外运营经验)的背景下,研究新兴跨国公司的海外分销战略选择问题。比较反直观的是,竞争使得跨国公司有可能将利润保留在上游高税率的地区,而非将全部利润转移到下游低税率地区以谋求税收筹划好处。另外,研究发现,新兴跨国公司的海外分销策略取决于其在海外运营所面临的额外运营成本。当额外运营成本处于中间状态时,两家跨国公司存在双赢区间。在考虑不确定性需求的情形下,本文通过收缩映射方法和超模博弈概念证明了均衡解的唯一性,并发现,成熟的跨国公司倾向于将转移价格设得较低,而新兴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策略则取决于生存失败率大小。(3)凸显中国特色的非全额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在考虑中国非全额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下,建立供应链竞争模型研究跨国公司制造外包战略选择问题。结果发现,随着东南亚市场与中国市场的相对市场潜力的增大,跨国公司和合同制造商关于外包结构的偏好可能发生两次反转,但两者的偏好呈现相反的趋势。本文进一步刻画了跨国公司和合同制造商的双赢区间。当东南亚市场较大时,较高的出口退税率一方面可以吸引合同制造商留在中国生产,刺激出口量,另一方面可以同时改善环境可持续性以及提高社会福利。
何雨宸[3](2017)在《从塞尔顿连锁店悖论看行动的合理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思维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认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某种尖锐的现象会出现,悖论就是这样一种现象。悖论的出现反映了人类认识过程中形而上学、绝对化观点的受挫,使人们更加冷静地反思旧有的理论,形成认识上的重大突破。长时间以来,许多悖论方面的真知灼见使得悖论更具深入探讨的魅力,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合理行动悖论,是涉及许多实践性、科学性的新兴语用悖论,对于广义的社会实践研究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连锁店悖论这一代表性的语用悖论,结合博弈悖论“囚徒困境”、政治决策悖论“投票悖论”等典型合理行动悖论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探析其悖论产生的根由,力求阐明合理行动悖论群对于解决人们做出选择行动时所产生的行动合理性问题所具有的启发意义。本文通过多种研究法,并采用多学科相融合的方法,对连锁店悖论进行深入解析,分析人们选择行动的合理性,讨论了囚徒困境、投票悖论等理论典型,就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深入剖析,由此对哲学上的“合理性”这一关键概念进行阐释和分析,进一步明确,合理行动悖论的产生是由于思维惯性导致的传递性规则的失效,以及价值选择取向的失准,从而解决选择行动中所涉及的合理性问题。
董顺珍[4](2017)在《蜈蚣博弈悖论理性人的认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蜈蚣博弈的逆推归纳法预测和现实不相符合,主要原因是局中人并不是完全理性人,博弈的收益信息以及局中人的主观信念或主观的认知状态,会影响局中人做出决策,造成实际博弈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大相径庭。引入新的参数,将主观信念与感受计入收益,是一种对蜈蚣博弈悖论的有效解释。
张峰,赵绪涛[5](2016)在《基于信念变化的蜈蚣博弈悖论解悖探析》文中认为逆推归纳法是研究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常用方法,通过完全归纳得到必然结论,但用于分析蜈蚣博弈时理论预测与人们的实际博弈行为发生偏离,导致悖论。蜈蚣博弈的结构精致而复杂,局中人对博弈收益情况的权衡以及局中人试图在非合作的博弈机制中进行合作的主观倾向,影响了局中人决策时的信念变化。现实中的主体并不具有绝对理性,伴随信念变化的主观感受是主体相信自己的决策合理的决定性因素。一种新的解悖思路是考察局中人信念变化并将主观感受计入收益,进而分析和预测博弈的结果。
姚国荣,陆林[6](2014)在《旅行社联盟形成的蜈蚣博弈模型分析》文中认为理论上旅行社处于核心地位,实践中旅行社产业地位弱化甚至边缘化,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构成旅游产业"悖论"。如何消解这种悖论,旅游界提出旅行社战略联盟思路。文章从蜈蚣博弈模型及其蜈蚣悖论着手,进行旅行社联盟形成博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预先合作小项目、感知公平收益和建立惩罚机制有助于旅行社联盟形成。
苗敬毅,蔡呈伟[7](2012)在《基于“蜈蚣博弈悖论”的晋商创业者诚信特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信"字如何能始终贯彻在500多年的晋商文化之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迄今为止,已有较多文献对晋商守信做了描述,同时也对晋商守信的源头进行了一些探索,该部分探索主要集中在风俗,道德范畴。对此,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博弈论的方法,从个人经济动机角度分析了晋商守信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如何建立守信的市场交易环境提出了建议。
李楠[8](2011)在《经济领域中的博弈逻辑推理问题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博弈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兴学科,也是现在决策科学中最重要的一支,博弈逻辑的产生是随着博弈论的发展而产生的。博弈逻辑主要讨论了具有理性思维的博弈主体在决策时所做的一系列的推理问题。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博弈逻辑对整个逻辑学发展有深远影响,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本文拟对博弈逻辑中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及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且结合社会生活实例以及一些经典案例,比如:囚徒困境、寡头竞争、空城计博弈、蜈蚣博弈等。依此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博弈逻辑的概念、研究对象等基本知识,并将它们作为基本构件与后面的内容联系起来;第二部分(第二章),分类有序的探讨了博弈逻辑中推理的几种类型;第三部分(第三章),揭示了演绎推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逆推归纳法;第四部分(第四章),主要研究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第五部分(第五章),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对博弈逻辑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个浅显的展望。最后在结束语中对博弈逻辑的应用价值和美好前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就目前来说,对博弈逻辑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非常大,应用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通过对推理问题的探讨,我们对博弈逻辑会有一些更深入的理解。而在应用领域,我们还需要对它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解决。
雷煜锋,贾朝文[9](2011)在《论推理的权变理性基础与不同体系的自洽性——以“蜈蚣博弈”为讨论对象》文中研究指明一直以来,蜈蚣博弈的基于逻辑(逆推归纳法)的推导结果和试验实践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偏离,以往学者从两个角度对其原因进行了研究探讨,即"数理纠正"(以Aumann(1988)为代表)和直接否定逆推归纳法的作用(以Binmore和Bernard Walliser(1996)为代表)。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基于人的有限理性而提出的"权变理性"概念为基础,认为蜈蚣博弈的逻辑推导和试验实践,涉及两个独立的自洽的推理过程(绝对的理性和权变的理性),从这个角度出发揭示了蜈蚣博弈之中"悖论"存在的根本原因,并且对这两个独立的推理过程进行比较。同时文章涉及到推理过程中的自我实现效应的讨论,强调重视常识和细节在博弈之中所起到的作用。
饶育蕾,张媛,彭叠峰[10](2010)在《利他偏好是否导致博弈均衡的偏离——对蜈蚣博弈实验的解释》文中研究指明将异质性利他偏好引入到博弈者的效用函数中,构建了基于心理效用的随机扰动的异质性利他模型来拟合蜈蚣博弈实验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利他偏好是蜈蚣博弈实验结果与传统博弈论预测的纳什均衡结果产生系统性偏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建立的模型不仅能够解释蜈蚣博弈实验结果的所有定性特征,而且能从动态角度刻画异质性利他程度的变化对蜈蚣博弈各阶段"结束"的条件概率的影响。根据极大似然准则,该模型比已有的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
二、逆推归纳法悖论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逆推归纳法悖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蜈蚣博弈悖论的社会偏好与有限认知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蜈蚣博弈悖论概述 |
1.1.1 蜈蚣博弈的内涵和特点 |
1.1.2 悖论的出现及原因 |
1.2 心理博弈论:破解蜈蚣博弈悖论的新取向 |
1.2.1 传统博弈论的假设 |
1.2.2 心理博弈论的反驳 |
1.2.3 两大理论的主要区别 |
1.3 蜈蚣博弈变式与均衡实现 |
1.3.1 蜈蚣博弈的内部设置 |
1.3.2 蜈蚣博弈的外部设置 |
1.3.3 现有蜈蚣博弈设置的不足 |
1.4 博弈中的玩家信念 |
1.4.1 传统观测方法 |
1.4.2 眼动追踪技术的应用 |
1.5 问题提出 |
1.6 研究假设 |
第2章 蜈蚣博弈悖论产生的边界条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被试 |
2.2.2 实验设计 |
2.2.3 实验材料 |
2.2.4 观测指标 |
2.2.5 实验程序 |
2.3 数据处理 |
2.3.1 描述性统计 |
2.3.2 推断性统计 |
2.4 实验假设 |
2.5 实验结果 |
2.5.1 策略选择的图形分析 |
2.5.2 合作水平的均值比较 |
2.5.3 合作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分析 |
2.6 讨论 |
2.6.1 合作水平差异 |
2.6.2 特殊策略选择 |
2.6.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习得 |
2.6.4 小结 |
第3章 蜈蚣博弈悖论中的动机和认知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被试 |
3.2.2 实验设计 |
3.2.3 仪器及设备 |
3.2.4 实验材料 |
3.2.5 行为观测指标 |
3.2.6 眼动观测指标 |
3.2.7 实验程序 |
3.3 数据处理 |
3.4 实验假设 |
3.5 实验结果 |
3.5.1 合作水平的均值比较 |
3.5.2 合作水平的回归分析 |
3.5.3 视觉模式的聚类分析 |
3.6 讨论 |
3.6.1 动机背景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
3.6.2 眼动与合作行为的相关 |
3.6.3 认知类别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
3.6.4 小结 |
第4章 总讨论 |
4.1 蜈蚣博弈悖论的产生 |
4.1.1 符合传统博弈论的蜈蚣博弈 |
4.1.2 不完全信息情境出现锚点效应 |
4.1.3 长期关系影响均衡实现但不影响合作水平 |
4.1.4 收益一致影响均衡实现且提高合作水平 |
4.2 蜈蚣博弈悖论的心理机制 |
4.2.1 社会偏好的累加性 |
4.2.2 有限认知的普遍性 |
4.2.3 偏好与认知的协同作用 |
4.3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第5章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2)考虑税制影响的跨境供应链结构调整与企业竞合动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结构安排 |
1.3 论文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全球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 |
2.2 考虑税制影响的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 |
2.2.1 关税影响研究现状 |
2.2.2 企业所得税影响研究现状 |
2.2.3 出口退税影响研究现状 |
2.3 竞争与合作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 |
第三章 关税影响下的跨境采购供应链结构调整与竞合动因分析 |
3.1 问题描述 |
3.2 模型建立 |
3.3 DS和CS结构下的均衡结果 |
3.3.1 DS结构 |
3.3.2 CS结构 |
3.4 分析与讨论 |
3.4.1 DS和CS结构均衡结果比较 |
3.4.2 政府对于DS和CS结构的偏好 |
3.4.3 关税的影响 |
3.5 模型拓展 |
3.5.1 进口量限制 |
3.5.2 产品替代性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所得税影响下的跨境销售供应链结构调整与竞合动因分析 |
4.1 问题描述 |
4.2 模型建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确定性需求模型 |
4.3.2 不确定性需求模型 |
4.4 模型拓展 |
4.4.1 一般性需求函数 |
4.4.2 竞合模型 |
4.4.3 零售中断风险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出口退税影响下的跨境销售供应链结构调整与竞合动因分析 |
5.1 问题描述 |
5.2 模型建立 |
5.3 两种外包结构下的均衡结果 |
5.3.1 TS结构 |
5.3.2 SS结构 |
5.4 讨论与分析 |
5.4.1 批发价格分析 |
5.4.2 销量分析 |
5.4.3 MNF对外包结构偏好分析 |
5.4.4 CM对外包结构偏好分析 |
5.4.5 MNF和CM动因联合分析 |
5.4.6 经济可持续性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协调 |
5.4.7 社会福利分析 |
5.5 模型拓展 |
5.5.1 TS结构下非零生产成本 |
5.5.2 东南亚市场竞争的影响 |
5.5.3 竞合模型 |
5.5.4 混合外包结构 |
5.5.5 关税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和展望 |
6.1 全文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证明 |
附录1.1 第三章的证明 |
附录1.2 第四章的证明 |
附录1.3 第五章的证明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从塞尔顿连锁店悖论看行动的合理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塞尔顿连锁店悖论 |
2.1 悖论 |
2.1.1 悖论的定义 |
2.1.2 逻辑悖论类型 |
2.2 塞尔顿连锁店悖论 |
2.2.1 塞尔顿连锁店悖论的内容 |
2.2.2 塞尔顿连锁店悖论的逻辑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合理行动悖论的逻辑分析 |
3.1 合理行动悖论 |
3.1.1 纽科姆疑难 |
3.1.2 纽科姆疑难的改造 |
3.2 合理行动悖论的解决方向 |
3.2.1 逻辑悖论“三要素”及解悖标准 |
3.2.2 投票悖论概念及其解决方案 |
3.2.3 连锁店悖论消解剖析和思路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行动合理性的哲学分析 |
4.1 “合理性” |
4.1.1 何为“理性” |
4.1.2 何为“合理性” |
4.1.3 “理性”与“合理性”辨析 |
4.2 “合理性”与合理行动悖论的判定 |
4.2.1 客观合理性同理性推理规律 |
4.2.2 主观合理性、行动原则与其可辩护性 |
4.3 合理性的判断 |
4.3.1 取向失准 |
4.3.2 规则受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4)蜈蚣博弈悖论理性人的认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蜈蚣博弈悖论 |
二、蜈蚣博弈悖论的认知分析 |
(5)基于信念变化的蜈蚣博弈悖论解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蜈蚣博弈的逆推归纳法分析及悖论 |
二、决策者的信念变化是蜈蚣博弈悖论的主要原因 |
三、将主体的主观感受计入收益的一般性框架 |
(7)基于“蜈蚣博弈悖论”的晋商创业者诚信特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蜈蚣博弈悖论”原理 |
2 建立模型 |
3 基于模型的分析 |
(8)经济领域中的博弈逻辑推理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博弈逻辑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
第二章 博弈逻辑中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
2.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的演绎推理 |
2.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的演绎推理 |
2.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的归纳推理 |
2.4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的归纳推理 |
第三章 博弈逻辑中演绎推理的缺陷 |
3.1 什么是逆推归纳法 |
3.2 逆推归纳法的缺点 |
3.3 蜈蚣博弈悖论——逆推归纳法存在的致命缺陷 |
3.4 逆推归纳法失效了么? |
第四章 博弈逻辑中归纳推理的合理性问题 |
4.1 归纳合理性问题的提出 |
4.2 博弈行为中归纳推理的合理性 |
第五章 博弈逻辑的知识创新及发展方向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9)论推理的权变理性基础与不同体系的自洽性——以“蜈蚣博弈”为讨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蜈蚣博弈的研究背景 |
权变理性与共同知识 |
自我实现效应促成的自洽 |
常识、细节与博弈的继续进行 |
(10)利他偏好是否导致博弈均衡的偏离——对蜈蚣博弈实验的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异质性利他偏好行为博弈模型 |
1.1 异质性利他偏好 |
1.2 基于异质性利他偏好的模型构建 |
2 模型的估计及解释 |
2.1 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 |
2.2 常方差模型的估计及解释 |
2.3 线性方差模型的估计及解释 |
2.4 不同模型的比较 |
3 结 论 |
四、逆推归纳法悖论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蜈蚣博弈悖论的社会偏好与有限认知机制[D]. 林雅妮.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考虑税制影响的跨境供应链结构调整与企业竞合动因分析[D]. 刘窅祺.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从塞尔顿连锁店悖论看行动的合理性[D]. 何雨宸. 燕山大学, 2017(12)
- [4]蜈蚣博弈悖论理性人的认知分析[J]. 董顺珍. 长江丛刊, 2017(18)
- [5]基于信念变化的蜈蚣博弈悖论解悖探析[J]. 张峰,赵绪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 [6]旅行社联盟形成的蜈蚣博弈模型分析[J]. 姚国荣,陆林. 管理世界, 2014(05)
- [7]基于“蜈蚣博弈悖论”的晋商创业者诚信特质分析[J]. 苗敬毅,蔡呈伟. 科技信息, 2012(23)
- [8]经济领域中的博弈逻辑推理问题探析[D]. 李楠. 山西大学, 2011(06)
- [9]论推理的权变理性基础与不同体系的自洽性——以“蜈蚣博弈”为讨论对象[J]. 雷煜锋,贾朝文. 商业时代, 2011(08)
- [10]利他偏好是否导致博弈均衡的偏离——对蜈蚣博弈实验的解释[J]. 饶育蕾,张媛,彭叠峰. 系统管理学报,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