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贿赂犯罪论文-王龙

新型贿赂犯罪论文-王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型贿赂犯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职务犯罪,新型贿赂,侦查能力

新型贿赂犯罪论文文献综述

王龙[1](2019)在《增强新型贿赂犯罪侦查能力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职务犯罪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贿赂犯罪的新方法层出不穷。贿赂通常被伪装成合法形式或者民事行为,存在于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形成的贿赂犯罪导致了贿赂手段的多样性。与传统的贿赂行为相比,新的贿赂行为更具欺骗性,间接性和复杂性,给侦查活动带来了巨大挑战。鉴于新型贿赂犯罪产生的新特点,如何提高新型贿赂犯罪侦查能力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9期)

施长征[2](2015)在《对贿赂的再认识——以新型贿赂犯罪案件法律适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贿赂在我国刑法中表现为财物,司法解释以语义解释结合示例的方式进行界定,有相当的局限性。实践中,因司法人员对于贿赂的本质缺乏清晰认识,对于新型受贿犯罪案件出现不当入罪或出罪的情形。从立法本意出发,抓住贿赂的本质,才能确保适用罪刑法定原则和准确惩治贿赂犯罪的双重目标同时实现。有价性和确定性均是贿赂的本质属性,从这两点出发,在现时条件下基本才可做到对于贿赂犯罪的不枉不纵。(本文来源于《中国检察官》期刊2015年24期)

李璐骅,金剑[3](2015)在《当前新型贿赂犯罪的侦查难点及应对策略研究——以Z省L市反贪案件实证调查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新型贿赂由于其隐蔽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给自侦工作带来很大挑战,结合近年来Z省L市的新型贿赂案件在侦办过程中遇到的发现难、取证难、认定难等问题,侦查部门应通过提高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调查受贿人员的财产动态、重视收集"合法"交易的衍生证据和领会现行法律规定的精神,来破解侦办新型贿赂犯罪的诸多难题。(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5年22期)

项拓[4](2013)在《新型贪污贿赂犯罪研究——基于贵州省贵阳市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愈加重视廉政透明政策的出台,法学理论界对于贪贿罪方向的研究也是更加火热,虽然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治理了大量的腐败现象,但是一些新型的犯罪手段和形式却在不断繁衍滋生出来,对此,本文对贵阳市的一些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试从刑法学角度对防治新型贪贿的立法完善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3年15期)

江巧云,崔盼盼[5](2013)在《新型贿赂犯罪行为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办贿赂犯罪一直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贿赂犯罪越来越隐蔽和复杂,行贿受贿双方的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贿赂犯罪的行为形态出现了许多游离于现行法律之外的新的表现形式,查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新型贿赂犯罪的类型进行逐一剖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现行法律对贿赂犯罪规定的不足,有益于完善相应的立法。(本文来源于《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倪爱静[6](2013)在《查办新型贿赂犯罪须把握四个关键》一文中研究指出继200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超低价买卖房屋"等十种新型受贿犯罪纳入法律的惩治范围之后,2009年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打击腐败贿赂有了新的法律利器。新型贿赂犯罪纳入司法调控(本文来源于《人民检察》期刊2013年02期)

关仕新,刘桃荣,罗永鑫[7](2012)在《新型贿赂犯罪的疑难问题与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新型贿赂犯罪疑难问题的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近日在武汉市江岸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等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对新型贿赂犯罪的司法认定、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贿赂犯罪的控制与立法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由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2-12-14)

吕国成,史隽[8](2010)在《新型贿赂犯罪作案手段隐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杭州12月6日电(特约吕国成 通讯员史隽)浙江省检察院今天向该省政协通报:今年来,浙江省检察机关继续加大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腐败犯罪案件力度,至上月底,已立案查办贿赂、渎职犯罪1500余人。   据悉,在查处的1500余人中,处级以上领导干(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0-12-07)

余文辉,谢泉[9](2010)在《增强新型贿赂犯罪经济侦查能力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犯罪隐秘性、形式多样性、时间不定性、痕迹不漏性、貌似"合法性"等特点的新型贿赂经济犯罪不断出现,给经济侦查取证带来较大难度,难以取得应有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结合近年新型贿赂经济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检察院应通过提高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调查受贿人员的财产动态、重视收集"合法"交易的衍生证据和充分审查证据链条的逻辑关系等措施来增强对新型贿赂犯罪经济侦查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董莲莲[10](2010)在《我国新型商业贿赂犯罪的预防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贿赂犯罪,简言之,就是商业领域中发生的贿赂犯罪。作为犯罪的商业贿赂行为,其范围应当对应于刑法中的全部贿赂犯罪。商业贿赂犯罪是市场经济的毒瘤。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不断的予以打击,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发展态势愈发严重,除了某些部门行业既有的商业贿赂犯罪的死灰复燃,也有国际性跨国公司的推波助澜。这些商业贿赂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的交易秩序,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削弱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甚至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商业贿赂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下中国最受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研究商业贿赂犯罪不仅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司法实践发展的需要。本文正是基于探讨近年来司法实践出现的种种新型商业贿赂案件特点、成因,重点提出预防对策。首先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叁年来的工作报告中关于查处商业贿赂犯罪的数据入手,结合近年来我国、我省查处的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商业贿赂大案、要案的实际案例,对不断出现的新型商业贿赂犯罪进行归类总结。诸如惯例型、非物质型、洋贿赂型、短期交易型和长期合作型的商业贿赂犯罪,已成为一种“潜规则”,在不断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分析新型商业贿赂犯罪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法律体系不完善,存在法网粗疏、规范过窄等缺陷;侦查环节不顺畅,职权不明确,多头管理,侦查手段落后,国际司法合作不畅,出现种种制约侦查的“瓶颈”问题;处罚效果不理想,惩戒力度不大;配套制度不完备,反商业贿赂工作缺乏透明度;社会风气不健康,对商业贿赂犯罪的容忍度高。最后,商业贿赂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境外与国际社会反商业贿赂犯罪立法日益呈现出严密刑事法网,而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相关法律设置与境外及国际立法虽有对应契合之处,但总体而言“形似神离”。为此,笔者认为从完善刑罚配置、商业贿赂管辖机关的归属、融入国际反商业贿赂格局等角度思考,结合自身在检察机关长期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治理新型商业贿赂犯罪的对策。如整合反商业贿赂犯罪法律体系,理顺侦查体制,注重国际合作,完善刑罚配置,增强办案效果,建立商业贿赂犯罪曝光平台,加强宣传教育,重视观点培育等设想,为进一步有效治理商业贿赂犯罪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0-10-01)

新型贿赂犯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贿赂在我国刑法中表现为财物,司法解释以语义解释结合示例的方式进行界定,有相当的局限性。实践中,因司法人员对于贿赂的本质缺乏清晰认识,对于新型受贿犯罪案件出现不当入罪或出罪的情形。从立法本意出发,抓住贿赂的本质,才能确保适用罪刑法定原则和准确惩治贿赂犯罪的双重目标同时实现。有价性和确定性均是贿赂的本质属性,从这两点出发,在现时条件下基本才可做到对于贿赂犯罪的不枉不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型贿赂犯罪论文参考文献

[1].王龙.增强新型贿赂犯罪侦查能力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9

[2].施长征.对贿赂的再认识——以新型贿赂犯罪案件法律适用为例[J].中国检察官.2015

[3].李璐骅,金剑.当前新型贿赂犯罪的侦查难点及应对策略研究——以Z省L市反贪案件实证调查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5

[4].项拓.新型贪污贿赂犯罪研究——基于贵州省贵阳市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

[5].江巧云,崔盼盼.新型贿赂犯罪行为形态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

[6].倪爱静.查办新型贿赂犯罪须把握四个关键[J].人民检察.2013

[7].关仕新,刘桃荣,罗永鑫.新型贿赂犯罪的疑难问题与防控[N].检察日报.2012

[8].吕国成,史隽.新型贿赂犯罪作案手段隐蔽[N].检察日报.2010

[9].余文辉,谢泉.增强新型贿赂犯罪经济侦查能力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10].董莲莲.我国新型商业贿赂犯罪的预防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

标签:;  ;  ;  

新型贿赂犯罪论文-王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