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冷原子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刀口法,冷原子团,高斯半径,冷原子团温度
冷原子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施俊如,王心亮,管勇,阮军,刘丹丹[1](2019)在《一种精确测量原子喷泉冷原子团温度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原子团的高斯半径和温度是用来描述冷原子团,反映冷原子特性的主要参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测量冷原子团高斯半径和温度的方法,采用过饱和近共振激光束照射冷原子团,原子由于吸收了光子动量偏离原来的运动轨道,而不能被探测系统所探测.根据冷原子团的原子分布规律,理论上构建了物理模型,通过改变作用于冷原子团的推除光的尺寸来控制被推除的冷原子数目,计算得到了不同高斯半径的冷原子团剩余原子数目与推除光尺寸的关系.以国家授时中心铯原子喷泉为实验平台,利用横向偏置的刀口光阑在不同下落高度控制作用于冷原子团的推除光尺寸,测量出不同高度的剩余原子数目随推除光尺寸的变化情况.应用理论公式拟合实验数据,最终得到冷原子团在磁光阱中心正下方10 mm和160 mm处的高斯半径分别为(1.54±0.05) mm和(3.29±0.08) mm,进一步计算得到冷原子团温度为(7.50±0.49)μK.为了验证刀口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用刀口法和飞行时间法对冷原子团温度进行了测量与对比,最终得到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张天宝[2](2015)在《有限温度下的低维费米冷原子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一维费米冷原子体系在有限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基于热力学Bethe-ansatz方程,通过应用数值技术,我们主要研究了费米Hubbard模型(Fermi Hubbard Model)和费米Gaudin-Yang模型(Fermi Gaudin-Yang Model),并给出了相应物理量的相图和一些热力学量的图像。前两章我们主要对冷原子物理以及一维强关联体系的研究背景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同时详述了冷原子物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近年来的一些重要进展,重点介绍了低维强关联体系的研究现状,继而引出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有限温度下一维费米冷原子气的研究。第叁章,我们考虑了一维费米冷原子晶格体系在有限温度下的性质,研究模型为Hubbard模型。通过对费米Hubbard模型热力学Bethe-ansatz方程的数值计算,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热力学量,如密度,能量,熵,热容,压缩比,双占据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了涉及上述相应热力学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在位相互作用强度下随着化学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系统“空态-流体相-MOTT绝缘相-流体相-带绝缘相”的转变关系。第四章,通过数值求解有限温度下一维均匀费米Gaudin-Yang模型对应的热力学Bethe-ansatz方程,研究了此模型的基本性质,得到了密度,熵以及对关联函数等随着化学势、温度及相互作用强度变化而变化的图像。通过对所得数值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给定温度或给定相互作用强度时,系统存在一个热涨落与量子涨落共存的量子临界区域,我们分析得出了此区域中所存在的量子临界性质,证明了一维费米系统中Luttinger液体态的存在。文章的最后是对我们工作的总结及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5)
王旭成,成华东,肖玲,郑本昌,孟艳玲[3](2012)在《一种新的测量大尺度冷原子团温度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新的测量大尺度冷原子团温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反亥姆霍兹线圈产生四极磁场,探测光沿着竖直方向逐点测量冷原子团的分布情况,获得冷原子团在不同自由下落时间下的密度分布曲线,进而拟合出冷原子团的温度值。通过实验,利用这种方法测量了积分球中冷原子团的温度,为73±12μK,并与飞行时间(TOF)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何军,王婧,邱英,王彦华,张天才[4](2008)在《采用短程飞行时间吸收谱测量冷原子温度时参数误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短程飞行时间吸收谱测量冷原子温度的基本模型和实验方法.在对铯原子磁光阱中冷原子温度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初始时刻冷原子云中心到探测光束中心的垂直距离、冷原子云初始半径、探测光束半径叁个参数的误差分别对于通过短程飞行时间吸收谱测量冷原子温度时所带来的影响,并比较了这些参数各自的影响程度.(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韩燕旭,王波,马杰,校金涛,王海[5](2007)在《冷原子EIT介质的原子数目和温度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我们实验组冷却、俘获87Rb原子的磁光阱装置及冷却俘获过程。采用收集荧光法测得了俘获的冷原子数目,并根据冷原子团尺寸推算出了冷原子团密度。通过在冷原子团下方4 mm,7 mm,10 mm叁处设置圆柱形探测光束,在原子自由下落过程中获得了短程飞行时间(TOF)吸收信号,通过数值拟合得到了冷原子的温度。结果表明:俘获的冷原子数目大约为109个,密度大约为1011个/cm3,冷却温度约为200μK,该冷原子团能作为很好的EIT介质。(本文来源于《量子光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王军民,王彦华,杨海菁,闫树斌,耿涛[6](2006)在《磁光阱和偏振梯度冷却系统中冷原子数及等效温度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中将介绍我们对磁光阱和偏振梯度冷却获得的冷原子样品的原子数和等效温度的测量方案及结果。对于冷原子样品的原子数,我们在实验中采用了吸收法;对于冷原子样品的等效温度,则采用了细圆探测光束通过测量短程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吸收谱来推知等效温度。与常规的原子数测量的荧光收集法及等效温度测量的TOF荧光谱方案做了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马杰,韩燕旭,王波,王海[7](2006)在《测量冷原子温度的理论与近似拟合公式的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短程飞行时间法(tim e-of-flight,TOF)中推算冷原子温度的理论拟合公式与近似拟合公式进行了误差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对于使用短程飞行吸收光谱信号推测冷原子团温度,当探测光光斑半径与冷原子团高斯半径之比k小于0.2时,理论拟合公式和近似拟合公式能很好的相符,随着探测光光斑半径与冷原子团高斯半径比值的逐渐增大,用近似拟合公式所得TOF吸收信号与用理论拟合公式所得TOF吸收信号的误差也将逐渐增大,当比值为0.5时,用近似拟合公式所得TOF吸收信号的误差将增大到20%。(本文来源于《量子光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吴艳,徐云飞,林强,赵永明[8](2005)在《用于测量冷原子温度的时序脉冲发生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捕获的冷原子团温度、密度的精确测量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冷原子温度测量中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几个毫秒)迅速关断俘获冷原子的磁光阱(包括磁场和光场).作者针对时间飞行法测量冷原子温度对光场和磁场的关断要求,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可调脉冲延时和脉宽的脉冲发生器,应用其产生的脉冲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关断磁场和光场,达到冷原子温度测量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5年06期)
吴艳,徐云飞,李建福,赵永明[9](2005)在《超冷原子气体温度测量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对超冷原子气体温度测量的方法.详细阐述了我们在实验中应用两种测量方法——时间飞行法和吸收法对超低温度的铷原子进行测量.对这两种方法的测量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这两种方法的测量精度作了对比说明.(本文来源于《临沂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耿涛,闫树斌,王彦华,杨海菁,张天才[10](2005)在《用短程飞行时间吸收谱对铯磁光阱中冷原子温度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采用短程飞行时间吸收谱测量铯原子磁光阱(MOT)中冷原子温度的基本原理及实验实现.与通常的飞行时间方法不同,采用短程飞行时间吸收谱来测量MOT中冷原子云的温度.在MOT区域正下方若干毫米处入射一束圆柱状共振探测光束(实验中对于h=3mm,5mm,8mm的情况均作了研究),释放冷原子云,在其膨胀和自由下落过程中穿过探测光束,即可由光电探测器测得飞行时间吸收谱,由此推得MOT中冷原子的温度.(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冷原子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一维费米冷原子体系在有限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基于热力学Bethe-ansatz方程,通过应用数值技术,我们主要研究了费米Hubbard模型(Fermi Hubbard Model)和费米Gaudin-Yang模型(Fermi Gaudin-Yang Model),并给出了相应物理量的相图和一些热力学量的图像。前两章我们主要对冷原子物理以及一维强关联体系的研究背景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同时详述了冷原子物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近年来的一些重要进展,重点介绍了低维强关联体系的研究现状,继而引出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有限温度下一维费米冷原子气的研究。第叁章,我们考虑了一维费米冷原子晶格体系在有限温度下的性质,研究模型为Hubbard模型。通过对费米Hubbard模型热力学Bethe-ansatz方程的数值计算,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热力学量,如密度,能量,熵,热容,压缩比,双占据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了涉及上述相应热力学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在位相互作用强度下随着化学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系统“空态-流体相-MOTT绝缘相-流体相-带绝缘相”的转变关系。第四章,通过数值求解有限温度下一维均匀费米Gaudin-Yang模型对应的热力学Bethe-ansatz方程,研究了此模型的基本性质,得到了密度,熵以及对关联函数等随着化学势、温度及相互作用强度变化而变化的图像。通过对所得数值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给定温度或给定相互作用强度时,系统存在一个热涨落与量子涨落共存的量子临界区域,我们分析得出了此区域中所存在的量子临界性质,证明了一维费米系统中Luttinger液体态的存在。文章的最后是对我们工作的总结及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原子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施俊如,王心亮,管勇,阮军,刘丹丹.一种精确测量原子喷泉冷原子团温度的方法[J].物理学报.2019
[2].张天宝.有限温度下的低维费米冷原子气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3].王旭成,成华东,肖玲,郑本昌,孟艳玲.一种新的测量大尺度冷原子团温度的方法[J].光学学报.2012
[4].何军,王婧,邱英,王彦华,张天才.采用短程飞行时间吸收谱测量冷原子温度时参数误差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8
[5].韩燕旭,王波,马杰,校金涛,王海.冷原子EIT介质的原子数目和温度的测量[J].量子光学学报.2007
[6].王军民,王彦华,杨海菁,闫树斌,耿涛.磁光阱和偏振梯度冷却系统中冷原子数及等效温度的测量[C].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7].马杰,韩燕旭,王波,王海.测量冷原子温度的理论与近似拟合公式的误差分析[J].量子光学学报.2006
[8].吴艳,徐云飞,林强,赵永明.用于测量冷原子温度的时序脉冲发生器的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
[9].吴艳,徐云飞,李建福,赵永明.超冷原子气体温度测量方法的探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
[10].耿涛,闫树斌,王彦华,杨海菁,张天才.用短程飞行时间吸收谱对铯磁光阱中冷原子温度的测量[J].物理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