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育模式论文-张凯旋

封育模式论文-张凯旋

导读:本文包含了封育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封育模式,沙区,生态修复

封育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旋[1](2016)在《封育模式对沙区生态修复的影响探究——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长期过度砍伐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干旱地区土地沙化严重。封育模式是沙区植被修复和重建的一种主要措施,目前已经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文章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外围的封育沙地为例,在介绍当地封沙育林主要措施与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封育模式对沙区生态修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期刊2016年15期)

白文丽,胡发成,李春涛[2](2015)在《天祝县草原围栏封育期限及利用模式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围栏封育是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武威市在天祝县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完成退牧还草围栏建设34万hm2,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6.87%。在退牧还草围栏区实施禁牧和休牧,并进行了不同草原类型围栏封育期限及利用模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经过5年的禁牧,植被盖度、高度显着提高,但第5年比第3年增加可食牧草产量、牧草盖度、高度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禁牧封育3年后,山地草甸草原生产性能及植物群落特征无显着变化,即可解禁利用;温性草原经过5年的禁牧和休牧,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均有显着提高,表现为正向性演替。从禁牧和休牧第5年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比较无显着变化(P>0.05),故温性草原禁牧5年即可解禁利用。(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孙国臣,杜敏,刘礴霏,常艳[3](2013)在《灌草封育模式成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呼伦贝尔沙地灌草型封育前后植被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实施灌草型全封并结合人工管护,可使流动和半固定沙地得到永久固定,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原生植被的自然恢复和发展,增加植被的覆盖度。(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3年03期)

王燕[4](2009)在《封育模式对干旱区沙地植被恢复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封沙育林草作为沙化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一种主要措施已为许多国家所广泛采用。绿洲外围封沙育林草带是绿洲生态防护安全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绿洲外围的第一道防线,对防风固沙、遏制绿洲沙化具有重要的阻固和缓冲作用。本研究以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景泰县绿洲外围的封育沙地为对象,应用生态恢复理论与方法,对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和人工种植+围栏封育2种封育模式下植被特征的差异进行定位观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人工种植及连续15年的封育和植被演替后,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植物群落种类丰富度达到18种,其中多年生草有6种。植物群落以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和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 et Mey.)等人工建植的灌木种为优势种,草被层侵入的物种以猪毛菜(Salsola collina Pall.)、碟果虫实(Corispermum patelliforme Iljin.)、雾滨藜(Bassia dasyphylla (Fisch. et C. A. Mey.) O. Kuntze)等一年生草为主;而在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经过连续15年的封育和植被演替后,物种丰富度已达24种,其中多年生草本为11种,占草本种类数的61.11%。主要优势种有:沙蒿、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猪毛菜、雾滨藜、长芒草(Stipa bungeana Trin.)等。与植被呈零星状分布的流动沙地相比,2种封育模式下植物群落种类的丰富度大幅度提高,物种优势度发生了显着变化。(2)在群落生活型结构上,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的侵入物种中,以一年生草本种占主导地位,而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则主要由多年生草本和半灌木、小半灌木为主。两种封育模式区植物群落生活型结构差异显着;在科属组成上,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植物群落以豆科、菊科和藜科植物占优势,但其种类数量与其他科植物相差不大。而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植物群落在种类数量上以菊科占显着优势,植物科属种类较人工群落丰富,但各科植物种类数相差很大。与植被呈零星状分布的流动沙地相比,2种封育模式下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明显增加、科属组成复杂化。(3)对植物密度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草本植物密度差异相对较大,而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灌、草植物密度、优势种沙蒿密度以及全部植物密度差异均不大。但在2种封育模式间,灌木密度、优势种沙蒿和草本密度以及全部植物密度间的差异均不显着;对植被盖度及其生长特征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2种封育模式内各样方间灌木、草本和优势种的冠幅盖度、投影盖度、平均株高及优势种的平均地径差异均不显着。而2种封育模式间灌木冠幅盖度、平均株高,草本平均株高差异极显着(p<0.01),草本投影盖度、优势种沙蒿冠幅盖度差异显着(p<0.05)。但2种封育模式区间优势种沙蒿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差异不显着。与植被呈零星状分布的流动沙地相比,2种封育模式可明显提高沙地植被的盖度、植物密度及其生长特征。(4)2种封育模式下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变化幅度在251.99~261.64 g·m-2,表明封育模式对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但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生物量的空间变异较高,且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的草本植物总生物量要高于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但与无封护的流动沙地相比,2种封育模式均明显提高沙地植物群落的地上总生物量。(5)封育模式对草被层的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影响显着,而对其余各指数影响均不显着。与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相比,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草本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较低,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较高,这说明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远远不及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但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灌木层的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与植被呈零星状分布的流动沙地相比,2种封育模式均明显促进沙地植被的多样性恢复。(6)生态位分析表明,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灌木层中,沙蒿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灌木层中,仍是沙蒿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柠条和花棒。草被层中,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以猪毛蒿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猪毛菜;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以猪毛菜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碟果虫实;在生态位重迭值上,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柠条与花棒的生态相似性最大,草本层中猪毛菜与碟果虫实的生态位重迭值最大,与雾冰藜的生态位重迭值次之。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沙蒿与白刺、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 Kom.)与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的生态位重迭值最大,草本层中猪毛蒿与猪毛菜的生态位重迭值最大,猪毛菜与雾冰藜的生态位重迭值次之。这说明,同一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不同封育模式区有所不同,且2种封育模式区优势种的生态位重迭大,生态位宽的物种对重迭值也大,但相同物种对在不同封育模式区的重迭值不一致。与植被呈零星状分布的流动沙地相比,2种封育模式可明显促进沙地物种对资源利用的能力和生态位功能的发挥,同时也明显增加了沙地物种对资源利用的竞争程度。(7)样方相似性指数表明,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各样方间属中等相似;而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各样方间的相似性小于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样方间的相似性。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表明,2种封育模式区植物群落差距较大,且2种封育模式下的植物群落与植被呈零星状分布的无封护措施的流动沙地相比,生态差距均十分显着。(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蒋晓俊,杨泽军[5](2009)在《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1月12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地区将从2009年起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生态、安全的要求,地区将从四方面人手,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广粮粮、粮经、粮果等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和林粮、林棉、林菜间作的立体农业模(本文来源于《阿克苏日报》期刊2009-01-13)

李占宇,巴学国,李耀辉[6](2007)在《对石质荒山水土流失治理林草封育模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江县位于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全县宜林荒山荒地18万公顷(多为石质荒山)。多年来,本地坚持采取以次生林或灌草等植物进行封育的办法,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肥力,形成了以林草植被为主,自然生态群落稳定(本文来源于《水利天地》期刊2007年04期)

卢晓香[7](2002)在《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大封育小治理”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 ,十几年来 ,经过治理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但仍有水土流失面积上百万亩。面对新的形势 ,紧迫的治理任务 ,本文提出实施“大封育小治理”模式 ,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 ,摆正了生态建设过程中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自然力与人力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福建水土保持》期刊2002年03期)

[8](2002)在《灌草型天然植被封育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1.模式适宜条件:中温带半荒漠草原带或中温带草原地带,乔木树种十分稀少。灌草植被覆盖率很低,且破坏严重。该区是我国沙尘暴发生频繁的区域,尽快恢(本文来源于《山西科技报》期刊2002-03-12)

[9](2002)在《乔灌型天然次生林封育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区位于暖温带森林草原地带,属冬寒夏凉区,年平均气温6~9℃,年均降水量400~500毫米,(本文来源于《山西科技报》期刊2002-03-12)

王铁男[10](2001)在《浅谈荒漠草原区的封育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封山沙育林育草、工矿企业和交通干线的防护林工程建设上,往往用封禁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而钢丝围栏和开挖防护沟是较常用的防护措施。但对荒漠草原区来说,因气候、土壤和经济条件等较特殊,从而也决定了防护措施的特殊性。(一) 经调查,地处荒漠草原区的集二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期刊2001年02期)

封育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施围栏封育是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武威市在天祝县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完成退牧还草围栏建设34万hm2,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6.87%。在退牧还草围栏区实施禁牧和休牧,并进行了不同草原类型围栏封育期限及利用模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经过5年的禁牧,植被盖度、高度显着提高,但第5年比第3年增加可食牧草产量、牧草盖度、高度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禁牧封育3年后,山地草甸草原生产性能及植物群落特征无显着变化,即可解禁利用;温性草原经过5年的禁牧和休牧,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均有显着提高,表现为正向性演替。从禁牧和休牧第5年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比较无显着变化(P>0.05),故温性草原禁牧5年即可解禁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封育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凯旋.封育模式对沙区生态修复的影响探究——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J].中国农业信息.2016

[2].白文丽,胡发成,李春涛.天祝县草原围栏封育期限及利用模式效果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5

[3].孙国臣,杜敏,刘礴霏,常艳.灌草封育模式成效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3

[4].王燕.封育模式对干旱区沙地植被恢复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

[5].蒋晓俊,杨泽军.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N].阿克苏日报.2009

[6].李占宇,巴学国,李耀辉.对石质荒山水土流失治理林草封育模式的探讨[J].水利天地.2007

[7].卢晓香.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大封育小治理”模式探讨[J].福建水土保持.2002

[8]..灌草型天然植被封育模式[N].山西科技报.2002

[9]..乔灌型天然次生林封育模式[N].山西科技报.2002

[10].王铁男.浅谈荒漠草原区的封育模式[J].内蒙古林业.2001

标签:;  ;  ;  

封育模式论文-张凯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