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NBR和橡胶CPE135B的组合使用研究

NR、NBR和橡胶CPE135B的组合使用研究

一、NR、NBR与橡胶型CPE135B并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颖[1](2019)在《多层阻尼降噪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们对空调产品的声舒适性非常关注,低噪声也逐渐成为空调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心脏,其噪声对空调总体噪声影响甚大。因此,压缩机的噪声控制也成为目前空调噪声控制的重点。隔声罩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降噪方法,它是将噪声源封闭在一个相对小的空间内,以降低噪声源向周围环境辐射噪声的六面体结构,结构及材料的合理设计,对隔声罩的性能起到关键作用。基于对隔声罩的研究,本论文研究开发一种由多层阻尼降噪材料复合而成的隔声罩材料,以用于压缩机的降噪。此多层阻尼复合材料由3层材料组合而成,从噪声传播进入材料由前到后顺序为:第一层为多孔吸声材料层,第二层为隔声层,第三层为阻尼层。通过阻抗管测试仪、电子拉力机、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和压缩机噪声测试系统对其进行研究。隔声层研究(1)研究填料类型及用量、橡塑材料比例,对隔声复合材料的密度、隔声量、力学性能和耐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阻尼层研究(2)研究氯化丁基橡胶/丁腈橡胶(CIIR/NBR)并用的比例、NBR中的丙烯腈含量、无机填料品种对阻尼层的储存模量、损耗模量及损耗因子的影响,同时研究上述变量对阻尼层在0℃~80℃时的动态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另外考察了阻尼层的耐老化性能。(3)制备多层阻尼降噪复合材料,对其多孔材料进行了吸声系数的对比及选型,研究不同面密度的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PET)棉毡、不同厚度的橡塑隔声层和不同厚度的阻尼材料层,对压缩机降噪效果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多层阻尼复合材料的每一层材料的种类及配方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氯化聚乙烯/丁腈橡胶(CPE/NBR)隔声层材料中,无机填料硫酸钡的密度大于有机蒙脱土和云母密度,但前者的隔声效果不如后两者。隔声层的拉伸性能均随三种填料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固定隔声层材料CPE/NBR总的用量,发现随NBR用量比例的增加,其隔声量和力学性能下降,而高温老化性能提高,当CPE/NBR的质量比为50/50时,综合性能较优,硬度55A,隔声量22.1 dB,拉伸强度2.2 MPa,断裂伸长率291%。(2)在阻尼层中,随着CIIR含量和丁腈橡胶中丙烯腈含量的增加,CIIR/NBR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得到提高。片状填料如云母粉和石墨则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损耗模量和阻尼性能。高分子量受阻酚抗氧化剂AO-60的添加,能够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用量为20phr时达到较大值,当用量从0phr到20phr时,最大损耗因子从0.96提高到1.22。(3)隔声层对压缩机的降噪只在315 Hz~1000 Hz内有作用,其厚度的增加对降噪效果的影响不明显,而隔声层加上面密度为400g/m2的PET/PP多孔吸声层后,可实现全频段噪声下降,高频噪声降低最为显着。通过在隔声层外侧增加阻尼层后,压缩机的噪声进一步下降,当阻尼层的厚度达到1.5 mm时,压缩机的噪声进一步降低了2.74 dB。

刘路[2](2016)在《橡胶型氯化聚乙烯在轮胎气密层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的分子链,无双键并且含有极性很强的卤素,这种分子结构使CM具有良好的耐臭氧老化性、耐油性及耐热老化性能,并且与其它高分子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本论文主要研究了CM在橡胶轮胎的气密层中的应用,通过在轮胎气密层胶中添加一定量的CM替代部分BIIR或NR,实现BIIR/CM二元共混和BIIR/NR/CM三元共混,并探索不同共混比对气密层综合各项性能的影响情况。本论文研究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1、实验确定了适合共混的CM型号,并研究了CM不同硫化体系对共混胶的影响。发现了要使BIIR/CM、BIIR/NR/CM能实现共硫化,共混胶中的橡胶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硫化体系硫化,且BUR与NR为硫磺硫化体系,CM为过氧化物硫化体系较合适。另外实验还得出噻二唑硫化体系能硫化BIIR,引起胶料的焦烧,不适用于BIIR/CM、BIIR/NR/CM共混的结论。2、实验探索了BIIR/CM二元共混胶的各项性能,发现当BIIR/CM=90/10、BIIR/CM=80/20时,共混胶的各项性能都能达到轮胎产品所需的基本技术指标。其中胶料的气密性远远达到要求,且胶料在进行了100℃老化72h后气体阻隔性能依旧不变,表现出良好的耐热老化性,而胶料能在屈挠200万次后依旧没有出现裂口,表明其耐屈挠疲劳性特别优异。3、本论文还探究了不同比例的BIIR/NR/CM三元共混的情况。实验发现使用CM替代不同组分的BIIR和NR后,胶料的气密性有所改善,胶料的力学性能总体变化不明显,仍接近未添加CM的胶料的性能水平,添加CM后,有利于填料的分散,胶料依旧具有良好的耐屈挠疲劳性,并且BIIR/NR/CM共混,三者之间相容性良好。实验结果表明,BIIR/NR/CM三元共混胶应用于橡胶轮胎气密层是可行的。

李安[3](2015)在《CR/BR并用胶加工工艺及并用体系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CR/BR并用胶加工工艺及并用体系性能的关系,前人对CR/BR并用胶的研究主要是配比等对CR/BR并用胶性能及结构的影响,较少涉及全面的补强体系的加工工艺、硫化体系及相容性改善等工作,而这正是本论文要做的。通过对氯丁橡胶主体性能的探索,研究了氯丁橡胶种类和配合体系等对氯丁橡胶硫化特性和物理性能的影响,来确定最佳的氯丁橡胶基体、配合体系以及促进剂用量。结果表明:PM40加工安全性高,硫化速度快,强度优于CR121和CR232,拉伸强度可达25MPa,撕裂强度达64N/mm,综合性能最优。促进剂ETU的硫化安全性高,促进效果更好。ETU用量为0.5p-时氯丁橡胶的强度最高。通过对CR与BR并用工艺的改善,考察填料种类及加料顺序等对并用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对CR进行了薄通次数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补强剂白炭黑的最佳工艺为:将白炭黑分别添加到CR和BR中制出母胶,再把母胶共混。CR/BR并用胶形成了稳定的填料网络,拉伸强度可达19.3MPa,撕裂强度达到62.2N/mm。补强剂炭黑的最佳工艺为:先将炭黑添加到BR中制成母胶,再与CR共混。拉断强度为22.9MPa,撕裂强度为61.8N/mm。CR薄通5次时,硫化助剂可在胶料中分散均匀。通过对CR、BR以及CR/BR并用胶促进体系的对比研究,研究了CR与BR促进体系的相互影响,使CR/BR并用胶中二组分硫化匹配性达到最优。结果表明:促进剂D和DM体系都抑制CR硫化,促进BR硫化。而促进剂CZ体系能使CR和BR同步硫化,且最佳用量为0.3phr。实验选用适当的相容剂来改善CR与BR的相容性,并对其微观形貌和性能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相容剂BIIR可使CR/BR并用胶门尼粘度降低80%,回弹性提高21%。相容剂CIIR使拉断伸长率提高170%,撕裂强度提高35%,拉伸强度提高19%,耐热老化性提高64%。SEM分析结果显示,相容剂CIR使CR/BR并用胶的两相互相扩散、渗透,界面相容性最好。

雷海军,张骥忠,宫文峰,翟广阳[4](2015)在《马来酸酐接枝液体聚丁二烯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丁腈橡胶(NBR)/马来酸酐接枝液体聚丁二烯(MA-LB)并用胶,研究MA-LB对NB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A-LB用量增大,胶料的焦烧性能改善,硫化时间延长;低丙烯腈含量NBR胶料硬度和拉断永久变形不变,拉断伸长率逐渐增大,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MA-LB用量为10份时拉伸强度最大),耐低温性能大幅提高;高丙烯腈含量的NBR胶料硬度变化不大,拉伸强度减小,拉断伸长率和拉断永久变形逐渐增大。MA-LB用量为10份时胶料的高低温压缩回弹性能和耐油性能良好,综合性能较佳。

苏俊杰,刘冉,刘顺凯,张翠美,赵季若,冯莺[5](2014)在《EPDM-g-MAH对EPDM/CPE共混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改善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氯化聚乙烯(CPE)的相容性,提高共硫化反应程度,采用氢化钠(NaH)/马来酸酐(MAH)体系,在橡胶加工设备中对EPDM进行改性反应,得到了改性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研究了加入EPDM-g-MAH后EPDM/CPE共混胶的硫化特性、动态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微观相态结构。结果表明,EPDM-g-MAH的加入,使EPDM/CPE共混胶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胶料硫化速度加快,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任飞[6](2014)在《基于氯化聚乙烯多功能高分子弹性体的研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氯化聚乙烯材料的高附加值改性为研究目的,通过对氯化聚乙烯与受阻酚类小分子抗氧剂的接枝复合材料的结构,溶剂中迁移率及在异戊橡胶中抗氧化效果的表征,先后成功开发出了受阻酚AO-60与氯化聚乙烯接枝接枝/复合聚合物和受阻酚AO-2246与氯化聚乙烯接枝聚合物两种具有耐迁移,耐热,抗氧化效果优异的基于氯化聚乙烯的高分子抗氧剂。同时,采用喷雾干燥的技术,将木质素制备成具有反应活性的中空微球,利用氯化聚乙烯与木质素极性相似,相容性好的特性,将氯化聚乙烯与高活性木质素复合,制备出力学性能与耐热性能优异的氯化聚乙烯/木质素中空微球复合材料。最后,本论文开展了氯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弹性体的研制工作,首先从改善聚合物相容性角度出发,将制备的AO-2246接枝氯化聚乙烯的聚合物引入到氯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弹性体体系当中,改善了氯化聚乙烯弹性体与顺丁橡胶间的相容性。其次,对复合材料的混炼配方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双环戊二烯石油树脂改性剂,提高顺丁橡胶的加工温度,使之与CM相匹配,最终制备出相容性好,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高性能防水建筑材料。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受阻酚AO-60的加入量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降低受阻酚小分子在溶剂中的迁移性。其次,经试验证实:随着受阻酚AO-60加入量增加,复合材料的硫化诱导期延长100秒左右,硫化速度不受影响;随着受阻酚AO-60加入量增加,交联复合材料的300%定伸应力提高2MaP和硬度增大,断裂伸长率降低,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在AO-60加入量为30份时出现极值为28.6MAP;聚合物的接枝率在AO-2246加入量20份时出现最佳值,AO-2246与CM接枝不会改变对异戊橡胶的的抗氧化效果。AO-2246与氯化聚乙烯的接枝聚合物能提高异戊橡胶硫化胶的热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在己烷溶液中的迁移性。CM-g-AO-2246的引入能有效提高氯化聚乙烯弹性体与顺丁橡胶的相容性,从而延长胶料的焦烧时间和正硫化点,并能同时增加共混物的硫化反应活性,提高与炭黑的结合能力。改性木质素的加入能有效补强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通过研究,加入30份木质素的复合材料时拉伸强度为最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随木质素的加入量增大而提高;因为木质素内含有大量的酚类结构,使得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有一定的提高。

郭翠翠,于丽,宫小曼,蒋洪敏,张佳梁,王重[7](2013)在《氯化聚乙烯橡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对氯化聚乙烯橡胶材料(CM)的特性及近年来国内外CM的合成和工业化生产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述。重点对被广泛应用的135B型CM的配合体系,如硫化、填充补强、稳定防老体系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对CM在电线电缆、胶管、防水材料、胶带等成品应用方面也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对CM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赵伟[8](2012)在《采用ATRP一步法制备NR-g-PMMA》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天然橡胶(NR)的接枝改性主要是通过自由基聚合法。由于该法无法得到结构明确的接枝共聚物。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应用于接枝共聚,接枝链的分子量可实现可控,而且由于接枝聚合只在引发点发生,因此得到的接枝共聚物具有明确的结构。NR接枝聚合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NR分子链的α-H位置引入接枝链;二是在双键位置引入接枝链。本文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利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对烯丙位氢溴代的高选择性,由NR一步法直接得到大分子引发剂——烯丙基溴代NR(NR-Br)。再利用NR-Br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ATRP,最终得到接枝共聚物NR-g-PMMA,其接支链分布在主链的α-H位置。大分子引发剂的制备部分,首先,研究了溴化反应时间、温度和NBS的用量对溴化反应过程的影响,从而初步确定了溴化条件;其次,通过FTIR和1H-NMR分析了产物的结构,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溴化位置和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空气氛围下NBS主要在NR的烯丙位发生溴代反应,制得的NR-Br具有ATRP引发活性;高温条件下,易发生双键加成甚至环化反应,导致烯丙基溴含量的降低。适宜的溴化反应条件为:NBS与NR的异戊二烯单元(Ⅰ)的摩尔比为0.1,室温下反应12h。ATRP接枝部分,以CuBr/bpy或PMDTA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通过NR-Br引发MMA聚合得到了NR-g-PMMA。通过FTIR、1H-NMR和GPC分析了聚合物接枝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当接枝率较低(低于100%)时丙酮抽提后无重量变化,说明无均聚物PMMA的生成;但当接枝率较高时,丙酮抽提液中含有NR的结构(1H-NMR分析),这是因为随着PMMA接枝率的提高,NR-g-PMMA在丙酮中的溶解性提高。研究了聚合条件对NR-g-PMMA的接枝率GR和单体转化率C的影响,发现在大分子引发剂中烯丙基位溴含量为4.41%,n(NBS):n(CuBr):n(PMDTA/bpy) n(MMA)为1:1:3:100时,制备的NR-g-PMMA的接枝率可达400%以上;聚合动力学分析发现以PMDTA作为配体的聚合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NR-g-PMMA的分子量随转化率的提高而增加。本文通过ATRP接枝改性NR,成功制备出了高接枝率的NR-g-PMMA,为ATRP在NR接枝改性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陈丽[9](2012)在《天然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极性单体对天然橡胶(NR)进行接枝改性,可以明显改善天然橡胶对极性基材如木材、玻璃及金属等的粘着性,大大拓宽它的应用领域。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接枝单体,分别用溶液法和乳液法对天然橡胶进行接枝改性,合成了天然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NR-g-HEMA)。研究了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HEMA用量和NR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同时还分别研究了NR塑炼时间、共单体和助剂对溶液法接枝反应,以及单体滴加时间对乳液法接枝反应的影响,并对接枝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溶液法天然橡胶接枝HMEA的研究表明,采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要高于偶氮二异丁腈(AIBN)。随着BPO用量和HEMA用量的增加,接枝率相应增大,但当BPO用量大于3%时,接枝率趋于平缓。反应温度对NR接枝HEMA反应的影响显着。延长反应时间接枝率增大,当反应时间大于4h后趋于平缓。NR经过塑炼后,可以有效促进接枝反应的进行,延长塑炼时间,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增大。由于HEMA反应活性很高,共单体St、MMA或VAc和助剂TPP、DMF的加入不能有效提高溶液法NR接枝HEMA反应的接枝率。合适的接枝条件为:BPO用量为3%,HEMA用量为30%,NR浓度12%,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NR塑炼时间30min,此时接枝率达到16%。乳液法天然橡胶接枝HEMA的研究表明,与热引发剂KPS、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CHP)/四乙烯五胺(TEPA)和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TEPA相比,采用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硫酸钾(KPS)/亚硫酸氢钠(SHS)时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接枝率开始随KPS/SHS用量增加而增大,当KPS/SHS用量大于3%时趋于平缓,KPS:SHS摩尔比为1:1较佳。随着HEMA用量增加转化率和接枝效率下降,接枝率逐渐上升。增大胶乳浓度或提高反应温度,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延长反应时间或单体滴加时间,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先增大后变化趋于平缓。合适的接枝条件为:KPS/SHS用量为3%,KPS:SHS摩尔比为1:1,HEMA用量为10%,胶乳浓度为3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单体滴加时间1h,此时接枝率达到7%。利用FT-IR和GPC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溶液法和乳液法,HEMA都成功接枝到NR上。接枝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未接枝NR下降,但随HEMA用量增加而提高。采用乳液法的降解程度较采用溶液法的要小。

曹江勇,张振秀,辛振祥[10](2011)在《白炭黑填充氯化聚乙烯/丁腈橡胶并用胶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白炭黑对氯化聚乙烯(CM)/丁腈橡胶(N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多于30份的白炭黑时CM/NBR并用胶的t10和t90均减小;白炭黑对并用胶的补强作用明显,可显着提高拉伸强度,且用量为1020份时提高迅速,而拉断伸长率在用量变化范围内随白炭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浸油后,硫化胶耐油性能增加,而耐热老化性能轻微降低。

二、NR、NBR与橡胶型CPE135B并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R、NBR与橡胶型CPE135B并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阻尼降噪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隔声罩的研究进展
        1.2.1 吸声材料与吸声原理
        1.2.2 声阻隔技术及隔声材料
    1.3 橡塑声学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阻尼橡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橡塑隔声层的制备及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2 样品制备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填料及用量对隔声层密度及隔声量的影响
        2.3.2 不同填料及用量对隔声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2.3.3 不同CPE/NBR比例对隔声层密度及隔声量的影响
        2.3.4 不同CPE/NBR比例对隔声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2.3.5 不同CPE/NBR比例对隔声层耐高温老化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阻尼材料层的制备及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2.2 CIIR/NBR复合材料的制备
        3.2.3 分析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CIIR/NBR比例对阻尼材料层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
        3.3.2 不同丙烯腈含量对阻尼材料层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不同填料种类对阻尼材料层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有机小分子用量对阻尼材料层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3.5 有机小分子用量对阻尼材料层力学性能老化保持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阻尼降噪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2.2 多层阻尼降噪复合材料的制备
        4.2.3 分析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种类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
        4.3.2 不同面密度的PP/PET棉毡对复合材料降噪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厚度的CPE/NBR隔声层对复合材料降噪性能的影响
        4.3.4 不同厚度的阻尼材料层对多层阻尼复合材料的降噪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橡胶型氯化聚乙烯在轮胎气密层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简介
        1.3.1 氯化聚乙烯的发展历史
        1.3.2 氯化聚乙烯的制备
        1.3.3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性状、结构与性能
    1.4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配合体系
        1.4.1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生胶体系
        1.4.2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硫化体系
        1.4.3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填充补强体系
        1.4.4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防老化体系
        1.4.5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增塑体系
    1.5 橡胶氯化聚乙烯的加工
    1.6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应用情况
        1.6.1 CM在塑料方面的应用
        1.6.2 CM与橡胶的并用
        1.6.3 CM作为主体材料单独使用
        1.6.4 CM在涂料方面的使用
    1.7 我国橡胶氯化聚乙烯目前生产及发展现状
    1.8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材料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配方
    2.4 实验方案
    2.5 实验工艺
        2.5.1 制备工艺
        2.5.2 硫化工艺
    2.6 性能测试
        2.6.1 门尼粘度
        2.6.2 硫化特性
        2.6.3 力学性能
        2.6.4 动态力学性能(RPA)
        2.6.5 老化性能
        2.6.6 耐屈挠疲劳性能
        2.6.7 气密性能测试
        2.6.8 微观相态的表征
        2.6.9 流变性能测试
        2.6.10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溴化丁基橡胶(BIIR)制备与性能
        3.1.1 BIIR硫化体系的确定
        3.1.2 BIIR增塑体系的选择
        3.1.3 BIIR配方及基本性能
    3.2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2.1 CM种类的选择
        3.2.2 CM硫化体系的选择
        3.2.3 硫磺硫化与过氧化物硫化的对比
        3.2.4 过氧化物、硫化剂TDD、硫化剂PT75三种硫化剂的对比
        3.2.5 硫化剂种类对胶料气密性的影响
    3.3 BIIR/CM二元共混橡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3.1 硫化剂DCP对BIIR/CM二元共混胶的影响
        3.3.2 硫化剂PT75对BIIR/CM二元共混胶的影响
        3.3.3 BIIR/CM二元共混配方的确定
        3.3.3.1 BIIR/CM二元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3.3.3.2 CM与BIIR二元共混胶的物理性能
        3.3.3.3 CM与BIIR二元共混胶的动态力学性能
        3.3.3.4 BIIR/CM二元共混胶的流变特性
        3.3.4 BIIR/CM二元共混实验小结
    3.4 BIIR/NR/CM三元共混并用的实验研究
        3.4.1 BIIR/NR/CM三元共混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4.2 BIIR/NR/CM三元共混胶的气密性研究
        3.4.3 BIIR/NR/CM三元共混胶的动态力学性能
        3.4.4 BIIR/NR/CM三元共混胶中填料的分散性
        3.4.5 BIIR/NR/CM三元共混胶的相容性
        3.4.6 BIIR/NR/CM三元共混胶的实验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CR/BR并用胶加工工艺及并用体系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橡胶的并用
        1.2.1 橡胶并用目的与意义
        1.2.2 橡胶并用的理论依据
        1.2.3 橡胶并用的方法
        1.2.4 橡胶并用的相容性
    1.3 氯丁橡胶
        1.3.1 氯丁橡胶概述
        1.3.2 氯丁橡胶的应用
        1.3.3 氯丁橡胶的并用
    1.4 顺丁橡胶
        1.4.1 顺丁橡胶概述
        1.4.2 顺丁橡胶的应用
        1.4.3 顺丁橡胶的并用
    1.5 氯丁橡胶与顺丁橡胶的并用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氯丁橡胶基体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配方
        2.2.4 试样制备
    2.3 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结论
第三章 CR/BR并用胶加工工艺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配方
        3.2.4 试样制备
    3.3 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氯丁橡胶与顺丁橡胶同步硫化问题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配方
        4.2.4 试样制备
    4.3 性能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相容剂对CR/BR并用胶相容性及结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配方
        5.2.4 试样制备
    5.3 性能测试
    5.4 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马来酸酐接枝液体聚丁二烯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原材料
    1.2 配方
    1.3 主要设备与仪器
    1.4 试样制备
    1.5 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硫化特性
    2.2 物理性能
    2.3 耐油性能
    2.4 耐低温性能
3 结论

(5)EPDM-g-MAH对EPDM/CPE共混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1.2 仪器设备
    1.3 EPDM-g-MAH的制备
    1.4 EPDM/CPE共混胶的制备
    1.5 分析与测试
        1.5.1 混炼胶的硫化特性
        1.5.2 物理力学性能
        1.5.3 动态机械分析 (DMA) 测试
        1.5.4 SEM分析
        1.5.5 热氧老化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EPDM/CPE共混胶的硫化特性和力学性能
    2.2 EPDM/CPE共混胶的SEM分析
    2.3 EPDM/CPE共混胶的DMA数据分析
3 结论

(6)基于氯化聚乙烯多功能高分子弹性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氯化聚乙烯弹性体概述
        1.2.1 国内外概况
        1.2.2 氯化聚乙烯的结构与合成方法
        1.2.3 氯化聚乙烯的制备
        1.2.3.1 溶剂氯化法
        1.2.3.2 固相氯化法
        1.2.3.3 水相悬浮氯化法
    1.3 氯化聚乙烯的性能及应用
    1.4 高分子抗氧剂概述
        1.4.1 聚合物型抗氧剂的制备
        1.4.2 聚合物型抗氧剂存在的问题
    1.5 木质素与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
        1.5.1 木质素的制备来源
        1.5.2 木质素的结构
        1.5.3 木质素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6 氯化聚乙烯弹性体与橡胶并用
        1.6.1 氯化聚乙烯与极性橡胶并用
        1.6.2 氯化聚乙烯与非极性橡胶并用
    1.7 本文设计思想
第二章 氯化聚乙烯高分子抗氧剂的研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试剂
    2.3 测试方法
    2.4 氯化聚乙烯高分子抗氧剂的性能表征
        2.4.1 高分子抗氧剂的结构表征
        2.4.2 高分子抗氧剂的接枝率
        2.4.3 高分子抗氧剂在溶剂中的迁移性
        2.4.4 高分子抗氧剂的抗氧化效果
        2.4.5 异戊橡胶硫化胶的制备
    2.5 受阻酚AO-60与氯化聚乙烯接枝接枝/复合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2.5.1 受阻酚AO-60与氯化聚乙烯接枝/复合聚合物的制备
        2.5.2 受阻酚AO-60与氯化聚乙烯接枝/复合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2.5.3 受阻酚AO-60与氯化聚乙烯接枝/复合聚合物的性能
        2.5.3.1 受阻酚AO-60量对材料门尼粘度的影响
        2.5.3.2 未交联AO-60与氯化聚乙烯接枝/复合聚合物的耐老化性能
        2.5.3.3 AO-60与氯化聚乙烯接枝/复合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迁移性
        2.5.3.4 AO-60与氯化聚乙烯接枝/复合聚合物的硫化特性
        2.5.3.5 受阻酚AO-60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5.3.6 受阻酚AO-60量对复合材料分散性的影响
    2.6 受阻酚AO-2246与氯化聚乙烯接枝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2.6.1 受阻酚AO-2246与氯化聚乙烯接枝聚合物的制备
        2.6.2 受阻酚AO-2246与氯化聚乙烯接枝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2.6.3 受阻酚AO-2246与氯化聚乙烯接枝聚合物的性能
        2.6.3.1 受阻酚AO-2246量对聚合物接枝率的影响
        2.6.3.2 受阻酚AO-2246与氯化聚乙烯接枝聚合物的抗氧化性能
        2.6.3.3 受阻酚AO-2246与氯化聚乙烯接枝聚合物的的热稳定性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质素与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与试剂
    3.3 木质素的改性与复合
    3.4 实验仪器与表征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木质素的形态
        3.5.2 木质素与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
        3.5.3 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3.5.4 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3.6 结论
第四章 氯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弹性体的研制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与试剂
    4.3 测试方法
    4.4 氯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弹性体的性能表征
        4.4.1 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的结构表征
        4.4.2 氯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
        4.4.3 氯化聚乙烯/顺丁橡胶硫化胶的制备
    4.5 氯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弹性体的性能
        4.5.1 氯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
        4.5.2 氯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复合材料未硫化样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4.5.3 氯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复合材料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4.5.4 炭黑在氯化聚乙烯/顺丁橡胶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氯化聚乙烯橡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CM的发展概况
2 CM的配合
    2.1 CM硫化体系研究
    2.2 CM填充补强体系研究
    2.3 CM稳定剂及防老体系研究
    2.4 CM增塑体系及其它配合体系研究
3 CM的应用
    3.1 CM在胶管方面的应用研究
    3.2 CM在电线电缆方面的应用研究
    3.3 CM在防水卷材方面的应用研究
    3.4 CM在胶带方面的应用研究
4 展 望

(8)采用ATRP一步法制备NR-g-PMMA(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NR的结构和性能
        1.1.1 NR的结构
        1.1.2 NR的性能
    1.2 NR的改性
        1.2.1 物理改性
        1.2.2 化学改性
    1.3 ATRP在聚合物接枝中的应用
        1.3.1 ATRP反应机理
        1.3.2 大分子引发剂的制备
        1.3.3 ATRP接枝在天然材料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之处
    1.5 实验工艺流程
2 大分子引发剂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仪器
        2.2.2 NR-Br的制备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溴化反应历程
        2.3.2 反应条件对溴含量的影响
        2.3.3 FTIR分析
        2.3.4 ~1H-NMR分析
    2.4 小结
3 NR-g-PMMA的制备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NR-g-PMMA的制备
        3.2.3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TIR分析
        3.3.2 ~1H-NMR分析
        3.3.3 动力学分析
        3.3.4 聚合条件对聚合体系的影响
    3.4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天然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天然橡胶的改性
        1.2.1 物理改性
        1.2.2 化学改性
    1.3 天然橡胶的接枝改性
        1.3.1 天然橡胶的接枝机理
        1.3.2 天然橡胶的接枝单体
        1.3.3 天然橡胶接枝常用引发体系
        1.3.4 天然橡胶接枝改性方法
    1.4 溶液法天然橡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
    1.5 乳液法天然橡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6.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3 本课题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第二章 溶液法天然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溶液法天然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引发体系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2.3.2 HEMA 用量和 NR 浓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2.3.3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2.3.4 NR 塑炼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2.3.5 共单体与助剂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2.3.6 FT-IR 分析
        2.3.7 GPC 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乳液法天然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乳液法天然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引发体系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3.3.2 HEMA 用量和胶乳浓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3.3.3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3.3.4 单体滴加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3.3.5 FT-IR 分析
        3.3.6 GPC 分析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白炭黑填充氯化聚乙烯/丁腈橡胶并用胶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主要原材料
    1.2 基本配方
    1.3 仪器与设备
    1.4 试样制备
    1.5 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硫化特性
    2.2 物理机械性能
    2.3 耐油性能
    2.4 耐老化性能
3 结论

四、NR、NBR与橡胶型CPE135B并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阻尼降噪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李颖.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2]橡胶型氯化聚乙烯在轮胎气密层中应用研究[D]. 刘路.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3)
  • [3]CR/BR并用胶加工工艺及并用体系性能研究[D]. 李安. 青岛科技大学, 2015(04)
  • [4]马来酸酐接枝液体聚丁二烯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J]. 雷海军,张骥忠,宫文峰,翟广阳. 橡胶科技, 2015(03)
  • [5]EPDM-g-MAH对EPDM/CPE共混性能的影响[J]. 苏俊杰,刘冉,刘顺凯,张翠美,赵季若,冯莺. 弹性体, 2014(05)
  • [6]基于氯化聚乙烯多功能高分子弹性体的研制[D]. 任飞. 长春工业大学, 2014(12)
  • [7]氯化聚乙烯橡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郭翠翠,于丽,宫小曼,蒋洪敏,张佳梁,王重. 弹性体, 2013(02)
  • [8]采用ATRP一步法制备NR-g-PMMA[D]. 赵伟. 海南大学, 2012(12)
  • [9]天然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与表征[D]. 陈丽.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10]白炭黑填充氯化聚乙烯/丁腈橡胶并用胶性能的研究[J]. 曹江勇,张振秀,辛振祥. 特种橡胶制品, 2011(02)

标签:;  ;  ;  ;  ;  

NR、NBR和橡胶CPE135B的组合使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