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几何论文-林明旭,丁鹭,王鹏雪,易秀,战乃岩

物理几何论文-林明旭,丁鹭,王鹏雪,易秀,战乃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理几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理几何条件,自然对流,离散热源

物理几何论文文献综述

林明旭,丁鹭,王鹏雪,易秀,战乃岩[1](2019)在《物理几何条件对流动换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设备散热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合理地布置离散热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利用QUICK差分格式的有限容积法对离散热源尺寸相同和不同两种工况进行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当热源尺寸相同时,热源间距d=70mm时换热效果最好;当热源尺寸不同时,在热源长宽比不变的工况下,热源间距50mm和70mm时换热效果相近;在热源高不变的工况下,热源长宽比为1:1、1:2、1:3时热源间距50mm的流动换热最强,1:4时换热效果正好相反。(本文来源于《电脑与电信》期刊2019年08期)

邓绪彪,于怀昌,顾懿君,刘远征[2](2018)在《考虑剪切带细观物理几何特征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缩条件下岩石的失稳破坏与剪切局部化带有紧密联系。基于摩擦损伤局部化模型,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发现了剪切带与岩石压缩强度的关系,即随剪切带宽度的增加,岩石的峰值强度降低,其峰前与峰后的变形模量也相应减小。总结前人的研究发现,加载速率、温度、吸附气体、矿物颗粒等因素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趋势,与剪切带对其影响趋势相同。在摩擦损伤局部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黏聚能和剪切带函数对Mohr-Coulomb准则进行修正,将加载速率、温度、吸附气体等复杂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为剪切带的影响,得到含剪切带函数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之后,利用Zhukov公式导出了剪切带函数的细观表达式,指出岩石破坏是剪切带内细观缺陷发生热激活的结果,热激活机制受温度、应变率的直接影响。通过前人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剪切带与加载速率、温度的定量关系,与Zhukov公式导出的结果一致。含剪切带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能够适用于更为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8年10期)

姜珊[3](2018)在《基于ADDIE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彰显了基于信息技术移动式学习的便利性,体现了碎片化学习的时代特征。本文主要是在基于ADDIE模型的理论指导下,针对高中物理《几何光学》部分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并对实践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本文对翻转课堂的发展背景进行了文献研究,总结了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概念加以界定。提出亟待研究的问题,论述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基于前期调研结果,制定了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本文基于ADDIE模型对《全反射》新授课和《几何光学》复习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按照分析(Analysis)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叁个方面展开思考;以设计(Design)为指导,根据研究内容,确定开发方向和策略,设计从确定课题、开发脚本到资源呈现的完整教学资源开发过程;再由开发(Development)环节,开展各部分教学资源的开发,并对引用的素材来源进行说明。根据ADDIE模型中实施(Implementation)的要求,本文对《几何光学》复习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设计实践流程,并在实践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相关测验。再由评估(Evaluation)环节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效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合各项测验结果以及问卷的反馈情况,深度剖析本次翻转课堂实践研究的各项内容。教学实践及测验结果表明:各项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实施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个别项目仍需结合模型进一步完善。最后,对本次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合研究过程和结果总结了四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建议:完善课前学习资源,剖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保证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构建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讨论趣味性;深入学生学习,构建反馈机制。此外,本论文还对高中物理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作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8-04-20)

秦付平[4](2017)在《高考物理几何光学命题九大特点归纳》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考现阶段理综物理试卷以必考和选考形式出现,其中选修3-4的内容考查几何光学的概率非常大,是高考的重点也是热点,历年高考试题几乎年年都有,主要涉及几何光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突出基本规律及其叁维目标能力的综合应用.本文从命题的特点进行归纳.一、光线进入矩形玻璃砖(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理科应试》期刊2017年08期)

王迪[5](2016)在《物理几何条件对多热源小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型电子设备已经走进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电脑、电视、移动电话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了现在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其可靠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据统计,电子设备内部温度过高是其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需要,为了让小型电子设备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对小型电子设备进行有效散热,是确保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的关键。本文以小型电子设备散热为背景,对从中抽象出的含有内热源的封闭方腔内自然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利用ANS YS软件,对抽象出来的含内热源的封闭方腔进行了几方面的研究,分别模拟了改变腔体的长宽比、改变热源高度尺寸、改变热源在水平方向位置和改变热源在竖直方向的位置这四类问题,分析换热特征。采用激光全息干涉照相技术和烟可视化方法对模拟的典型工况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传热机理。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总结出封闭方腔内自然对流换热规律,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技术参考。本文首先利用ANSYS软件对含双内热源的封闭长方体腔内自然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在封闭腔内高温热源与低温壁面的温差为5℃,即Ra为3000的工况下,封闭腔内介质呈稳定流动状态。当封闭腔长高宽比较小时,温度分布变化较明显,垂直于短轴的速度向量场不出现涡卷现象;当长高宽比增加到2:1:1时,腔内出现两个涡卷,且分布在双热源两侧,当长高宽比增加到4:1:1时,腔内出现4个涡卷,分布在双热源两侧和中间,且长高宽比较大时,温度分布变化较小.垂直于长轴的截面随着长高宽比的增加,涡卷变宽;通过监测顶面平均Nusselt数可以得出,随着长高宽比的增大,顶面平均Nusselt数逐渐减小,即在长高宽比较小的时候,顶面的对流换热效果较好。在长高宽比为1:1:1工况下,腔内热源高度越高,温度分布变化越明显,垂直于短轴的速度向量场中,无论热源高度如何变化,均未出现完整涡卷现象;在垂直于长轴的速度向量场中,随着热源高度的增加,涡卷逐渐增大。通过监测顶面平均Nusselt数可以得出,随着热源高度的增加,顶面平均Nusselt数逐渐增大,顶面的对流换热效果增强。随着热源距宽乘高截面的水平距离a的增大,温度分布变化的明显程度先增大后有下降趋势。在垂直于短轴的速度向量场中,无论水平距离a如何变化,均出现两个涡卷,在水平距离a较小时,涡卷出现在双热源中间,且随着双热源间距的变小而变窄,在水平距离a较大时,涡卷出现在双热源的左右两侧,且随着双热源间距的变小而变宽;在垂直于长轴的速度向量场中,随着热源距宽乘高截面的水平距离a的增大,热源两侧的涡卷先逐渐清晰,后有消融趋势。通过监测顶面平均Nusselt数可以得出,随着水平距离a的增大,顶面平均Nusselt数先减小后增大,在水平距离a为0.5H时,顶面的对流换热效果最弱。随着热源距底面的竖直距离b的增大,温度分布变化程度明显增强,在垂直于短轴的速度向量场中,无论竖直距离b如何变化,均出现两个涡卷;在垂直于长轴的速度向量场中,随着热源距底面的竖直距离a的增大,热源两侧的涡卷逐渐清晰,且位置上移。通过监测顶面平均Nusselt数可以得出,随着竖直距离b的增大,顶面平均Nusselt数逐渐增大,顶面的对流换热效果增强。本文采用激光全息干涉照相技术和烟可视化方法对含双内热源的封闭长方体腔内自然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随着Ra数增大,温度场等温线的倾斜程度增大,自然对流换热量增多。垂直于短轴速度向量场中双热源的两侧均会各形成一个涡卷,随着长高宽比的增加,涡卷的旋转速度逐渐减小,涡卷逐渐变宽;垂直于长轴速度向量场热源两侧同样会各形成一个涡卷,随着长高比的增加,涡卷流速减慢,涡卷逐渐清晰饱满。当热源距宽乘高截面的距离a为0.3H时,垂直短轴速度向量场中,双热源的两侧各形成了一个宽度较窄的涡卷,且形状出现扭曲,在垂直长轴速度向量场中可以看见,热源左右两侧各形成了一个涡卷;当a为0.7H时,垂直短轴速度向量场中,双热源的两侧的涡卷宽度较宽,在垂直长轴速度向量场中,热源左右两侧形成的涡卷受附近的流场受影响较为模糊。当热源高度h为0.3H时,在垂直短轴速度向量场中形成两个清晰涡卷,位置偏上,在垂直长轴速度向量场中可以看见,热源上空两侧各形成了一个涡卷,其所占空间较小,且稍显模糊,说明由于封闭腔空间较小,热源位置较近,因此其空间流场收到了影响。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小空间自然对流领域以及小型电子设备散热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6-06-01)

李瑞卿[6](2015)在《天文数理遭遇物理几何——关于清宫廷画透视与笔法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宫廷画在技术和理念上可谓中西合璧。清宫廷画在数理的层面上接受和融合西方"线画法"(也可称焦点透视、勾股法),而后人所谓"散点透视"也符合数理。熊秉贞将观天象、测七政的方法运用于绘画,即秉承了从吴道子到苏轼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汲取西法,精妙变通。清宫廷画家在服膺于西法之精确图写的同时,坚守所谓古格与神似,并在笔法方面显得自信与自觉。中国笔法所构筑的"神似""古格"是否更能触及艺术本质,值得反思。(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李瑞卿[7](2014)在《天文数理遭遇物理几何——关于清宫廷画透视与笔法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宫廷画在技术和理念上可谓中西合璧。清宫廷画在数理的层面上接受和融合西方"线画法"(也可称焦点透视、勾股法),而后人所谓"散点透视"也符合数理。熊秉贞将观天象、测七政的方法运用于绘画,即秉承了从吴道子到苏轼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汲取西法,精妙变通。清宫廷画家在服膺于西法之精确图写的同时,坚守所谓古格与神似,并在笔法方面显得自信与自觉。中国笔法所构筑的"神似""古格"是否更能触及艺术本质,值得反思。(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面向时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8-15)

张旭俊[8](2010)在《用小波矩阵分析Mallat算法的物理几何含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小波分析的新途径。用Harr小波矩阵来分析Mallat算法的物理和几何含义,把"原始像"分隔为"模糊像"和"细节像"。"模糊像"起到信息压缩的作用以利于远距离传输。本文同时给出如何把得到的"模糊像"经膨胀插值变成光滑的"恢复像",以体现滤波的效果。把"原始像"减去"恢复像"就得到按时间尺度分布的"总谐波像",以到达时频双分析效果。本文用Harr小波分解做到信息压缩和光滑重构,这些正是目前小波理论所梦寐以求的东西。(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期刊2010年01期)

朱春莺,罗颖星[9](2003)在《中学物理几何光学画图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目前,计算机在物理教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虚拟物理实验室虚拟物理实验室,实际上是利用现实技术仿真物理实验情景,供学生观察、操纵使他们获得体验或有所发现。如中国科技大学奥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这套系统为学校改善物理实验教学环境提供了帮助,为远程网络实验教学的实现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03年08期)

张志荣[10](1999)在《浅谈中学物理几何光学作图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物理几何光学部分涉及的成像器件主要以空气中的薄透镜为主,薄透镜又分会聚透镜(凸透镜)和发散透镜(凹透镜)。有关光学作图课本中仅介绍了几种。对于给出透镜、光心、焦点求物点所成的像以及给出物点和所成的像,求透镜、光心、焦点问题讨论的较少。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来源于《青海教育》期刊1999年09期)

物理几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压缩条件下岩石的失稳破坏与剪切局部化带有紧密联系。基于摩擦损伤局部化模型,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发现了剪切带与岩石压缩强度的关系,即随剪切带宽度的增加,岩石的峰值强度降低,其峰前与峰后的变形模量也相应减小。总结前人的研究发现,加载速率、温度、吸附气体、矿物颗粒等因素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趋势,与剪切带对其影响趋势相同。在摩擦损伤局部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黏聚能和剪切带函数对Mohr-Coulomb准则进行修正,将加载速率、温度、吸附气体等复杂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为剪切带的影响,得到含剪切带函数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之后,利用Zhukov公式导出了剪切带函数的细观表达式,指出岩石破坏是剪切带内细观缺陷发生热激活的结果,热激活机制受温度、应变率的直接影响。通过前人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剪切带与加载速率、温度的定量关系,与Zhukov公式导出的结果一致。含剪切带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能够适用于更为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理几何论文参考文献

[1].林明旭,丁鹭,王鹏雪,易秀,战乃岩.物理几何条件对流动换热的影响[J].电脑与电信.2019

[2].邓绪彪,于怀昌,顾懿君,刘远征.考虑剪切带细观物理几何特征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修正[J].煤矿安全.2018

[3].姜珊.基于ADDIE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

[4].秦付平.高考物理几何光学命题九大特点归纳[J].中学生理科应试.2017

[5].王迪.物理几何条件对多热源小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D].吉林建筑大学.2016

[6].李瑞卿.天文数理遭遇物理几何——关于清宫廷画透视与笔法的反思[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5

[7].李瑞卿.天文数理遭遇物理几何——关于清宫廷画透视与笔法的反思[C].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面向时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8].张旭俊.用小波矩阵分析Mallat算法的物理几何含义[J].江西电力.2010

[9].朱春莺,罗颖星.中学物理几何光学画图软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

[10].张志荣.浅谈中学物理几何光学作图法[J].青海教育.1999

标签:;  ;  ;  

物理几何论文-林明旭,丁鹭,王鹏雪,易秀,战乃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