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为逻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刑交叉,恶意透支行为,民刑过渡,2009年两高司法解释
行为逻辑论文文献综述
乔青[1](2019)在《民刑交叉背景下恶意透支行为的民刑过渡逻辑与民法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透支属于信用卡的一项基本功能,因此合理使用信用卡进行透支属于发卡银行与信用卡申领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范畴。在我国刑法将恶意透支行为认定为犯罪之后,透支行为便存在从善意到恶意、从民事违法到刑事犯罪的转化和过渡。本文以民法中可撤销合同的原理对恶意透支行为的民事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恶意透支行为民刑过渡的逻辑过程。最终通过加入对民法要素的考量,为恶意透支行为的民刑过渡设立严格标准,力图在司法实践中构建一个畅通、有效、严格的恶意透支犯罪民刑过渡通道。(本文来源于《《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20卷 总第20卷)——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文集》期刊2019-12-01)
赵婧[2](2019)在《行为逻辑为基础的博物馆网站信息组织和交互设计——以全新英文官方网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的角色由收藏型转为参与型,博物馆运营的方方面面也始终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具体就博物馆网站建设而言,这意味着需要将用户行为作为交互设计的对象。本文将以首博英文官网的筹备过程为例,阐述了该网站通过规划网站栏目构成、设计界面样式以及修改表述方式,从而突出用户首要访问目标信息,实现以行为逻辑来组织信息的目的,而非传统的以物理逻辑来组织信息的常见网站决策逻辑,前者是根据人的行为、目的和习惯来规划行为过程,而后者关注对物(虚拟信息)的分类、结构和呈现模式。这样一来,可成功减少用户的信息焦虑,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进而缩短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减少公众与博物馆机构之间的障碍。(本文来源于《首都博物馆论丛》期刊2019年00期)
印子[3](2019)在《发展型基层政权:乡镇政府的行为逻辑与角色属性——基于浙东Z镇乡村旅游产业案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制于压力型发展指标的常规化,乡镇政府的行为逻辑发生了变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案例显示,乡镇政府一方面将公益性项目资源转化为重要的可支配财力,动员和整合乡村社会资本,推动乡村社会的市场化;另一方面通过金融信贷打造旅游产业平台,为下乡产业资本提供更多政策福利。这表明,发展型基层政权的角色属性立足于特定制度环境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获取发展性而非增长性政绩为宗旨。伴随着基层治理需求的格式化,乡镇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平衡了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政绩生产与公益扩增、政府自利性扩充与权力合法性夯实等多组关系之间的张力,无形中推动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玉倩[4](2019)在《文化心理与社会行为的逻辑趋同——评《中国人与美国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与美国人》是旅美华人学者许光先生的代表作品,首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第一部运用人类学方法总体比较中美文化的着作,一直在海内外被奉为研究中美文化认知与民族性格的经典之作。作为文化心理学派代表,许先生通过对大量文献、案例和亲身经历的剖析,对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和社会特点进行了精准而详细的比较研究。从文学艺术、两性婚姻、教育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方面,环环相扣地阐释了中国人与美国人本质上的文化心理区别,这是本书对中美文化心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许先生努力尝试用一种客观的心态去记录、展示和解读自己对中美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描述美国文化现象时表现出了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广泛了解和深刻认知,语言流畅、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佳譞,孙涛[5](2019)在《激励差异、行动逻辑及作用机理:社区治理中的街道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街道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中扮演积极建设与消极阻滞的两种角色。街道两种角色背后的行动逻辑始于基层治理创新与维持社区稳定的双向激励。采用叁个街道处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案例,阐述面对两种激励及其组合构成不同结构时,街道会理性地采取干扰限制、推动创新或权宜性干预等差异化的行动逻辑完成任务。不同激励引致的差异化行动可能限制或干扰社区自治力量的发展,影响社区治理成效。为此,要改善街道的内外部激励,推动社区治理的优化。(本文来源于《治理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朱婉菁[6](2019)在《网络事件中公众行为偏好与政府网络治理策略的逻辑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网络治理的关键在于有效回应网络事件的演变。传统从结构主义出发建构的政府网络治理策略往往因过于刚性而无法获得个体的情感体认。借助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从涂尔干式视角出发构建的行为偏好这一事实要素,能够勾连结构与行为,清晰勾勒出蕴于网络事件中的情感认同优先、"我群"偏好以及对抗式解读叁种结构形态,而据此建构的以社会情绪为资源、以重构网民身份认同为逻辑和以中国特色官民话语体系为手段的政府网络治理策略亦能够改变网民的行为偏好和选择。由此,以行为偏好作为逻辑支点,不仅为理解网络事件提供了逻辑出口,也更有助于证成网络治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叶瑞克,尤丽君,陈佳巍,卢芳莹[7](2019)在《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行为逻辑及因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频频曝光,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系统识别和分析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的内在逻辑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其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在GONE理论适用性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行为逻辑模型,并采纳多案例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和论证。研究发现,影响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因素可分为动机因素和条件因素,动机因素包括高额利益诱导、生存压力使然及绩效考核驱动,条件因素则包括数据处置的高权限、造假行为的低暴露机率及弱惩罚性。基于GONE理论的行为逻辑模型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某些组织和个人实施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内在机理,为造假行为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邹英,刘杰[8](2019)在《从“机会主义”到“形式主义”:当前政府行为转变的逻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从"压力型体制"到"全面问责制"转变的政治环境下,政府行为表现出从"机会主义"到"形式主义"转变的特点。对"机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挖掘这一转变产生的原因,即"委托—代理"制下的信息不对称,具体包括信息数量的不对称和信息的准确性不对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形式主义行为的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良平[9](2019)在《高校辅导员“亚腐败”的行为逻辑——基于“差序格局”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腐败问题历来为学术界关注,分析腐败问题不得不分析其产生的传统社会结构,其中最有创见的是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因此以"差序格局"的理论为切入点,对我国高校辅导员"亚腐败"现象进行逻辑分析以及探索其治理对策,为更好的推动当前高校廉洁教育奠定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31期)
刘俊英[10](2019)在《项目制扶贫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与博弈关系——兼论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税制后中国政府试图通过项目制运作重构政府内部各层级的关系和政府同基层群众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项目制扶贫各参与主体进行米切尔属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项目制扶贫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把项目制扶贫利益主体之间复杂的博弈关系归结为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基层政府之间、基层政府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权财控制与反制关系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建立项目制扶贫配套机制、引导政府官员树立正确政绩观和利益观、重建贫困群体主体地位,通过平衡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地位、解决矛盾和利益冲突来减少因博弈而造成的项目资源浪费。(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11期)
行为逻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的角色由收藏型转为参与型,博物馆运营的方方面面也始终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具体就博物馆网站建设而言,这意味着需要将用户行为作为交互设计的对象。本文将以首博英文官网的筹备过程为例,阐述了该网站通过规划网站栏目构成、设计界面样式以及修改表述方式,从而突出用户首要访问目标信息,实现以行为逻辑来组织信息的目的,而非传统的以物理逻辑来组织信息的常见网站决策逻辑,前者是根据人的行为、目的和习惯来规划行为过程,而后者关注对物(虚拟信息)的分类、结构和呈现模式。这样一来,可成功减少用户的信息焦虑,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进而缩短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减少公众与博物馆机构之间的障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为逻辑论文参考文献
[1].乔青.民刑交叉背景下恶意透支行为的民刑过渡逻辑与民法考量[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20卷总第20卷)——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文集.2019
[2].赵婧.行为逻辑为基础的博物馆网站信息组织和交互设计——以全新英文官方网站为例[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9
[3].印子.发展型基层政权:乡镇政府的行为逻辑与角色属性——基于浙东Z镇乡村旅游产业案例的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9
[4].王玉倩.文化心理与社会行为的逻辑趋同——评《中国人与美国人》[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9
[5].杨佳譞,孙涛.激励差异、行动逻辑及作用机理:社区治理中的街道行为分析[J].治理研究.2019
[6].朱婉菁.网络事件中公众行为偏好与政府网络治理策略的逻辑互动[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9
[7].叶瑞克,尤丽君,陈佳巍,卢芳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行为逻辑及因素解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邹英,刘杰.从“机会主义”到“形式主义”:当前政府行为转变的逻辑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张良平.高校辅导员“亚腐败”的行为逻辑——基于“差序格局”的分析[J].法制博览.2019
[10].刘俊英.项目制扶贫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与博弈关系——兼论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J].社会科学战线.2019
标签:民刑交叉; 恶意透支行为; 民刑过渡; 2009年两高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