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氯氟苯甲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豇豆,土壤
二氯氟苯甲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张希跃,吴迪,潘洪吉,罗雪婷,矫健[1](2016)在《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分别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检测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中2种有效成分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的方法。结果表明:豇豆和土壤中分别添加0.005~1 mg/kg 4个水平的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其平均回收率为8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70%~9.5%。北京和海南2地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豇豆中的半衰期为4~6 d,土壤中的为10~24 d。成熟时采收,豇豆中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推荐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豇豆上的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45 g/hm2,使用方式为喷雾,施药次数不超过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安全间隔期为5 d。(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李亚楠,耿鹏,胡美英,胡振[2](2012)在《150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治番茄棉铃虫的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150 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治番茄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效果。结果表明,150 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45.00 g(a.i)/hm2(300 mL/hm2)防治棉铃虫效果最佳,2008年药后1、3、7、14、21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03%、86.99%、96.05%、92.11%、86.67%,2009年药后1、3、7、14、21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45%、83.68%、92.12%、88.87%、83.09%,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5 g/L功夫水乳剂和25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好,且对番茄生长无药害。结合试验和生产实际考虑,推荐150 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治番茄棉铃虫田间使用剂量为22.50~33.75 g(a.i)/hm2,对水喷雾。(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赵坤[3](2007)在《Ⅰ:N-取代-2,4-二氯-5-氟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Ⅱ:N-取代-乙酰氟苯水杨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叁部分:N-取代-2,4-二氯-5-氟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N-取代-乙酰氟苯水杨酰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和生物活性测试研究。第一部分:N-取代-2,4-二氯-5-氟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以2,4-二氯氟苯和氯乙酰氯为起始原料,在叁氯化铝存在下,经氯乙酰化和氧化反应制得2,4-二氯-5-氟苯甲酸。然后和氯化亚砜经酰氯化反应得到2,4-二氯-5-氟苯甲酰氯,后者再与各种胺发生酰胺化反应,得到10个N-烷(芳)基-2,4-二氯-5-氟苯甲酰胺衍生物,其中9个为新化合物。且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第二部分:N-取代-乙酰氟苯水杨酰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以二氟尼柳为原料,先对其进行乙酰化反应,生成乙酰氟苯水杨酸;再和各种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共制备了7个N-取代-乙酰氟苯水杨酰胺衍生物,都为新化合物。并通过质谱、核磁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鉴定。第叁部分:N-取代-2,4-二氯-5-氟苯甲酰胺衍生物和N-取代-乙酰氟苯水杨酰胺衍生物的活性测试。对两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炎和解热镇痛活性测试,抗炎活性指数显示:>60%(显效):1个、40~60%(弱效):2个、30~40%:2个;解热镇痛活性指数显示:30~40%:4个。共有5个化合物有抗炎活性、4个化合物有解热镇痛活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7-05-01)
顾惕人,M.Manes[4](1984)在《自溶液中的吸附——Ⅷ.活性炭自二氯甲烷、乙醚、溴仿和正戊醇的二元混合溶剂中吸附苯甲酰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活性炭自二氯甲烷、乙醚、溴仿和正戊醇四种单纯溶剂和体积比为1:1的各种二元混合溶剂中对苯甲酰胺的吸附。自单纯溶剂中吸附时,其次序是:乙醚>正戊醇≌二氯甲烷>溴仿。自正戊醇-二氯甲烷或正戊醇-乙醚的混合溶剂中吸附时,苯甲酰胺的吸附量并不介于自组成混合溶剂的两种单纯溶剂中吸附的吸附量之间,而较之更低。本文根据活性炭表面覆盖有极性不同的基团提出了一种解释。将吸附等温线外延到饱和浓度时,其吸附量只相当于活性炭孔体积的10~30%。这意味着将Polanyi吸附势理论应用于自有机溶剂中的吸附时存在困难。此外,自戊醇-二氯甲烷中吸附苯甲酰胺时的等温线甚至低于自戊醇-溴仿中吸附时的。这一现象尚未得到解释。(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84年06期)
二氯氟苯甲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150 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治番茄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效果。结果表明,150 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45.00 g(a.i)/hm2(300 mL/hm2)防治棉铃虫效果最佳,2008年药后1、3、7、14、21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03%、86.99%、96.05%、92.11%、86.67%,2009年药后1、3、7、14、21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45%、83.68%、92.12%、88.87%、83.09%,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5 g/L功夫水乳剂和25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好,且对番茄生长无药害。结合试验和生产实际考虑,推荐150 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治番茄棉铃虫田间使用剂量为22.50~33.75 g(a.i)/hm2,对水喷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氯氟苯甲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希跃,吴迪,潘洪吉,罗雪婷,矫健.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J].农药学学报.2016
[2].李亚楠,耿鹏,胡美英,胡振.150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治番茄棉铃虫的田间药效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2
[3].赵坤.Ⅰ:N-取代-2,4-二氯-5-氟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Ⅱ:N-取代-乙酰氟苯水杨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
[4].顾惕人,M.Manes.自溶液中的吸附——Ⅷ.活性炭自二氯甲烷、乙醚、溴仿和正戊醇的二元混合溶剂中吸附苯甲酰胺[J].化学学报.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