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语音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语音史,《汉字古音表稿》,声韵调配合表,等韵图
汉语语音史论文文献综述
孙玉文[1](2018)在《理想的声韵调配合表和汉语语音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汉字古音表稿》之付梓为契机,借助《敦煌韵学残卷》,明确推论汉语等韵图出现于中晚唐;梳理了中国古代学者对等韵图功用的认识,对比韵书,阐明了制作理想的声韵调配合表对于推进汉语语音结构的认识的重要作用。通过回顾汉语上古音研究中声韵调配合表制作的历史进程,肯定了《汉字古音表稿》集大成的历史地位。最后针对学者在学习和研究上古音、中古音时,提出要编制上古音、中古音声韵调配合表;对编制这两种声韵调配合表以促进学习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步骤。(本文来源于《文献语言学》期刊2018年02期)
郑伟[2](2019)在《音系区别特征与汉语语音史研究的结构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讨论汉语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两个阶段里音节类型的结构性变化。文章从20世纪50年代由雅柯布森等人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理论中锐钝、平降两项对立特征出发,用多项个案,指出了声母或介音锐钝对韵母元音的影响,降音性声母辅音对韵腹元音或介音由开变合的影响。由此说明结构成分分析法是探讨汉语音系演变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常乐,董博芳[3](2017)在《山西晋方言语音研究对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大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晋方言语音研究为汉语语音史提供了丰富的语音材料,并充实了汉语语音史研究的理论,从而为构建汉语语音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晋中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玉来,高龙奎,耿军,孙志波[4](2016)在《历史书面文献音系“存雅求正”的性质与汉语语音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反映汉语语音的历史书面文献音系的结构,我们就会发现,同一时代几乎找不到两个音系结构完全一致的文献,总是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产生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历代汉语共同语有基础方言,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音(具体方言点)。也就是说,历史上,汉民族共同语并没有形成内部一致、具有高度规范的音系系统。因此,许多记录同一时代共同语音系的书面文献之间,就常常出现难以兼容的语音现象。也由于这个原因,历代编制共同语书面音系文献的学者,往往秉持"存雅求正"的审音理念来审定音系、安排字音。他们既以实际语音为立足点,又有意区别某些历史的或方言的音类。如此一来,许多书面文献音系就表现出了"存雅求正"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历时持续性"、"共时参差性"和"跨时共现性"来概括。由于"存雅求正"是许多书面文献音系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利用书面文献音系来构建汉语语音史时,对其"存雅求正"的性质应予特别重视,注意从"存雅求正"的视角审视文献音系的性质。(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刘芹[5](2015)在《《汗简》在汉语语音史上的价值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汗简》除了收录大量古文字体,还存有大量音切材料。通过对《汗简》引用书目及音切考察,发现《汗简》语音价值体现在叁个方面:保存两种亡佚韵书名称,补证中古音系反切上字声母不存在腭化说,反映了一些新语音现象。(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刘晓南[6](2015)在《试论汉语语音史的历史方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语音史"一线制"架构形成原因,探讨并反思自有清以来数百年的"一线制"语音史存在的内部矛盾,分析清儒"古音说"、"古合韵说"和"通转说"各自的特点及存在的困难,通过现代语言学家对历史方音全方位考察的有效推进与古今类比的成功,确认语音史中历史方音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设想新的语音史框架需要包含两个层次:上位层是通语音系,下位层是历史方音。(本文来源于《中文学术前沿》期刊2015年01期)
江念霖[7](2013)在《汉语语音史框架之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语音史是二十世纪兴起的一个崭新学科,其主要着眼于汉语自身的语音层面进行分析与考察。具体就其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而言,汉语语音史的框架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间衍生出了一些代表性的理论框架体系:叁点一线式框架、九点一线式框架、散点多线式框架。本文就汉语语音史框架的研究历程角度对这些理论框架体系进行了定格式的分析和探讨,认为散点多线式框架兼顾到了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其立足方言实况的基础上通过在同一历史平面建立多点的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极具突破性。(本文来源于《神州》期刊2013年28期)
[8](2011)在《唐作藩着《汉语语音史教程》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作藩先生着《汉语语音史教程》于2011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5章。第一章"绪论",内设"汉语语音史的对象与任务""汉语语音史的根据""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方法""汉语语音史的分期"等4节。第二章"上古汉语语音系统",内设"上古声母系统""上古韵部系统""上古韵部的拟测""上古汉语的声调"等4节。第叁章"从上古到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内设"《切韵》音系与中古汉语语音系(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王为民,乔全生[9](2011)在《山西方言与汉语语音史上的tsi(-)类音节》一文中研究指出卷舌ts类声母能否和i相配是事关汉语语音史、汉语方音史研究的重要观念。本文以山西霍州方言的tsi(-)类音节、汾河片方言"说"字白读音的演变及汾阳方言假开叁、咸山开叁知章组今读舌面音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ts和i相配不仅在客家方言存在,在北方山西方言中也存在,甚至在山西方言的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由此反观汉语语音史,tsi(-)类音节不仅在汉语语音史上出现过,甚至持续了近千年时间。(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张光宇[10](2010)在《汉语语音史中的比较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年经由北欧传入中国的比较方法与西欧-北美一脉相传的精神内涵颇有反差。北欧版完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历史任务之后,中国本土精英前仆后继对"体"所提出的洞察也与北欧版大相径庭。主要因为:(1)北欧版在比较方法上只取其技术操作的一面,用两个分化模式串连汉语语音史的文献材料;(2)北欧版对早期文献采取同质假设,对晚期文献进行层次压缩。其结果:重建工作结束,语言的连续性仍然难觅踪影。(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0年04期)
汉语语音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讨论汉语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两个阶段里音节类型的结构性变化。文章从20世纪50年代由雅柯布森等人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理论中锐钝、平降两项对立特征出发,用多项个案,指出了声母或介音锐钝对韵母元音的影响,降音性声母辅音对韵腹元音或介音由开变合的影响。由此说明结构成分分析法是探讨汉语音系演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语音史论文参考文献
[1].孙玉文.理想的声韵调配合表和汉语语音史研究[J].文献语言学.2018
[2].郑伟.音系区别特征与汉语语音史研究的结构分析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常乐,董博芳.山西晋方言语音研究对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大贡献[J].晋中学院学报.2017
[4].张玉来,高龙奎,耿军,孙志波.历史书面文献音系“存雅求正”的性质与汉语语音史研究[J].语言研究.2016
[5].刘芹.《汗简》在汉语语音史上的价值新考[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6].刘晓南.试论汉语语音史的历史方音研究[J].中文学术前沿.2015
[7].江念霖.汉语语音史框架之浅谈[J].神州.2013
[8]..唐作藩着《汉语语音史教程》出版[J].语文研究.2011
[9].王为民,乔全生.山西方言与汉语语音史上的tsi(-)类音节[J].汉语学报.2011
[10].张光宇.汉语语音史中的比较方法[J].中国语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