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转化法论文-王大慧,巨晓敏,卫功元

生物转化法论文-王大慧,巨晓敏,卫功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转化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出芽短梗霉,普鲁兰,生物转化,合成效率

生物转化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大慧,巨晓敏,卫功元[1](2019)在《表面活性剂在生物转化法合成普鲁兰中的作用及生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斯潘类和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在利用出芽短梗霉全细胞生物转化合成普鲁兰多糖中的作用,结果发现20 g/L斯潘80和5 g/L吐温80将细胞的普鲁兰合成能力分别提高了46.5%和32.9%,二者复配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普鲁兰产量和合成效率。通过对相关生理生化参数进行测定,发现斯潘80和吐温80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了普鲁兰合成关键酶的活性,提升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和能量物质ATP的水平,加速了ATP的再生,在促进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基础上,实现了普鲁兰产量和合成效率的提高。研究结果部分解析了表面活性剂提高普鲁兰合成效率的生理机制,同时也为其他类似结构微生物多糖的高效合成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黄巧玲[2](2017)在《利用“转化法”解答生物图解(图象)、图表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高考生物题型,图解(图象)、图表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越来越复杂,呈现一题多图、表图结合等特征。由于图解(图象)、图表题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大多数考生往往对该类题目中的图形体现的因果关系等分析不够准确,为此笔者想通过如何引导学生对图解(图象)图表题中的图形做合理的、灵活的转换来巧解此类题做如下例析。一、表格转换为二维坐标图例1.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长势相似(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7年09期)

岳俏[3](2017)在《生物转化法合成R-PAC及其衍生物和类似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苯基乙酰基甲醇(R-PAC)是一种重要的手性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制药业中常作为前体物质来合成苯丙胺类药物,如麻黄碱,去甲麻黄碱及安非他命等等。本研究利用生物转化的方法,选择海栖热袍菌乙酰羟酸合酶的催化亚基(TmAHAS-CSU)为生物催化剂,以丙酮酸及苯甲醛为反应底物,在硫胺素焦磷酸及其它辅因子的存在下,以最优化的实验条件制备得到了 R-PAC,分离后产率为83.6%,纯度为98.3%(HPLC检测结果)。同时,我们还测定了该生物催化剂转化苯甲醛衍生物及类似物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其有较宽的底物谱。首先,我们利用本实验室前期制备的能够过表达海栖热袍菌乙酰羟酸合酶催化亚基(TmAHAS-CSU)的重组工程菌株EcR(DE3)-pET28a-TmAHAS-CSU,采取自诱导方式制备了 TmAHAS-CSU,并经过Ni-NTA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然后我们分别利用纯化后的TmAHAS-CSU蛋白及重组工程菌株全菌为催化剂探讨了生物转化法制备R-PAC的方法。在酶TmAHAS-CSU催化的反应中,为了使R-PAC产率最大化,对其合成体系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反应体系为50 mM的磷酸盐(PBS)缓冲液,pH 8.0,反应时间40min,反应温度为80℃,助溶剂DMSO含量1%,底物丙酮酸(Pyr)和苯甲醛(BA)的最佳比例为1.25:1,最佳浓度分别为50 mM和40 mM。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以重组工程菌株的全菌催化该反应时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产率。此外,还以苯甲醛的衍生物以及一些芳杂环基甲醛化合物作为底物,与另一底物Pyr在重组工程菌全菌的催化下进行反应,分别利用HPLC、LC-MS以及1H-NMR对部分反应结果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发现,甲氧基取代及单羟基取代的苯甲醛衍生物等共计13种化合物能够有效进行该反应,这不但扩充了 TmAHAS-CSU的底物谱范围,更为进一步研究TmAHAS-CSU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30)

周龙霞[4](2016)在《生物转化法生产木糖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是微生物代谢木糖产生的中间产物,因为木糖醇具有预防蛀牙、热量低甜度高、食用不会引起人体内血糖的提高以及保肝护肝等许多特殊的性能而广受关注。目前生产木糖醇的主要方法为化学法,但是化学法具有生产条件要求高、污染环境以及浪费资源等缺点,生物转化法生产木糖醇作为化学法的替代生产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污染小及生产资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关注。本试验以菌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Y-14)为出发菌株,利用等离子诱变、紫外诱变以及紫外-等离子复合诱变等方式对菌株进行诱变育种,筛选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木糖醇菌株,命名为C.tropical Y-3-23。菌株C.tropical Y-3-23的木糖醇产量最高为77.42g/L,与对照组出发菌株C.tropical Y-14的木糖醇产量52.06g/L相比,其木糖醇产量提高了48.71%。对菌株C.tropical Y-3-23的培养基组成成分以及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到最佳转化培养条件为:初始木糖添加量102g/L;氮源酵母浸粉添加量为5g/L;初始pH为6.0;培养温度30.5℃;种龄为20h;种子液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185r/min;摇瓶装液量为50mL。在此条件下,菌株C.tropical Y-3-23转化木糖生产木糖醇的转化率最大,发酵培养基中的木糖醇含量最大为81.50g/L。将菌株C.tropical Y-3-23进行细胞固定化,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制备固定化细胞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CaCl2浓度为2%、固定化时间为10h。在此条件下对菌株C.tropical Y-3-23进行固定化,得到的固定化细胞与游离的菌株相比,木糖醇产量与转化率等都相差不大,而且固定化的细胞经测定至少可以重复利用15次。(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7)

赵利维[5](2016)在《生物转化法生产顺式-4-L-羟脯氨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顺式-4-L-羟脯氨酸(cis-4-Hydroxy proline,cis-4-Hyp)不属于20种常见的氨基酸,是L-脯氨酸被顺式-4-L-羟化酶羟基化修饰后的产物。顺式-4-L-羟脯氨酸是合成宜他霉素和微鞘藻素两种肽类抗生素的原料,并且临床上被认为可做为抗癌药物,因此cis-4-Hyp的生产和应用一直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外生产羟脯氨酸的有效生产方法是生物转化法,即利用脯氨酸羟化酶在Fe2+、α-酮戊二酸存在的介质中将底物L-脯氨酸转化为L-羟脯氨酸。本研究首先通过调整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以及mRNA二级结构对顺式-4-L-脯氨酸(cis-4-proline hydroxylase,cis-P4H)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基因连接到载体pET-M-3C上,获得重组质粒pET-cis-P4H。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大肠杆菌BL21(pET-cis-P4H)。采用Ni-NT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cis-P4H,测定cis-P4H的酶活和稳定性。然后采用生物转化法制备cis-4-Hyp,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相关的转化条件进行优化。对重组大肠杆菌进行产cis-P4H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诱导剂乳糖浓度、接种量、发酵培养基初始pH和发酵温度),然后进行5 L发酵罐放大培养。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来源于中华根瘤菌属的顺式-4-L-脯氨酸羟化酶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和全基因合成并构建到质粒pET-M-3C上,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BL21-CodonPlus(DE3)中,构建了一株产顺式-4-L-脯氨酸羟化酶的工程菌。2、对产顺式-4-L-脯氨酸羟化酶的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并采用Ni-NT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cis-P4H,测定cis-P4H的酶活和稳定性,cis-P4H的酶活为2.65 U/mg,半衰期为2.32 h。3、采用生物转化法制备cis-4-Hyp,并对相关的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结果为:采用OD600为0.9时加入IPTG至浓度0.2 mol/L,28°C下诱导5 h后获得的工程菌菌体构建转化体系,在转化体系pH为6.5,转化温度为31°C,转化时间为60 h时,L-脯氨酸转化率最高达到83.33%。4、对重组大肠杆菌进行摇瓶发酵研究,确定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为20 g/L、酵母浸粉为5 g/L、硫酸铵为3 g/L、磷酸二氢钾1 g/L、氯化钠为1.5g/l、硫酸镁为0.1g/l、硫酸亚铁为0.1g/l。诱导剂乳糖浓度8g/l,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7.0,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为30°c,然后进一步采用5l发酵罐进行放大培养,确定发酵时间为28h,最高酶活为4.89u/ml。将发酵所得的菌体作酶源转化生产顺式-4-l-脯氨酸,产量为6.23g/l。(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1)

梅建凤,金航,李靓,闻雯,易喻[6](2015)在《生物转化法提高积雪草中积雪草酸的质量分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一种微生物转化工艺,将积雪草中的积雪草苷转化为活性更高的积雪草酸,从而提高积雪草的中药使用价值.从积雪草富集培养物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JH-2菌株,液体培养转化处理积雪草后,其中的积雪草苷可转化为积雪草酸,质量分数显着提高;经过工艺优化后,积雪草苷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8.2%,积雪草酸质量分数提高到2.73mg/g,是未经转化处理时的0.90mg/g的3.03倍.利用黑曲霉JH-2发酵转化处理的中药材积雪草,能够显着提高积雪草酸的质量分数,具有转化工艺简单、产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有较高的工业化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左金磊,杨平平,王燕,刘林明,卢德彦[7](2015)在《生物转化法生产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γ-氨基丁酸生理功能和合成方法等方面对γ-氨基丁酸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转化生产γ-氨基丁酸的方法;并从菌种来源、菌种诱变筛选、产酶条件优化及转化条件四个方面对此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本实验室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提出了生物转化法在我国生产γ-氨基丁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5年06期)

左金磊[8](2015)在《生物转化法产γ-氨基丁酸菌种筛选及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Y-氨基丁酸(GABA)作为大脑组织重要的抑制性递质,具有镇静安神,降低血压,治疗癫痫和抗衰老的功能。此外,GABA味甜,能够调节食品味道,可以与体内酒精反应,故具有醒酒消臭等作用。在医学上,可用于治疗一些病症,如治疗尿毒症、CO中毒的药物中都含有GABA。GAB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在化学法合成GABA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强酸或强碱等腐蚀性较强的溶剂,反应条件剧烈,原料毒性大,价格昂贵且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等问题。实际工业生产中,主要用生物法合成GABA。生物合成法主要研究的微生物法。微生物法包括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法以及最近几年新兴的微生物转化法。早期的发酵法主要是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发酵生产GABA为主。出于对食品安全性的考虑,后来又逐渐筛选到含有谷氨酸脱羧酶的酵母菌、乳酸菌和曲霉菌等食品安全级微生物来发酵制的GABA。但发酵法生产GAGA过程中易污染、可重复性差,周期长等缺点也逐渐被工业生产所淘汰。本实验从用微生物转化法,主要从菌种选育,产酶条件以及转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如下:本实验从实验室保藏的11株霉菌中,进行分离纯化,并且通过初筛选出两株GABA产量相对较高的菌株MZ-2和MZ-7。进一步复筛,通过Berthelot比色法作为测量方法。以GABA产量、L-Glu负流量以及L-Glu摩尔转化率作为测量指标,最终确定MZ-2作为下一步紫外诱变试验的出发菌株。对MZ-2进行紫外诱变,最终确定4-5 min为最佳照射时间,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L-Glu转化试验,得到一株菌株(编号UV-5), GABA产量达1.95g/L,摩尔转化率也高达17.5%。进行遗传稳定性试验,其性状可以稳定性遗传,可作为后续试验的出发菌株。通过纸层析、SBA-40D生物传感分析仪以及比色法对转化液中各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L-Glu在转化过程中含量减少,GABA含量增多。说明菌株UV-5具有GAD活性,可以转化L-Glu生成GABA。并且其GAD活性比其他菌株的都要高。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UV-5最佳产酶培养基各个成分进行研究,得到最佳产酶培养基组分:2%葡萄糖为碳源,1.2%玉米浆为氮源、0.75%氯化钙、0.5g/L磷酸氢二钾、0.4%L-谷氨酸。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产酶培养条件为:接种种龄20 h,接种量为6%,pH值为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为72 h。在优化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的情况下,UV-5转化L-谷氨酸摩尔转化率高达27.13%。对突变株UV-5转化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最佳转化条件:缓冲液选择醋酸-醋酸钠体系;最佳转化温度36℃;最佳pH值为5.0;菌体浓度6%;最佳摇床转速180 r/min;L-Glu底物浓度0.1 mol/L;时间为14 h。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基础,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谷氨酸的转化条件。通过PB实验选定转化实验中,叁个影响摩尔转化率明显的因素:温度,时间,pH值。通过响应面优化结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取最佳的pH 5.07,温度36℃,时间14.2 h。这时GABA产量达到了0.59g/L。(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5)

雷蕾[9](2015)在《生物转化法研究以对香豆酸为起始物的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合成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苯乙烯苷又称芪多酚,为传统中药何首乌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与药用价值,已在降血脂、抗衰老、抑制肿瘤等方面显示出功能性,这在当今日趋老龄化的社会中凸现其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多年的研究已对二苯乙烯苷的理化性质如稳定性、活性等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二苯乙烯苷的提取、分离纯化和检测上,而对二苯乙烯苷在植物中生物合成代谢缺乏研究。二苯乙烯苷与白藜芦醇在结构上仅相差一个酚羟基,白藜芦醇是研究得最为透彻的芪类化合物,本论文参照白藜芦醇在植物中的合成路径,通过假设二苯乙烯苷的合成路径,并结合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利用生物转化的方法验证以对香豆酸为底物而展开的一系列不确定的合成路径,最终得出二苯乙烯苷合成路径中对香豆酸经何首乌愈伤组织粗酶得到的产物为4-香豆酰辅酶A,4-香豆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在芪合酶的作用下合成白藜芦醇。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诱导培养何首乌愈伤组织,提取愈伤组织粗酶液,建立酶催化体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的方法检测目标产物。高效液相色谱与液质联用结果均显示对香豆酸的产物为4-香豆酰辅酶A,4-香豆酰辅酶A与丙二酰辅酶A的产物为白藜芦醇。(2)通过从不同催化时间、粗酶含量及粗酶组分对影响产物4-香豆酰辅酶A的合成展开研究得出:粗酶催化的最佳时间为1 h;在一定粗酶范围内,4-香豆酰辅酶A的产量与粗酶含量成正相关;在硫酸铵梯度为20%~60%沉淀的粗酶蛋白具有催化合成4-香豆酰辅酶A的活性,并且梯度为40%~50%沉淀的粗酶蛋白催化效果最好。(3)通过从不同底物含量和不同粗酶组分对影响产物白藜芦醇的合成展开研究得出:产物白藜芦醇与加入底物4-香豆酰辅酶A浓度成正相关;在硫酸铵梯度为40%~70%沉淀的粗酶蛋白具有催化合成白藜芦醇的活性,并且梯度为50%~60%沉淀的粗酶蛋白催化活性最高,并且参与催化的蛋白可能为芪合酶,分子量大小约为42 KD。本研究得出何首乌愈伤组织中存在对香豆酸到4-香豆酰辅酶A以及4-香豆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产生白藜芦醇的过程,该结论为二苯乙烯苷的合成提供了帮助。(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5)

杨珊珊[10](2015)在《Sorangium cellulosum So0157-2两个内切酶的异源表达及性质分析暨MPCA生物转化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Sorangiumcellulosium So0157-2中两个内切酶的异源表达及性质分析纤维堆囊菌是唯一能降解结晶纤维素的粘细菌并能将结晶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利用。Sorangium cellulosum So0157-2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降解酶类,其在降解结晶纤维素中的作用一直鲜有报道,单一酶组分的特性及作用是值得研究的内容。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纤维堆囊菌中的纤维素降解酶类表现为与菌体或纤维素底物结合在一起,呈现接触依赖型降解,这给单一酶组分的分离带来困难,限制了单一酶组分的生化性质的研究。本部分工作首先对S.cellulosum So ce56及So0157-2中的纤维素降解酶类进行了模块结构分析,发现其不含有组成纤维小体的锚定域,且两株菌的基因组中亦未发现组成纤维小体的脚手架蛋白及相关粘附域。另外,两株菌的纤维素降解酶中仅极少数含有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BM),均仅含一个外切葡聚糖酶,含有丰富多样的内切葡聚糖酶。结合实验室前期工作中显示纤维堆囊菌不采用游离酶系统降解纤维素,亦区别于纤维小体降解策略的前提,推测其采用一种特有的策略进行纤维素的降解。选取S.cellulosum So0157-2基因组中预测到的唯一的GH8家族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ScCel8A,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2b-ScCel8A,并进行异源表达后获得活性重组纯化蛋白r-ScCel8A。对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发现,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45℃。pH稳定性结果显示r-ScCel8A具有较强的耐碱特性,在pH=7.0-10.0范围内4℃放置18h后仍能保持80%以上活性,温度稳定性结果显示r-ScCel8A无法耐受较高温度,60℃处理5min后酶活降低至20%以下,处理lh后基本丧失活性。低浓度下,多种金属离子如Na+、K+、Ca2+、Mg2+、Li+对酶活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下,所有的离子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Fe3+、Mn2+使酶完全丧失活性。CTAB对酶活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r-ScCel8A仅对lichenan、barley、CMC表现出一定的酶活,其作用于barley的Km 值为 3.2 mg/ml,Vmax 为 96.697μmolmin-1mg-1,Kcat 为 73.74 s-1,Kcat/Km为23.67mLmg-1 s-1。作用于barley的产物出现在纤维二糖、纤维叁糖和纤维四糖的位置,为典型的内切葡聚糖酶,降解底物生成不同的寡糖。选取S.cellulosum So0157-2基因组中预测到的具有CelD-N结构域及糖苷水解酶9家族(GH9)催化结构域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ScCel9A,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ADgⅢ A-ScCel9A,得到纯化重组蛋白r-ScCel9A。对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该酶的最适底物为木葡聚糖,对CMC、barley、lichenan也具有一定的活性。以木葡聚糖为底物进行r-ScCe19A的Km及Vmax的测定结果为:Km值为 1.38mg/ml,Vmax 为 5.813 μmolmin-1mg-1。其最适 pH 值为 4.0,偏酸性,pH耐受性测定发现pH=7.5-12范围(除去pH=8.5)内放置17h后仍能保持60%以上活性,但在Tris-HCl缓冲液pH=8.5条件下,酶活急剧下降至10%以下,总体来讲,该酶具有一定的耐碱特性。另外,该酶的最适温度为25℃,在0℃放置30min后测定仍然能保持20%左右的酶活,说明该酶具有一定的嗜冷特性,温度耐受测定结果显示,该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放置1h后,低于35℃范围内,酶活能维持在80%以上,高于此温度后酶活急剧下降,表现出无法耐受高温的特性。多种金属离子当在高浓度时会抑制酶的活性。化学试剂中DTT、咪唑对酶活影响不大,EDTA在高浓度时对酶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测浓度的SDS均会使酶失去活性。对该酶的CelD-N结构域截短后进行表达,发现粗酶液中r-ScCel9A-CD的可溶性降低,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活性降低,对底物CMC失去活性。第二部分:5-甲基吡嗪-2-羧酸(MPCA)的生物转化法的探究5-甲基吡嗪-2-羧酸(MPCA),分子式为C6H6N202,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第二代口服降血糖药格列吡嗪、新型抗高血压药阿西莫司等多种药物。现有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电化学氧化法和生物合成法,叁种方法均以2,5-二甲基吡嗪(DMP)为原料,化学合成法存在污染大、副产物产生、步骤繁杂等缺点,电化学氧化法存在高能耗等缺点,生物法因其产物单一、环保、可实现一步合成等优点成为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方法。MPCA的生物法合成技术目前尚不成熟,现今国内的2,5-二甲基吡嗪(DMP)仅作为香料少量生产,作为生物转化法原料进行医药中间体合成的案例几乎属于空白。本论文对其生物转化法进行初步探究。本论文根据恶臭假单胞菌ATCC33015能降解利用甲苯、二甲苯及带甲基的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通过对诱导剂对二甲苯添加方式的探究,选择将对二甲苯添加在10ml离心管中的脱脂棉上并在离心管盖上留两个孔,使对二甲苯以挥发形式供给。DMP浓度对菌体生长影响实验中发现10mM、50mMDMP均能使菌体正常生长,故在后续应用实验中可选择添加50mM底物来提高转化效率。由于MPCA为酸类物质,在发酵培养基中存在盐的情况下极容易生成盐类物质,故在对产物进行萃取时应进行酸化,适宜pH值为1-2。为提高底物转化效率,对发酵条件中的悬浮培养基进行优化,发现1271培养基作为悬浮液时底物转化效率最高且几乎无中间产物产生。另外,为对底物的转化效率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制作了 MPCA标准曲线,然后对底物持续添加实验中的结果进行了 HPLC定量分析,发现结果与TLC结果基本一致,但底物转化效率有待提高,后续可通过发酵条件的进一步优化进行。但在实验小试过程中,对二甲苯以挥发形式的添加造成挥发量难以控制,导致底物DMP的转化不稳定,目的产物MPCA无法持续稳定产生,所以考虑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转化。与DMP降解相关的基因存在于恶臭假单胞菌ATCC33015的pWWO质粒上,xylM、xyLA基因共同编码二甲苯单加氧酶(XMO),可将甲苯氧化为苯甲醇,xylB基因编码苯甲醇脱氢酶,将苯甲醇氧化为苯甲醛,xylC基因编码苯甲醛脱氢酶,将苯甲醛氧化为苯甲酸。文献曾报道xylM4基因编码的酶可参与甲苯至苯甲酸氧化的过程,故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时,为探究叁个酶不同组合情况下对底物转化的影响,将xylC、xylM、xylA、xyLB基因克隆后,连接到载体pET-28a上,成功构建四个重组质粒 pET-28a-xylMA、pET-28a-xylMAB、pET-28a-xylCMA、pET-28a-xylCMAB并进行异源表达。然后将含四个重组质粒的工程菌进行发酵,在发酵体系中添加底物DMP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检测是否存在终产物MPCA的产生。结果发现,含重组质粒pET-28a-xylMA的发酵体系,产物中仅检测到中间产物的存在,未发现终产物MPCA;含重组质粒pET-28a-xylMAB的发酵体系,产物中仅检测到极少量MPCA,主要产物为中间产物;含重组质粒pET-28a-xylCMA的发酵体系,产物中检测到一定量的MPCA,但仍以中间产物为主;含重组质粒pET-28a-xylCMAB的发酵体系,产物以MPCA为主。综上所述,当同时表达四个基因时,含重组质粒pET-28a-xylCMAB的发酵体系最适于进行底物DMP至终产物MPCA的转化。但若进行工业化应用,还需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底物转化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20)

生物转化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高考生物题型,图解(图象)、图表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越来越复杂,呈现一题多图、表图结合等特征。由于图解(图象)、图表题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大多数考生往往对该类题目中的图形体现的因果关系等分析不够准确,为此笔者想通过如何引导学生对图解(图象)图表题中的图形做合理的、灵活的转换来巧解此类题做如下例析。一、表格转换为二维坐标图例1.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长势相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转化法论文参考文献

[1].王大慧,巨晓敏,卫功元.表面活性剂在生物转化法合成普鲁兰中的作用及生理机制[J].食品科学.2019

[2].黄巧玲.利用“转化法”解答生物图解(图象)、图表题[J].新课程(下).2017

[3].岳俏.生物转化法合成R-PAC及其衍生物和类似物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7

[4].周龙霞.生物转化法生产木糖醇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6

[5].赵利维.生物转化法生产顺式-4-L-羟脯氨酸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6].梅建凤,金航,李靓,闻雯,易喻.生物转化法提高积雪草中积雪草酸的质量分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5

[7].左金磊,杨平平,王燕,刘林明,卢德彦.生物转化法生产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5

[8].左金磊.生物转化法产γ-氨基丁酸菌种筛选及条件优化[D].齐鲁工业大学.2015

[9].雷蕾.生物转化法研究以对香豆酸为起始物的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合成路径[D].华南理工大学.2015

[10].杨珊珊.SorangiumcellulosumSo0157-2两个内切酶的异源表达及性质分析暨MPCA生物转化法探究[D].山东大学.2015

标签:;  ;  ;  ;  

生物转化法论文-王大慧,巨晓敏,卫功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