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苜蓿降血脂胶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苜蓿降血脂胶囊,兔,动脉粥样硬化
苜蓿降血脂胶囊论文文献综述
邴飞虹,程静[1](2010)在《苜蓿降血脂胶囊抗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苜蓿降血脂胶囊对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高脂喂养建立家兔AS模型,分为苜蓿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阳性组,模型组,空白组;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血清内皮素、前列环素、主动脉斑块的病变分级、内膜、中膜厚度及比值、主动脉肉眼及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苜蓿降血脂胶囊高剂量组能显着降低ET、升高6-keto-PGF1a水平(P<0.05);高、中剂量组能降低主动脉斑块病变平均等级及粥样硬化面积/主动脉面积比值(P<0.05,P<0.01);各剂量组均能减少内膜厚度、增加中膜厚度(P<0.01)。结论:苜蓿降血脂胶囊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0年05期)
邴飞虹,程静,冯新刚[2](2010)在《苜蓿降血脂胶囊对实验性金黄地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苜蓿降血脂胶囊对实验性金黄地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金黄地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继续造模同时灌胃给药,8周后观察苜蓿降血脂胶囊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心脏及肝脏形态学变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苜蓿降血脂胶囊在降低血清TC、TG、LDL-C、AI、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及管腔狭窄、肝脏脏器系数,升高HDL-C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01)。用药组心脏、肝脏病变程度减轻。结论:苜蓿降血脂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金黄地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0年02期)
吴庚润[3](2009)在《苜蓿降血脂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它是导致人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发病率高,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由于人体脂质代谢异常,血液粘稠度增高,而且粘稠的血液会逐步损害血管,使动脉血管狭窄和硬化,最后造成全身各组织供血不好,由此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该病也成为我国主要死亡原因。其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化和钙化。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病变都具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所以控制高血脂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非常重要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在治疗AS疾病中运用最多的是他汀类,临床发现长期服用这些化学降脂药物可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如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作用,严重时甚至危及人体生命安全;具有用药渐降,停药渐升弊端。所以国外正在研究免疫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但仍在实验阶段。天然中草药防治高脂血症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工作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大量药理研究及临床报道业已证明中草药具有一定的调脂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毒副作用少。中药苜蓿无毒性,一直以来,作为食物入菜充饥或饲料喂养牲畜,在防治血脂代谢紊乱和抗AS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国外对其展开研究,但是国内研究较少。本实验研究苜蓿作为药物方面的作用。苜蓿提取物是从苜蓿中提取有效部位(总皂苷),具有降胆固醇的机理独特。一般降胆固醇制剂的作用部位在肝脏,是当胆固醇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达到肝脏后才起作用。而苜蓿提取物降胆固醇的机理是在胃部阻止外源性胆固醇在胃肠道吸收,同时促进内源性胆固醇和胆汁的排泄,使血清磷脂浓度降低,血浆蛋白在体内分布正常,并能有效地控制血浆胆固醇和甘油叁酯。从而避免了对肝脏损害的不良反应,使苜蓿提取物的开发具有更大的前景。本实验利用现在国内外通用的研究AS的多种不同的动物模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医学技术和实验方法,从动物整体模型、主动脉、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进行系统的研究,证明苜蓿降血脂胶囊的药效作用;按照《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版),从体重、进食量、外观、死亡情况及处死后肉眼观察各脏器组织等方面,研究苜蓿降血脂胶囊的急性毒性作用;按照《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版),采用现代医学检验技术,从血液学检测、血液生化学检测及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等不同方面进行系统实验,研究苜蓿降血脂胶囊长期大剂量干预对大鼠机体的毒性作用。通过以上各项实验,探明苜蓿降血脂胶囊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为其进行临床试验提供实验依据。1苜蓿降血脂胶囊药效学研究采用球囊损伤手术同时给与高脂饮食制作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的模型,连续灌胃给药90d(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7g/kg、0.35g/kg、0.18g/kg)。采用兔高脂饮食4周制作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模型,连续灌胃给药4周(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37g/kg、0.19g/kg,0.10g/kg)。采用金黄地鼠高脂饮食12周制作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模型连续灌胃给药8周(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75g/kg、0.28g/kg,0.14g/kg)。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兔、地鼠的血清TCH、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兔高剂量组明显降低血清ET水平、明显升高6-keto-PGF_(1α)水平。兔高、中剂量组明显降低肝脏脏器系数。大鼠、兔、地鼠的主动脉肉眼观察:正常对照组主动脉管腔光滑完整。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可见针尖至绿豆大小的圆形或不规则黄色斑块或脂质条纹,病灶主要位于动脉分支开口及血管弯曲的凸面处,可见明显隆起内膜表面的灰白色斑块,局部血栓形成。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对比,其病理改变显着较前者轻。主动脉斑块的病变分级,高、中剂量组明显降低粥样硬化面积,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与绞股蓝总苷片比较作用强度相似。冠状动脉病变分级,各用药组能明显降低AS病变发生率,减轻斑块对管腔的阻塞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与绞股蓝总苷片比较作用强度相似。主动脉形态学观察:正常对照组管腔圆形,内膜、中膜和外膜分界清楚,管腔面由单层内皮细胞覆盖,细胞完整,中膜主要见梭形平滑肌细胞;外膜较薄,为疏松结缔组织。模型组管壁明显增厚,平滑肌增生明显,细胞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伴片状或点状钙化,弹性纤维层结构不清,形成纤维增生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皮损伤组管壁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厚,斑块表面纤维帽薄,突出的斑块内含有坏死物质,平滑肌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伴片状或点状钙化,中膜明显萎缩,呈较典型的成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用药组随着剂量的增加内膜变得较完整平坦,浸入内皮下的单核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中膜平滑肌层排列较整齐。肾脏形态学观察:远曲小管可见上皮细胞内脂质蓄积,使细胞增大,管腔狭窄。间质也可见散在聚集的泡沫细胞。肝脏形态学观察:肉眼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肝脏呈红色,边缘锐利,质韧富有弹性。模型对照组肝脏体积增大,色泽黄腻,呈典型脂肪肝形态。各用药组肝脏外观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光镜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未见异常。其余各组细胞浆中均存在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透明空泡。HE染色证实这些空泡主要是中性脂肪滴。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呈弥漫性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明显变大,细胞内有大量脂肪滴,用药各组动物的肝脏脂肪变性不同程度地轻于高脂对照组,其中以高剂量组的病变最轻。心脏形态学观察:①心内膜下心肌弥漫性纤维化。②局灶性心肌坏死纤维化。③局灶性巨噬细胞增生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各用药组能明显减少内膜和中膜厚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高、中剂量组与绞股蓝总苷片比较作用强度相似。以上结果提示:苜蓿降血脂胶囊通过调节血脂,降低AI、ET、6-keto-PGF1a和肝脏脏器系数及AS病变发生率,减轻主动脉、心脏、肝脏、肾脏的病理改变,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安全性有效的药物。(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9-05-01)
程静[4](2008)在《苜蓿降血脂胶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它是导致人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发病率高,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由于人体脂质代谢异常,血液粘稠度增高,而且粘稠的血液会逐步损害血管,使动脉血管狭窄和硬化,最后造成全身各组织供血不好,由此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该病也成为我国主要死亡原因。其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化和钙化。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病变都具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所以控制高血脂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非常重要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在治疗AS疾病中运用最多的是他汀类,临床发现长期服用这些化学降脂药物可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如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作用,严重时甚至危及人体生命安全;具有用药渐降,停药渐升弊端。所以国外正在研究免疫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但仍在实验阶段。天然中草药防治高脂血症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工作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大量药理研究及临床报道业已证明中草药具有一定的调脂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毒副作用少。中药苜蓿无毒性,一直以来,作为食物入菜充饥或饲料喂养牲畜,在防治血脂代谢紊乱和抗AS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国外对其展开研究,但是国内研究较少。本实验研究苜蓿作为药物方面的作用。苜蓿提取物降胆固醇的机理独特。一般降胆固醇制剂的作用部位在肝脏,是当胆固醇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达到肝脏后才起作用。而苜蓿提取物降胆固醇的机理是在胃部阻止外源性胆固醇在胃肠道吸收,同时促进内源性胆固醇和胆汁的排泄,使血清磷脂浓度降低,血浆蛋白在体内分布正常,并能有效地控制血浆胆固醇和甘油叁酯。从而避免了对肝脏损害的不良反应,使苜蓿提取物的开发具有更大的前景。本实验利用现在国内外通用的研究AS的多种不同的动物模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医学技术和实验方法,从动物整体模型、主动脉、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进行系统的研究,证明苜蓿降血脂胶囊的药效作用;按照《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版),从体重、进食量、外观、死亡情况及处死后肉眼观察各脏器组织等方面,研究苜蓿降血脂胶囊的急性毒性作用;按照《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版),采用现代医学检验技术,从血液学检测、血液生化学检测及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等不同方面进行系统实验,研究苜蓿降血脂胶囊长期大剂量干预对大鼠机体的毒性作用。通过以上各项实验,探明苜蓿降血脂胶囊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为其进行临床试验提供实验依据。1苜蓿降血脂胶囊药效学研究采用球囊损伤手术同时给与高脂饮食制作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的模型,连续灌胃给药90d(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7g/kg、0.35g/kg、0.18g/kg)。采用兔高脂饮食4周制作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模型,连续灌胃给药4周(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37g/kg、0.19g/kg,0.10g/kg)。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兔的血清TCH、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兔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兔血清ET水平、明显升高6-keto-PGF_(1a)水平。兔高、中剂量组明显降低肝脏脏器系数。主动脉肉眼观察:正常对照组主动脉管腔光滑完整。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可见针尖至绿豆大小的圆形或不规则黄色斑块或脂质条纹,病灶主要位于动脉分支开口及血管弯曲的凸面处,可见明显隆起内膜表面的灰白色斑块,局部血栓形成。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对比,其病理改变显着较前者轻。主动脉斑块的病变分级,高、中剂量组明显降低粥样硬化面积,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与绞股蓝总苷片比较作用强度相似。冠状动脉病变分级,各用药组能明显降低AS病变发生率,减轻斑块对管腔的阻塞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与绞股蓝总苷片比较作用强度相似。主动脉形态学观察:正常对照组管腔圆形,内膜、中膜和外膜分界清楚,管腔面由单层内皮细胞覆盖,细胞完整,中膜主要见梭形平滑肌细胞;外膜较薄,为疏松结缔组织。模型组管壁明显增厚,平滑荚錾飨?细胞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伴片状或点状钙化,弹性纤维层结构不清,形成纤维增生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皮损伤组管壁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厚,斑块表面纤维帽薄,突出的斑块内含有坏死物质,平滑肌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伴片状或点状钙化,中膜明显萎缩,呈较典型的成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用药组随着剂量的增加内膜变得较完整平坦,浸入内皮下的单核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中膜平滑肌层排列较整齐。肾脏形态学观察:远曲小管可见上皮细胞内脂质蓄积,使细胞增大,管腔狭窄。间质也可见散在聚集的泡沫细胞。肝脏形态学观察:肉眼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肝脏呈红色,边缘锐利,质韧富有弹性。模型对照组肝脏体积增大,色泽黄腻,呈典型脂肪肝形态。各用药组肝脏外观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光镜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未见异常。其余各组细胞浆中均存在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透明空泡。H E染色证实这些空泡主要是中性脂肪滴。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呈弥漫性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明显变大,细胞内有大量脂肪滴,用药各组动物的肝脏脂肪变性不同程度地轻于高脂对照组,其中以高剂量组的病变最轻。心脏形态学观察:①心内膜下心肌弥漫性纤维化。②局灶性心肌坏死纤维化。③局灶性巨噬细胞增生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各用药组能明显减少内膜和中膜厚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高、中剂量组与绞股蓝总苷片比较作用强度相似。采用75%蛋黄乳液造成急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灌胃给药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0g/kg、0.5g/kg、0.3g/kg结果表明高、低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H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高、中剂量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TG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与绞股蓝总苷片比较作用强度较弱。给与高脂乳剂致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灌胃给药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0g/kg、0.5g/kg、0.3g/kg,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组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TCH、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与绞股蓝总苷片比较作用强度较弱。2苜蓿降血脂胶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通过对小鼠灌喂给药,观察苜蓿皂苷降血脂胶囊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结果表明:苜蓿皂苷降血脂胶囊小鼠最大给药量为7.2 g/kg具有较好的安全性。3苜蓿降血脂胶囊长期毒性试验研究苜蓿降血脂胶囊7.2、5.0、2.8(提取物)g/kg,连续对大鼠灌胃给27周,分别相当于药效学有效量(0.7g/kg为高剂量)10、7和4倍,结果给药14、27周及停药4周后大鼠体重增长正常,排尿、排便、饮水、摄料及一般体征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血液学检测、血液生化学指标及主要脏器组织检查的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明显异常。在本试验条件下,即2.8~7.2(提取物)g/kg属安全剂量范围。以上结果提示:苜蓿降血脂胶囊通过调节血脂,降低AI、ET、6-keto-PGF1a和肝脏脏器系数及AS病交发生率,减轻主动脉、心脏、肝脏、肾脏的病理改变,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安全性有效的药物。(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8-05-20)
张春芳,邴飞虹[5](2007)在《苜蓿皂苷降血脂胶囊对Beagle犬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苜蓿皂苷降血脂胶囊主要药效学以外的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观察用药前后beagle犬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beagle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在药效剂量下苜蓿皂苷降血脂胶囊对beagle犬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均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苜蓿降血脂胶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苜蓿降血脂胶囊对实验性金黄地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金黄地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继续造模同时灌胃给药,8周后观察苜蓿降血脂胶囊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心脏及肝脏形态学变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苜蓿降血脂胶囊在降低血清TC、TG、LDL-C、AI、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及管腔狭窄、肝脏脏器系数,升高HDL-C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01)。用药组心脏、肝脏病变程度减轻。结论:苜蓿降血脂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金黄地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苜蓿降血脂胶囊论文参考文献
[1].邴飞虹,程静.苜蓿降血脂胶囊抗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师.2010
[2].邴飞虹,程静,冯新刚.苜蓿降血脂胶囊对实验性金黄地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0
[3].吴庚润.苜蓿降血脂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
[4].程静.苜蓿降血脂胶囊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
[5].张春芳,邴飞虹.苜蓿皂苷降血脂胶囊对Beagle犬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