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革(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海洋分场卫生院162116)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065-02
【关键词】心绞痛诊断治疗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胸闷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的临床特点是发作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不适感,多位于胸骨后部,可以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多有劳累、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过饱等诱因,持续数分钟,休息或者使用硝酸酯制剂可以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因,而冠状动脉痉挛、主动脉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风湿性冠状动脉炎、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肥厚型心肌病、梅毒性主动脉炎、严重贫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也可以引起心绞痛。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心绞痛以胸部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典型症状是胸痛,位于胸骨体中上段之后或心前区,并可放射至颈部、咽部、下颌部、左肩胛、左臂内侧、或上腹部,范围约手掌大小,界限不清,疼痛性质是压迫,发闷或紧缩、沉重、窒息或憋气感或难以确定性质的不适感,患者往往需要停止活动,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和口含硝酸甘油后2-3分钟疼痛缓解。不典型者可表现为牙痛,颈部或上腹疼痛。心绞痛发作的诱因有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等。
2.体征一般无异常体征,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精神焦虑、皮肤出冷汗等,有时出现第三心音或者第四心音奔马律,可有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系乳头肌功能失调所致。
(二)辅助检查
1.静息心电图检查部分患者可为正常心电图,病情发作时可一过性出现:①S-T段压低或者抬高;②T波异常,低平或倒置;③R波振幅降低;④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及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2.心电图运动试验在运动中观察血压、心电图变化及出现的症状,如果出现异常征象,可判定心肌缺血:①运动中或运动后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2分钟以上或S-T段抬高≥1mm;②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③运动中血压下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3.动态心电图检查从中可以观察发作时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
4.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肌显像可显示心肌缺血,明确缺血区的部位和范围,并且进行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显示室壁运动情况。
5.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它可准确私夤谧炊鱿琳允静”浞段А⒉课缓统潭龋擅魅沸慕释吹恼锒希⑽徊街瘟啤⒛诳平槿胫瘟坪屯饪乒谧炊雠月肥质跆峁┮谰荨?6.超声心动图心绞痛时,可发现节段性室壁异常运动,如进行超声负荷检查可出现阳性改变,具有诊断价值。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可显示冠状动脉壁的形态和狭窄程度。
7.磁共振显像可显示心脏局部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活力,了解心室功能。
8.其他检查如血管镜检查也可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CT检查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征象。生化检查包括心肌酶、血脂、血糖的测定等。X线检查提示相关的征象。
心绞痛的诊断依据是心绞痛的典型症状、体征及心肌缺血的征象。
二、治疗
心绞痛的治疗措施包括治疗诱发或使心绞痛恶化的疾病,干预危险因素,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改变生活方式。
(一)一般治疗
干预治疗冠心病的危险(易患)因素,控制高血压,降血脂,治疗糖尿病,戒烟酒,减轻体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消除各种诱因及治疗伴随疾病,如贫血、甲亢、心力衰竭的相应治疗。
(二)药物治疗
1.发作时治疗
可应用发挥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它们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循环的血流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
(1)可用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注射用药时可从5μg/min开始,逐步增加剂量以控制症状,也可用喷雾剂。
(2)硝酸异山梨醇酯:可用5-10mg舌下含化。
2.缓解期治疗
(1)硝酸酯制剂: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5-10mg,3次/d,口服;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0mg,2次/d,口服;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30-60mg,1次/d,口服。
(2)β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室壁张力而使心肌耗氧量降低,所以可控制心绞痛发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常用药物是美托洛尔25-100mg,2次/d,口服;阿替洛尔,12.5-50mg,2次/d,口服;纳多洛尔,40-80mg,1次/d,口服;应用一般先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以后逐渐加量,注意个体化原则,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
(3)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是通过阻滞钙离子细胞内流,而抑制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扩张血管,缓解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减慢心率等。常用方法:维拉帕米,40-80mg,3次/d;硝苯地平,10-20mg,3次/d;地尔硫革,30-90mg,3次/d,如果为缓释剂,2次/d,控释剂则1次/d。
(4)抗血小板药物:此类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100-300mg,1次/d;噻氯匹定250mg,1-2次/d(使用中检测血常规);氯吡格雷,75mg,1次/d。
(5)其他药物:可应用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曲美他嗪,20mg,3次/d。
(6)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仍难以控制病情,可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也可施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等以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
(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它具有高度危险性并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一旦在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积极采取各种治疗措施,控制症状和防止发生心肌梗死。治疗措施包括监护观察,抗心肌缺血治疗,抗血栓治疗,重建血运及血流动力学支持。患者应住院观察治疗,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必要时吸氧,检测心肌酶和肌钙蛋白,观察心电图变化,注意心功能。药物治疗包括: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控制心绞痛发作,可口服、含服、静脉给药,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25-50mg,2-3次/d,阿替洛尔12.5-25mg,2次/d;钙通道阻滞剂应慎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300mg,1次/d,或噻氯匹定,250mg,2次/d,氯吡格雷,75mg,1次/d;并抗凝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一支,1次/12h。溶栓治疗不宜应用,仅用于发生心肌梗死时。也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情况稳定后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冠状动脉造影,视病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稳定出院后,应院外随访观察定期复诊并且继续用药治疗,视病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等,同时消除诱因及治疗并存的危险因素,如调脂治疗,控制糖尿病,降压治疗等。
参考文献
[1]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6期.
[2]崔根堂,张晓宏.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危险度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0期.
[3]李卉,刘振华,韩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8例疗效分析[J];武警医学;200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