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检验科;血液样本;误差分析;措施
引言:
血样检测可以快速、可靠地提供病人血液里各类生理物质、病理标志物的含量情况,帮助主治医师了解病人身体情况,对于确定疾病类型、制定治疗方案、评判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检测科室均存在者血样出现误差的异常现象,严重影响了临床数据的收集,不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特此,本文研究了易导致血样出现误差的因素,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检测质量,为行业内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资料、方法
(一)病人资料
任意抽选在检测过程中出现误差现象的106个样本,时间为2017年6月到2018年3月。样本来源的男女比例为59:47。检查项目内容以及例数为:血常规39例、生化检查57例、凝血水平检查10例。
(二)方法
1.血样采集
所涉及的血样均有经专业培训、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人员通过肘静脉进行采集。病人在采集前依据相应的检测要求或禁食、或禁水,在采集过程中保持坐位或卧位,采集过程保持无菌并在采集完成后使用碘酒进行采集处的消毒处理,并嘱咐病人按压采血处加快止血,防止伤口感染。收集到的血样标记好病人信息、采集人员信息以后进行相应的检验。
2.评价
相关检测专业人员依据合格血样质量准则对血样进行包括外观、溶解情况、凝固情况等在内的考察。初次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后进行多次重复检查,确定质量不合格后将血样送回采集室,根据血样标记的采集人员、病人信息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问卷内容包括:
(1)样品的采集模式;
(2)采集的时间(以采集人员完成血样收集时间为准);
(3)采集过程有无异常情况发生(血流中断、血流过慢、血流过快等);
(4)存放时间(样本采集完成至经检查所经过的时间)
(5)病人有无特殊情况(生理期等);
二、结果
(一)不符和标准的血样种类
多种类型中,血样凝块所占比例最高(52.83%),其次为血样量不准确(16.98%)以及血样溶解(16.03%),其余类型所占比例较少,总和占14.14%。详见表1。
表1
种类数量(n)百分比(%)血样凝块5652.83血样量不准确1816.98血样溶解1716.03血样污染76.60血样脂血化严重32.83血样信息错误54.71
(二)原因分析所有导致出现误差现象的因素中,送往检验这一过程因素占误差总因素的54.70%,比起其他误差因素都要高,在这一因素中,样本等待检验时间过长是主要原因。其次是血样的采集过程,占了24.52%。检测过程也对血样有一定的影响,占到18.86%,其中检测不及时所占比例较高,有10.47%。可以认为血样从收集到检验中等待时间过长以导致血样凝固的发生。详见表2。
表2
种类数量(n)百分比(%)采集量少109.43采集管质量不合格76.60方法不适65.66未摇晃32.83送检时间过长3936.78震荡过激1917.92检测过程检测不及时1110.37血样处理不当98.49病人自身原因血样收集前为遵循医嘱如禁食或禁水等10.94月经10.94
三、措施(一)血样采集前,采集护士要与病人的主治医师沟通以了解病人的特殊情况,排除女性病患的特殊生理期。根据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嘱咐病人在抽血前禁食或禁水,嘱咐病人在抽血前不要进行剧烈活动。通过以上措施保证血样来源正常。
(二)血样采集过程中,护士人员要提高专业技能争取一次成功,找准出血点争取一针采集到足够检测的血液,减少病人的痛苦。采集过程要注意有无特殊情况例如血流过慢、过快、中断,如果发生应及时与主治医师取得联系,在主治医师的许可下进行血样收集。收集到的血样要根据检测需要使用合适的收集管储存,并在收集管相应位置处表明病人信息以免检测数据不符。如果情况特殊需要使用抗凝剂,则要在采样后进行充分混匀。
(三)获得血样后要及时地送往检测部门。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阳光照射,避免血样的过分震动以导致血样溶解。根据上述研究显示,样本送往检验这一过程因素占误差总因素的38.91%,比起其他误差因素都要高。在这一因素中,样本等待检验时间过长是主要原因,所以要安排充足的人员进行血样轮流运输以免血样等待时间过长。
(四)血样送到检测部门后,检测部门人员应分门别类地对送来的血样尽快进行相应的检测。不能及时检测需要等待的样品,检测人员要根据具体的储存要求进行存放,如果储存期间仍无法完成检测的样本则要退回并嘱托采集人员重新采集。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医院检测部门的血样频繁出现误差现象而对造成误差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具体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据数据显示样本凝固发生比例最高占到52.83%,因素分析中送检过程因素占比最高,达54.70%。这些数据提醒工作人员要重视样本的采集工作,保证血样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笔者特此针对样本采集前、采集过程、运输过程、检测储存提出改进措施,希望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杨.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和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30):81-83.
[2]张李华.浅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因素与应对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1):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