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远程医疗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PRS,远程医疗,图像传输
远程医疗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韩先芹,韩涵[1](2016)在《基于GPRS的远程医疗图像传输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远程医疗系统的体系架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以快速实现医学图像传输并完成叁维图像建模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在鲁中山区得到试验验证,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电信网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李海龙[2](2016)在《远程医疗终端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健康和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形式正大量涌现。各式各样的医疗设备也出现在普通家庭中,例如血糖仪、血压计和体重计等等。虽然这些设备设计得比较简单、很容易使用,通常只需要一键式操作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生理参数信息。但是,要采集并永久地保存这些生理数据却很困难。主要原因是当前市面上不同厂家生产的医疗设备采用了不同的通讯传输标准和不同的生理数据格式,一个健康管理系统只能对应特定厂商生产的医疗设备,很难兼容其它的。设备和系统都过于封闭,这给生理数据自动化采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本文根据科研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研究方向,目的是为解决当前医疗设备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以及兼容性相关问题。采用了康体佳联盟制定的IEEE11073系列标准,并实现一个“家庭级”的采集传输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采集转换器和客户端软件。前者实现标准协议并将原厂商自定义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符合标准要求的,后者负责统一采集标准医疗设备或经前者转换后传输过来的数据。具体来讲,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标准协议进行分析,根据标准要求设计并实现表示层中的域信息模型和服务模型。建立四种医疗设备的对象模型,包括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和体重计。在会话层中,根据协议中通信模型的要求,设计会话消息的通信格式,对会话过程进行管理,实现设备配置信息和测量数据的传输。其次,根据居家环境设计并实现采集转换器和客户端软件,使用通信插件解决多种通讯传输需求。针对多设备的接入,设计转码插件连接医疗设备,将原自定义的数据格式转化为IEEE 11073格式,解决客户端数据采集与非标准设备不兼容的问题。在客户端软件中,实现协议的解析、数据可视化和管理等功能。最后,通过测试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借助康体佳联盟的测试工具并编写测试程序验证系统是符合标准的,具有可行性、较好的性能以及可扩展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3-28)
李明,陈怡霖,潘晓英[3](2016)在《远程医疗中Kinect点云数据的实时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Kinect点云数据的远程运动康复系统,并设计一套点云数据实时传输动态压缩方案,来解决系统对网络带宽的高要求。设计方案通过帧丢弃技术确定实际需要传输的帧数,来计算点云数据传输的最低带宽要求,和当前网络可实现带宽,得出点云数据最低压缩倍数,然后得到16叉树压缩数据,来进行网络传输。数值分析和工作流程模拟显示,设计方案能够在有限带宽条件下提高数据传输质量,以保障整个系统的实时通信。(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郭静,王庆,陈泽亚[4](2015)在《面向远程医疗的流媒体群智网络传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远程医疗流媒体传输需要专有网络和设备支持,从而无法大规模应用到生活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工作于传统网络上的基于群智网络的远程医疗系统解决方案.利用远程医疗系统中社交网络的网络节点拓扑特性,构建节点间无意识协作的群智网络模型,在此通信模型的基础之上设计并实现了分布式的流媒体传输系统.该系统可以提高网络利用率,平衡节点的数据流量,为远程医疗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普通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速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5年11期)
申超[5](2014)在《多终端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多路径协同传输上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会诊系统在国内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它正从理论研究走向普通大众的生活当中。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是医学、计算机技术、大数据、通信技术等结合的产物,为传统的医疗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为医疗机构间的交流提供了途径,为不同机构的医疗专家的合作提供了帮助,为更多的医疗人员提供了便利。目前,医疗体系中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主要由高清视频设备、高端医疗仪器、专用网络、医疗信息系统等组成。这些高精尖设备在提供高精度、高质量的同时也限定了系统的用户和适用范围,远程医疗系统的专用传输网络也限制了这一技术的推广。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提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可以使系统摆脱专用网络的束缚;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提供多终端的支持,可以使医疗人员随时随地参与到医疗会诊中。所以,将普及范围更广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应用到医疗会诊系统中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FHIR医疗技术规范、SIP协议、RESTful思想、Java EE和Android编程等理论方法,对支持多终端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和实现了Android客户端、Web应用和系统服务器,深入探讨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应用SCTP-CMT传输协议实现多路径协同传输的优越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分析了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当前流行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总结。(2)针对需求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框架,研究了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技术,结合最新的FHIR医疗技术规范和开源的OpenSIPS项目实现了系统的服务器端,同时实现了Android平台和Web应用两种终端,提供给医疗人员更多的选择。(3)之后,提出了多路径协同传输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中的应用,修改了SCTP-CMT传输协议的路径选择算法,设计了视频帧重组算法,实现了H.264/SVC视频的多路径协同传输仿真框架,验证了多路径协同传输的高效性、灵活性和高可靠性。(4)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该课题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12-18)
王彩霞[6](2013)在《面向远程医疗数据无线传输的信道盲均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是远程医疗中一个重要的数据通信方式,主要应用于野外探险、移动救护、地质灾害、以及远离城镇的农村、海岛等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之中。然而数据传输所经过的无线信道通常是多径衰落的,直接导致接收到的信号发生严重失真,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就需要对信道进行均衡,本文研究的就是面向远程医疗数据无线传输中的信道盲均衡技术。“盲均衡”这个概念自提出已经有将近40年的历史了,由于盲均衡过程中避免了使用训练序列,可以节省信道资源,提高信道有效利用率,因此受到业界广泛的关注,许多经典的盲均衡算法先后被提了出来。本文正是在前人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远程医疗数据传输的需求特点,对众多盲均衡算法的原理、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改进算法:为了实现远程医疗时变信道的实时跟踪,本文对原本需要批处理的子空间(SS)盲均衡算法和线性预测(LP)盲均衡算法提出了各自的自适应实现算法,并进而提出了一个自适应过程中描述盲均衡算法误码性能的新的评价参数——瞬时误码率。经过仿真实验比较,结果发现SS自适应算法的均衡性能最好,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不仅瞬时误码率低,且仅需要较少的数据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均衡效果。另外,鉴于许多经典的盲均衡算法需要已知信道阶数,且均衡性能对信道阶数较为敏感的问题,本文还对一些常见的信道阶数盲估计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并得到了一些算法选择方面的经验与结论。由于远程医疗数据传输的无线信道环境通常比较恶劣,符号间干扰比较严重,而远程医疗通常传输的又是关乎人的生命健康的数据信息,对信道盲均衡的实时性及误码性能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的线性均衡器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而判决反馈盲均衡器由于增加了反馈结构,可以补偿严重的码间干扰,因此本文围绕判决反馈盲均衡技术展开了研究,将变步长LMS算法分别与两种基于恒模准则的判决反馈盲均衡算法以及DD算法相结合,提出了改进的变步长判决反馈盲均衡算法。经仿真实验对比,改进算法拥有相对更好的收敛性能和均衡性能。(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5-20)
陈升[7](2013)在《CT图像压缩在远程医疗传输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化医疗的发展,医学影像在医生诊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智慧医疗的发展使医学影像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由于医学影像的数据量巨大,在传输过程中给当前带宽有限的网络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针对带宽受限条件下的医学图像的压缩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当前远程医疗图像传输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远程医疗图像传输设计方案,能减少医生远程会诊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该传输方案中涉及到的图像压缩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前人图像压缩研究的基础上,结合CT图像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网络带宽受限条件下的多感兴趣区域压缩方案,并通过仿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医疗图像,背景区域的信息也会对医生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很多情况下需要背景区域有一定的恢复质量。本文分析了前人提出的感兴趣区域和背景区域质量平衡算法的不足,通过用一批肾脏CT图像训练了用于预测PSNR的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PSNR预测的感兴趣区域编码优化策略。通过仿真对比,本文的算法复杂度更低,且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1-01)
郭劲松,梁妃学,邓亲恺[8](2011)在《家庭、社区远程医疗诊断系统数据传输协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信息学研究室,广州,510515针对社区和家庭远程医疗诊断服务系统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医学生理信息存储格式和传输协议。该协议以ASCII字符为基础,以帧为基本结构,分为控制指令帧和数据帧两种。控制指令帧可实现启动、结束传输,确认指令,请求启动等功能。数据帧根据传输数据的不同分为7种,完成数据传输的功能。该协议简洁明了,可扩展性强,在实际的系统中完成了预定目标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11年05期)
王志军[9](2011)在《基于WinCE的远程医疗数据无线传输及Web数据查询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远程医疗将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远程医疗,中老年人再也不用每日奔波的到医院、社区医疗点测量自己的生理参数;其他工作繁忙的亚健康人群也可以在家里抽空完成各项生理数据的测试,省去的了大量的时间。并且,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边远山区、广大农村医疗水平的发展。本课题中设计的系统可实现生理数据无线传输和通过Web查询等功能。整个系统由叁部分组成:WinCE平台上数据发送部分(硬件选用ARM9S3C2440处理器)、中心PC上数据接收部分以及中心PC上的Web网站建设。用户(病人)可以通过基于WinCE平台的设备的显示屏查看读取自己的当日、历史生理指标数据。按下相应的按键后,用户的各项生理数据可以通过GPRS模块无线传输到远程中心平台的计算机上。在中心平台建立一个病人数据查询网站。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上网,医师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病人各项生理数据,在线诊断病情、建议饮食等;用户(病人)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生理数据,查询历史数据,查看医师的诊断结果、建议等。实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最终实现了远程医疗数据的无线传输与WEB数据查询等功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1-05-15)
胡训智[10](2011)在《基于GPRS的远程医疗数据传输及管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医院病房拥堵,看病困难,而且对于慢性病人及老年病人来说,经常性住院费用昂贵并且环境较差,因此成本低廉、实时可靠的家庭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案。远程医疗是基于生物医疗、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等多学科,将无线数据传输、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密切结合的高新技术。本文以脉搏信号为例,介绍了生理数据的采集、处理,无线传输,查询显示等过程。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生理数据的无线传输及生理数据的管理。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主要由远程终端和监护中心组成。远程终端包括生理数据采集设备和无线传输模块。生理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到的生理数据由单片机经串口传送GPRS无线模块MD-600,由MD-600传送到监护中心的SQL Server数据库中。该终端具有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远程终端通信可靠、实时性好。监护中心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以SQL Server数据库为核心,以ASP动态网页的形式对数据库的生理数据进行分析、显示等操作。医师可以通过网页查看病人的各项生理数据,并根据生理数据给出治疗建议。该数据管理系统结构清晰,操作简单,界面美观大方,所采用的B/S结构,易于维护和升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1-05-15)
远程医疗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健康和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形式正大量涌现。各式各样的医疗设备也出现在普通家庭中,例如血糖仪、血压计和体重计等等。虽然这些设备设计得比较简单、很容易使用,通常只需要一键式操作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生理参数信息。但是,要采集并永久地保存这些生理数据却很困难。主要原因是当前市面上不同厂家生产的医疗设备采用了不同的通讯传输标准和不同的生理数据格式,一个健康管理系统只能对应特定厂商生产的医疗设备,很难兼容其它的。设备和系统都过于封闭,这给生理数据自动化采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本文根据科研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研究方向,目的是为解决当前医疗设备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以及兼容性相关问题。采用了康体佳联盟制定的IEEE11073系列标准,并实现一个“家庭级”的采集传输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采集转换器和客户端软件。前者实现标准协议并将原厂商自定义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符合标准要求的,后者负责统一采集标准医疗设备或经前者转换后传输过来的数据。具体来讲,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标准协议进行分析,根据标准要求设计并实现表示层中的域信息模型和服务模型。建立四种医疗设备的对象模型,包括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和体重计。在会话层中,根据协议中通信模型的要求,设计会话消息的通信格式,对会话过程进行管理,实现设备配置信息和测量数据的传输。其次,根据居家环境设计并实现采集转换器和客户端软件,使用通信插件解决多种通讯传输需求。针对多设备的接入,设计转码插件连接医疗设备,将原自定义的数据格式转化为IEEE 11073格式,解决客户端数据采集与非标准设备不兼容的问题。在客户端软件中,实现协议的解析、数据可视化和管理等功能。最后,通过测试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借助康体佳联盟的测试工具并编写测试程序验证系统是符合标准的,具有可行性、较好的性能以及可扩展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远程医疗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韩先芹,韩涵.基于GPRS的远程医疗图像传输方法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6
[2].李海龙.远程医疗终端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
[3].李明,陈怡霖,潘晓英.远程医疗中Kinect点云数据的实时传输[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6
[4].郭静,王庆,陈泽亚.面向远程医疗的流媒体群智网络传输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
[5].申超.多终端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多路径协同传输上的探索[D].北京邮电大学.2014
[6].王彩霞.面向远程医疗数据无线传输的信道盲均衡[D].大连理工大学.2013
[7].陈升.CT图像压缩在远程医疗传输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
[8].郭劲松,梁妃学,邓亲恺.家庭、社区远程医疗诊断系统数据传输协议的设计[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
[9].王志军.基于WinCE的远程医疗数据无线传输及Web数据查询系统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10].胡训智.基于GPRS的远程医疗数据传输及管理系统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