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视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态势显控,物联网,知识图谱,大数据可视化
历史视图论文文献综述
高楚阳[1](2019)在《实时与历史结合的多视图态势呈现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如今如此繁多复杂又互有联系的监测手段,物联网系统需要接入多种传感器设备,并有必要综合展示海量的多源异构感知数据。现有的物联网态势系统可以接入多源异构的传感器设备,但是系统展示的信息缺乏关联度,系统仅提供了多数据源的单一信息,无法展示融合多传感器数据后的综合信息。系统对于目标的认知缺乏深度,仅仅通过单独一两种感知手段管中窥豹,缺少以时空角度出发的目标画像信息展示,难以挖掘监控实时告警信息背后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威胁判据信息,缺乏深入理解各种告警事件、危险行为的本质,导致对区域防护问题的整体认知出现偏差。系统对目标的认知缺乏空间性,无法从空间角度展示目标的区域流动、热点密度等特征。并且现有系统用到的技术仅仅能满足实时监控一种展示模式的需求,这种模式仅仅强调实时展示态势信息,忽视了历史数据的查询、回放,因此研究一种支持实时历史双展示模式的架构是推动态势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时空范式的实时历史双展示模式态势呈现系统。系统接入多源异构感知数据,基于目标信息图谱与多维度数据视图进行时间维度的实时态势监控与历史数据回放,基于GIS服务进行空间维度的粗粒度、全局性的目标跟踪判读与目标画像。态势系统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的展示不同设备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以空间角度对目标判读认知,并以实时与历史结合的双展示模式进行态势呈现,且在回放时采用缓冲式批量加载算法实现低延时、高效率的历史回放效果,最终通过功能与系统测试验证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6)
耿大磊,邹雁南[2](2018)在《基于叁视图下的历史街区街巷界面几何形态特征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目前关于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界面形态特征认识不足所导致的街巷空间形态保护的诸多问题,从街巷界面空间的几何形态出发,运用工程界中关于物体几何形态的表达方式——叁视图,分析多角度下的街巷空间几何形态特征,从而针对叁视图所反映的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提出关于历史街区街巷界面形态特征的保护要素以及关于街巷界面几何形态的保护特点。(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8年03期)
仇琛[3](2017)在《历史文化街区导视图设计路径抉择研究——以苏北文化交融地徐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指出在"一轴一环六街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过程中,对徐州历史文化街区导视图设计通过形、色、质、空间等表现实体的组合,选择典型的文化元素,按照二维叁维空间进行编排设计,精心选择制作材料,展现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特质,使徐州城市记忆名片实体化,对城市文脉的发掘与延续有重要作用,是传递城市历史文化品牌价值的途径,也是形成区域特色的载体。(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7年06期)
历史视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针对目前关于历史街区街巷空间界面形态特征认识不足所导致的街巷空间形态保护的诸多问题,从街巷界面空间的几何形态出发,运用工程界中关于物体几何形态的表达方式——叁视图,分析多角度下的街巷空间几何形态特征,从而针对叁视图所反映的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提出关于历史街区街巷界面形态特征的保护要素以及关于街巷界面几何形态的保护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视图论文参考文献
[1].高楚阳.实时与历史结合的多视图态势呈现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耿大磊,邹雁南.基于叁视图下的历史街区街巷界面几何形态特征保护研究[J].设计.2018
[3].仇琛.历史文化街区导视图设计路径抉择研究——以苏北文化交融地徐州为例[J].艺术百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