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球国际关系学,文化,实践共同体,天下体系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秦亚青[1](2019)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与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关系学科正式成立百年之际,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兴起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批评西方国际关系话语主导,提倡范式多元,主张挖掘不同历史文化资源以构建更加全球性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全球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说明,文化是社会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共有背景知识的文化,既在宏观层面建构了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实践共同体,也塑造了作为知识生产者的共同体成员近似的思维方式。任何社会理论都有着自文化的印记与自文化和他文化的互动交融。本文使用天下体系、道义现实主义和关系理论叁个案例,说明"无外"、"道义"、"关系性"这些中华文化理念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生成性作用,也试图在一般意义上阐释文化对于社会理论构建的沁润效应。使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国际关系学是一个重要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鲁鹏[2](2019)在《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阶段性进展与不足》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几代中国学者4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最近10年中,中国学者从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必要性、必然性和构建路径的探讨转向对中国理论的具体建设,遵循不同的理论创新路径,选取不同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中国理论成果。这其中尤其以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道义现实主义以及上海学派最具代表性。~(1)中国国际关(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杨潇[3](2019)在《对叁种新兴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理论创新与未来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9年阿米塔夫·阿查亚和巴里·布赞在他们主编的《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亚洲及亚洲以外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非西方国际关系的研究视角,以及2014年阿查亚提出全球国际关系(Global IR)这一新概念以来,世界各国的国际关系学术界对非西方国际关系以及全球国际关系的研究产生了越来越多研究热情。(2)许多国家的国际关系学者也开始尝试以本土文化元素为基础去建构与发(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余潇枫,章雅荻[4](2019)在《和合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合主义是深度全球化进程中正在形成的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可分为前提本位、过程本位、目的本位和合主义叁大类型。中国古代的"整体论""共存论""和合论"与"王道论"思想是和合主义的重要思想渊源。和合主义假设人类总体上在战争—竞争—竞合—和合的"安全抛物线"上演进;其类群—和合性在不断上升。和合主义的本体论前提是关系,认识论框架是"整体关系主义",方法论核心是中庸,意义论指向是共享。较之于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合主义更具历史过往的解释性、现实困境的超越性与未来发展的包容性。在中国外交实践上,和合主义有其独特的贡献,如强调多元多边合作的包容性外交、强调国际道义的结伴性外交、强调合作共赢的对接性外交、强调安全互保的镶嵌性外交以及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共享性外交。和合主义的理论建构为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中国视域,也为国际关系理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以预期的新探索方向。(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9年07期)
徐博,威廉·瑞辛格[5](2019)在《国际关系角色理论视角下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决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色理论"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界分析国家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范式。在角色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影响一国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变量主要是基于国家角色定位基础之上的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本文通过考察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角色定位,分别分析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层次影响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决策中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的变化。在国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身份的主要是其决策参与者,包括俄罗斯总统、中央官僚机构、大型国有能源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在国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预期的主要是俄罗斯与中国能源对话机制、俄罗斯对东北亚能源结构的认知以及与西方能源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角色理论的分析范式总结了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的决策逻辑并将中俄近年来能源合作取得突破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一决策逻辑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亚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邱松[6](2019)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兼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关系理论中,西方长期奉行实力至上、胜者为王的现实主义原则。但随着世界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各国间相互交往的密切程度不断加深,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现实主义原则进行了反思与批判,逐步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理论",强调以国际制度或合作机制的建立来促进国家间的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也进入了"大国外交"的新阶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亚洲新安全观"等,不但展现了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为全球治理及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使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具备了现实中的可操作性和理论上的创新性,为国际关系理论的成长与进步注入了新鲜血液,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发展路径。(本文来源于《新视野》期刊2019年03期)
贺凯[7](2019)在《美国印太战略实质与中国的制度制衡——一种基于国际关系理论的政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亚太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美国、中国以及东盟等各方行为体越来越倾向于实施包容性制度制衡、排他性制度制衡和制度间制衡等不同形式的制度制衡战略,通过在多边机制中的竞争来追求自身权力和影响力的最大化。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是针对中国崛起所实施的排他性制度制衡,目的是加强印太机制内国家间在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以平衡和限制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从制度竞争的视角出发,中国可以采取机制分化策略和包容性制度制衡的战略选项,以抗衡美国的印太战略给中国崛起造成的战略压力。(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19年01期)
白宇舒[8](2019)在《国际关系理论背景下的中国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中国梦反响强烈,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与影响,有利于达成世界共识。对于实现世界梦以及改善国际关系等,中国梦都产生了显着影响。文章探析了基于国际关系理论背景下的中国梦的国际意义,通过中国梦做好外交布局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强化中国梦认同感。(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03期)
保建云[9](2018)在《国家类型、国际体系与全球公共治理——基于中国天下观理念的分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各主要流派存在的基本假设与内在逻辑缺陷,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中的"天下观"思想的有益成分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从国家类型、国际体系与全球公共治理角度构建具有中国思想元素和理念的分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of Distributionalism, IRTOD)的基本分析框架,系统阐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演变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8年12期)
阎德学[10](2019)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供了理论和思想武器,为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完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变革方向、时势与动态体系的整体把握、智慧与外交实践的相辅相成、底线思维与综合国力的保障、人文主义与天下情怀的观照等五大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成功激活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也为全球国际关系理论贡献了中国智慧。(本文来源于《东北亚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几代中国学者4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最近10年中,中国学者从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必要性、必然性和构建路径的探讨转向对中国理论的具体建设,遵循不同的理论创新路径,选取不同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中国理论成果。这其中尤其以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道义现实主义以及上海学派最具代表性。~(1)中国国际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秦亚青.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与贡献[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9
[2].鲁鹏.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阶段性进展与不足[J].国际关系研究.2019
[3].杨潇.对叁种新兴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理论创新与未来发展[J].国际关系研究.2019
[4].余潇枫,章雅荻.和合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范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
[5].徐博,威廉·瑞辛格.国际关系角色理论视角下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决策探析[J].东北亚论坛.2019
[6].邱松.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兼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构建[J].新视野.2019
[7].贺凯.美国印太战略实质与中国的制度制衡——一种基于国际关系理论的政策分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9
[8].白宇舒.国际关系理论背景下的中国梦探究[J].中国市场.2019
[9].保建云.国家类型、国际体系与全球公共治理——基于中国天下观理念的分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J].社会科学文摘.2018
[10].阎德学.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构建[J].东北亚论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