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优技术进步路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全要素生产效率,要素产出弹性,要素替代弹性
最优技术进步路径论文文献综述
杨振兵,邵帅,杨莉莉[1](2016)在《中国绿色工业变革的最优路径选择——基于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视角的经验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是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的要素产出弹性、环境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率、要素替代弹性与生产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程度,并进一步揭示出当前工业生产活动中的要素关系与技术进步路径。研究发现:投资导致的资本存量增加伴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劳动投入增加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中国目前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资本、环境、能源、劳动,是造成产能过剩、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存的根源。研究显示,将技术进步方向的路径优化为劳动、资本、能源、环境,是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对策,同时也是中国实现绿色工业变革的最终方向。(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16年01期)
汪生金[2](2015)在《技术进步不确定下的稀土资源最优耗竭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问题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人们关注的焦点,稀土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其耗竭问题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因资源枯竭,很多资源可以被其他技术后者资源所代替,但稀土的应用技术、替代技术等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研究出最优的耗竭路径成为了领域内的重心。本文就技术进步不确定的背景下,就稀土资源的最优耗竭路径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从技术的不确定性特征出发,就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探讨其最佳路径。(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5年08期)
杜凤莲,高正,王媛,余晶[3](2015)在《技术进步不确定下的稀土最优耗竭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稀土应用、替代技术并存且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从两种技术以及不确定性影响需求角度出发,构建技术不确定下稀土资源最优耗竭模型,考察两种技术的不确定性对稀土最优开采规模和最优耗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稀土应用、替代技术的不确定性对稀土最优耗竭的影响相反。应用技术进步出现可能性越大,开采前期企业会减少稀土开采量,后期会增加稀土开采量,总体上会延长稀土资源耗竭时间;而替代技术进步出现可能性越大,开采前期企业稀土开采量会增加,后期稀土开采量会减少,总体上会缩短稀土资源耗竭时间。政策建议如下:技术不确定性条件下,稀土资源最优耗竭速度取决于应用技术和替代技术出现的相对概率高低,替代技术出现概率高时,提前耗竭可以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为了发挥我国稀土资源优势,政府在关注稀土替代技术进步的同时,要重点提高稀土应用技术出现的概率;稀土开采速度与稀土初始储量正相关,建议轻稀土的开采速度可以适度高于重稀土。(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5年01期)
余晶[4](2013)在《技术进步不确定下的稀土资源最优耗竭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是不可再生战略资源,研究其最优耗竭问题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有现实意义。由于稀土的应用技术、替代技术同时存在且其不确定性尤为显着,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应用技术和替代技术进步出现时间不确定下的动态优化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理论求解得到稀土每期最优开采量,然后分析了不同技术进步及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性对稀土最优耗竭的影响,以及不同耗竭时间设定下的最优开采路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的具体影响为,应用技术进步下,开采前期企业出于期权考虑会减少稀土开采量,后期由于需求旺盛会增加稀土开采量,总体上趋向于延长稀土资源耗竭时间;替代技术进步下,开采前期为尽早收回初期投资企业稀土开采量会增加,后期由于需求疲软稀土开采量会减少,总体上趋向于缩短稀土资源耗竭时间。最后从稀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角度出发,结合模型分析所得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大力发展我国稀土应用技术以更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同时强调合理预期技术出现概率对资源最优利用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3-05-01)
曹明,魏晓平[5](2012)在《资源跨期最优开采路径技术进步影响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进步是弥补不可再生资源耗竭的长期决定因素之一。研究基于资源跨期开采模型,首先分析技术进步分别从调整资源可采储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替代以及降低资源开采成本等途径对资源最优开采路径的影响,然后借助案例对各类技术进步影响途径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模拟验证。结论表明,除了增加资源可采储量之外,不存在某类的技术进步可以既增加社会福利又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任何技术进步都需要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约束,最后在结论基础上提出政策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2年05期)
赵农,刘小鲁[6](2009)在《企业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包含市场竞争因素的企业研发竞争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企业在技术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即企业在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上的最佳组合,以及影响该策略组合的主要因素。分析的结论表明,由于厂商可以采取事后利润分成的形式来引进技术,在静态分析中,如果厂商认为引进技术能够帮助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带来正的利润增量,那么其就会选择引入技术且不会影响当期厂商在R&D上的最优投入;但从动态的角度而言,由于厂商当期的市场净利润是下一期自主研发资金的主要来源,引进技术对自助研发形成了跨期替代。在引入学习效应后,本文还得出了叁种不同的企业技术进步模式:(1)始终选择引进技术;(2)初始阶段只是选择引进技术,之后逐渐开始从事自主研发;(3)始终从事自主研发。决定企业处于技术进步模式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是在学习效应基础之上,相对于技术折旧而言,企业通过引进技术而提升自身研发能力的速度。(本文来源于《政治经济学评论》期刊2009年00期)
刘小鲁[7](2009)在《企业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旨在于在动态最优化分析框架下讨论厂商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在本文的分析中,企业技术进步行为被具体化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并被分解为两个层次的最优化问题。第一个层次对应于技术进步成本的最小化,即为了实现特定的技术进步目标,厂商可以在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之间选择两者的最优组合比例,以达到技术进步方式上的有效性。第二个层次的最优化对应于厂商的市场利润最大化,即厂商通过对技术进步目标的选择来获取尽可能多的市场利润。这两个层次的最优化问题相结合,便构成了对厂商最优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完整刻画。本文分析了两种情形下,厂商最优技术进步方式的变化路径。在第一种情形下,厂商遵循最优化分析的决策方式,其研发能力能够随厂商技术进步活动的展开而逐步提升,因此厂商的技术进步决策具有长期的动态效应。此时,在一定条件下,厂商的技术进步路径将呈现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内,厂商仅仅通过技术引进来实现技术进步;在第二个阶段,厂商将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某种最优组合来实现技术进步。实际的案例分析也支持了该结论。在第二种情况下,本文在假定企业研发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对包含多个厂商的技术进步博弈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无论是在同质厂商假设还是在异质厂商假设下,尽管各个厂商的产品质量都呈现出递增趋势,但是递增速度逐渐减缓,即各产品阶段上技术进步的总体目标数量(产品质量提升幅度)逐渐下降。这使得最优自主研发项目数量也同样呈现出递减趋势。但是,由于最优自主研发项目数量的递减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形成了自主研发比重向某正数值递增收敛的趋势。此外,本文还对异质性厂商博弈进行了区分,以便分析技术进步是否存在收敛性。一种情形表现在厂商拥有相同的技术研发能力,但单个产品阶段上的最大产品质量提升幅度存在差异。这种技术进步幅度上限约束的差别使得拥有较高技术进步上限的厂商有更强的动机提升产品质量,因而厂商间的技术发展并不存在收敛趋势。另一种厂商异质性表现在技术研发能力上的差异,这进一步造成了厂商自主研发的成本差异。但是,对厂商最优技术进步路径的求解结果表明,这种异质性并不能保证具有较低研发成本的厂商始终有更强的动机改善产品质量:研发成本较高的厂商在产业发展末期会有一个产品质量上的相对赶超过程。当厂商技术进步能力存在差异时,专利保护强度的变化对各厂商自主研发强度的影响方向也是不确定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09-04-01)
最优技术进步路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资源问题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人们关注的焦点,稀土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其耗竭问题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因资源枯竭,很多资源可以被其他技术后者资源所代替,但稀土的应用技术、替代技术等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研究出最优的耗竭路径成为了领域内的重心。本文就技术进步不确定的背景下,就稀土资源的最优耗竭路径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从技术的不确定性特征出发,就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探讨其最佳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优技术进步路径论文参考文献
[1].杨振兵,邵帅,杨莉莉.中国绿色工业变革的最优路径选择——基于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视角的经验考察[J].经济学动态.2016
[2].汪生金.技术进步不确定下的稀土资源最优耗竭路径分析[J].城市地理.2015
[3].杜凤莲,高正,王媛,余晶.技术进步不确定下的稀土最优耗竭路径研究[J].稀土.2015
[4].余晶.技术进步不确定下的稀土资源最优耗竭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5].曹明,魏晓平.资源跨期最优开采路径技术进步影响途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
[6].赵农,刘小鲁.企业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9
[7].刘小鲁.企业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