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耗能减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阻尼器,耗能减震,地震波,时程分析
金属耗能减震论文文献综述
任小龙,赵亚哥白,王亚杰,黄新宇,王璇[1](2019)在《金属阻尼器耗能减震结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查看多重剪切塑性结构对地震动力反应,通过运用时程分析的方法对地震波进行研究选取,并建立剪力墙模型作为模拟分析对象,在实验中,通过在剪力墙模型中加入金属阻尼器后对模型的耗能减震效果运用工程软件进行分析,所得分析结果与未加入金属阻尼器的模型进行对比,然后进行时程分析,最终得出金属阻尼器的特征参数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赵亚哥白[2](2012)在《基于金属橡胶阻尼器耗能减震框架剪力墙体系的抗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而我国很多百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城市都在强地震区,因此,保护城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中的安全仍然是今后建筑结构抗震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已经成为高层建筑的首选结构形式,而剪力墙作为框-剪和框-筒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对其抗震性能所进行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际工程价值。罕遇地震下剪力墙墙肢首先发生破坏,不利于剪力墙结构体系二道抗震防线的实现,也不能保证贯彻结构“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原则。为此,剪力墙结构的延性设计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连梁先于墙肢屈服,通过连梁形成塑性铰耗能。结构耗能减震技术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结构抗震技术,通过在结构中加入具有较大耗能能力的耗能器,正常使用情况下保证一定侧向刚度,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大震时随着侧向位移的增大,耗能器产生较大阻尼,集中耗能,降低结构振动响应,避免主体结构损伤。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框架剪力墙结构倒塌破坏机制及两阶段失效模式控制研究”(No.90915003),将研究重点放在基于耗能减震技术的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同时研究可安装在剪力墙连梁上的变形自回复耗能减震装置,在减小连梁塑性损伤的同时,充分耗散地震能量,并确保耗能减震装置地震后变形可自回复,不需替换。本文首先研究金属橡胶材料(MR)制备工艺,针对不同成型密度的金属橡胶试件,进行了静力、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压缩和剪切性能试验,分析滞变性能;研究了MR的阻尼机理、变形自复位滞回能力。其次,建立了MR刚度硬化本构模型,并对MR材料本构进行了二次开发。同时提出了基于MR材料的双推杆套筒型阻尼器的概念,以一榀12层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和1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为实例,应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高精度、高计算效率有限元模型;采用不同参数的MR阻尼器,分别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响应仿真分析。最后,研究新型MR耗能连梁-框架剪力墙体系整体结构地震失效模式。利用结构整体损伤指标量化失效模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6-01)
王桂萱,汪宇,赵杰[3](2011)在《设置金属阻尼器的某高层建筑耗能减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金属阻尼器在高层建筑中的耗能减震效果,在研究金属阻尼器耗能特性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使用金属阻尼器的某高层建筑进行了8度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反应分析,对比了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振型,绘制了3种地震波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曲线,并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属阻尼器耗能特性较好,高层建筑层间位移角明显减小,墙与连梁的破坏程度减小,达到了良好的耗能减震效果。该成果对金属阻尼器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杨军[4](2009)在《自锚式悬索桥延性抗震和金属耗能减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桥梁向美观、大跨的方向发展,自锚式悬索桥的建造逐渐增多,这种桥梁的结构力学行为和性能成为研究热点;其次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比例很高,因此对其进行地震分析和减震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首先熟悉了抗震分析的基本理论,讲述延性抗震的意义和桥梁减震的控制。以朝阳市黄河路大桥——主桥为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为工程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分析,得到其动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E1地震时程分析;以及阐述地震动力时程分析所需地震波的人工合成和选取。为了保证结构不发生损坏,结构的抗力必须设计得大于预期的地震力。这种作法即为纯粹依靠强度来抵抗地震作用的设计方法,对于在极小发生概率的罕遇地震下无疑会造成材料的巨大浪费,既不经济,也不现实。本文介绍了抗震延性分析的过程和方法,讲述了延性分析的两个重要系数——曲率延性系数和位移延性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自锚式悬索桥进行地震响应延性分析。利用约束混凝土的特性,根据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弯矩与截面曲率的关系,从而确定塑性铰的荷载—位移关系;对塑性铰进行分析模拟,建立黄河路大桥的延性动力模型,对其在罕遇地震下进行地震响应延性分析,并与罕遇地震的弹性分析结构进行比较,以及计算了黄河路大桥主塔的曲率延性和位移延性。由于金属在进入塑性状态后具有良好的滞回特性,并在弹塑性滞回变形过程中能吸收大量能量的,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且在其弹性阶段可以适应温度、徐变等其他原因发生的缓慢变形,因而被广泛用来制造不同类型和构造的耗能减震器。本文研究了金属耗能器的耗能特性和原理,以及恢复力模型。在黄河路大桥的每一塔梁交接处的横梁上模拟两个顺桥向的金属耗能器,全桥共四个,进行金属耗能减震分析,以及对金属耗能器进行初步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金属耗能减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而我国很多百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城市都在强地震区,因此,保护城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中的安全仍然是今后建筑结构抗震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已经成为高层建筑的首选结构形式,而剪力墙作为框-剪和框-筒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对其抗震性能所进行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际工程价值。罕遇地震下剪力墙墙肢首先发生破坏,不利于剪力墙结构体系二道抗震防线的实现,也不能保证贯彻结构“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原则。为此,剪力墙结构的延性设计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连梁先于墙肢屈服,通过连梁形成塑性铰耗能。结构耗能减震技术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结构抗震技术,通过在结构中加入具有较大耗能能力的耗能器,正常使用情况下保证一定侧向刚度,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大震时随着侧向位移的增大,耗能器产生较大阻尼,集中耗能,降低结构振动响应,避免主体结构损伤。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框架剪力墙结构倒塌破坏机制及两阶段失效模式控制研究”(No.90915003),将研究重点放在基于耗能减震技术的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同时研究可安装在剪力墙连梁上的变形自回复耗能减震装置,在减小连梁塑性损伤的同时,充分耗散地震能量,并确保耗能减震装置地震后变形可自回复,不需替换。本文首先研究金属橡胶材料(MR)制备工艺,针对不同成型密度的金属橡胶试件,进行了静力、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压缩和剪切性能试验,分析滞变性能;研究了MR的阻尼机理、变形自复位滞回能力。其次,建立了MR刚度硬化本构模型,并对MR材料本构进行了二次开发。同时提出了基于MR材料的双推杆套筒型阻尼器的概念,以一榀12层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和1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为实例,应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高精度、高计算效率有限元模型;采用不同参数的MR阻尼器,分别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响应仿真分析。最后,研究新型MR耗能连梁-框架剪力墙体系整体结构地震失效模式。利用结构整体损伤指标量化失效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耗能减震论文参考文献
[1].任小龙,赵亚哥白,王亚杰,黄新宇,王璇.金属阻尼器耗能减震结构模拟分析[J].山西建筑.2019
[2].赵亚哥白.基于金属橡胶阻尼器耗能减震框架剪力墙体系的抗震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王桂萱,汪宇,赵杰.设置金属阻尼器的某高层建筑耗能减震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1
[4].杨军.自锚式悬索桥延性抗震和金属耗能减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