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单核细胞论文-刘金芳,赵珂,高慧英,高瑞,詹轶群

骨髓单核细胞论文-刘金芳,赵珂,高慧英,高瑞,詹轶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髓单核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细胞周期,集落形成能力

骨髓单核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芳,赵珂,高慧英,高瑞,詹轶群[1](2019)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对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HSPC)组成、细胞周期以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6. 7×106CFU,对照组小鼠注射同等体积的PBS。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24 h后检测小鼠骨髓中HSPC组成、细胞周期以及集落形成能力,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对照组与感染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4 h后,血清IFNγ水平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小鼠骨髓细胞中LSK、处于S期的LSK以及短期造血干细胞(ST-HSC)的比例显着升高(P <0. 001),长期造血干细胞(LT-HSC)以及处于S期的LT-HSC的比例明显升高(P <0. 01),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 <0. 01)。结论: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后,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由静止进入增殖状态,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下降。这提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可引起造血干细胞耗竭。(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陆星羽,吴雪梅,吴文忠,李炳宗,林芸[2](2019)在《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诱导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47例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诱导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贫血东部协作组接受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39例及CMML患者8例。地西他滨20 mg/(m~2·d)联合亚砷酸0.15 mg/(m~2·d),治疗5 d,4~6周1个疗程,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进入巩固周期,分析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中位疗程为2个疗程(1~12个疗程),31例(66.0%)获得了临床反应,中位疗效持续时间16周(2~52周)。CR 8例(17.0%),PR 10例(21.3%),血液学改善12例(25.5%),骨髓CR 1例(2.1%),疾病稳定8例(17.0%),疾病进展1例(2.1%)。二代测序基因检测中,33例发现25个基因突变70次。表观遗传学基因突变率(57.6%)高于剪接子复合物(33.5%)、转录因子和激酶系统(54.5%)和TP53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7.4%、54.5%、50.0%和85.7%,P=0.977)。治疗有效患者等位基因突变频率(VAF)显着下降(16.67%对10.26%,P=0.014)。结论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诱导治疗中高危MDS及CMML的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二代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可能与疗效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黄欢[3](2019)在《枸杞多糖对辐射所致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枸杞是一种中草药,主要活性成分是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枸杞多糖对辐射所致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s)凋亡的影响,检测不同剂量枸杞多糖对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将其分为blank组(未经辐射和LBP处理)、control组(仅辐射)、200μg/mL LBP(辐射+200μg/mL LBP)、400μg/mL LBP(辐射+400μg/mL LBP)、800μg/mL LBP(辐射+800μg/mL LBP),LBP处理24小时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和Western印迹检测线粒体途径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显示,经过24小时的LBP处理,与辐射对照组相比,400μg/mL LBP和800μg/mL LBP组可显着提高细胞活力(P<0.01),各LBP组可降低辐射诱导的BMNCs的早期凋亡率(P<0.05)。线粒体膜电位荧光表明枸杞多糖减轻辐射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P<0.01)。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枸杞多糖抑制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释放,以及Caspase9、Caspase3、PARP的表达(P<0.05)。结论枸杞多糖能抑制辐射诱导的小鼠BMNCs的凋亡,其机制很有可能是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来实现。(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徐若豪,李超,吴萍,李敏明,邓程新[4](2019)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成纤维集落形成单位功能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研究表明,异常的骨髓微环境可能参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成纤维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unit-fibroblast,CFU-F)代表了一组具有多系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其功能、数量状态具有评价骨髓基质微环境状态的意义。目的:评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CFU-F的能力与成骨分化潜能,探讨CFU-F指标与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疾病表现型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①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资料齐全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15例与对照组志愿者10例,比较两组间骨髓形成CFU-F的功能与分化潜能;②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CFU-F数量与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临床表现型、骨髓原始细胞及患者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实验方案得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18]002号。结果与结论:①15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CFU-F数量低于对照组(P=0.04),其中67%(10/15)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CFU-F数量显着降低(P=0.00),33%(5/15)患者CFU-F水平接近对照组(P=0.14);②全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转录因子Osterix及RUNX2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 <0.05),成骨分化潜能显着下降(P=0.00);③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CFU-F数量与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④在CFU-F数量显着降低的10例患者中,90%(9/1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升高(≥13×10~9L~(-1),P=0.01),50%(5/10)患者携带有NRAS/KRAS基因位点突变。⑤结果表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受损,形成的CFU-F数量降低,CFU-F数量与外周血细胞计数以及患者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提示了CFU-F指标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董亚青,马艳萍[5](2019)在《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诊断的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81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NLR、MLR、PLR的界值,以此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高值组(NLR≥1.53、MLR≥0.14、PLR≥54.48)和低值组(NLR<1.53、MLR<0.14、PLR<54.48),然后分析治疗前不同NLR、MLR、PLR组在基线资料、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方面的差异。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核细胞≥0.6×109/L、MLR≥0.14、肌酐≥177mmol/L、DS分期Ⅲ期可能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单核细胞≥0.6×109/L、MLR≥0.14、血钙≥2.25mmol/L、DS分期Ⅲ期可能是影响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LR和DS分期是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③ISS各分期不同MLR组预后比较,ISSⅢ期不同MLR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ISS各分期不同MLR组PFS比较,ISSⅢ期不同MLR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本研究表明,外周血MLR是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初诊M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且ISSⅢ期患者具有异质性,高MLR组ISSⅢ期患者预后差,低MLR组ISSⅢ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高英[6](2019)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其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ALC)、单核细胞计数(AMC)、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LM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已被报道为不同类型疾病的炎症生物标志物和预后预测因子。本研究主要探讨ALC、AMC、LMR及RDW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初诊MM患者109例,探讨外周血ALC、AMC、LMR及RDW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LC、AMC、LMR及RDW的截断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结果:ALC<1.17×10~9/L、AMC≥0.39×10~9/L、LMR<2.43和RDW≥15.05%与MM较差的PFS和OS相关(P值均<0.05)。ALC与ISS分期、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和浆细胞比例具有相关性(P值均<0.05)。AMC与血红蛋白(Hb)、β2-MG、LDH、血清肌酐水平和浆细胞比例具有相关性(P值均<0.05)。LMR与ISS分期、LDH和ALB水平有相关性(P值均<0.05)。RDW与Hb、LDH、血清肌酐水平和浆细胞比例具有相关性(P值均<0.05)。低RDW组与高LMR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高于高RDW组和低LMR组(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Hb>110g/L、ALC≥1.17×10~9/L、LMR>2.43、RDW<15.05%、ALB≥35g/L、LDH<247U/L和浆细胞比例<30%是初诊MM预后较好的因素(P值均<0.05)。在多变量分析中,LDH、RDW、LMR及浆细胞比例是初诊MM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外周血ALC、LMR降低及AMC、RDW升高与初诊MM患者PFS和OS负相关,因此ALC、AMC、LMR及RDW可作为MM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其中高LMR、低RDW的患者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可预测治疗反应。(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吴菲菲[7](2018)在《梗死心肌移植骨髓间充质细胞后单核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NR4A1对修复性Ly6C~(low)单核细胞的发育至关重要,有利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发挥抗炎作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Ly6C~(high)单核细胞向Ly6C~(low)表型转化与Nr4a1的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对炎症及心肌重塑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MI组、AMI+CCR2受体拮抗剂组及AMI+CCR2受体拮抗剂+MSCs组。CCR2受体拮抗剂RS504393经腹腔注射,MSCs由小鼠骨髓中提取培养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纯化培养至第四代,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及流式鉴定后,在心肌梗死部位多点注射。72h后收集4组小鼠血液、脾脏单核细胞,分别流式细胞术检测Ly6C~(high)单核细胞、Ly6C~(low)单核细胞比例,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液Nr4a1表达水平。结果: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纯化至第四代,形态单一,呈梭形,流式细胞仪鉴别检测显示:Sca-1表达阳性,CD45阴性,符合BM-MSCs表型特征。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MI组外周血、脾脏中Ly6C~(high)单核细胞和Ly6C~(low)单核细胞比例,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增加;AMI+CCR2受体拮抗剂组外周血、脾脏中Ly6C~(high)单核细胞和Ly6C~(low)单核细胞比例与AMI组相比显着降低;AMI+CCR2受体拮抗剂+MSCs组外周血、脾脏,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较AMI+CCR2受体拮抗剂组比例降低,Ly6C~(low)单核细胞比例与AMI+CCR2受体拮抗剂组相比增加(P<0.001)。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MI组Nr4a1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AMI+CCR2受体拮抗剂组较AMI组降低,AMI+CCR2受体拮抗剂+MSCs组Nr4a1表达水平高于AMI+CCR2受体拮抗剂组(P<0.05)。结论:AMI小鼠在梗死心肌移植MSCs后,Nr4a1的表达增强,Ly6C~(high)单核细胞向Ly6C~(low)单核细胞转化,Nr4a1的表达与Ly6C~(high)单核细胞向Ly6C~(low)单核细胞转化有关。(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12-21)

杨小利,李珂,薛静,王振,朱丽丽[8](2018)在《菊粉对酒精性肝病小鼠单核细胞型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菊粉对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防治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菊粉干预阴性对照组、ALD模型组和菊粉干预ALD模型组,每组15只。每组小鼠给予等热量Lieber-decarli(LD)液体饮食。喂养6周后,处死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肝脏和脾脏样本的单核细胞型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MDSCs),流式CBA分析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分析各组M-MDSCs比例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肝脏和脾脏M-MDSCs比例高于阴性对照和菊粉干预阴性对照组;菊粉干预ALD模型组M-MDSCs在外周血、肝脏和脾脏中的比例较ALD模型组升高(P<0.05或<0.01)。菊粉干预ALD模型组较ALD模型组外周血TNF-α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均<0.05)。外周血、肝脏及脾脏中M-MDSCs分别与TNF-α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菊粉可提高酒精性肝病小鼠外周血、肝脏和脾脏M-MDSCs比例,同时降低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黄欢,庞华,王英,张磊,李佳[9](2018)在《枸杞多糖对电离辐射所致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枸杞多糖对X射线所致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MNC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MNCs,建立放射损伤细胞模型。X射线照射后枸杞多糖组立即给予100、200、400、800μg/mL枸杞多糖,辐射对照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不含枸杞多糖的RPMI1640培养液,分别于照射后24、48、72、96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用JC-1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Bcl)-2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照射后24 h,与辐射对照组相比:枸杞多糖各组和正常组细胞活力均升高(P <0.01);枸杞多糖各组和正常组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5.95%、5.84%、5.33%、3.96%、5.48%(P <0.01);200、400、800μg/mL枸杞多糖组和正常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明显减少(P <0.01)(分别减少5.79%、10.16%和11.21%、19.01%);枸杞多糖各组和正常组Caspase-3活性下降(P <0.05);400、800μg/mL枸杞多糖组和正常组Bcl-2的表达明显升高(P <0.05),细胞色素C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 <0.05)。[结论]枸杞多糖对X射线所致的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Caspase-3,细胞色素C和Bcl-2所在的线粒体途径来实现。(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8年10期)

吕成鹏,李龙,倪华,刘斌,刘彦普[10](2018)在《兔骨髓源性单核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兔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并对分离细胞进行培养及鉴定。方法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荧光染色、管腔形成实验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吞噬和植物凝集素贴附实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呈多角形生长,细胞能够形成放射样克隆集落,细胞表达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 F),在基质胶呈管腔样生长,吞噬低密度脂蛋白并能够黏附植物凝集素。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兔骨髓源性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祖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骨髓单核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诱导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贫血东部协作组接受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39例及CMML患者8例。地西他滨20 mg/(m~2·d)联合亚砷酸0.15 mg/(m~2·d),治疗5 d,4~6周1个疗程,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进入巩固周期,分析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中位疗程为2个疗程(1~12个疗程),31例(66.0%)获得了临床反应,中位疗效持续时间16周(2~52周)。CR 8例(17.0%),PR 10例(21.3%),血液学改善12例(25.5%),骨髓CR 1例(2.1%),疾病稳定8例(17.0%),疾病进展1例(2.1%)。二代测序基因检测中,33例发现25个基因突变70次。表观遗传学基因突变率(57.6%)高于剪接子复合物(33.5%)、转录因子和激酶系统(54.5%)和TP53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7.4%、54.5%、50.0%和85.7%,P=0.977)。治疗有效患者等位基因突变频率(VAF)显着下降(16.67%对10.26%,P=0.014)。结论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诱导治疗中高危MDS及CMML的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二代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可能与疗效反应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髓单核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刘金芳,赵珂,高慧英,高瑞,詹轶群.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2].陆星羽,吴雪梅,吴文忠,李炳宗,林芸.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诱导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47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3].黄欢.枸杞多糖对辐射所致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4].徐若豪,李超,吴萍,李敏明,邓程新.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成纤维集落形成单位功能及意义[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5].董亚青,马艳萍.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

[6].高英.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其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价值[D].兰州大学.2019

[7].吴菲菲.梗死心肌移植骨髓间充质细胞后单核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

[8].杨小利,李珂,薛静,王振,朱丽丽.菊粉对酒精性肝病小鼠单核细胞型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

[9].黄欢,庞华,王英,张磊,李佳.枸杞多糖对电离辐射所致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8

[10].吕成鹏,李龙,倪华,刘斌,刘彦普.兔骨髓源性单核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8

标签:;  ;  ;  ;  

骨髓单核细胞论文-刘金芳,赵珂,高慧英,高瑞,詹轶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