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轻钢围护结构,线性热桥,结构热桥,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徐洪涛,马瑞江,张萍萍,周辉,张起维[1](2019)在《轻钢围护结构线性热桥及传热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轻钢围护结构存在大量由于结构和构造产生的热桥,本研究通过理论计算、模拟计算、构件实测和现场实测,对轻钢结构热桥及其对围护结构整体传热系数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建议,可为实际工程的热工设计、能耗计算、绝热性能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8期)
江宏玲[2](2019)在《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节能是我国能源改革的重要领域,但是若想使建筑物传导的能量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基于此,论文首先介绍了现实中普遍应用的几种传热系数的检测方式,然后对国内外关于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研究进行了论述分析,最后指出只有从实际出发,选用准确度高、测试时间短且对测试环境要求不高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才有助于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本文来源于《工程质量》期刊2019年05期)
张坚,胡冗冗[3](2019)在《装配式复合墙民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一种新型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体系民居在陕西村镇地区的应用与推广,对其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以寒冷气候区为背景,采用热流计法对西安地区一装配式民居的复合外墙传热系数,以及室内热环境进行现场检测,以综合评价这种新型装配式复合墙体热工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夹芯保温构造的新型装配式复合墙传热系数满足寒冷地区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具有良好的保温与节能效果。(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屈成忠,郭海明[4](2019)在《基于红外热像法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太阳光光照强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试验测量不同太阳光光强下的物体表面温度,依据试验数据分析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太阳光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式。所提出的改进方法使得应用红外热像法测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实用范围更广。(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3期)
彭鹏,田喆,卢亚开[5](2019)在《用户开窗行为对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平衡分析法,定义反映围护结构绝热性能和气密性的围护结构基础传热系数,以及综合考虑围护结构绝热性能、气密性及用户开窗行为导致的开窗通风散热量的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以天津地区某居住建筑为例,采用实测与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用户开窗行为对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影响进行分析。随着室内外温差减小(在室内温度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应室外温度升高),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增大是由用户开窗行为增加导致的。随着室内外温差增大,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减小是由用户开窗行为减少导致的,使得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趋于围护结构基础传热系数。与居民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基本吻合(当室外温度较高时,用户开窗现象较为普遍;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则会减少开窗时间,甚至不开窗)。将不同室内外温差下的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作为数据样本,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用户开窗行为出现拐点的室内外温差进行计算。对于该居住建筑,用户开窗行为出现拐点的室内外温差为24. 02℃。(本文来源于《煤气与热力》期刊2019年03期)
屈成忠,郭海明[6](2018)在《基于红外热像法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风速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环境风速对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的影响。首先设计、制作用于红外检测的试验箱,使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箱体表面在不同风速下的温度变化,依据试验数据分析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风速之间的关系,得到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随风速变化的关系式。所提出的改进方法,使得应用红外热像方法测量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既有效、又便捷。(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8年12期)
王海波,王立娟[7](2018)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装置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介绍了自制现场检测围护结构热阻的装置以及检测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标准墙体的对比试验确定加热箱半径和测试系统的修正系数,并通过实践应用验证了该测试装置用于现场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8年08期)
张进军,邓伟东,江向阳[8](2018)在《控温箱-热流计法应用于围护结构现场传热系数检测的评价及检测设备的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热流计法、热箱法和控温箱-热流计法现场检测传热系数方法优缺点进行比较,对控温箱-热流计法现场检测传热系数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对该方法的检测设备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更准确的检测结果。(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8年04期)
付梦菲[9](2018)在《污泥堆肥车间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也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污泥在堆肥腐熟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氨气等毒害污染物,热量不仅能杀死污泥中的致病细菌,还能使污泥中的水分通过蒸发的形式降至30%以下,从而达到有机肥的要求。污泥中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当中,造成整个堆肥车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状态。在冬季,当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墙面就会出现结露现象。室内结露不仅使围护结构受潮发霉,影响建筑的寿命,当结露区域受热融化滴落到堆料中时,还会影响堆肥周期及堆肥效果,研究堆肥车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对工程设计中参数的选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市某污泥堆肥车间的物理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堆肥车间室内热湿环境、墙体临界结露以及围护结构传热情况的分析,构建了污泥堆肥车间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数值计算模型。根据数值计算模型中的热平衡方程和墙体内外表面传热公式联立求解出堆肥车间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并利用DeST热流模块计算出的屋面内表面全年逐时温度对数值计算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数值计算模型可以应用于工程设计。根据堆肥车间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中国气候五大热工分区中(严寒地区的沈阳、寒冷地区的郑州、夏热冬冷地区的杭州、夏热冬暖地区的广州、温和地区的昆明)典型城市的污泥堆肥车间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由于屋面为污泥堆肥车间热量损耗最大的围护结构,为最不利因素,在保证屋面不结露的前提下,依次计算得出沈阳、郑州、昆明、杭州、广州堆肥车间屋面的最大允许传热系数分别为:0.582 W/(m~2·K)、0.823 W/(m~2·K)、0.994 W/(m~2·K)、0.998 W/(m~2·K)、1.142 W/(m~2·K)。(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8-04-01)
董宏,李艳娟[10](2018)在《轻木结构建筑外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轻木结构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构造复杂,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无法简单地用一维传热来进行计算。本研究通过二维传热计算确定了轻木结构建筑墙板和屋面板的传热系数。采用线传热系数法计算了两种体系外墙节点的线传热系数值和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并采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中的方法确定了轻木结构建筑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研究结论可以作为轻木结构建筑屋面和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取值的依据,简化了此类建筑的节能设计,为轻木结构建筑的推广使用提供了便利。(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筑节能是我国能源改革的重要领域,但是若想使建筑物传导的能量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基于此,论文首先介绍了现实中普遍应用的几种传热系数的检测方式,然后对国内外关于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研究进行了论述分析,最后指出只有从实际出发,选用准确度高、测试时间短且对测试环境要求不高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才有助于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徐洪涛,马瑞江,张萍萍,周辉,张起维.轻钢围护结构线性热桥及传热系数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9
[2].江宏玲.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方法研究[J].工程质量.2019
[3].张坚,胡冗冗.装配式复合墙民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试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4].屈成忠,郭海明.基于红外热像法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太阳光光照强度的关系研究[J].建筑节能.2019
[5].彭鹏,田喆,卢亚开.用户开窗行为对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影响[J].煤气与热力.2019
[6].屈成忠,郭海明.基于红外热像法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风速的关系研究[J].建筑节能.2018
[7].王海波,王立娟.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装置及实践[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8
[8].张进军,邓伟东,江向阳.控温箱-热流计法应用于围护结构现场传热系数检测的评价及检测设备的改进研究[J].广东建材.2018
[9].付梦菲.污泥堆肥车间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与应用[D].中原工学院.2018
[10].董宏,李艳娟.轻木结构建筑外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J].建设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