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班社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哈尔滨市,警世戏社,洪顺剧社,元顺戏社
班社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邹嘉彧[1](2015)在《评剧班社在哈尔滨的活动研究(1921-1930)》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10年代末,“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戏曲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后期“国剧运动”的双重影响下,各剧种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中国戏曲界的后起之秀—评剧,在这场包括思想界、文艺界的改革运动中,不仅使自清代后期开始的戏曲改良运动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而且还使其迅速发展成为影响遍及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中东铁路的全线竣工,将哈尔滨的经济贸易带进了繁荣发展时期,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前,哈尔滨一直是当时新兴的、具有国际化标准的中心枢纽城市。20世纪20年代,评剧班社迅速增多,演出市场进一步扩大,包括哈尔滨在内的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开始成为关内外评剧班社演出的必经之地,并逐渐成为这些班社长期献艺的核心地区,评剧艺术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发展和普及。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评剧音乐史的研究持续升温。由于这一课题具有很强的延伸性,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在研究哈尔滨评剧发展状况的众多切入点中,本课题选择以民国时期评剧的演出班社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地区评剧的演出活动,研究这些班社的发展过程,并用客观的学术观点对以往观点进行理性的探究,尽可能的将哈尔滨评剧历史补充完整。本文共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是为下文提供理论基础和背景支持;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从评剧班社的发展脉络、演出活动及代表人物叁个方面分别对警世戏社二班、警世戏社叁班、洪顺戏社、元顺戏社进行介绍。这四个班社基本概括了本课题所关注的问题,构筑了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地区评剧音乐史研究的基本框架。鉴于评剧音乐史中尚存分歧,本文将重点对搜集的相关文献以及报刊进行研究,对上世纪20年代活跃在哈尔滨地区的评剧班社做全面的介绍和客观的分析,包括警世戏社的初建、警世戏社二班的解散时间、洪顺戏社的发展脉络、元顺戏社在哈尔滨演出活动等问题的研究,力争用史实还原这些评剧班社的发展状况,补充这些评剧班社在哈尔滨的演出活动。这不仅有助于了解评剧繁荣时期哈尔滨评剧的发展,而且对民国时期哈尔滨评剧班社的研究具有拓荒性的意义,这也是本文的核心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车万里[2](2014)在《甘肃武山唢呐(吹响)的丧葬音乐活动——以檫石川唢呐班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山唢呐音乐是最具代表性的西北民间传统音乐之一,已被列为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意义深远,希望文章能在此课题的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4年11期)
郭晓会[3](2013)在《浅谈晋城八音会演出形式与班社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城八音会是上党八音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山西民间吹打乐中的一种,在上党地区发展迅速,在国内影响较大,也极具代表性。对其进行现状调查,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晋城八音会进行概述,并通过调查整理对当今八音会演出形式进行全新的分类和梳理,进而对六种演出形式详细分析并做比较。(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3年18期)
郭晓会[4](2009)在《晋城八音会的演出形式与班社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现代化的不断飞速发展,我们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因此而遭到破坏,众多民间艺术也不同程度被外来文化所冲击,有的甚至几近濒危、消失。在这样的现实环境状况下,“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一项基本国策。政府开始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遗产申报名录工作”、投入大量资金等一系列方法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就整体而言保护工作还没有彻底完善,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民间艺术的调查整理。晋城八音会是上党八音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山西民间吹打乐中的一种,在上党地区发展迅速,在国内影响较大,也极具代表性。对其进行现状调查,意义重大。1979年,由文化部、各有关协会发起,按行政区划分立卷,并开展了《中国民间艺术集成》编撰工作,每省(区、市)各十卷,共计300卷。这300卷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万里长城”。以山西为例,山西省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经过大规模的田野调查,推出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西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西卷》五部音乐集成。这是迄今为止对山西民间音乐最大规模的调查和整理,为山西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本文主要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西卷》为参照和出发点,对其进行现状调查和进一步分析研究,可以为国家“制定保护政策,推动保护工作”提供个案参考。本文主要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西卷》为参照和出发点,首先,本文的第一章:笔者主要通过结合文献资料,对晋城八音会进行概述,并通过调查整理对当今八音会演出形式进行全新的分类和梳理,进而对六种演出形式详细分析并做比较。这是本文的创新之一。其次,结合实地典型案例,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从班社本体诸多方面的变化发展对当今八音会多种演出形式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八音会音乐的发展进一步分析研究;这是本文的创新之二。第叁,针对晋城八音会所生存的环境进行兴盛发展现状探讨。最后,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提出自己对晋城八音会这种特殊的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意见。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将综合运用民族音乐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理念,将晋城八音会运用多种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笔者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仅停留在单纯音乐本体的研究,主要从八音会的执行演奏者——班社出发,试图围绕以“人”为中心,即演奏者和欣赏者两方面来研究八音会音乐的生存指向。并通过实地田野调查进行二次归类,进而上升到文化人类学中的独特视角,从班社角度分析现状成因,其中主要提出了1、顽强的生命力的存在;2、班社艺人社会地位的审视;3、班社艺人的个人创造性活动;4、班社艺人双重身份的出现;5、八音会班社传承发展的群体特征;6、女子班社艺人的普遍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八音会活动形式现状我们不难看出晋城八音会这种民间音乐形式正在兴盛发展。最后,笔者又从民间音乐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分析研究其兴盛现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9-06-01)
李明瑛[5](2008)在《陕西咸阳农村自乐班社活动缩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当代戏剧》期刊2008年03期)
[6](2008)在《陕西省蒲城县自乐班社活动缩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当代戏剧》期刊2008年02期)
黄新生[7](1997)在《业余班社一明株——乌鲁木齐市“联艺社”活动散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64岁的李彦林8年来看了192场戏,竟然没花一分钱.今年他患了喉癌住进了肿瘤医院,前不久又做了切除手术,但每星期六在广场晚9时开场的秦腔戏他仍是场场不落的.脖子上还深埋着金属溜食套管的李彦林自开刀后便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了,他在晚年对生活的眷恋全部寄托在秦腔上,只要锣鼓一响,他便将病魔带来的痛若忘得一干二净,似乎觉得只有秦腔将伴随着他度过最后(本文来源于《当代戏剧》期刊1997年06期)
班社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武山唢呐音乐是最具代表性的西北民间传统音乐之一,已被列为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意义深远,希望文章能在此课题的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班社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1].邹嘉彧.评剧班社在哈尔滨的活动研究(1921-1930)[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车万里.甘肃武山唢呐(吹响)的丧葬音乐活动——以檫石川唢呐班社为例[J].北方音乐.2014
[3].郭晓会.浅谈晋城八音会演出形式与班社活动[J].黄河之声.2013
[4].郭晓会.晋城八音会的演出形式与班社活动[D].山西大学.2009
[5].李明瑛.陕西咸阳农村自乐班社活动缩影[J].当代戏剧.2008
[6]..陕西省蒲城县自乐班社活动缩影[J].当代戏剧.2008
[7].黄新生.业余班社一明株——乌鲁木齐市“联艺社”活动散记[J].当代戏剧.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