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油热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处理温度,长庆原油,流动性,蜡沉积
原油热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飞,刘宏业,朱浩然,李传宪,夏政[1](2019)在《热处理温度对长庆原油蜡沉积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Couette蜡沉积装置及DSC热分析探究了热处理温度对长庆原油蜡沉积特性的影响,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长庆原油蜡沉积速率减缓,蜡沉积层老化速率加快;经50℃和60℃热处理的长庆原油,蜡沉积层出现了分层现象,其表层为流动性较强的凝油状蜡沉积层,底层为结构较为致密的类固态蜡沉积层;经70℃热处理的长庆原油,蜡沉积层极薄且致密,无分层现象,其表面无凝油状蜡沉积层。采用沥青质分散程度分析、DSC热分析及蜡晶形貌显微观察探究了其影响机理,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长庆原油沥青质分散程度增大,从而使其析蜡点降低,蜡晶团聚性增强,原油低温流动性得以改善,进而对其蜡沉积特性产生了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5期)
聂岚,袁宗明,周子誉,赖俊西,谢明[2](2014)在《热处理作用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处理技术是改善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的一种主要方法,以BH油田含蜡原油为例,通过一系列热处理试验对含蜡原油进行了流变性能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应用情况验证了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热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中温段(50~60℃)的热处理会对含蜡原油的凝点产生恶化效果;高温段(70~95℃)的热处理可以大幅降低含蜡原油的凝点。冷却速度对含蜡原油热处理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冷却速度较小(0.5~1.0℃/min)时,油样热处理效果较好;冷却速度太快(1.2~1.5℃/min),将使热处理效果变差。剪切速率对热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通常在较低速率的剪切作用下,原油热处理效果较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原油热处理效果变差。热处理后油样的稳定性对热处理效果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4年01期)
孟传峰[3](2013)在《大型原油储罐用钢12MnNiVR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 3800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12MnNiVR钢的CCT曲线,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性能的影响,确定淬火工艺:930±10℃,保温30~40 min;回火工艺:625~650℃,保温45~60 min。批量试制的12MnNiVR钢板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满足了大型原油储罐工程建造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3年02期)
代晓东,贾子麒,孙伶,高利斌,张志恒[4](2011)在《利用RC1e反应量热仪研究含蜡原油热处理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C1e反应量热仪,对大庆原油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热力学和流体性质进行研究,探索了含蜡原油热处理机理。通过在线跟踪分析,考察了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原油比热容、粘度等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原油性质在3个温度区间(凝点以上8~10℃,凝点以上10~15℃,高于凝点15℃)内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的温度区间,比热容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蜡晶的溶解和分散,以及胶质和沥青质胶团的结构变化和分散情况。在3个温度区间的粘度变化趋势印证了在这些温度区间原油体系比热容的变化,反映了原油热处理过程对于体系内部特征的影响规律,通过比热容和粘度变化过程的关联,揭示了原油热处理过程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1年05期)
李子锋,王子军,刘颖荣[5](2010)在《含酸原油热处理后的腐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含酸原油受热后其中的石油酸会发生分解,导致原油腐蚀性发生变化,笔者着重考察了含酸原油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腐蚀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含酸原油的酸值随热处理温度增加而降低,但腐蚀性与酸值并不呈线性关系。采用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对含酸原油及热处理油中酸性物质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发现二者中酸性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存在较大差别,说明除酸值的影响外,石油酸的结构和组成可能对含酸原油腐蚀性的强弱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0年S1期)
李子锋,王子军,刘颖荣[6](2010)在《含酸原油热处理后的腐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含酸原油受热后其中的石油酸会发生分解,导致原油腐蚀性发生变化,笔者着重考察了含酸原油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腐蚀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含酸原油的酸值随热处理温度增加而降低,但腐蚀性与酸值并不呈线性关系。采用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对含酸原油及热处理油中酸性物质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发现二者中酸性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存在较大差别,说明除酸值的影响外,石油酸的结构和组成可能对含酸原油腐蚀性的强弱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10-20)
葛腾泽,赵建兴[7](2009)在《原油热处理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原油流变性、原油热处理温度、热处理的冷却速度、冷却方式及热处理后不同静置时间的试验,总结分析了影响原油热处理效果的因素。不同性质原油的热处理温度、方式、稳定性都有所不同,在应用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试验,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才能体现出原油热处理技术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石油规划设计》期刊2009年04期)
陈晓辉,李宏训,刘王卫,陈学武[8](2006)在《原油储罐清扫孔现场热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我作业处承接的临邑站10000m3浮顶油罐大修工程需进行储油罐清扫孔及清扫孔处壁板更换。按照设计图样的要求,清扫孔组焊完后需进行整体消除应力热处理。针对原油储罐清扫孔现场热处理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点(加热温度达600℃),施工技术人员分析了清扫(本文来源于《机械工人》期刊2006年03期)
胡方[9](2005)在《原油储罐用SPV490Q在线回火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SPV490Q在线回火热处理工艺 ,通过与传统热处理工艺的比较 ,分析了其产品的组织、性能 ,提出了在工程中初次使用该工艺生产的SPV490Q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化工设备与管道》期刊2005年01期)
申海平,王玉章,李锐[10](2004)在《高酸原油热处理脱酸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处理可以有效地脱除高酸原油中的石油酸,考察了热处理温度、时间对高酸原油中石油酸脱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原油的脱酸率可以达到80%以上,温度是影响脱酸反应的主要因素。在反应温度为420~4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石油酸的脱除率增加较快;当反应温度高于440℃时,原油脱酸率随温度升高增加缓慢。当反应温度低于440℃时,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脱酸率。在高酸原油热处理脱酸过程中,原油烃分子发生裂化、缩合反应,引起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Petroleum Science》期刊2004年03期)
原油热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处理技术是改善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的一种主要方法,以BH油田含蜡原油为例,通过一系列热处理试验对含蜡原油进行了流变性能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应用情况验证了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热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中温段(50~60℃)的热处理会对含蜡原油的凝点产生恶化效果;高温段(70~95℃)的热处理可以大幅降低含蜡原油的凝点。冷却速度对含蜡原油热处理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冷却速度较小(0.5~1.0℃/min)时,油样热处理效果较好;冷却速度太快(1.2~1.5℃/min),将使热处理效果变差。剪切速率对热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通常在较低速率的剪切作用下,原油热处理效果较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原油热处理效果变差。热处理后油样的稳定性对热处理效果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油热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杨飞,刘宏业,朱浩然,李传宪,夏政.热处理温度对长庆原油蜡沉积特性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2].聂岚,袁宗明,周子誉,赖俊西,谢明.热处理作用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J].石油化工应用.2014
[3].孟传峰.大型原油储罐用钢12MnNiVR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J].压力容器.2013
[4].代晓东,贾子麒,孙伶,高利斌,张志恒.利用RC1e反应量热仪研究含蜡原油热处理机理[J].油气储运.2011
[5].李子锋,王子军,刘颖荣.含酸原油热处理后的腐蚀性[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
[6].李子锋,王子军,刘颖荣.含酸原油热处理后的腐蚀性[C].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7].葛腾泽,赵建兴.原油热处理规律研究[J].石油规划设计.2009
[8].陈晓辉,李宏训,刘王卫,陈学武.原油储罐清扫孔现场热处理技术[J].机械工人.2006
[9].胡方.原油储罐用SPV490Q在线回火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的探讨[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5
[10].申海平,王玉章,李锐.高酸原油热处理脱酸研究(英文)[J].PetroleumScience.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