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甘遂炮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遂,火力,火候,炮制工艺,药效
甘遂炮制论文文献综述
何美菁[1](2019)在《醋甘遂炮制工艺与醋制减毒增效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以生甘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不同提取部位毒性大小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运用热分析技术,分析生甘遂不同提取部位的热解燃烧特性,得到醋甘遂炮制的最佳温度点;以大戟二烯醇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通过响应曲面实验优化醋甘遂炮制工艺;借助于利尿实验及急性毒性实验、肠道毒性实验,研究甘遂醋炙前后药效作用及其毒性的变化,并从抗炎因子、促炎因子的水平对甘遂炮制减毒的机理进行初步探究。方法1.以生甘遂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为研究对象,运用CCK-8法及LDH活性检测法,比较生甘遂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细胞)毒性的大小,进行毒性部位的筛选。2.运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技术,对生甘遂粉末、甘遂对照药材粉末、甘遂不同提取部位进行热解燃烧特性的研究,得到醋甘遂的最佳炮制温度点。3.以甘遂中大戟二烯醇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实验研究加醋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醋炙甘遂炮制工艺的影响,优选出最佳炮制条件。4.建立小鼠水负荷模型,进行甘遂不同炮制品对水负荷小鼠利尿作用的对比研究。5.以ICR小鼠为研究对象,在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生甘遂与醋甘遂的LD_(50)值;选取合适的药物浓度,开展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实验,研究生甘遂与醋甘遂对小鼠胃肠道毒性的影响。6.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甘遂生品、醋炙品对大鼠胃肠道的病理损伤情况,测定肝脏、脾脏、肾脏指数以及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IL-4、IL-10水平,研究甘遂醋炙减毒的炮制机理。结果1.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结果与LDH活性检测实验结果一致,提示生甘遂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各部位毒性大小顺序为: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2.根据生甘遂不同提取部位热解燃烧特性的不同,以挥发分释放阶段为主要分析对象推断出甘遂醋炙的最佳炮制温度点为276.4℃,炮制温度上限为329.4℃。3.醋甘遂最佳炮制工艺条件为:取生甘遂适量,加入米醋量为30%,在270℃下炒制3.5 min。4.在给药1~2h后,阳性组及各给药组均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给药3~6h后,阳性组、生甘遂高剂量组、醋甘遂高剂量组表现出较强的利尿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具极显着性差异(P<0.01),即阳性药在给药后3h内利尿作用较强,3~6h内逐渐减弱;而生甘遂高剂量组及醋甘遂高剂量组在给药3~6h之间利尿作用升高,提示甘遂高剂量利尿作用持久。5.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得到生甘遂的LD_(50)为77.91±5.88 g/kg,95%置信区间为79.469-103.80 g/kg,醋甘遂的LD_(50)为129.89±3.25g/kg,95%置信区间为112.88-149.49 g/kg。从胃排空及肠推进实验中可以得到,生甘遂各剂量组与醋甘遂各剂量组对小鼠的小肠推进作用都显着高于对照组。此外,除生高组以外的其余各给药组的胃残留率均极显着小于空白组(P<0.01),说明甘遂不同炮制品对胃排空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生甘遂对胃排空及肠推进的促进作用均强于醋甘遂各组。6.通对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进行病理学检测发现甘遂生品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包括粘膜绒毛上皮细胞水肿、增生、坏死、脱落等现象,不同剂量组之间,随剂量升高,刺激作用愈加显着。而不同炮制品之间,醋炙品对肠道的刺激作用较轻。同时,甘遂生品各剂量组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生高组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相比,醋低组、醋中组、醋高组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甘遂醋炙后降低对大鼠的肝脏毒性、脾脏毒性。而中、高剂量的生甘遂、醋甘遂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对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生甘遂高剂量组的损伤作用最强,而低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低剂量的生甘遂与醋甘遂对肾脏无毒性。从甘遂生品与醋炙品对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得知,甘遂醋炙品与生品相比IL-4、IL-1β的水平较高,TNF-α、IL-6、IL-1β水平相对较低。结论本研究在甘遂毒性部位确认的基础上,运用热分析技术分析甘遂不同提取部位的热解特性,得到甘遂醋炙的最佳温度点为276.4℃。以此温度点为参比,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醋甘遂的工艺参数,即加醋量为30%,270℃下炒制3.5min。在生甘遂与最佳炮制工艺制得的醋甘遂的药效及毒性的对比中发现,醋甘遂具有减毒存效的作用,其作用的大鼠血清中抗炎因子的水平相对升高,可见甘遂醋炙后毒性降低可能与纠正抗炎因子与促炎因子之间的失衡有关,为甘遂的炮制减毒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10)
何美菁,吕辰子,王勃,孟祥龙,张朔生[2](2018)在《基于热分析技术的甘草制甘遂的炮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热分析技术,以模拟空气(N_2-O_2 4∶1)为载气,选取10℃·min~(-1)的升温速率,体积流量为60 mL·min~(-1),分别对甘遂生品、甘遂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其甘草汁拌制品进行热解特性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萃取溶剂极性的不同,各极性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及数量发生变化,且随着甘草汁固体粉末加入量的增加,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均提前,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部位分别提前(157.40±1.06),3.50,(25.83±1.66)℃,但是热失重率除氯仿部位增加(2.62±5.19)℃外,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却分别减少(33.90±1.72),(19.28±1.11)℃。可见甘草汁的加入,使得甘遂的毒性部位石油醚部位及氯仿部位的热解速率增加,最大热失重速率峰的温度点降低,同时药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虽然在升温过程中亦有所下降,但是整体失重率及失重速率相对较小,达到保留药效成分的作用,证明了甘草制甘遂炮制后减毒的机制以及甘草制甘遂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同时,随着加入甘草汁比例的增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部位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均提前,峰温降低,易于热解。其中石油醚、氯仿部位10∶1混合物的热失重速率相对较大,峰温较低,而乙酸乙酯则正好相反。此结论对于甘遂与甘草的比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21期)
单梦,曹雪晓,任晓亮,梁小娜,刘亚男[3](2017)在《甘遂定量指纹图谱研究及响应面法优选醋制甘遂的炮制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并比较不同产地甘遂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指标成分大戟二烯醇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甘遂醋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方法:色谱条件包括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0.4 m L/min、柱温35℃;建立10批不同产地甘遂药材UPLC指纹图谱,对10批样品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并且测定大戟二烯醇含量;以大戟二烯醇和醇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运用Box-Behnken试验考察加醋量、炒药温度、炒制时间对醋甘遂炮制工艺的影响,运用Design Expert 8.05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醋甘遂的炮制工艺参数。结果:确定共有指纹峰14个,除一批来自山西的药材外,相似度均大于0.94;确定醋甘遂的炮制工艺参数为每100 g药材加醋40%,265℃,炒制7 min。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甘遂指纹图谱及大戟二烯醇含量测定方法有较强的针对性,优选的醋甘遂炮制工艺方法可行,为甘遂药材的安全性研究以及制定甘遂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马腾,李越峰,刘雄[4](2013)在《甘遂炮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查阅大量有关甘遂炮制的文献,对其炮制方法、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影响炮制效果的因素以及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等进行综述,为甘遂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张丽,高兰,颜晓静,曹雨诞,丁安伟[5](2013)在《不同方法炮制甘遂对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炮制所得甘遂各样品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甘遂醋制前后各炮制品(生品、清炒品、醋润品、醋制品)对LO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甘遂醋制前后各炮制品对LO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甘遂生品可明显降低LO2细胞的活性(P<0.01)和形态,显着升高S期细胞百分率(P<0.05),显着降低G2/M期细胞百分率(P<0.01),显着增加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坏死率、总凋亡率(P<0.01);与甘遂生品组比较,甘遂各炮制品均能降低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和形态变差的趋势,其降低增殖抑制作用的顺序为醋制品>醋润品>清炒品,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r醋制=0.999,r醋润=0.913,r清炒=0.914,r生品=0.984);且均能显着增加G2/M期细胞百分率(P<0.05,P<0.05,P<0.01),显着减少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坏死率、总凋亡率(P<0.01),其增加G2/M期细胞百分率的顺序和降低凋亡率的顺序均为醋制品>醋润品>清炒品。结论:甘遂炮制后可通过影响LO2细胞周期与凋亡降低其毒性,且甘遂醋制工艺中的炒与醋润2种操作在醋制降低甘遂的肝毒性中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从而为揭示上述2种操作在甘遂醋制减毒工艺中的合理性和醋制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张姗姗,孙立立,石典花,张敏,虞慧娟[6](2012)在《不同炮制方法对甘遂急性毒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甘遂的急性毒性影响。方法采用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的方法对甘遂生品及其各炮制品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石油醚部位是甘遂的毒性部位,生品的半数致死量为36.4 g/kg;醋炙品的半数致死量为65.3 g/kg;清炒品的半数致死量为53.9 g/kg;清炒拌醋品的半数致死量为59.8 g/kg;生拌醋品的半数致死量为43.8 g/kg。结论甘遂经醋炙后毒性显着降低,加热是使甘遂炮制减毒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2年11期)
张姗姗,孙立立,石典花[7](2012)在《甘遂炮制前后多糖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甘遂生品及醋炙品的多糖含量进行研究。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甘遂生品及醋炙品多糖含量。结果:甘遂生品多糖和醋炙品多糖含量分别为0.17%(RSD=2.17%,n=3),0.31%(RSD=1.13%,n=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甘遂及其炮制品多糖含量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2年06期)
张姗姗[8](2012)在《甘遂炮制原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优选醋甘遂最佳炮制工艺,并对甘遂及其炮制品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毒理、利尿和泻下作用研究,建立甘遂及其醋炙品质量标准,探讨其炮制原理。方法:采用TLC、HPLC、GC-MS、UV等对甘遂及其炮制品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正交设计,以毒效部位指纹图谱结合传统外观性状综合评价,优选出醋甘遂最佳炮制工艺;采用急性毒性实验对甘遂及其炮制品进行毒性研究,并对甘遂及其醋炙品进行刺激性研究;采用肠推进法及改良小鼠代谢笼法对甘遂及其炮制品进行药效学研究;对不同产地甘遂及醋甘遂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确定甘遂最佳醋炙工艺;甘遂经炮制后化学成分发生一定的量变和质变;石油醚部位是甘遂的主要的毒效部位,且甘遂经醋炙后毒性显着降低,而药效未见明显变化;补充完善了甘遂及醋干遂的质量标准。结论:干遂经醋炙后毒性明显降低,而药效差异不大,且优于其他炮制品加醋与加热的综合作用优于二者单一作用。说明甘遂醋炙减毒是有科学道理的。(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4-20)
邱韵萦,郁红礼,吴皓,陶文婷,朱法根[9](2012)在《京大戟和甘遂炮制前后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有毒中药京大戟与甘遂生品、醋制品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两者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8∶2),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大戟二烯醇进样量在0.42~6.2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京大戟和甘遂生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8%和99.80%,RSD分别为1.69%和1.83%(n=9)。京大戟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明显高于甘遂,且醋制不会对大戟二烯醇的含量造成显着影响。结论:本方法能准确测定京大戟和甘遂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2年11期)
曹雨诞,张丽,李媛,唐于平,丁安伟[10](2011)在《甘遂的毒性成分、炮制方法及炮制减毒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甘遂炮制减毒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20年有关甘遂研究的中外文献,综述其毒性成分和炮制方法以及减毒机制的研究。结果:甘遂的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在其生品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毒理作用方面,对其炮制减毒机制的研究成果较少。结论:甘遂炮制减毒的机制宜从甘遂炮制减毒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相关性两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1年19期)
甘遂炮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热分析技术,以模拟空气(N_2-O_2 4∶1)为载气,选取10℃·min~(-1)的升温速率,体积流量为60 mL·min~(-1),分别对甘遂生品、甘遂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其甘草汁拌制品进行热解特性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萃取溶剂极性的不同,各极性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及数量发生变化,且随着甘草汁固体粉末加入量的增加,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均提前,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部位分别提前(157.40±1.06),3.50,(25.83±1.66)℃,但是热失重率除氯仿部位增加(2.62±5.19)℃外,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却分别减少(33.90±1.72),(19.28±1.11)℃。可见甘草汁的加入,使得甘遂的毒性部位石油醚部位及氯仿部位的热解速率增加,最大热失重速率峰的温度点降低,同时药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虽然在升温过程中亦有所下降,但是整体失重率及失重速率相对较小,达到保留药效成分的作用,证明了甘草制甘遂炮制后减毒的机制以及甘草制甘遂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同时,随着加入甘草汁比例的增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部位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均提前,峰温降低,易于热解。其中石油醚、氯仿部位10∶1混合物的热失重速率相对较大,峰温较低,而乙酸乙酯则正好相反。此结论对于甘遂与甘草的比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遂炮制论文参考文献
[1].何美菁.醋甘遂炮制工艺与醋制减毒增效相关性的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
[2].何美菁,吕辰子,王勃,孟祥龙,张朔生.基于热分析技术的甘草制甘遂的炮制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
[3].单梦,曹雪晓,任晓亮,梁小娜,刘亚男.甘遂定量指纹图谱研究及响应面法优选醋制甘遂的炮制工艺[J].辽宁中医杂志.2017
[4].马腾,李越峰,刘雄.甘遂炮制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
[5].张丽,高兰,颜晓静,曹雨诞,丁安伟.不同方法炮制甘遂对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
[6].张姗姗,孙立立,石典花,张敏,虞慧娟.不同炮制方法对甘遂急性毒性影响的研究[J].中成药.2012
[7].张姗姗,孙立立,石典花.甘遂炮制前后多糖含量研究[J].四川中医.2012
[8].张姗姗.甘遂炮制原理的初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9].邱韵萦,郁红礼,吴皓,陶文婷,朱法根.京大戟和甘遂炮制前后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比较[J].中国药房.2012
[10].曹雨诞,张丽,李媛,唐于平,丁安伟.甘遂的毒性成分、炮制方法及炮制减毒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