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精粗比论文-董伟,王建军,方玉鹏,许开云

日粮精粗比论文-董伟,王建军,方玉鹏,许开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粮精粗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粗比,湖羊,育肥,生长性能

日粮精粗比论文文献综述

董伟,王建军,方玉鹏,许开云[1](2019)在《日粮精粗比与采光对湖羊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以及不同采光对湖羊断奶羔羊育肥效果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舍饲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断奶体重无显着性差异的羔羊60只,采用二因素二水平试验设计,共设日粮精粗比(7:3、6:4)和采光方位(朝南圈舍、朝北圈舍)2个因子,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组Ⅰ和组Ⅱ饲喂精粗比7:3日粮,组Ⅲ和组Ⅳ饲喂精粗比6:4日粮,组Ⅰ和组Ⅲ饲养在朝南圈舍中,组Ⅱ和组Ⅳ饲养在朝北圈舍中,进行预饲期15 d,正试期90 d的育肥试验。结果显示:结果显示:①采光方位均为朝南时,组Ⅰ供试羊平均体重显着高于组Ⅲ(P<0.05),饲料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分别提高15.22%和5.24%;②采光方位均为朝北时,组Ⅱ供试羊平均体重高于组Ⅳ,但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饲料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分别提高16.74%和6.79%;③精粗比7:3处理组中,组Ⅰ平均日增重高、料重比低,投入产出比高14.88%;④精粗比6:4处理组中,组Ⅲ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比组Ⅳ高,投入产出比提高17.90%。结果表明:①在相同饲养环境下,精粗比7:3全混合日粮,羔羊生长发育较快,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效益最好;②在相同日粮营养水平下,充足的阳光可加快羔羊生长,产生最佳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栾银银,段涛,党世彬,莫放,张微[2](2018)在《日粮精粗比和投放方式对半细毛羊几种常用饲料瘤胃降解特性的影》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目的瘤胃尼龙袋技术是评价饲料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降解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高效、简便的方法,是评价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常用方法。不同国家的多位学者都对尼龙袋技术做了标准化建议,但截至目前均没有国家出台相应的标准。我国在反刍动物上应用尼龙袋技术时依然差异较大。随着国家对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工作的支持和科研基金项目投入力度的加大,以(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16)

王思飞,周玉香,张艳梅,王立艳[3](2017)在《日粮精粗比与共轭亚油酸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关于健康和饮食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已不仅仅只注重牛、羊肉的营养价值,更多的则是关注富含功能性的保健型牛、羊肉,而饲喂反刍动物不同纤维水平的日粮不仅能够改善肉品质,还能够改善内源合成共轭亚油酸的量。对日粮精粗比与共轭亚油酸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黑银川,杨旭艳,李艳梅,杨艳飞,杨忠宝[4](2015)在《浅析奶牛真胃变位与日粮精粗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真胃变位。真胃变位是奶牛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真胃变位分两种类型: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也称真胃扭转。粗饲料是饲养奶牛的基础,精料是饲喂奶牛的一种补充料。通过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生与奶牛饲喂高精料有密切关系。科学合理的平衡日粮精粗比和饲喂技术能有效降低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本文来源于《云南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04期)

杨艳玲,张福寿,沈赞明,高腾云[5](2015)在《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诱导SARA时对奶牛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对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奶牛逐渐饲喂高精料日粮,诱导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结果表明,在饲喂低品质粗饲料为麦秸的条件下,饲喂精粗比为80∶20时成功诱发轻度SARA,试验动物无急性酸中毒的的临床症状,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此状态下,瘤胃p H值下降,粗饲料的消化率降低,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瘤胃液乙酸含量、乙酸/丙酸都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而下降,丙酸、丁酸含量则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不显着(P>0.05)。同一采样点各组瘤胃氨态氮差异显着(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除前两次采样外,其他采样点氨氮含量均最高,此试验期瘤胃氨氮浓度较高,利于微生物合成增加(即氮沉积)。可见在低品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增加精料比对瘤胃代谢参数影响不大,对SARA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5年06期)

宋善丹,饶开晴,郭春华,刘华南[6](2015)在《日粮精粗比在肉羊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宜的日粮精粗比对肉羊瘤胃发酵条件的优化及生产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日粮精粗比对肉羊瘤胃内环境、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旨在为合理配制日粮、提高肉羊饲料利用率及增重速度提供参考,同时为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及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5年05期)

杨艳玲[7](2014)在《麦秸型粗饲料日粮对奶牛SARA的影响及日粮精粗比筛选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经济的调整,对奶量的需求激增,奶牛发展已成为养殖户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奶牛饲养主要依靠农作物桔秆等粗饲料,占其日粮的70%~80%,如何科学合理的加工和利用粗饲料是发展反当动物的瓶颈。河南是小麦生产的主产区,麦秸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在反当动物养殖中普遍使用。小麦秸秆具有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采食量低等特点,但经过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方法处理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营养价值,作为反刍动物的主要粗饲料来源。但实际生产中,由于技术缺乏或资金不足,麦秸的化学处理和微生物处理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一般地麦秸经适当物理加工后,直接饲喂奶牛。由于麦秸的营养价值较差,奶牛场或养殖户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益,就通过增加精料饲喂量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导致了奶牛的一系列营养代谢性疾病,尤其是SARA在这种饲养模式下普遍发生,制约了我国奶牛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论文旨在通过研究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奶牛的健康和生产状况,对试验牛的瘤胃参数、血液指标、内毒素、组胺含量和麦秸降解率等的测定,探讨SARA的营养发生机理,并确定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的最适精粗比例。1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诱导SARA的试验研究选用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奶牛逐渐饲喂高精料日粮,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饲喂精粗比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精粗比分别为Ⅰ期50:50、Ⅱ期60:40、Ⅲ期70:30、Ⅳ期80:20,研究结果表明,逐渐提高日粮精粗比为80:20时,全天瘤胃pH值<5.50之间波动持续时间近4h/d,瘤胃pH值<5.80之间波动持续时间近8h/d,试验动物均无急性酸中毒的的临床症状,这足以说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奶牛的SARA状态,动物处于亚健康状态。2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诱导SARA时对奶牛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选用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奶牛逐渐饲喂高精料日粮,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饲喂精粗比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精粗比分别为Ⅰ期50:50、Ⅱ期60:40、Ⅲ期70:30、Ⅳ期80:20。研究结果表明,奶牛处于SARA状态时,降低了瘤胃pH值,改变了瘤胃的酸性环境,降低了饲料的消化率;低品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SARA状态时,乙酸含量、乙酸/丙酸都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而下降,丙酸、丁酸含量都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而增加,在低品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增加精料比对SARA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3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诱导SARA时对奶牛血液指标的影响选用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奶牛逐渐饲喂高精料日粮,在麦秸型粗柯料条件饲喂精粗比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精粗比分别为Ⅰ期50:50、Ⅱ期60:40、Ⅲ期70:30、Ⅳ期80:20,研究结果表明,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随着日粮精粗比例提高,试验期血液pH值、HCO3-显着下降,对BE、SBC影响不大。随着日粮精粗比例提高血清钾离子浓度、钠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呈二次变化,各试验期无显着差异,血清氯离子显着下降;随着日粮精粗比例提高,血液各指标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之内,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高精料仍能使机体具有较强的血液缓冲能力,保持酸碱平衡。4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诱导SARA时对奶牛血液和瘤胃液内毒素和组胺含量的影响选用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奶牛逐渐饲喂高精料日粮,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饲喂精粗比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精粗比分别为Ⅰ期50:50、Ⅱ期60:40、Ⅲ期70:30、Ⅳ期80:2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奶牛瘤胃液和血浆中组胺含量呈升高趋势,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提示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高精料并未造成组胺对SARA的加剧作用;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奶牛瘤胃液和血浆中内毒素含量呈升高趋势,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提示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高精料并未造成内毒素对SARA的加剧作用。5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对不同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麦秸型粗饲料在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对泌乳前期奶牛和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量和乳蛋白、乳脂肪、非脂乳固体和乳糖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饲喂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高精料日粮能显着提高泌乳前期奶牛的产奶量(P<0.05),而泌乳中后期产奶量随试验期的延长显着下降(P<0.05);精粗比对各泌乳期乳蛋白、乳脂肪、非脂乳固体及乳糖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综合产奶量和乳成分分析,泌乳前期精粗比为70:30,泌乳中后期为40:60时效果较好,在一定精粗比范围内,高精日粮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利于奶牛机体健康和生产高质量牛奶。6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内环境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在研究麦秸型粗饲料在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奶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的变化,及其对血清矿物质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450±5)kg,健康空怀荷斯坦奶牛。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饲喂精粗比分别为40:60、60:40、80:20,每期15d,其中14d预试期,1d采样期。麦秸型日粮精粗比在60:40时瘤胃pH值较高,80:20时pH值显着下降(P<0.05);在精粗比80:20时丙酸、丁酸显着增加(P<0.05),随日粮精粗比的增加,乙酸/丙酸下降,血清K+升高(P<0.05),其他矿物质无显着影响(P>0.05);血清GLU显着增加(P<0.05),血清TP、ALB、BUN无显着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精粗比能显着改变瘤胃pH值,VFA比例和血清K+、GLU,在长期饲喂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奶牛逐渐对高精料产生了耐受性,获得了较为稳定的瘤胃内环境。7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的推广应用通过选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奶牛养殖区场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泌乳前期为70:30,泌乳中后期为40:60时,奶牛的生产性能较高,机体状况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殖效益,还能实现秸秆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11-01)

潘晓花,付聪,王梦芝,王洪荣[8](2012)在《日粮精粗比和添加硫胺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体内逐渐提高奶牛日粮精料水平与体外批次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模型,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硫胺素微生物净合成量的影响,以及添加硫胺素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2×4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硫胺素添加水平,设0和180mg/kg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分别为40:60、50:50、60:40、70:30。本试验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体外培养0、3、6、9、12h后采集样品。试验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硫胺素微生物净合成量,利用Real time-PCR绝对定量技术研究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培养液硫胺素微生物净合成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0:30高精料组极显着低于其他试验组(P<0.01),体外培养9h时,其硫胺素微生物净合成量为-0.037μg/ml;添加硫胺素可显着降低牛链球菌的数量,促进埃氏巨型球菌的生长(P<0.01),与未添加组相比,牛链球菌的数量降低了3.84%,埃氏巨型球菌数量提高了4.02%,但对乳酸杆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溶纤维丁酸弧菌无显着影响(P>0.05)。结果提示在高精料日粮的条件下,硫胺素微生物净合成量降低;硫胺素可通过促进埃氏巨型球菌的生长,并降低牛链球菌的数量以调节瘤胃微生物区系至平衡,从而减少乳酸的积累,从根本上缓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10-19)

赵微,李香子,王华,严西萍[9](2012)在《日粮精粗比与苹果酸对体外瘤胃发酵与产甲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头安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良好和体质量约450kg的延边黄牛,采用单因素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在饲料底物中添加一定量苹果酸(16mmol/L)的条件下,不同精料粗料比(C∶F)即玉米粉∶苜蓿草分别为8∶2、5∶5和2∶8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及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料粗料比2∶8组的pH在各培养时间均高于其他2组,在12 h时2∶8组与8∶2组相比差异极显着,2∶8组与5∶5组相比差异显着;培养液中氨态氮(NH3-N)的质量浓度,12 h时精料粗料比2∶8组与另外2组相比差异极显着;12 h时精料粗料比2∶8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且与5∶5组差异显着,与8∶2组差异极显着。乙酸、丙酸和异丁酸在12 h时精料粗料比2∶8组较8∶2组差异极显着。乙酸/丙酸比值则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精料粗料比2∶8组在6 h时与8∶2组差异显着,在12 h时与5∶5组相比差异显着,与8∶2组相比差异极显着;精料粗料比2∶8组的CO2、CH4和H2生成量最低,且6 h时,CH4产量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极显着,CO2与5∶5组相比差异显着。综上所述,12 h时精料粗料比2∶8组与8∶2组相比在pH、NH3-N和TVFA等瘤胃发酵指标方面差异极显着,与5∶5组相比差异显着,部分差异极显着。说明在添加一定量苹果酸的条件下,精料粗料比2∶8组相对其他试验组可以更好地改善瘤胃发酵性能。(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2年08期)

鲍宏云,闫素梅,乔良,倪丽丽,高民[10](2011)在《日粮精粗比与VA添加水平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着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着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着高于低精料组(P<0.05)。(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1年Z1期)

日粮精粗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言/目的瘤胃尼龙袋技术是评价饲料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降解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高效、简便的方法,是评价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常用方法。不同国家的多位学者都对尼龙袋技术做了标准化建议,但截至目前均没有国家出台相应的标准。我国在反刍动物上应用尼龙袋技术时依然差异较大。随着国家对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工作的支持和科研基金项目投入力度的加大,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粮精粗比论文参考文献

[1].董伟,王建军,方玉鹏,许开云.日粮精粗比与采光对湖羊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J].畜牧兽医杂志.2019

[2].栾银银,段涛,党世彬,莫放,张微.日粮精粗比和投放方式对半细毛羊几种常用饲料瘤胃降解特性的影[C].2018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3].王思飞,周玉香,张艳梅,王立艳.日粮精粗比与共轭亚油酸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概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

[4].黑银川,杨旭艳,李艳梅,杨艳飞,杨忠宝.浅析奶牛真胃变位与日粮精粗比关系[J].云南畜牧兽医.2015

[5].杨艳玲,张福寿,沈赞明,高腾云.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诱导SARA时对奶牛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5

[6].宋善丹,饶开晴,郭春华,刘华南.日粮精粗比在肉羊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15

[7].杨艳玲.麦秸型粗饲料日粮对奶牛SARA的影响及日粮精粗比筛选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4

[8].潘晓花,付聪,王梦芝,王洪荣.日粮精粗比和添加硫胺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9].赵微,李香子,王华,严西萍.日粮精粗比与苹果酸对体外瘤胃发酵与产甲烷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2

[10].鲍宏云,闫素梅,乔良,倪丽丽,高民.日粮精粗比与VA添加水平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

标签:;  ;  ;  ;  

日粮精粗比论文-董伟,王建军,方玉鹏,许开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