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偏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返回抑制,反应偏向,易化效应,中央线索
反应偏向论文文献综述
杨宇然[1](2017)在《反应偏向:返回抑制中非线索位置的易化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返回抑制现象中非线索位置易化效应产生是否受主观反应偏向影响,以及中央线索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有/无中央线索)*5(线索位置与判断可能出现靶刺激位置间距)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中央线索化条件下,预测靶刺激出现在非线索位置的平均概率显着高于线索位置(p<0.01),无中央线索条件下,预测靶刺激出现在线索位置的概率显着高于非线索位置(p<0.01)。结论:中央线索条件下,返回抑制中非线索位置的易化效应受主观反应偏向影响;无中央线索时反应偏向出现反转,先行线索提示效应明显。(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7年01期)
李盼盼[2](2012)在《抑郁个体对情绪声音的反应偏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太多的社会竞争,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变得脆弱,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开始侵扰人们不堪重负的心灵。在这些心理问题和疾病中,抑郁成了最大的杀手,包括有应激性事件导致的反应性抑郁、与遗传有关的精神性抑郁,有社会性心理因素产生的神经症性抑郁。该研究的对象是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并未涉及精神性抑郁。被试对象是来自西南大学的学生,大学生面临着环境适应、学业压力、人际紧张和就业压力等,另外受自己性格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一些同学会处于抑郁状态,严重者能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本研究调查大学生中的抑郁群体比例,抑郁状态对他们对情绪认知产生的影响。采用Beck抑郁量表[1],是最常用的一种抑郁自评量表,被我国引进进行了修订[2],量表共21个项目,没有项目有4个不同程度的选项,为避免习惯效应,量表有正向选择10个,逆向选择11,选用的是0-3分计分制,得分在10-15分为存在抑郁状态,15-25存在中度抑郁,25分以上为重度抑郁[3],该研究发放了9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850份。通过统计,其中得分在10-15之间的占11.42%,15-25之间占8.82%,25分以上占1.53%。该研究的选择的抑郁组被试是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在15分以上者,正常组被试实得分在5分以下者。从中国情绪声音库中[4]挑选60个声音,其中情绪效价为正性、负性和中性的声音20个,招募60个有偿被试对这些声音进行重新评定,对60个声音的评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声音的情绪感受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对负性声音的效价评定显着高于男性,但对于正性和中性两种声音却不存在性别差异,也就是说对于相同效价程度的负性声音女性往往感觉到更负性。唤醒度的性别差异不显着。通过评定结果从60个情绪声音中挑选出叁种效价差异显着地18个声音,其中正性、中性、负性各6个,叁种效价的情绪声音之间的唤醒度差异不显着。然后用这18个声音作材料进行抑郁组和控制组的情绪声音的回忆测验与对情绪声音的自主神经反应的测验。在回忆测验中,先让被试听18个声音,每个声音只放一次,然后让被试进行再认,再认中有36个声音,其中18个是已经呈现过的,另外18个是未呈现过的,其中正性、负性和中性也是各为6个,被试听到每个声音后进行判断是否在之前出现过。参加回忆测验的抑郁组共26人,其中女生为17个,男生9个,控制组人数为28个,女生16个,男生13个。然后统计每组被试的总体错误率,存在效价与被试问存在交互效应,抑郁组对情绪刺激回忆的错误率高于中性声音,而控制组的叁种效价之间差异不显着。控制组对情绪声音的回忆错误率低于中性声音,而抑郁组的对叁种效价声音的回忆错误率差异不显着。对控制组而言情绪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线索来提高记忆的正确率,而抑郁组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情绪线索。而在错误拒斥率的统计中,对错误拒斥的统计结果显示,抑郁组对情绪声音的错误拒斥率高于中性声音,而控制组却不存在这种差异,另外抑郁组对负性声音的错误拒斥率高于控制组。说明抑郁组的记忆更容易受到记忆材料的情绪信息的干扰,并且比控制组更易受负性情绪信息的干扰。用生物反馈仪记录两组被试对叁种效价的声音的自主神经反应,情绪刺激可以引起人的情绪反应,而情绪的表现有叁个方面:外部表情、生理反应和心理体验,所以被试情绪感受的变化会引起自主神经的改变,情绪改变会伴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等自主神经的改变[5],即情绪反应会引起心律、血压、皮肤电、肌电的改变。对两组的自主神经反应进行记录统计,主要有皱眉肌电、颧肌、心律、皮肤电。皱眉肌的激活存在效价的主效应,负性情绪声音引起的皱眉肌的激活要大于正性情绪声音,正性情绪声音引起的皱眉肌的激活也小于中性声音。而与控制组相比,抑郁组的负性情绪声音引起的皱眉肌的激活与负性情绪声音引起的激活之间的差异更大。在听到负性声音时,抑郁组的皱眉肌的激活要大于控制组。说明抑郁组对负性刺激更敏感,更容易体验到负性情绪。颧肌的激活情况与皱眉肌有着很大的差异,情绪声音引起的颧肌的激活要大于中性声音,并且情绪声音越正,颧肌的激活越大,而正性声音引起的抑郁组的颧肌的激活要小于控制组。对两组的皮肤电结果进行统计,发现情绪声音引起的皮肤电改变大于中性刺激。抑郁组的皮电的激活要大于控制组,而对于抑郁组,负性声音引起的皮肤电改变要大于控制组。对两组被试心律的改变进行统计,发现与正性情绪声音刺激相比,负性情绪声音刺激引起更大的心率降低,而对于抑郁组,负性声音引起更大的心率降低比正性声音,但控制组不存在这种差异。生理实验之后让两组被试对实验中的18个声音进行愉悦度与唤醒度的评定,使用的9点评分,比较生理反应与心理主观感受之间的关系,发现皱眉肌的激活与愉悦度的评定呈现负相关,颧肌肌与愉悦度呈现中等的正相关,而抑郁个体的皱眉肌的激活与愉悦度评定的相关程度要低于控制组。皮肤电的激活与唤醒度的评定呈现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而心律则与唤醒度和愉悦度没有一致的共变关系,心律的降低在刺激呈现的前两秒钟最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2-04-16)
黄丽凤,邵志芳,孟徐虹,徐梦楠,张蕾[3](2010)在《诱导情绪影响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偏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信号检测论范式探讨电影诱发的不同情绪状态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偏向的影响(情绪一致性效应)。55名被试分为2个实验组和1个控制组。2个实验组先分别观看诱发高兴或悲伤情绪的影片,然后进行面部表情的识别;控制组不看电影(默认为其情绪状态是中性的),直接进行面部表情的识别。结果发现,叁种情绪条件下,被试对于面部表情的判别能力d'的主效应未达显着水平,表明被试的情绪辨别力不受诱发情绪状态的影响。但是,电影诱发的情绪造成反应偏向的改变,即产生了情绪一致性效应:诱发了高兴情绪的被试倾向于把表情图片判别为高兴的;而诱发了悲伤情绪的被试则倾向于将这些图片判别为悲伤的;中性情绪状态的被试未表现出较明显的反应偏向。(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左志宏,席居哲[4](2007)在《父母对幼儿行为问题反应偏向的原因及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上海市四家幼儿园86名幼儿父母进行有关儿童行为问题家长评定的调查,发现父母评定的儿童行为问题的比率极其显着高于专家和专业研究机构的判定比率。家长的这一反应偏向可能与他们缺乏相关科学知识、对孩子的高期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并可能导致产生育儿焦虑及不当的教养行为,从而对早期家庭教育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张鸿飞,陈霞,毕重增[5](2005)在《大学生问卷反应偏向的测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群体,且最常使用问卷调查。问卷反应模式会影响研究的有效性,其中最常见的反应偏向是社会赞许性和印象整饰。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测谎量表的调查,探讨性别、学校和年级上的大学生在测谎量表上得分是否存在显着差异,给予纪念品能否降低被试在测谎量表上的得分。采用MMPI量表对重庆市376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L量表上,男大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女大学生;大一学生得分高于其他叁个年级学生;重点大学学生得分显着高于普通大学学生;有物质奖励组得分比无物质奖励组低,(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反应偏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太多的社会竞争,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变得脆弱,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开始侵扰人们不堪重负的心灵。在这些心理问题和疾病中,抑郁成了最大的杀手,包括有应激性事件导致的反应性抑郁、与遗传有关的精神性抑郁,有社会性心理因素产生的神经症性抑郁。该研究的对象是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并未涉及精神性抑郁。被试对象是来自西南大学的学生,大学生面临着环境适应、学业压力、人际紧张和就业压力等,另外受自己性格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一些同学会处于抑郁状态,严重者能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本研究调查大学生中的抑郁群体比例,抑郁状态对他们对情绪认知产生的影响。采用Beck抑郁量表[1],是最常用的一种抑郁自评量表,被我国引进进行了修订[2],量表共21个项目,没有项目有4个不同程度的选项,为避免习惯效应,量表有正向选择10个,逆向选择11,选用的是0-3分计分制,得分在10-15分为存在抑郁状态,15-25存在中度抑郁,25分以上为重度抑郁[3],该研究发放了9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850份。通过统计,其中得分在10-15之间的占11.42%,15-25之间占8.82%,25分以上占1.53%。该研究的选择的抑郁组被试是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在15分以上者,正常组被试实得分在5分以下者。从中国情绪声音库中[4]挑选60个声音,其中情绪效价为正性、负性和中性的声音20个,招募60个有偿被试对这些声音进行重新评定,对60个声音的评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声音的情绪感受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对负性声音的效价评定显着高于男性,但对于正性和中性两种声音却不存在性别差异,也就是说对于相同效价程度的负性声音女性往往感觉到更负性。唤醒度的性别差异不显着。通过评定结果从60个情绪声音中挑选出叁种效价差异显着地18个声音,其中正性、中性、负性各6个,叁种效价的情绪声音之间的唤醒度差异不显着。然后用这18个声音作材料进行抑郁组和控制组的情绪声音的回忆测验与对情绪声音的自主神经反应的测验。在回忆测验中,先让被试听18个声音,每个声音只放一次,然后让被试进行再认,再认中有36个声音,其中18个是已经呈现过的,另外18个是未呈现过的,其中正性、负性和中性也是各为6个,被试听到每个声音后进行判断是否在之前出现过。参加回忆测验的抑郁组共26人,其中女生为17个,男生9个,控制组人数为28个,女生16个,男生13个。然后统计每组被试的总体错误率,存在效价与被试问存在交互效应,抑郁组对情绪刺激回忆的错误率高于中性声音,而控制组的叁种效价之间差异不显着。控制组对情绪声音的回忆错误率低于中性声音,而抑郁组的对叁种效价声音的回忆错误率差异不显着。对控制组而言情绪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线索来提高记忆的正确率,而抑郁组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情绪线索。而在错误拒斥率的统计中,对错误拒斥的统计结果显示,抑郁组对情绪声音的错误拒斥率高于中性声音,而控制组却不存在这种差异,另外抑郁组对负性声音的错误拒斥率高于控制组。说明抑郁组的记忆更容易受到记忆材料的情绪信息的干扰,并且比控制组更易受负性情绪信息的干扰。用生物反馈仪记录两组被试对叁种效价的声音的自主神经反应,情绪刺激可以引起人的情绪反应,而情绪的表现有叁个方面:外部表情、生理反应和心理体验,所以被试情绪感受的变化会引起自主神经的改变,情绪改变会伴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等自主神经的改变[5],即情绪反应会引起心律、血压、皮肤电、肌电的改变。对两组的自主神经反应进行记录统计,主要有皱眉肌电、颧肌、心律、皮肤电。皱眉肌的激活存在效价的主效应,负性情绪声音引起的皱眉肌的激活要大于正性情绪声音,正性情绪声音引起的皱眉肌的激活也小于中性声音。而与控制组相比,抑郁组的负性情绪声音引起的皱眉肌的激活与负性情绪声音引起的激活之间的差异更大。在听到负性声音时,抑郁组的皱眉肌的激活要大于控制组。说明抑郁组对负性刺激更敏感,更容易体验到负性情绪。颧肌的激活情况与皱眉肌有着很大的差异,情绪声音引起的颧肌的激活要大于中性声音,并且情绪声音越正,颧肌的激活越大,而正性声音引起的抑郁组的颧肌的激活要小于控制组。对两组的皮肤电结果进行统计,发现情绪声音引起的皮肤电改变大于中性刺激。抑郁组的皮电的激活要大于控制组,而对于抑郁组,负性声音引起的皮肤电改变要大于控制组。对两组被试心律的改变进行统计,发现与正性情绪声音刺激相比,负性情绪声音刺激引起更大的心率降低,而对于抑郁组,负性声音引起更大的心率降低比正性声音,但控制组不存在这种差异。生理实验之后让两组被试对实验中的18个声音进行愉悦度与唤醒度的评定,使用的9点评分,比较生理反应与心理主观感受之间的关系,发现皱眉肌的激活与愉悦度的评定呈现负相关,颧肌肌与愉悦度呈现中等的正相关,而抑郁个体的皱眉肌的激活与愉悦度评定的相关程度要低于控制组。皮肤电的激活与唤醒度的评定呈现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而心律则与唤醒度和愉悦度没有一致的共变关系,心律的降低在刺激呈现的前两秒钟最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偏向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宇然.反应偏向:返回抑制中非线索位置的易化效应[J].时代教育.2017
[2].李盼盼.抑郁个体对情绪声音的反应偏向[D].西南大学.2012
[3].黄丽凤,邵志芳,孟徐虹,徐梦楠,张蕾.诱导情绪影响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偏向[J].心理科学.2010
[4].左志宏,席居哲.父母对幼儿行为问题反应偏向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
[5].张鸿飞,陈霞,毕重增.大学生问卷反应偏向的测查分析[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