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扶绥县中医医院广西扶绥532199)
【摘要】目的:分析自体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发生自体静脉内瘘阻塞的8例患者作为受试者。本组患者均在本院行维持性血透治疗后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收集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治疗资料及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分析导致自体静脉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比最高(37.50%),显著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肾动脉硬化及其他疾病,差异均显著P<0.05。自体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显示:血液黏稠度增加构成比最高(32.00%),显著高于手术技术因素(18.00%)、超滤量过多(26.00%)、动静脉内瘘使用过早/时间过长(10.00)、大于实际血流量的负压抽吸(6.00%)、护理不当(8.00%),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超滤量过多(26.00%)构成比次之,手术技术因素(18.00%)构成比为第三。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与原发病存在亲密联系,同时血液黏稠度增加、超滤量过多等因素可增加内瘘阻塞风险,应制定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瘘阻塞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280-02
自体静脉内屡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途径,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一旦发生内屡阻塞,将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透析治疗及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而必须积极预防自体动静脉内屡阻塞,以保证患者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1]。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发生自体静脉内瘘阻塞的8例患者作为受试者,收集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治疗资料及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分析导致自体静脉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治疗期间发生自体静脉内瘘阻塞的8例患者作为受试者,8例自体静脉内瘘阻塞患者均行维持性血透治疗。本次研究中已排除血管解剖异常者、透析低血压状态者、存在静脉炎者、穿刺点压迫时间过长者、深静脉血栓形成者、患者自身行为导致内屡阻塞者等。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7.14±19.21)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病程(2.68±2.36)年,透析时间31~56d,平均(33.45±12.63)d,其中糖尿病肾病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高血压肾病、肾动脉硬化2例,其他1例。
1.2方法
8例自体静脉内瘘阻塞患者均行规律性血液透析,观察患者疾病分布情况,同时收集患者治疗期间相关资料,并分析患者各项生化检验指标,从患者自身生理状况、操作方法、透析时间、滤过量等方面分析导致自体静脉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原发病分布情况
本组8例患者中,糖尿病肾病3例(37.50%),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25.00%),高血压肾病、肾动脉硬化2例(25.00%),其他1例(12.50%),其中糖尿病肾病占比最高(37.50%),显著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肾动脉硬化及其他疾病,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自体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
自体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显示:血液黏稠度增加构成比最高(32.00%),显著高于手术技术因素(18.00%)、超滤量过多(26.00%)、动静脉内瘘使用过早/时间过长(10.00)、大于实际血流量的负压抽吸(6.00%)、护理不当(8.00%),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超滤量过多(26.00%)构成比次之,手术技术因素(18.00%)构成比为第三。见表。
3.讨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是血液透析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多数患者需要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取出血栓,并行内屡修补术,仅有少量患者阻塞时间<12h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溶栓方法溶解血栓,同时有部分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则需转为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预后不佳。当前,较多文献研究提出,原发病是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患者易发生内瘘阻塞[2]。本次研究调查发现,本组8例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比最高(37.50%),显著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25.00%),高血压肾病、肾动脉硬化2例(25.00%),其他1例(12.50%)疾病,差异均显著P<0.05,与上述文献研究一致,可知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风险更高,应作为内瘘阻塞的重点防治对象。
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的治疗相对复杂且预后不理想,因而要分析阻塞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本院调查分析内瘘阻塞原因发现,血液黏稠度增加构成比最高(32.00%),显著高于其他因素,而超滤量过多(26.00%)构成比次之,手术技术因素(18.00%)构成比为第三,提示应针对高发、高危因素提前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策,为此本院总结护理对策如下:
3.1血液黏稠度增加预防性干预
目前,临床文献研究已探明,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而血液黏稠度增加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故易形成血栓[3]。为此,对于血液黏稠度升高的患者,包括高脂血症等,建议及早在医师指导下开始抗凝治疗,采用口服阿司匹林等方式降低血压粘稠度,同时在内瘘护理中增加肝素用量,避免高凝状态形成血栓。对疑有血栓或狭窄的患者,及早做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血栓形成。
3.2严格超滤量控制
透析中超滤量过多,可引起血容量减少及血管收缩,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因而需严格控制超滤量[4]。对于超滤低血压患者,可采用调钠透析、低温透析或采取阶梯式超滤,透析当天停用降压药或减量。对于血浆白蛋白低所致血浆渗透压低,在透析时给予输入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维持血压。术前严格检查患者生理指标,控制血透水分,必要时及时补液,避免透析中、间隙发生低血压。
3.3提高手术及穿刺操作技术水平
同一位置反复穿刺、手术操作损伤血管内膜、吻合时血管对位不佳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小板沉积,进而促进血栓形成。为此,应严格选择穿刺血管,尽量选择血管条件好、位置好的血管穿刺,尽量一次穿刺成功,不可反复退进。一般从內瘘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街梯式或纽扣式穿刺,不要轻易在吻和口附近穿刺,应离吻合口3cm以上。切记使用定点穿刺。同时,血管吻合要准确,必须做到完全对位,避免出现错位点。血透结束拔针时,立即压迫止血,使用新瘘时建议手动止血,彻底杜绝血肿发生。
3.4其他预防性措施
避免静脉内瘘使用过早,一般于术后6~8周开始使用内屡,对于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使用前更加要认真做好內瘘评估,禁止内瘘还未成熟时使用[5]。若不得不提前使用,应由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负责穿刺,保证一针穿刺成功。同时,严格记录内瘘使用时间,避免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血管通路彻底失去再次使用机会。同时,避免负压抽吸大于实际血流量,根据实际血流量调整血泵速。日常内瘘护理中,强化护理巡视,经常观查内瘘血运情况,避免透析后压迫时间过长,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控制干体重、內瘘肢体侧皮肤保持清洁,协助指导患者患侧肢体及时运动锻炼等。
综上所述,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与原发病存在亲密联系,同时血液黏稠度增加、超滤量过多等因素可增加内瘘阻塞风险,应制定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陈丽.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2013,5(10):576-578.
[2]王文娟,吴春燕,应迎娟,等.自体动静脉内瘘扣眼法穿刺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4,507:684-686.
[3]付晓荣,肖惠怡,郑福萍.19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阻塞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4,8(05):216.
[4]陈久贵.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5,5(S2):65-67.
[5]吉红燕.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0(0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