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保护区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湿地公园,黄河流域,湿地类型,湿地生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实习,晋西北,本底
保护区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郭锋,张舰[1](2019)在《山西形成黄河流域湿地公园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郭 锋 实习 张 舰)近日从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截至目前,山西在黄河流域共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个、湿地公园39个。39个湿地公园涉及吕梁、运城等8个地市33个县(市、区),包括国家湿地公园12处,省级湿地公园27处。此外,(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12-09)
黄虎妹[2](2019)在《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查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结果表明:福建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可划分为9个植被型,14个群系,18个群丛。保护区内种子植物主要由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壳斗科、樟科等组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起源为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2期)
任玉连,陆梅,曹乾斌,李聪,冯峻[3](2019)在《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植被群落随山地海拔升高呈现有规律的垂直分布,能够引起样地微气候及土壤性质的改变,进而影响碳氮在土壤中的沉积。因此,不同典型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山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明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不同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方法】选取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沿海拔形成的3种典型植被类型(沟谷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线性回归和RDA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环境因子沿海拔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储量随海拔升高呈现显着增加的变化趋势(P <0.05),即沟谷雨林(89.10 t/hm~2,11.94 t/hm~2)<半常绿季雨林(190.30 t/hm~2,25.34 t/hm~2)<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508.05 t/hm2,56.55 t/hm2),这种变化规律与凋落物厚度、年均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及全氮沿海拔的变化相一致;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垂直变化规律,而土壤全氮储量则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与海拔、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凋落物厚度和年均降水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 <0.01),与土壤密度、pH、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呈极显着负相关(P <0.01),冗余分析表明凋落物厚度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主导因子。【结论】热带地区植被类型沿海拔梯度有规律的分布,能够通过改变样地微气候(如温度、水分)、凋落物输入(凋落物厚度)及土壤理化环境(如土壤密度、C与N含量等),进而显着影响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空间分布。(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董灵波,王鹤智,刘兆刚[4](2019)在《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类型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量研究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在近40年内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期为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凉水自然保护区1974—2009年共4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O-ring统计函数分析该地区6种森林类型(即天然红松林PK、天然红皮云杉-冷杉混交林PA、天然山杨-白桦混交林PB、天然针叶混交林CF、天然针阔混交林CB和天然阔叶混交林BF)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1974—2009年间,研究区域不同森林类型面积发生显着变化,其中PK和PA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其他类型(即非林地以及少量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和PB面积显着减小,大量转化为CF、CB和BF;因早期森林采伐和复杂生境的影响,各森林类型斑块在不同时期均呈显着随机分布特征,约占总体的92. 74%;各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关联性以空间不关联为主,约占总体的71. 29%,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空间负关联所占比例则随恢复时间有所增加,但空间正关联所占比例则始终保持稳定,平均为6. 56%; 15组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空间关联性可分为3类,第Ⅰ类的空间关联性由早期的无关联性逐渐向后期的小尺度不关联而大尺度正关联的格局过度,包括PK&PA,第Ⅱ类空间关联性由早期的无关联性逐渐向后期的负关联或波动于不关联和负关联之间的格局演变,此类包括9组(PK&CB、PK&BF、PA&PB、PA&BF、PB&CB、PB&BF、CF&CB、CF&BF和CB&BF),而第Ⅲ类的空间关联性则始终以空间不关联为主,包括5组(PK&PB、PK&CF、PA&CF、PA&CB和PB&CF)。【结论】经过60余年(1952年停止采伐)的有效保护,凉水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类型的面积结构得到显着优化,但其景观结构仍处于恢复阶段,区域内各森林类型斑块在不同时期均呈显着的随机分布特征,不同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空间关联性仍相对较弱且不稳定,仍有待进一步的严格保护。(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陶君,陈福均[5](2019)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现阶段,我国已经构建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但是还未形成较为系统且有效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目前,研究人员有必要着眼于分析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实际情况,针对监测对象与监测指标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需求构建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基于此,在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18期)
张玉斌,张书瑜,王惠萍[6](2019)在《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类群组成、区系分布及其与植被类型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查清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昆虫种类组成及昆虫区系特征,采用实地踏查和样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方内和踏查线路中出现的所有昆虫个体均采集标本并鉴定,统计昆虫种类,确定其目、科、属的区系地理成分。结果表明:分布于该保护区的昆虫有7目25科61属88种。保护区最多是鳞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昆虫,其科、属和种数分别占全部科、属和种数的28.00%、45.90%和44.31%,32.00%、21.31%和18.18%,12.00%、11.47%和19.32%,其他目的属数和种数占比都小于10%。(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王文杰,杜红居,肖路,张建宇,仲召亮[7](2019)在《凉水自然保护区3种森林类型的植物组成和林分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凉水自然保护区3类森林的植物组成和林分结构特征,以期为小兴安岭保护区科学管理及经营天然次生林提供基础支撑。【方法】以存在小兴安岭核心区的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典型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针叶林3类森林为对象,详细调查乔木层(80块30 m×30 m样地)、灌木层(160块5 m×5 m样地)和草本层(160块1 m×1 m样地)的林分结构特征(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灌高、灌木直径、灌木盖度、草本株高、乔灌草密度等),分析种类组成并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及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和Alatalo指数),并采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RDA)探究林分间的差异。【结果】3类森林有乔木28~30种、灌木22~25种、草本78~90种,其乔、灌、草植物种类差异明显,阔叶树种以白桦最多,针叶树种以兴安落叶松最多,灌木最多的是毛榛子,草本以蚊子草和小叶芹最多;针阔混交林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总体上高于针叶林和阔叶林,而阔叶林的均匀度高于其他2个森林类型;同一森林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3种森林类型中灌木层的均匀度高于其他层;从结构特征来看,树高和胸径平均为14和18 cm,树高和枝下高表现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层冠幅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草本层每个种的平均多度与盖度表现为针叶林显着(P<0.05)高于针阔混交林;冗余排序分析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多样性特征差异主要由草本层特征解释,而针阔叶混交林则主要受乔木层结构特征影响,其中阔叶林草本植物的多度、密度和株高等可解释48.4%~62.1%的多样性差异,针叶林可解释30.5%~44.3%;针阔混交林中显着影响多样性的林分特征表现为灌木地径>乔木枝下高>草本株高>乔木胸径,合计分析乔木层、灌木层的特征能解释多样性差异的38.8%~40.1%和27.4%~50.7%。【结论】凉水自然保护区乔木优势种以先锋树种白桦和兴安落叶松等为主,个体较小,尚需更长时间保护才能恢复为高质量森林资源;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在多样性保护中需关注;植物多样性能在林分结构恢复中得以协同提升,但不同森林类型差异明显,如针阔叶混交林调控乔木枝下高和灌木密度等更有效,而针叶林和阔叶则是调控草本密度或改善草本生长环境才能更有效改善植物多样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仝昕[8](2019)在《基于Landsat8影像的自然地表类型自动提取及变化分析——以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生态环境薄弱,为快速掌控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信息情况,更好地进行环境监测,应充分发挥遥感监测优势。文中选取Landsat8 OLI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Erdas Image和Arcgis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自然地表类型自动提取和变化监测分析,通过选取最优波段组合,结合NDVI辅助对两期影像执行监督分类。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可以简单快速求得保护区自然地表类型变化趋势,为保护区自然地表类型变化监测提供可靠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矿山测量》期刊2019年04期)
尹赛[9](2019)在《建筑类型学方法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应用——以开封双龙巷历史保护区朝阳胡同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开封朝阳胡同街区院落的更新为例,分析了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重点,提出将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应用在历史建筑更新中的理论依据,并尝试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对街区的院落保护现状、院落格局分布、四合院类型与建筑特征进行调研、归纳和分析,提出街区类型重组的3种策略,即院落原型修复、院落平面肌理的填空、院落形态的整合重组。(本文来源于《城市住宅》期刊2019年07期)
姬学龙,秦伟春,魏浩男,卞莹莹[10](2019)在《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保育土壤功能及价值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测定了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样地的全量养分、土壤侵蚀量等相关指标,对不同植被的固土物质量及固土、保肥价值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的固土物质量有显着差异,表现为其他灌木>云杉>油松>柠条>山杨>白桦;云杉固氮、固磷的效果最好,其他灌木固钾的效果优于其他植被;不同植被的面积与固土价值量有显着正相关关系,表现为油松>云杉>其他灌木>柠条>山杨>白桦;不同植被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与保肥价值量有显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宁夏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保护区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调查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结果表明:福建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可划分为9个植被型,14个群系,18个群丛。保护区内种子植物主要由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壳斗科、樟科等组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起源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护区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郭锋,张舰.山西形成黄河流域湿地公园群[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2].黄虎妹.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3].任玉连,陆梅,曹乾斌,李聪,冯峻.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4].董灵波,王鹤智,刘兆刚.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类型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动态[J].林业科学.2019
[5].陶君,陈福均.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J].江西农业.2019
[6].张玉斌,张书瑜,王惠萍.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类群组成、区系分布及其与植被类型关系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9
[7].王文杰,杜红居,肖路,张建宇,仲召亮.凉水自然保护区3种森林类型的植物组成和林分结构特征[J].林业科学.2019
[8].仝昕.基于Landsat8影像的自然地表类型自动提取及变化分析——以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矿山测量.2019
[9].尹赛.建筑类型学方法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应用——以开封双龙巷历史保护区朝阳胡同街区为例[J].城市住宅.2019
[10].姬学龙,秦伟春,魏浩男,卞莹莹.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保育土壤功能及价值评估[J].宁夏工程技术.2019
标签:湿地公园; 黄河流域; 湿地类型; 湿地生态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生态安全; 实习记者; 晋西北; 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