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10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340-02
【摘要】目的CPR为临床最重要的护理技能之一,本研究希望通过CPR考核存在的问题透析传统三基技能教学方面的不足。方法利用婴儿模型在示教室对本院护士进行CPR的传统讲解和流程培训,培训合格后一段时间在各病房随机抽取2-3名共计60名护士进行再次考核,并根据考试情况分析问题。结果93.5%护士考核前需复习流程;81.3%护士缺乏危急情况的急迫感;63.4%护士考核前准备时间超过5分钟;48.3%在ABC环节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16.3%的护士从操作开始到进入ABC程序需花费6分钟以上时间。结论传统技能教学效果不理想,存在以下问题:培训缺乏持续性,效果不持久;教学脱离病人缺乏临床真实感,欠缺互动性、变化性;所用模型不能实施所有护理步骤,难以体现操作效果。探索高仿真模拟教学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CPR考核传统三基技能教学教学不足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项新方案、新技术层出不穷,护士接受与时俱进的培训已显得格外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采用传统的三基技能培训方式效果不尽如人意。考虑到CPR作为护士最重要的临床技能之一,其实施成败直接体现了三基技能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CPR考核存在的问题,深入解析传统技能教学存在的不足,以提出更有效的改革措施和实施方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病房抽取2-3名共计60名护士进行考核。考虑到45周岁以上护士不直接接触病人、学习困难度增加,考核意义不大,故研究去除了这部分人群。本次考核对象均为女性,已通过CPR的培训,年龄在20-38周岁,工作年限在1-18年。
1.2方法
1.2.1统一接受传统CPR培训
所有护士在本次研究前均由护理部在示教室利用模型经过统一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教师讲解和示范流程,然后大家利用没有模拟功能的模型进行考试。在
这过程中,护士需要叙述一些难以实施的步骤或者难以体现效果的注意事项。所有护士必须通过CPR考核,未通过者需要补考直至通过。
1.2.2再次考核CPR
在所有护士中除去45周岁以上护士,共抽取60名护士进行考核,记录每位护士准备时间、流程熟知情况、临场的应急性和操作环节中的各个问题。
1.2.3统计方法
用SPSS13.0进行资料分析,对考核的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表1护士考核存在问题汇总表
3讨论
3.1培训缺乏持续性,效果不持久
本次研究我们发现有93.5%的护士考试前需要复习流程,63.4%的护士考核前准备时间超过5分钟,48.3%的护士在ABC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可见护士对于CPR流程不熟练,技能要点掌握不持久,培训效果差。首先来说在传统三基技能培训中,以老师讲解为主,所有的步骤和要点都是填鸭式教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制定的流程背和按照老师的讲解做,缺乏主动的思考和判断,培训的效果难以转化为内在技能,容易成为为考试而学习的机械式现象,效果必定浮在表面,缺乏持久性。
其次,模型不具备反馈性使得护士缺乏操作的积极性和乐趣性,在实施一些步骤的时候喜欢背诵流程,往往将其在思想上简单化,操作中简洁化,造成看似简单做起来难的困惑局面。
再次,目前医院的技能培训主要依赖老师集中讲解,护士在培训以外难以获得符合条件的培训环境,即使练习也很难有切中要害的正确反馈。护士就会进入以练流程为主,技能为辅的错误实践。或者是进入无觉察状态下的错误动作反复练习。这种缺乏灵活性、方便性的练习环境久而久之也必将消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使培训成为过去式,效果成为幻想式。
3.2教学脱离病人缺乏临床真实感,欠缺互动性、变化性
本次研究中,面对急救时该有的急迫感,81.3%护士无法进入场景,动作慢条斯理,边思考边念叨边操作,完全没有真正抢救病人时的危急感。
传统的技能教学采用模型做道具,这种模型没有任何人的功能,所有特征和异常征象都必须由老师口头给出,学生则需要凭借经验和想象去揣摩,他们很难将这样一个道具当作人。而且在做错任何步骤或者动作延误时,模型的情况并不随之发生恶化或者变化,这与现实病人是千差万别的,学生自然很难进入真正的临床场景,更加不能产生抢救病人时应该具备的急迫感。因此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学生容易出现考试与现实脱节,培训不能提高实际技能的问题。
3.3所用模型不能实施所有护理步骤,难以体现操作效果
本次研究中有16.3%的护士从操作开始到进入心肺复苏需要超过6分钟以上时间,而我们大脑能够耐受缺氧的时间在4-6分钟,换句话说这一部分护士虽然最后成绩合格,但事实上已经造成了病人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心肺复苏失败,即使侥幸成功也将增加复苏后炎症反应发生,造成严重后果[1]。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模型不具备互动性,护士有很多步骤难以直接在模型上实施。例如判断意识、判断有无窒息、窒息的原因以及实施吸痰等等都无法直接操作或者操作后得不到病人的反馈,这就造成一部分应试型护士特别担心自己不说造成扣分,故而花费很多时间去解释和说明,破坏操作的完整性、紧凑性和快速性。而这样的方式与临床实际的工作方式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我们希望看到我们的护士在考试时可以和真实工作时一样,体现处理问题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不是死板的知识点背诵。
3.4探索高仿真模拟教学已势在必行
高仿真模拟教学在发达国家已盛行[2],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医院,都极为推崇。其采用高仿真摸拟人,能够实施多种操作,并随学生的行为发生相应改变,具备互动性、反馈性[3]。学生的感知就如同在临床的真实环境一样,其所接受的一切培训与临床实际操作无缝连接,改善了为考试而考试的虚假场面,也能够彻底消除学生无法进入考试情景的弊端。高仿真模拟教学的这些特点完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以其独有的优势,满足着更多高、新、尖的培训要求。
4小结
传统三基技能教学存在不足,并极大影响培训效果。实施高仿真模拟教学可以很好解决现存问题,值得临床的探索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武军元,李春盛.心肺复苏的质量对复苏后炎症反应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8):469-471.
[2]王锐英,高燕,陈盛智.高端模拟系统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1):106-107.
[3]刘燕平.仿真人模拟教学在急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9,24(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