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组论文-谷振飞

泥河湾组论文-谷振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泥河湾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泥河湾盆地,泥河湾组,晚新生代,介形虫

泥河湾组论文文献综述

谷振飞[1](2010)在《河北阳原钱家沙洼QK综I孔泥河湾组的介形虫和地层划分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处理、鉴定QK综Ⅰ孔晚新生代介形类化石的基础上,分析其分布和组合特征,并广泛收集其他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介形类化石资料,对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学研究。研究成果为本区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新资料。通过对QK综Ⅰ孔岩石地层和介形类化石分布特征与组合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QK综Ⅰ孔地层根据岩石地层岩性特征划分为两组,自下而上分别为:新近系上新统,石匣组;第四系下更新统泥河湾阶,泥河湾组。(2)根据QK综Ⅰ孔介形类化石实际产出情况,将QK综Ⅰ孔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介形类化石组合带。由老到新(自下而上)分别为:第1介形类化石组合带:Potamocypris plana-Candoniella-Ilyocypris组合带,时代划归上新世晚期;第Ⅱ介形类化石组合带:Leucocythere-Ilyocypris-Candoniella组合带;第Ⅲ形类化石组合带:Leucocythere-Cytherissa-Limnocythere组合带,第Ⅱ和Ⅲ组合带时代划归早更新世早期—中期。(3)QK综Ⅰ孔岩石地层和介形虫化石分布组合特征能较好的反映泥河湾古湖盆地的环境变迁、水体盐度变化和气候演变。结合研究区的前人资料和本次研究获得的新资料,对泥河湾盆地新近纪至第四纪的环境、古地理和气候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早期,泥河湾古湖泊的扩张呈现动荡式上升;水体盐度逐渐增高,局部短暂淡化;气候由温暖湿润向寒冷干燥方向发展,并伴有短暂的气候波动。(本文来源于《石家庄经济学院》期刊2010-05-28)

闵隆瑞,张宗祜,王喜生,郑绍华,朱关祥[2](2006)在《河北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组底界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剖面是泥河湾盆地新建的建阶剖面。剖面总厚度为151.45m,顶部的年龄约0.019Ma,深33.55m处为B/M界线,深123m处为M/G界线,剖面底的年龄约3.3Ma。划分为马兰组、郝家台组、泥河湾组和蔚县组。深45.65-122.65m间归泥河湾组,厚77m,泥河湾组以黄色调砂、粉砂、黏土质粉砂为主,中夹有灰绿色黏土,属河湖相沉积环境。泥河湾组底界确定的标志:底部出露较厚的砂层,代表一个沉积旋回的开始,与下伏湖沼相蔚县组呈整合接触;底界接近M/G界线,在M/G界线之上0.35m处;底界之下挖掘到早于2.6Ma的游河模拟鼠-副丁氏鼢鼠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和瓣鳃类化石。泥河湾组底界确定为2.6Ma。(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孙黎明,李英杰,陈秀玉,许清海,阳小兰[3](2004)在《河北阳原盆地泥河湾组有孔虫来源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探讨河北阳原—蔚县盆地早更新世沉积的泥河湾组所含有孔虫化石是否与海侵有关等问题。通过对河北平原、阳原—蔚县盆地所在地的冀西北山地及北京西山在上新世—晚更新世的地质、构造、地貌等调查、研究与分析,认为阳原—蔚县盆地早更新世时并没有发生海侵,有孔虫来源与海侵无关,属于内陆湖泊非海相有孔虫。(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04年03期)

苏朴,Lovlie,Reidar,樊行昭,赵增建[4](2000)在《许家窑泥河湾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许家窑泥河湾组两个平行剖面的高分辨率古地磁研究结果发现,在剖面的中下 部存在厚度约 10m(未见底)的巨厚负向极性带.根据正负极性带的相对位置及组合关系并 结合剖面附近相关层位火山豆的K-Ar绝对年龄值进行分析认为,该负向极性带应为松山反 向极性时带.此结果否认了作者关于在遗址剖面底部存在Blake反向极性偏移的结论.由此 推断,分布在许家窑一带的泥河湾组年代应为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中期.(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袁宝印,崔久旭,朱日祥,田文来,李容全[5](1996)在《泥河湾组的时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泥河湾盆地大道坡和洞沟两个剖面的古地磁和古气候学研究,对泥河湾组的时代和地层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泥河湾组Ⅰ ,顶底分别距今约2.48Ma和3.40Ma,属上新世,可与黄土高原的红粘土层对比;泥河湾组Ⅱ段,距今2.48~0.97Ma,可与午城黄土对比;泥河弯组Ⅲ段,距今0.97~0.13 Ma,大致可与离石黄土对比.根据上述地层划分方案,建立了泥河湾组地层框架,并进而与其他剖面做了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期刊1996年01期)

王世杰,董丽敏,林文祝,李春来,汪品先[6](1995)在《泥河湾组有孔虫化石群的锶同位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对于我国东部不少新生代陆相盆地中存在的含有孔虫化石群层的沉积环境问题,一直存在着海相和陆相沉积之争.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难以用壳体形态或属种组成有效地区别现代盐湖与弱海相性(如潮上带、泻湖)有孔虫群.鉴于河、湖水和海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化学和同位素成分的差别,壳体地球化学方法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一条出路.为此,我们对赋存于泥河湾盆地小渡口剖面厚达二十余米,含Nonian shansiensis(即Evolutononionshansiensis N.Wang)单种有孔虫化石群的27层上部和28层地层进行连续取样.因分析所需有孔虫量的关系,本次工作仅选择有孔虫密度大于每公斤样300枚的样品(25cm×25cm×20cm)进行锶同位素分析工作(图1).(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95年22期)

尹基德[7](1994)在《泥河湾组粘性土填筑重载路基压实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202—86)中第3.2.1条,对一般路基基床填料规定,粉土、粉粘土均不宜作路基表层填料,可作为底层填料;粘粉土、粘土和有机土严禁作表层填料,也不得作底层填料。如需利用表列不宜用的填料,应按设计规定采取封闭、改良土质、加强压实等措施。第3.2.3条又规定:在年平均降雨量小于400mm地区,细粒土压实系数K,表层应达到0.90,底层应达到0.85,对重裁高速铁路没有明确规定。随着铁路建设的迅猛发(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1994年02期)

刘广质[8](1993)在《大秦线泥河湾组胀缩土灾害与铁路工程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西部、北部有较大范围泥河湾组粘土与亚粘土,均具有较强胀缩性,本文从胀缩土的分布、成分、形成机理、防治试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林永洲[9](1984)在《河北阳原、蔚县几个泥河湾组剖面的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阳原、蔚县等地桑干河、壶流河两岸泥河湾层发育良好,出露面积广,厚度也较大,含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1978年,我们先后在红崖、铺路、郝家台等地测制了几个泥河湾组剖面(图1),并观察了前人测制的虎头梁、下沙沟、大南沟等地的剖面,确定了这一地区早更新世地层的底界。(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1984年02期)

王克钧,潘建英[10](1982)在《泥河湾组地层划分及红崖冰碛》一文中研究指出泥河湾位于河北省阳原县桑干河流域的化稍营公社。这里分布有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自然剖面出露良好,含有较丰富的哺乳类等动物化石。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引起国内外地质和古生物工作者的重视,先后到该地进行过多次调查研究工作。1924年,巴博尔(G.B.Barbour)首先提出"泥河湾层"的名称,次年他认为在时代上应属于早更新(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期刊1982年02期)

泥河湾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北阳原化稍营郝家台台儿沟剖面是泥河湾盆地新建的建阶剖面。剖面总厚度为151.45m,顶部的年龄约0.019Ma,深33.55m处为B/M界线,深123m处为M/G界线,剖面底的年龄约3.3Ma。划分为马兰组、郝家台组、泥河湾组和蔚县组。深45.65-122.65m间归泥河湾组,厚77m,泥河湾组以黄色调砂、粉砂、黏土质粉砂为主,中夹有灰绿色黏土,属河湖相沉积环境。泥河湾组底界确定的标志:底部出露较厚的砂层,代表一个沉积旋回的开始,与下伏湖沼相蔚县组呈整合接触;底界接近M/G界线,在M/G界线之上0.35m处;底界之下挖掘到早于2.6Ma的游河模拟鼠-副丁氏鼢鼠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和瓣鳃类化石。泥河湾组底界确定为2.6M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泥河湾组论文参考文献

[1].谷振飞.河北阳原钱家沙洼QK综I孔泥河湾组的介形虫和地层划分对比[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

[2].闵隆瑞,张宗祜,王喜生,郑绍华,朱关祥.河北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组底界的确定[J].地层学杂志.2006

[3].孙黎明,李英杰,陈秀玉,许清海,阳小兰.河北阳原盆地泥河湾组有孔虫来源的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

[4].苏朴,Lovlie,Reidar,樊行昭,赵增建.许家窑泥河湾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0

[5].袁宝印,崔久旭,朱日祥,田文来,李容全.泥河湾组的时代、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6

[6].王世杰,董丽敏,林文祝,李春来,汪品先.泥河湾组有孔虫化石群的锶同位素研究[J].科学通报.1995

[7].尹基德.泥河湾组粘性土填筑重载路基压实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1994

[8].刘广质.大秦线泥河湾组胀缩土灾害与铁路工程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3

[9].林永洲.河北阳原、蔚县几个泥河湾组剖面的介绍[J].地层学杂志.1984

[10].王克钧,潘建英.泥河湾组地层划分及红崖冰碛[J].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982

标签:;  ;  ;  ;  

泥河湾组论文-谷振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