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民族论文-孙静

百越民族论文-孙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百越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民族史,文化人类学,民族史观,百越

百越民族论文文献综述

孙静[1](2017)在《林惠祥及其百越民族考——读林惠祥《中国民族史·百越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林惠祥其人林惠祥出生于1901年,福建晋江人。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考入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师从菲律宾人类学之父、美国教授贝雅(Henry Otley Beyer)。结合文化人类学的学术训练和此后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的工作经历,林惠祥的学术成果集中表现在他对东南亚及中国东南地区的民族调查和考古研究上。(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肖潇,杨辉,韩冰[2](2016)在《远古时期百越民族的纹身及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纹身是人类历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大有约14000年之久,从时间上看就表明它是一个人类从野蛮时代留下来习俗,它的产生、起源与人类处于不文明、不开化的时代有关,是生产力低下对自然不了解,是人类在摸索中前行的表现。由于地域、文化、风俗、习惯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保留在我国少数民族,特别在百越族群中广泛流行。它的流行方式、表现形式、消亡时间也各不相同,而总的发展趋势是消亡。(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6年25期)

李章星[3](2015)在《秦汉匈奴与百越民族文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呈现出两条不同的道路,即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代表的草原政权对中原王朝不断侵扰的游牧——农耕冲突融合之路,和以南方狩耕民族为代表的被中原王朝逐渐同化融合之路。虽然两条道路都是建立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但是二者的融合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不断冲突融合之路,而后者则是逐步的同化融合之路。这两条不同道路的开端缘起子秦、西汉时期,最早代表这两条道路分异的少数民族就是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为什么人口较少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会对中原王朝造成如此大的威胁,而人数众多的南方少数民族百越则一直处于规模有限的反抗?探讨这一问题,需要从匈奴与百越的民族文化差异入手。目前关于匈奴和百越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尚无关于二者文化比较的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方法,比较匈奴与百越民族文化的异同,探讨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在具体比较的方法论上,我们很难区分两大民族文化的优劣。在匈奴与百越互为比较对象外,引入中原王朝作为参照,通过对比二者对中原王朝的影响,对比中原王朝对二者的态度,可从中得出相应的认识。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通过阐述匈奴和百越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探讨了地理环境对匈奴和百越民族文化造成的影响。得出地理环境是造成两种民族文化差异的前提因素这一结论。第二章,比较研究了匈奴与百越物质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物质文化层面二者各有优劣,对匈奴而言:其不能自足的物质文化特征使得它依赖与中原王朝的交往,其可流动性的物质文化特征使它在与中原王朝的竞争过程中颇具优势。而百越的物质文化由于与中原王朝更为接近,使其既能自足还能与中原进行充分交流,使得它更易于与中原的农耕文化融合。第叁章,比较研究了匈奴在精神文化和行文文化方面的异同。匈奴与百越在精神层面与百越具有很多相似点,在行为风俗领域却有着很多的区别。本章探讨了二者精神文化相似的原因,得出匈奴与百越在宗教领域形似而神不似的结论,以及导致二者行为文化差异的因素,阐明了精神文化如何影响匈奴、百越的民族精神。第四章,比较研究了匈奴与百越在制度文化层面的差异。阐明了匈奴的制度组织更为严密,军事动员能力更强,而百越制度文化相对滞后,虽有很强的军事动员潜力,但缺乏政治及物质动员基础。第五章,对比了秦汉时期匈奴与百越文明程度的高低,得出匈奴的文明程度高于百越的结论。在论述匈奴、百越分别代表的文化发展道路时,指出两条文化道路的分异形成于在秦、西汉时期。秦汉时期匈奴与百越在民族文化上差异很大,二者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完全不同的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影响了二者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基本生产生活方式又塑造了二者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导致了匈奴和百越在与中原王朝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两条不同的文化融合道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张炼,黄芳[4](2015)在《百越民族传统纹样在浙江美术教育中的开发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浙江美术教育中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尤为必要,而百越民族传统纹样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5年03期)

胡柳婷[5](2014)在《论百越民族的鸟图腾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越人是我国古代南方的一个最大的族系,包括很多同属一族而互不同属的不同氏族或部落,故称之为"百越"。其支系众多,分布广阔,百越所居之地甚广,占中国东南及南方,如今之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或至安徽、湖南诸省。1此外还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在今云南西部、西南部、北部的金沙江沿岸、贵州乌江以南、云南文山、红河、曲靖地区和广西左右江地区。尽管百越民族支系众多,分布广阔,但在文化上仍有很多共性。在物质文化上,都以种植水稻为生,葛麻纺织业发达,铸(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4年01期)

盘立,盘福东[6](2013)在《百越民族考古学文化考证瑶族千家洞在灌阳——瑶族千家洞问题研究之九》一文中研究指出瑶族千家洞是百越民族地域中的世外桃源,因为有瑶族专家质疑"瑶族能这么早就到灌阳?"所以从百越民族考古学文化考证瑶族能这么早就到桂林灌阳非常必要,以百越民族考古学文化学根据解析回答"瑶族能这么早就到灌阳"的问题也就十分重要。一、从百越民族考古学文化考证瑶先民"能这么早就到灌阳"我们从古国、方国的历史来看瑶先民这么早就到灌阳,再从百越民族考古学文化考证瑶先民"能这么早就到灌阳"。《史记》将黄帝、颛顼、帝尧、帝舜列入《五帝本纪》篇,而将夏禹专列为《夏本纪》篇。考(本文来源于《百越研究(第四辑)——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2-03)

凌绍崇[7](2013)在《百越古道民族关系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百越古道"是岭南百越民族居住地区的一条古道,云集着壮、汉等20多个民族及其先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片疆土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该文以百越古道交汇点横山寨为例,论述了百越古道民族关系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内在因素以及民族关系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梧州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陈立浩,陈兰[8](2012)在《黎族与南方百越后裔诸民族民俗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水的崇拜、传统节日、文身和口头语言民俗等层面,对黎族与南方百越后裔诸民族民俗加以比较研究。(本文来源于《琼州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郭伟川[9](2012)在《论“百越”与岭南土着民族的历史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来多认为"百越族"乃岭南之土着民族。但本文根据相关的历史文献,结合民族学、人类学和历史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否定了此一说法。并从百越之缘起及南越之由来,论证所谓"百越"只是譬喻越属诸小国散布的区域繁多而已,是一个笼统的泛称,不能以"族"视之。以粤省土着而言,本文认为,瑶族与畲族才是岭南古代主要的土着民族。同时结合战国及秦汉之际相关的人物史事,论述了历史上的南武国及其后裔和赵佗的南越国与瑶族等南方土着民族之间极为复杂的历史关系。(本文来源于《历史文献研究》期刊2012年00期)

郭伟川[10](2012)在《论“百越”与岭南土着民族的历史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来多认为"百越族"乃岭南之土着民族。但本文根据相关的历史文献,结合民族学、人类学和历史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否定了此一说法。并从百越之缘起及南越之由来,论证所谓"百越"只是譬喻越属诸小国散布的区域繁多而已,是一个笼统的泛称,不能以"族"视之。以粤省土着而言,本文认为,瑶族与畲族才是岭南古代主要的土着民族。同时结合战国及秦汉之际相关的人物史事,论述了历史上的南武国及其后裔和赵佗的南越国与瑶族等南方土着民族之间极为复杂的历史关系。(本文来源于《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1辑)》期刊2012-09-01)

百越民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纹身是人类历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大有约14000年之久,从时间上看就表明它是一个人类从野蛮时代留下来习俗,它的产生、起源与人类处于不文明、不开化的时代有关,是生产力低下对自然不了解,是人类在摸索中前行的表现。由于地域、文化、风俗、习惯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保留在我国少数民族,特别在百越族群中广泛流行。它的流行方式、表现形式、消亡时间也各不相同,而总的发展趋势是消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百越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1].孙静.林惠祥及其百越民族考——读林惠祥《中国民族史·百越系》[J].西北民族研究.2017

[2].肖潇,杨辉,韩冰.远古时期百越民族的纹身及起源[J].中华少年.2016

[3].李章星.秦汉匈奴与百越民族文化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4].张炼,黄芳.百越民族传统纹样在浙江美术教育中的开发与运用[J].美术大观.2015

[5].胡柳婷.论百越民族的鸟图腾崇拜[J].大众文艺.2014

[6].盘立,盘福东.百越民族考古学文化考证瑶族千家洞在灌阳——瑶族千家洞问题研究之九[C].百越研究(第四辑)——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论文集.2013

[7].凌绍崇.百越古道民族关系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J].梧州学院学报.2013

[8].陈立浩,陈兰.黎族与南方百越后裔诸民族民俗比较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2

[9].郭伟川.论“百越”与岭南土着民族的历史关系[J].历史文献研究.2012

[10].郭伟川.论“百越”与岭南土着民族的历史关系[C].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1辑).2012

标签:;  ;  ;  ;  

百越民族论文-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