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喷油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油量波动,键合图
喷油量论文文献综述
白云,兰奇,沙浩男,范立云,马修真[1](2019)在《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交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控喷油器参数变化影响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稳定性,从而影响柴油机工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本文中基于键合图理论建立了共轨管-高压油管-电控喷油器数值模型,与试验测量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利用试验设计方法制定了试验研究方案,得到了循环喷油量波动响应面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能准确预测循环喷油量波动。基于响应面方法分析了参数间交互作用对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进油节流孔直径与喷孔直径、进油节流孔直径与针阀升程、喷孔直径与控制阀复位弹簧预紧力、喷孔直径与针阀升程、控制阀复位弹簧预紧力与针阀升程间交互作用对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有显着影响,为高压共轨系统数值建模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徐君材[2](2019)在《汽油车燃油供给系统喷油量的精确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汽油车燃油供给系统按汽油喷射位置可分为进气道喷射、缸内直喷和混合喷射,其中进气道喷射的燃油供给系统按照有无回油管可分为双管路燃油供给系统和单管路燃油供给系统。各种不同的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喷油量的精确控制方法是不同的。1双管路燃油供给系统1.1组成双管路燃油供给系统是指既有进油管又有回油管的燃油供给系统,是早期车型比较常见的一种燃油供给系统,由燃油箱、电动燃油泵、进油管、燃油滤清器、燃油分配管(油轨)、油压调节器、回油管等组成,如图1所示。(本文来源于《汽车维护与修理》期刊2019年16期)
张亮[3](2019)在《高压燃油共轨系统喷油量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顺应世界范围内日益严格的汽车排放和燃油经济性要求,进一步实现柴油机低污染、低油耗的目标,一系列柴油机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高压燃油共轨电喷技术,以其较高的喷射压力和燃油的多次喷射,保证了燃烧过程中油和气的良好混合,在改善发动机性能方面发挥巨大的优势。但是由于高压泵和喷油器的不断开启关闭,导致喷射压力存在较大波动问题,直接影响了燃油的精确喷射。且燃油的多次喷射过程中,前一次喷射针阀关闭时的水击效应,必然会给下次喷射的油量计算带来偏差,从而直接造成混合气配比改变,燃烧不充分,发动机性能下降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完善有效的控制策略是实现多次喷射中精确喷油的重点和核心。为此,本课题以高压燃油共轨系统为被控对象,设计相应的喷油量控制策略。整体控制框架包括两部分,喷射压力控制和喷油量补偿算法设计。首先对系统的组成和动力学进行分析,在仿真平台上搭建系统模型,并进行参数匹配和模型合理性验证。选取滑模控制理论设计具有Lyapunov稳定性的喷射压力控制器,保证了较高且稳定的喷射压力,为后续多次喷射的实现和喷油量的补偿奠定基础。然后分析多次喷射喷油量波动的影响因素,通过一定的激励数据样本构建喷油脉宽修正值的自学习系统,从而对多次喷射喷油量偏差进行补偿。其中自学习系统采用BP神经网络实现。但是传统BP神经网络设计的喷油量补偿算法,以梯度下降法进行偏差的反向学习传播,有收敛速度慢、多参数输入时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为了保证输入参数增多时喷油量波动有较好的补偿效果,针对喷油量补偿算法进行一系列改进。首先采用有二次收敛效果的LM算法对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设计,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为了提升网络的拟合和预测精度,采用遗传算法对LM-BP神经网络全局优化。最后将改进后的喷油量波动补偿算法放入整体控制框架中,验证了所设计的喷油量控制策略对喷油量波动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本文从控制多次喷射过程喷油量精准的目的出发,为高压燃油共轨系统喷油量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一种设计思路。虽然在搭建的仿真平台中,验证了整体喷油量控制效果,但仍有工作需要进一步完成。如控制器的实物台架实现,围绕其工程实现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朱双华[4](2019)在《时间控制式柴油机喷油量喷射系统的控制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时间控制式电控喷射系统成为柴油机喷油量控制的主流系统,本文阐述了时间控制式系统下各类工况下柴油机喷油量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喷油量控制芯片工作的逻辑关系。(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9年02期)
王忠,王鹏,谈旭扬,朱小立[5](2018)在《喷油器喷孔结构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器不同的喷孔结构参数,开展了喷油流量的一致性仿真和试验,分析了不同轨压情况下喷孔锥度(k系数)、入口圆角半径对喷油器循环喷油量的影响以及不同轨压、脉宽情况下喷孔结构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喷孔k系数和入口圆角半径可以有效抑制孔内空化现象,增大喷孔流量系数,从而增大喷油器循环喷油量;在喷孔结构相同时,增大轨压或喷油脉宽可以减小喷孔内压力波动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的影响;增大k系数和入口圆角半径可以减小因空化现象造成的压力波动,使喷孔内部燃油压力分布更均匀,提升循环喷油量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汤安东,魏列江,许仰曾[6](2017)在《喷油器测控系统喷油量温度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喷油器测控系统中对喷油量的温度控制要求超调量少、调节时间短且精度约为2°的要求。所以对温度采用闭环控制负反馈控制的方法,将目标量与实际反馈量做PID算法处理,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脉冲,调节加热器的通电时间。设计了飞思卡尔16位单片机温度控制器,主要搭建了温度硬件采集电路和PWM输出驱动固态继电器电路以及软件调试界面,同时在不同时间段多工况下测试温度控制的品质,基本达到系统对温度控制的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7年10期)
高阳,邓俊,李理光[7](2017)在《小喷油量情况下喷油孔截面积对喷油器喷射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一款商用系列电磁阀喷油器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与实验数据中的喷油速率和喷油量map图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论文主要研究了小喷油量情况下喷油孔截面积对于喷油器单次和多次喷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油器在较小的激励脉宽下随着喷油孔总流通截面积的减小,喷油量先增大后减小,而针阀升程却单调上升。同时,当喷油孔截面积较小时,喷油量的相对循环波动也较小。因此,为了满足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对柴油喷嘴最小喷油量的需求,同时保证针阀能够稳定的开启(针阀升程较大)、保证喷射的稳定性,需要适当地选择喷油器尺寸。(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7年07期)
陈华其,孟利清[8](2017)在《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喷油量不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高压共轨电喷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致使喷油量产生差异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各缸喷油量不均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本文来源于《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期刊2017年03期)
白云[9](2017)在《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共轨系统作为当前最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可以实现喷油压力、喷油定时及喷油规律的柔性控制,循环喷油量波动特性直接影响其所匹配柴油机性能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可靠性。由于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机、电、液多物理场耦合特性,参数间交互作用对循环喷油量波动影响显着且规律复杂,这种循环喷油量波动降低了系统的生产一致性和产品合格率。多次喷射时循环喷油量波动降低了柴油机经济性、振动和噪声的控制稳定性,对于装有后处理装置的柴油机,多次喷射循环喷油量波动导致排气温度不稳定,降低了催化剂的转换效率,使柴油机排放一致性下降。因此,保证循环喷油量一致性,减小循环喷油量波动,是当前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影响因素、喷油器入口压力波动特性和多次喷射循环喷油量波动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提出了循环喷油量波动修正控制策略,并通过分析系统状态矩阵秩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值分布规律,揭示了喷油稳定性的本质规律。研究工作将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循环喷油量波动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对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揭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单次喷射循环喷油量波动影响因素,研究参数间交互作用对循环喷油量的显着性影响,建立了共轨管-高压油管-电控喷油器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推导得出了系统状态方程,采用D-最优设计方法制定试验设计方案,得到了不同参数因子水平下循环喷油量波动响应值,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得到了循环喷油量波动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价,证明了该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优度且对循环喷油量波动预测准确性高,对该模型各因子项在95%置信水平上进行显着性分析,得出了对循环喷油量波动影响显着的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了不同参数间交互作用对循环喷油量波动的显着影响。为减小压力波动以降低多次喷射循环喷油量波动,探索多次喷射循环喷油量波动修正控制策略,针对压力波动特性,研究了特性参数对喷油器入口压力波动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针对压力波动影响下的多次喷射循环喷油量波动特性,分别研究了预主喷射和主后喷射时主喷油量与后喷油量波动规律,揭示了两种多次喷射模式下循环喷油量波动机理。通过研究阻尼孔对单次喷射特性及多次喷射时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影响,证明了在共轨管上安装阻尼孔可以降低压力波动幅值,从而减小多次喷射时后次喷射油量波动。根据机械振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相似性原理,将高压油路等效为在水平光滑平面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无阻尼二自由度弹簧-质量自由振动系统,得到了不同轨压下预主喷射时主喷油量波动频率,以相对阻尼系数、轨压、预主喷射间隔及主喷油脉宽四个特性参数作为输入变量,以修正脉宽为输出变量,提出预主喷射时主喷油量波动补偿修正策略,试验研究表明所提出的修正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多次喷射时循环喷油量波动,修正后最大主喷油量平均波动减小了 37.96%。为进一步揭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喷油稳定性的本质规律,通过对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出了不同喷射模式下喷油过程中不同典型工况点的状态矩阵,得到了不同区间内状态矩阵秩变化规律,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分析了喷油过程中状态矩阵特征值在复平面的分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03-01)
韩晓梅,林学东,李德刚[10](2017)在《轻型柴油机起动过程瞬态喷油量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一高压共轨轻型柴油机提出了基于目标转速变化规律的起动过程瞬态喷油量的控制策略和确定方法,并与定油量和油量MAP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油量MAP控制方式在起动过程中虽NOx排放低,过渡转速波动小,但平均燃烧效率较低,HC和CO排放高;而定油量控制方式平均燃烧效率较高,HC和CO排放低,但NOx和CO2排放高,且过渡转速波动大。新的控制策略可根据起动过程瞬态转速变化特性精确控制喷油量,使各瞬态燃烧效率高,有效降低CO2,HC,CO和NOx排放,且起动到怠速可实现圆滑过渡。(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7年01期)
喷油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汽油车燃油供给系统按汽油喷射位置可分为进气道喷射、缸内直喷和混合喷射,其中进气道喷射的燃油供给系统按照有无回油管可分为双管路燃油供给系统和单管路燃油供给系统。各种不同的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喷油量的精确控制方法是不同的。1双管路燃油供给系统1.1组成双管路燃油供给系统是指既有进油管又有回油管的燃油供给系统,是早期车型比较常见的一种燃油供给系统,由燃油箱、电动燃油泵、进油管、燃油滤清器、燃油分配管(油轨)、油压调节器、回油管等组成,如图1所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喷油量论文参考文献
[1].白云,兰奇,沙浩男,范立云,马修真.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交互作用分析[J].汽车工程.2019
[2].徐君材.汽油车燃油供给系统喷油量的精确控制方法[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
[3].张亮.高压燃油共轨系统喷油量控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朱双华.时间控制式柴油机喷油量喷射系统的控制策略分析[J].电子制作.2019
[5].王忠,王鹏,谈旭扬,朱小立.喷油器喷孔结构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8
[6].汤安东,魏列江,许仰曾.喷油器测控系统喷油量温度控制设计[J].电子科技.2017
[7].高阳,邓俊,李理光.小喷油量情况下喷油孔截面积对喷油器喷射性能的影响[J].内燃机与配件.2017
[8].陈华其,孟利清.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喷油量不均的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7
[9].白云.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10].韩晓梅,林学东,李德刚.轻型柴油机起动过程瞬态喷油量控制策略研究[J].汽车工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