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变速率传输论文-张灵峰

自适应变速率传输论文-张灵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变速率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压电力线载波,CRC,ARQ,自适应速率

自适应变速率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张灵峰[1](2015)在《LPLC自适应速率传输技术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压电力线信道复杂多变的特点,提出了根据信道环境实时改变数据传输速率的通信方式。其中,包括CRC检错码技术、ARQ重传技术、混合型ARQ自适应速率传输协议以及数据合并判决等方面的应用。最后,采用TMS320F2812DSP作为处理器,以FSK调制解调为通信方式,搭建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实现自适应速率传输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案。(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钟艺玲,穆鹏程[2](2015)在《单发多收无线窃听信道中的自适应保密速率传输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通信中基于保密中断的物理层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单发多收(SIMO)窃听信道下使用保密中断概率约束的自适应保密速率方案。利用信道估计与信道的衰落特性分别获得发射端到合法接收端信道(主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与发射端到窃听者信道(窃听信道)的统计CSI。在发射端已知主信道CSI而未知窃听信道CSI的情况下,根据主信道CSI和窃听信道CSI的概率密度函数对保密传输速率进行自适应调整,并根据保密中断的定义确定发射门限,然后在满足保密中断概率约束的条件下实现保密吞吐量的最大化。在准静态瑞利衰减信道条件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以往的SISO系统方法相比,在保密中断概率低于0.1、合法接收端天线数不少于窃听端时,系统的保密吞吐量可提高1倍以上;即使合法接收端的天线数少于窃听端,只要合法接收端的天线数足够多,SIMO系统的保密吞吐量仍能优于SISO系统。(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灵峰[3](2014)在《LPLC信道检测与估计及其自适应速率传输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电力线通信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网络实现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线路投资小,连接方便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随着通信技术及自适应技术的发展,低压电力线通信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朝着实用化方向前进,已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在380/220V低压电力线上进行信号通信,与高压电力线通信相比有其固有的不利特性,突出表现在信道环境恶劣且时变性大、负载多、线路阻抗小、信号衰减大、发送功率受限、噪声干扰严重等特点,设计一个适用于该信道环境的通信系统是目前低压电力线通信的关键难题。本课题针对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研究相适应的关键通信技术,设计一种自适应速率传输系统来实现可靠、高效的通信。文章通过分析传统2FSK调制解调方法,利用谱估计和时频分析理论实现基于DSTFT解调的2FSK通信系统。根据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对通信系统的影响,研究信道估计方法,提出针对频域解调的基于DSTFT信噪比估计算法,为自适应速率传输系统中的数据最大比合并和等增益合并等方法提供解调参数,提高译码性能。自适应速率传输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CRC检错码、前向纠错码、HARQ技术、数据合并方法以及自适应速率同步调整算法等方面。同时,利用MATLAB搭建自适应速率传输系统模型,仿真分析系统性能。采用TI公司高性能32位定点DSP芯片TMS320F2812作为核心控制平台,软件编程实现LPLC自适应速率传输系统中各个模块的核心算法,包括2FSK调制模块、基于DSTFT的2FSK解调模块、串口收发模块、CRC检错码模块、汉明码编码与解码模块、HARQ反馈控制模块、数据合并模块和收发两端自适应速率同步调整模块等。并设计相应的外围电路,包括发送功放、耦合、谐振滤波和接收信号放大电路等,实现完整的点对点低压电力线通信系统。最后搭建低压电力线通信实验测试平台,通过不同的信道环境,分别测试与分析自适应速率传输系统在不同参数情况下的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所设计的LPLC自适应速率传输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在恶劣的低压电力线信道环境下提高其通信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4-06-01)

戴瑞龙,李波,何婧[4](2011)在《一种具有自适应传输门限的变速率MAC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EEE802.11a是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可支持多种传输模式。然而,标准中并未给出如何在多种传输模式之间自适应切换的方法。基于IEEE802.11a,提出了一种Ad Hoc网络应用中具有自适应传输门限的变速率MAC,即AV-MAC(Variable rate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with Adaptive transmission-threshold)。该算法通过计算发送端所发送的RTS控制帧的接收信噪比,感知信道状态,并依据计算所得的自适应传输门限来判断是否可以发送其后的数据分组。如可以发送该数据分组,发送端将进一步根据接收信噪比选择最佳传输模式,从而优化网络的通过率。利用仿真工具OMNET++4.0对算法进行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AV-MAC可显着提升网络的通过率。(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11年05期)

孙元波,王睿伯,彭宇行[5](2006)在《实时视频流自适应速率传输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视频流自适应速率传输策略ARTS,该策略通过丢包率和网络传输延迟抖动两种参数对发送端输出速率进行动态调整,以达到拥塞控制的目的。实验证明,ARTS是TCP友好的,能够降低丢包率,有效地减少了客户端图像质量的震荡幅度,保持了网络带宽的高使用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06年03期)

自适应变速率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无线通信中基于保密中断的物理层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单发多收(SIMO)窃听信道下使用保密中断概率约束的自适应保密速率方案。利用信道估计与信道的衰落特性分别获得发射端到合法接收端信道(主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与发射端到窃听者信道(窃听信道)的统计CSI。在发射端已知主信道CSI而未知窃听信道CSI的情况下,根据主信道CSI和窃听信道CSI的概率密度函数对保密传输速率进行自适应调整,并根据保密中断的定义确定发射门限,然后在满足保密中断概率约束的条件下实现保密吞吐量的最大化。在准静态瑞利衰减信道条件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以往的SISO系统方法相比,在保密中断概率低于0.1、合法接收端天线数不少于窃听端时,系统的保密吞吐量可提高1倍以上;即使合法接收端的天线数少于窃听端,只要合法接收端的天线数足够多,SIMO系统的保密吞吐量仍能优于SISO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变速率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张灵峰.LPLC自适应速率传输技术的实现[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

[2].钟艺玲,穆鹏程.单发多收无线窃听信道中的自适应保密速率传输方案[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

[3].张灵峰.LPLC信道检测与估计及其自适应速率传输研究与实现[D].福州大学.2014

[4].戴瑞龙,李波,何婧.一种具有自适应传输门限的变速率MAC协议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1

[5].孙元波,王睿伯,彭宇行.实时视频流自适应速率传输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

标签:;  ;  ;  ;  

自适应变速率传输论文-张灵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