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边际产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杂交水稻,边际效应,株叶形态,产量构成
边际产量论文文献综述
吴延寿,熊运华,邱在辉,陈春莲,黄永萍[1](2019)在《双季杂交水稻株型和产量构成的边际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江西省双季稻区域试验品种,通过调节栽插密度在田间分别设置四边、双边、单边和无边际效应4种处理的边际类型种植,收获后考察各处理的株叶形态参数和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两季水稻各品种有效穗数、叶长和穗长均随着边际的减少而呈现下降趋势。近一半早稻品种的株高随着边际的减少而降低,所有早稻品种的叶宽均随着边际的减少略有增加,但晚稻品种的株高和叶宽在不同边际类型中变化差异不大。在早稻大部分品种的双边和单边边际类型中,剑叶角度和叶尖角度均比四边和无边际类型中的角度要小,晚稻在不同边际类型中增减趋势表现不一。穗粒数在早稻季所有品种中均随着边际类型的减少而减少,晚稻只有部分下降。千粒质量在双季稻不同品种和不同边际效应类型中基本保持稳定。综合理论产量,对于穗粒数较多的杂交水稻宜采用本研究中单边边际类型或双边边际类型种植。(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峰[2](2017)在《内蒙古边际地施氮量对能源高粱产量和土壤氮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在提高作物产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合理利用氮肥对促进能源高粱的可持续生产、发展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于2014年和2015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半干旱地区边际地,以甜高粱(Var.GT-8)和生物质高粱(Var.GN-11)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土壤无机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等指标,计算并比较在不同氮素处理下的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土壤表观氮素盈亏量的差异和乙醇转化潜力,探索在边际地种植能源高粱的土壤氮素有效性的规律,为能源高粱在当地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施氮对能源高粱地上部分生物质量有显着性影响。在120kgNhm-2施氮量处理之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能源高粱产量增长迅速。在120kgNhm-2至240kgNhm-2处理之间,能源高粱产量保持稳定。叶片产量占比比较大,为了减少边际地土壤养分损失和提高生物乙醇转化效率,本文建议将能源高粱叶片部分还田。同时在120kgNhm-2处理下能源高粱茎秆可转化的理论乙醇产量可达到2471.2 L/hm2。施氮量对土壤无机氮含量有显着性影响。0-90 cm各个土壤剖面的硝态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着升高,而铵态氮含量保持稳定。同时收获期0-90 cm 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量在120 kg N hm-2-240 kg N hm-2施氮水平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着升高。在240 kg N hm-2处理下GN-11和GT-8最大的硝态氮积累量可达到183.3kg/hm2和115.4kg/hm2。在能源高粱生育时期,各施氮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氮素表现盈亏,且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氮素盈余量显着增加。在五个氮素梯度处理中,120 kg N hm-2处理有助于增加能源高粱产量,减少土壤硝态氮积累并进一步减少氮素损失。在能源高粱的生长季中,氮素的施入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并且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含量与土壤无机氮含量间具有此消彼长的趋势。而施氮量对同一时期的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含量无显着影响。GN-11和GT-8均在开花前期表现出较大的氮素需求量。当施氮量为120kgNhm-2时,拔节期的追肥氮素施用比例超过50%,基肥和开花期的追肥施用比例分别少于20%和30%将会进一步提高能源高粱的产量和减少氮素损失。(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3](2016)在《减产关停低效油气田,让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成为决定产量主要杠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布伦特油价为50元/桶时,我国至少50%产量会发生亏损,这相当于1亿吨产量属于无效或低效产量。如果按盈亏平衡油价进行排序,淘汰掉最差的,哪怕只压缩2.5%产量,企业也可以减少上百亿元的损失。随着国际油价步步走低,业内人士开始关注"短期边际成本(SRMC)"变化,即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总成本的增加量。短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企业》期刊2016年04期)
马宏亮,王秀芳,樊高琼,吴中伟,李金刚[4](2015)在《密度对四川丘陵旱地带状种植小麦群体质量、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四川丘陵旱地"双叁零小麦/玉米"带状种植条件下小麦群体发展与产量构成的变化规律,以当地主推品种川麦42为材料,探讨了60×104、120×104、180×104、240×104和300×104·hm-2种植密度对带状种植小麦不同行间个体、群体发展的影响及其边际效应。结果表明,套作小麦的边行优势主要发生在生育后期;小麦苗期单株分蘖力及拔节期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行间差异不显着;孕穗以后,边行优势明显;各种植密度下均以边行小麦的成穗率、单株成穗数、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也较高,边行产量对群体产量的贡献最大;边行较内行增产的主要原因为有效穗数增加,其次是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在行间差异不显着。180×104·hm-2密度下边行有效穗数基本达到饱和,穗粒数较大,边行和次边行的产量最高,为四川丘陵旱地"双叁零"带状种植小麦最适宜种植密度。(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邹俊林,刘卫国,袁晋,罗玲,蒋涛[5](2015)在《边际效应对带状套作大豆表型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系),以大豆等行距单作和带状单作为对照,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边际效应对大豆表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边际效应对大豆苗期和成熟期植株主茎长、平均节间长产生正向效应,对节数、茎粗、地上部生物量(或茎干重)产生负向效应;受综合边际效应—边际劣势影响,带状套作大豆的有效分枝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均发生负向效应。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大豆植株平均节间长和主茎荚数的边际效应指数(绝对值)大,表型可塑性强;就品种类型而言,无限型大豆较亚有限型和有限型大豆的边际效应指数(绝对值)更大,表型可塑性更强。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的边际效应指数与苗期平均节间长的边际效应指数显着负相关,与苗期地上部生物量及有效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粒数等的边际效应指数显着正相关。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中,玉米收后大豆的边际优势难以弥补与玉米共生期间(苗期)的边际劣势,因此,选用边际效应敏感度低、表型可塑性弱的大豆品种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杨习文,常丽丽,贺德先[6](2015)在《小麦产量与根系的边际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小麦产量、根系主要数量性状和根系活力的边际效应,以黄淮平原麦区不同品质类型的品种(郑麦9023、矮抗58、周麦18和豫麦50)为材料,于2011-2012年度对单株或单茎次生根数、单株根鲜质量、根系活力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产量具有明显的边际效应;不同品种边1行相对于边4行单株次生根数增加0.4%~23.4%,单株根鲜质量增加3.8%~31.4%,根系活力增加2.0%~28.8%。总体而言,供试品种的边1行相对于边4行,Ⅰ蘖和Ⅱ蘖次生根数分别增加13.6%和34.3%,而主茎次生根总数分别是Ⅰ蘖和Ⅱ蘖的1.76倍和1.84倍。可见在所设定的研究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根系主要数量性状与根系活力均存在边际效应,单茎次生根边际效应在分蘖尤其是Ⅱ蘖上表现更为明显;供试品种间以及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系次生根数量、根鲜质量、根系活力等边际效应存在差异。生产上可参考不同品种的边际效应,来选用合理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小麦根系边际效应,以达到最大限度增产目的。(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王宜庆[7](2014)在《齐鲁石化橡胶产销量领跑国内同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刚刚过去的2013年,在国内合成橡胶市场跌宕起伏、众多企业装置开工率不足60%情况下,齐鲁石化橡胶厂生产合成橡胶36.05万吨,超出装置设计能力6万吨,再次成为国内合成橡胶行业的领头羊,且基本实现全产全销。这是该厂橡胶产量连续第4年领跑国内同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4-01-13)
常丽丽,杨习文,贺德先[8](2013)在《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及品质产量的边际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及品质产量的边际效应,以黄淮麦区不同品质类型的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10-2012年度对不同麦行籽粒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和品质产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次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达显着水平,其中边1行、边2行、边3行和边4行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36.79、131.02、129.50、126.58 mg·g-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13.08、91.61、93.55、87.91mg·g-1;不同行次间籽粒淀粉含量差异达显着水平;不同行次间籽粒蛋白质产量和淀粉产量的差异达显着水平,其中,边1行、边2行、边3行和边4行的籽粒蛋白质产量和淀粉产量分别为1 543.3、995.7、987.1、930.9kg·hm-2和6 480.6、4 284.9、4 383.6、4 126.3kg·hm-2,边际效应显着。本研究表明,小麦营养品质和品质产量具有显着的边际效应,生产中可通过改革种植方式、合理选用品种等加以充分利用。(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曹冬梅,方继友,曹丕元[9](2013)在《玉米密植条件下行端边际效应及其对产量结果真实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极早熟和早熟品种适宜栽培密度高,育种和栽培试验中,其行端边际效应对产量结果真实性的影响要比中、晚熟品种大。针对其边际效应表达的特殊性,2010年实施极早熟与偏极早熟5品种、3密度试验,2011年实施极早熟2品种、5密度试验,探讨行端1~5株单株产量的边际效应及其对试验产量结果真实性的影响。试验表明,这种边际效应,随株序号增加而下降,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随行长缩短而增加。5m行长与8m行长相比,边际效应影响相对增加60.0%;小区两端临道,这种影响成倍增加。品种间行端边际效应差异显着。品种间边际效应影响的差异会影响品种间产量差异的真实性。(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王铁固,赵新亮,张怀胜,马娟,陈士林[10](2012)在《玉米产量的边际效应及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的相关性,为选育耐密植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以品比试验中的10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玉米产量边际效应曲线进行拟合,同时对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玉米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的边际效应曲线符合方程Yi=e-ai,t值及Xc2值均未达到显着水平。玉米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出籽率等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相关性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穗行数边际效应指数与玉米产量边际效应指数的相关未达到显着水平。由此可见,在选育耐密植玉米品种时,应注重穗长、穗粗、行粒数、出籽率等性状的边际效应,可不考虑玉米穗行数的边际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2年18期)
边际产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氮素在提高作物产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合理利用氮肥对促进能源高粱的可持续生产、发展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于2014年和2015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半干旱地区边际地,以甜高粱(Var.GT-8)和生物质高粱(Var.GN-11)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土壤无机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等指标,计算并比较在不同氮素处理下的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土壤表观氮素盈亏量的差异和乙醇转化潜力,探索在边际地种植能源高粱的土壤氮素有效性的规律,为能源高粱在当地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施氮对能源高粱地上部分生物质量有显着性影响。在120kgNhm-2施氮量处理之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能源高粱产量增长迅速。在120kgNhm-2至240kgNhm-2处理之间,能源高粱产量保持稳定。叶片产量占比比较大,为了减少边际地土壤养分损失和提高生物乙醇转化效率,本文建议将能源高粱叶片部分还田。同时在120kgNhm-2处理下能源高粱茎秆可转化的理论乙醇产量可达到2471.2 L/hm2。施氮量对土壤无机氮含量有显着性影响。0-90 cm各个土壤剖面的硝态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着升高,而铵态氮含量保持稳定。同时收获期0-90 cm 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量在120 kg N hm-2-240 kg N hm-2施氮水平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着升高。在240 kg N hm-2处理下GN-11和GT-8最大的硝态氮积累量可达到183.3kg/hm2和115.4kg/hm2。在能源高粱生育时期,各施氮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氮素表现盈亏,且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氮素盈余量显着增加。在五个氮素梯度处理中,120 kg N hm-2处理有助于增加能源高粱产量,减少土壤硝态氮积累并进一步减少氮素损失。在能源高粱的生长季中,氮素的施入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并且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含量与土壤无机氮含量间具有此消彼长的趋势。而施氮量对同一时期的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含量无显着影响。GN-11和GT-8均在开花前期表现出较大的氮素需求量。当施氮量为120kgNhm-2时,拔节期的追肥氮素施用比例超过50%,基肥和开花期的追肥施用比例分别少于20%和30%将会进一步提高能源高粱的产量和减少氮素损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边际产量论文参考文献
[1].吴延寿,熊运华,邱在辉,陈春莲,黄永萍.双季杂交水稻株型和产量构成的边际效应[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2].陈峰.内蒙古边际地施氮量对能源高粱产量和土壤氮有效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7
[3]..减产关停低效油气田,让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成为决定产量主要杠杆[J].中国石油企业.2016
[4].马宏亮,王秀芳,樊高琼,吴中伟,李金刚.密度对四川丘陵旱地带状种植小麦群体质量、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5
[5].邹俊林,刘卫国,袁晋,罗玲,蒋涛.边际效应对带状套作大豆表型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
[6].杨习文,常丽丽,贺德先.小麦产量与根系的边际效应[J].西北农业学报.2015
[7].王宜庆.齐鲁石化橡胶产销量领跑国内同行[N].中国石化报.2014
[8].常丽丽,杨习文,贺德先.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及品质产量的边际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13
[9].曹冬梅,方继友,曹丕元.玉米密植条件下行端边际效应及其对产量结果真实性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3
[10].王铁固,赵新亮,张怀胜,马娟,陈士林.玉米产量的边际效应及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