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钥认证论文-叶水勇,汪静,洪海霞,温永亮,罗志丰

公钥认证论文-叶水勇,汪静,洪海霞,温永亮,罗志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钥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远程管理,设备分级,RSA密钥对,公钥认证

公钥认证论文文献综述

叶水勇,汪静,洪海霞,温永亮,罗志丰[1](2019)在《基于公钥认证技术提升设备远程管理安全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在电网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各项业务的优化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渗透到了业务的各个角落,网络和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信息安全的保障也成为了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某地市公司对网络设备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在原有用户名密码+ACL控制管理源主机两种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公钥认证方式,针对不同级别网络设备使用不同密钥,实现密钥的分级管理,提升设备远程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保障网络安全。(本文来源于《国网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陶雅欣[2](2017)在《基于云的低成本RFID公钥认证协议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无线通信中的一种非接触方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同时多目标一起识别或者对高速移动目标进行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运输业、物流业、供应链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作为快速、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和信息识别技术,RFID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前途的识别技术,也是电子识别技术方面最有意义的革命。随着生活中物联网的广泛部署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物品通过RFID技术连接入互联网系统中,随时便捷的对物品进行识别和认证,使得RFID系统中的后端数据库计算和搜索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造成维护成本不断上升,传统RFID系统已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这种新技术的发展要求。而基于云的RFID系统采用按需租用云存储服务的方式,可以节省企业开支、降低系统部署和维护的成本,较好地适应了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因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在基于云的RFID系统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非常严重,不仅传统RFID系统中的安全隐私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不断出现,比如,阅读器形式的多样化,不管是固定的还是移动的阅读器和云数据库之间的通信链路不再安全,提供的云服务也不能完全信任,用户要把存入云数据库中的信息加密放置,这样虽然保证了信息不被窃取泄密但是限制了云数据库对放置其中数据的处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基于云的低成本RFID认证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如下成果: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的低成本RFID公钥认证协议,该协议基于改进形式的NTRU密码算法设计,满足我们要求的低成本标签的需求,并实现标签、阅读器和云数据库叁者之间的相互认证,使系统满足认证性、保密性、不可追踪性、抗拒绝服务攻击、抵抗去同步攻击和防假冒攻击等安全特性。基于BAN逻辑的形式化分析和安全性工具AVISPA的验证表明所设计的协议是安全的。然后,针对协议使用的NTRU算法及低成本的要求,分析了协议在标签上实现时的耗费资源情况。对NTRU算法中最耗费资源的星乘运算中的工作密钥随机多项式提出了一种改进表示形式,并对改进后的NTRU算法硬件实现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的设计满足低成本的要求,且是可实施的,与类似的已有认证方案对比,该方案在安全性、部署成本、实时认证和标签实现复杂度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汤鹏志,刘启文,左黎明,陈仁群[3](2016)在《基于自证明公钥认证的安全高效在线/离线签密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证明公钥密码体制,提出一种适用于物联网通信的高效在线/离线签密方案,以解决物联网中因信息在不安全信道上传输而被窃取或篡改的问题。运用随机预言机模型,在适应性选择身份和消息攻击下,证明了新方案的密文是语义安全的,并且签密是存在性不可伪造的。由于新方案无双线性对运算,比现有的在线/离线签密方案更高效。同时,新方案具有可公开验证性以及无密钥托管等优点。(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6年04期)

马安君,朱江,李方伟[4](2013)在《基于身份的组合公钥认证体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叁大主要的认证体制PKI,IBE和CPK中,基于身份标识的组合公钥体制CPK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解决了大规模认证中密钥管理、离线验证和跨域认证等难题。首先,介绍CPK算法原理;其次,详细分析CPK的体系结构、密钥产生、密钥分发和管理、密钥存储以及密钥更新等问题;再次,对CPK各版本的演进进行介绍;最后,指出CPK有自身的优势应用,其主要运用于身份认证、离线认证、多域和跨域认证。总之,CPK作为一项推动我国信息安全发展的核心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期刊2013年05期)

薛锋,汪定,王立萍[5](2011)在《一种基于公钥认证可恢复的半脆弱水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一种基于公钥认证可恢复的半脆弱性水印新算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信息提取,得到水印图像;然后对原始图像和水印图像分块,并将经公钥加密后的各原始图像块的Hash值填充到相应水印图像块的最低位;接着对水印块进行置乱和嵌入。在图像检测时,能够对图像的篡改区域进行精确的检测与定位,并有效恢复出篡改区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安全》期刊2011年04期)

邵春雨,苏锦海[6](2011)在《基于组合公钥的用户公钥认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组合公钥算法中的共谋攻击问题及用户私钥托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组合公钥的用户公钥认证算法。其中,密钥管理中心生成用户的签名公私钥矩阵,用户随机生成自己的公私钥对,密钥管理中心使用用户的签名私钥对用户的公钥进行签名。理论分析证明,该算法使用签名私钥矩阵代替单个的签名私钥,从而扩大了签名私钥的空间,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连慧娟,唐俊华[7](2010)在《基于公钥认证的P2P多点数据传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多点数据传输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广泛应用于各种P2P网络中。随着网络资源的共享越来越被强化,由于对等网络缺乏集中化的管理,安全性难以保证,多点数据传输系统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P2P网络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公钥认证模式来识别用户身份,并实现了一个多点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文件分块下载、即时聊天及音频/视频服务等常见应用。(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期刊2010年11期)

刘玉坤,张浩军[8](2009)在《基于模型检测的NS公钥认证协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型检测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模态逻辑、模型检测算法及其空间效率的改进。以NS认证协议的模型形式化与分析为例,对模型检测的思想进行说明,并利用惰性语言Haskell实现了上述模型形式化与分析,并成功找到了中间人攻击序列。(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09年02期)

汪燕妮,任新华[9](2008)在《3G与B3G系统中公钥认证鉴别机制的仿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法,利用OPNET Modeler更精确地模拟了公钥认证鉴别机制,以测量其在3G和B3G(Beyond 3G)环境下的实际性能。实验工作的重点是从协议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把注意力放在握手响应时间上,同时为该安全机制寻找改进的空间。本实验将为SSL AKA机制的可行性分析提供更加严谨及全面的实验数据,并量化该机制中会话恢复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S1期)

汪燕妮[10](2008)在《3G与B3G系统中公钥认证鉴别的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3G和B3G(Beyond 3G)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电话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支持IP的全方位用途的设备,它的发展对其运行网络的安全机制、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SL身份鉴别与密钥协商(AKA)机制和公钥基础设施相结合能够提高移动设备的安全性能,成为目前国内外移动数字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已经开始的研究工作将身份鉴别看作是一种高层的服务,与低层的技术无关,但是,这种身份鉴别机制仍然缺乏全面的实验数据的支持。本文利用OPNET Modeler仿真环境,通过对SSL AKA安全机制的精确模拟实验,对其在3G和B3G环境下实际性能进行了测量和分析。本项研究的重点是研究SSL AKA的协议结构、机制和流程的仿真实现,并对其实现过程中握手响应时间和网络负载影响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研究了SSLAKA协商中的消息包,设计了SSL AKA自定义应用,并仿真了用于测试的UMTS网络。实验结果显示,在无线系统中实施基于SSL的身份鉴别机制在时间性能上的提高是可行的,该安全机制的实施能为网络运营商提供必要的灵活性,并为终端用户提供更高级别的可信度。实验结果还显示,会话恢复能极大地提高协议的握手性能,可以利用它来进一步优化SSL AKA安全机制。(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公钥认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无线通信中的一种非接触方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同时多目标一起识别或者对高速移动目标进行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运输业、物流业、供应链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作为快速、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和信息识别技术,RFID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前途的识别技术,也是电子识别技术方面最有意义的革命。随着生活中物联网的广泛部署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物品通过RFID技术连接入互联网系统中,随时便捷的对物品进行识别和认证,使得RFID系统中的后端数据库计算和搜索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造成维护成本不断上升,传统RFID系统已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这种新技术的发展要求。而基于云的RFID系统采用按需租用云存储服务的方式,可以节省企业开支、降低系统部署和维护的成本,较好地适应了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因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在基于云的RFID系统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非常严重,不仅传统RFID系统中的安全隐私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不断出现,比如,阅读器形式的多样化,不管是固定的还是移动的阅读器和云数据库之间的通信链路不再安全,提供的云服务也不能完全信任,用户要把存入云数据库中的信息加密放置,这样虽然保证了信息不被窃取泄密但是限制了云数据库对放置其中数据的处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基于云的低成本RFID认证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如下成果: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的低成本RFID公钥认证协议,该协议基于改进形式的NTRU密码算法设计,满足我们要求的低成本标签的需求,并实现标签、阅读器和云数据库叁者之间的相互认证,使系统满足认证性、保密性、不可追踪性、抗拒绝服务攻击、抵抗去同步攻击和防假冒攻击等安全特性。基于BAN逻辑的形式化分析和安全性工具AVISPA的验证表明所设计的协议是安全的。然后,针对协议使用的NTRU算法及低成本的要求,分析了协议在标签上实现时的耗费资源情况。对NTRU算法中最耗费资源的星乘运算中的工作密钥随机多项式提出了一种改进表示形式,并对改进后的NTRU算法硬件实现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的设计满足低成本的要求,且是可实施的,与类似的已有认证方案对比,该方案在安全性、部署成本、实时认证和标签实现复杂度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钥认证论文参考文献

[1].叶水勇,汪静,洪海霞,温永亮,罗志丰.基于公钥认证技术提升设备远程管理安全性探究[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9

[2].陶雅欣.基于云的低成本RFID公钥认证协议的设计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3].汤鹏志,刘启文,左黎明,陈仁群.基于自证明公钥认证的安全高效在线/离线签密方案[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

[4].马安君,朱江,李方伟.基于身份的组合公钥认证体制[J].数字通信.2013

[5].薛锋,汪定,王立萍.一种基于公钥认证可恢复的半脆弱水印算法[J].计算机安全.2011

[6].邵春雨,苏锦海.基于组合公钥的用户公钥认证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1

[7].连慧娟,唐俊华.基于公钥认证的P2P多点数据传输系统[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

[8].刘玉坤,张浩军.基于模型检测的NS公钥认证协议分析[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

[9].汪燕妮,任新华.3G与B3G系统中公钥认证鉴别机制的仿真实现[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

[10].汪燕妮.3G与B3G系统中公钥认证鉴别的性能评估[D].太原理工大学.2008

标签:;  ;  ;  ;  

公钥认证论文-叶水勇,汪静,洪海霞,温永亮,罗志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