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美学思想论文-王冉

小说美学思想论文-王冉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说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圣叹,小说美学,儒释道思想

小说美学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冉[1](2018)在《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形成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圣叹的小说美学思想在中国小说美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且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儒释道思想在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中的体现,分析儒释道思想对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影响以及金圣叹对儒释道思想的融合与超越,从而探究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形成渊源。(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8年11期)

王冉,翟燕丹[2](2015)在《新时期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研究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研究观点可谓百家争鸣,成果层出不穷。通过对这些观点和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主要分四个方面述评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集中展现目前其美学思想的研究状况。并强调要在立足金圣叹所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基础上,多角度地探索其小说美学思想研究应继续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5年08期)

王天桥[3](2013)在《中国当代作家小说美学思想研究的一种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如果把中外小说史作个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样几个基本事实。一是中国现代小说是在西方小说理念和实践的影响下起步的,尽管其成长离不开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因子的作用。其次,我们还会看到,中国小说理论的原创性和丰富性与西方小说理论有着巨大的差距,尽管中国古典小说美学的独特魅力无可替代。叁是无论中外,小说美学理论的发展程度与小说创作实绩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点易引起误解。需指出的是,这不是(本文来源于《创作与评论》期刊2013年22期)

王天桥[4](2013)在《中国当代作家小说美学思想研究(1978-2013)》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小说美学发展史上,对于小说理论建设,小说家们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中国现代小说家对于小说美学的建设,也取得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当代小说家的小说美学思想,却未能给予充分的关注。这与中国许多当代作家在小说美学思想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求得的巨大成绩极不相称。作家们在自己丰厚的创作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建构,无论是对于文学创作的发展还是对于文学理论建设和文学批评都有着重要意义。从这种意义上说,学术界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小说美学思想的普遍轻视或忽视不能不令人惋惜。鉴于此,本论文试从这一维度做出一些努力。首先,以在小说理论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几位当代小说家为中心,对当代作家的小说美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考察,以弥补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对此方面内容忽视造成的不足。其次,以小说家的小说美学思想为切入点,重新审视中国当代小说家及其创作活动,从而对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小说作品作出新的评价,拓展当代小说研究的空间。第叁,在理论与创作之间复杂关系的详细考察中进一步探索文学规律,以古今中外的小说理论为参照,对如何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小说美学理论进行积极探究。具体研究工作中采取的是重点个案研究与群体综论相结合的方式,在突出主要成就的同时适当兼顾其他一些作家的有益思考,力求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当代作家在小说美学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考虑到小说美学的复杂性,为了便于视角的相对统一,论文主要从小说本质观、小说创作美学、小说批评美学的维度,对当代作家的小说美学思想进行考察。由于“现实”观对于作家小说思想的重要影响作用,特把其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微观视角。小说创作美学思想,主要从故事、人物、语言、结构、风格等小说基本要素方面入手,但又不仅限于此,也根据每一作家小说美学思想的独特性做了适当调整。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七个章节。前六章依次对汪曾祺、王蒙、残雪、王安忆、莫言、阎连科等几位作家进行重点研究,因为比较而言他们在小说美学思想方面他们作出的成绩更为显着。后面一章从作家群体的维度对当代作家的小说美学思想进行了整体的考察,群体内部既注意共同美学倾向,又对作家的个体差异给予必要的关注。第一章从现实观与传统两个向度论述的汪曾祺的小说美学思想,重点关注其在小说语言美学、结构美学、风格美学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汪曾祺在小说批评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同样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作出不小贡献。第二章对王蒙在新时期以来小说美学思想上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给予充分肯定。王蒙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提出不少挑战,他认为文学更是对生活的“发现”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于是,写人的内心世界、写人的心理感受,为了“发展”生活而虚构和想象,都逐渐具备了合法性。从而为小说艺术的多元探索开辟道路。第叁章主要论述了残雪的“新实验小说”主张。她在对人的潜意识世界“深层现实”的洞见中,寻觅到自己通达小说艺术至境的幽秘之径。残雪把对这个“深层现实”世界的探索完全等同于对于艺术世界的探索。她不去过多考虑什么是小说的艺术,而是凭着内心中那股盲动力量的牵引,通过“自动书写”的运作方式,抵达她自己心目中的艺术至境。第四章论述的是王安忆的“心灵世界”小说观。她小说“现实”观,可以概括为“材料与建筑”的关系。她质疑小说旨在“反映真实”的说法,认为小说必然是虚构的,它以现实逻辑为手段,最终的目标是完成非现实的艺术世界或说“心灵世界”的建构。于是,王安忆从不避谈小说的“物质性”、“技术性”等操作层面的东西。第五章是莫言的“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主张。他的小说“现实”观在两个基本面上展开,即“向后”的历史想象与“直面”的现实书写,而统一秉持的是一种民间化的视角。为了适应这一基本艺术定位,他还进一步提出“个性化写作”主张、“气味小说”概念,且从故事、人物、语言、结构等方面使得自己更接近心目中的小说理想。第六章主要论述了阎连科的“神实主义”小说主张。小说“真实”观是他批判传统现实主义的突破口,也是他小说主张的基石。他认为,现实中的一些“真实”被遮蔽了,也有一些“真实”常被误以为是虚假的。阎连科的小说美学思想主要是从以上两个常被忽略的“真实”向度展开。而在实际写作中,他倾向于把这两个层面的“真实”拧到一起。于是,他进一步在内真实主导内因果进而推进小说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神实主义”小说主张。从“神”到“实”是其小说美学的最终指向,对于真实的追求仍是他艺术探索的底线。第七章是作家群体小说美学思想的综论,主要包括“寻根作家”、“先锋作家”、“新写实作家”、“女性主义作家”以及道德理想主义的坚守者张炜和张承志。结论部分主要梳理了当代小说要素观念的变化历程,论述了小说现实观的变化与小说美学思想演进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当代小说美学思想作出了概括性评价,且对中国当代小说美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及小说理论建设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5-20)

董英飞[5](2013)在《罗杰·弗莱的美学思想对伍尔夫小说美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叶,英国小说艺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其实验性、创造性和现代性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在这一时期,英国文坛涌现了詹姆斯、康拉德、劳伦斯、乔伊斯和伍尔夫等现代主义小说名家。其中,作为意识流小说倡导人之一的伍尔夫,在传统小说举步维艰之际,承担起对英语小说的重建工作。她义无反顾地在文学批评与文学实践领域革故鼎新,使英国小说在形式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无论在小说理念还是小说创作上,伍尔夫都体现出独标一格的审美气质。她的这种独特审美品质的形成,不仅归功于她孜孜矻矻实验与创新,还得力于她受到“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核心成员罗杰·弗莱的影响。罗杰·弗莱是20世纪英国现代艺术批评家、美学家和画家。他不仅为英国引进了“后印象主义”美术,更新了英国公众的绘画理念,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概括而言,弗莱的美学思想可以归纳为“有意味的形式”论、“两种生活”论和“形式序列”论。他在美术领域对于作品形式的关注,启发了伍尔夫的小说理念与创作实践。通过研读伍尔夫的日记、书信、随笔、文学作品以及她专门为弗莱而作的《罗杰·弗莱传》,不难发现她对弗莱的推崇,对他形式主义美学思想的接受。在小说理念方面,伍尔夫对传统题材的拒斥与对形式因素的重视与弗莱的“有意味的形式”论暗合,她的“内在真实”观与弗莱的“两种生活”论相近,她在小说结构方面的探索与弗莱的“形式序列”论相呼应。不仅如此,伍尔夫在小说实践方面也体现出弗莱美学思想的核心。在早期创作的《蓝与绿》、《一间闹鬼的屋子》中,不难看出她正努力尝试将“后印象主义”绘画理念贯彻于文学创作中;在《墙上的斑点》与《到灯塔去》中,折射出她的“内在真实”观与弗莱“两种生活”论的趋同;在《达罗卫夫人》与《海浪》中,体现了弗莱的“形式序列”论对她设计小说结构上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弗莱的美学思想是伍尔夫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道路上的重要辅助,给她的现代主义小说在世界文坛占据一席之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也为她独特美学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艺术底蕴。(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3-03-11)

李志勇[6](2012)在《鲁迅文学奖获奖中短篇小说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最高荣誉文学奖之一的鲁迅文学奖从1995年设立到现在已历经五届,历史虽然不长,但获奖中短篇小说已有54篇,它们共同编织成一张幕布,比较全面地反映着中国社会在1995年到2009年这段时间的变迁情况。本文主要从两个层面来研究鲁迅文学奖,一是制度层面,二是作品本身。就鲁迅文学奖作为一种文学制度来讲,其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评奖标准笼统模糊,与茅盾文学奖评奖标准大同小异;颁奖时间、地点多变以及评奖经费来源社会化等问题都体现出奖项建设的不完善;官员获奖、评委获奖等现象使得拥有政治、民间双重身份的主办方受到质疑,因此也影响了奖项的公正性、权威性,使其社会建构意义大打折扣,即便如此,其对文学自身和社会的影响仍是值得去关注。对获奖作品进行美学思想研究时,本文联系了时代背景,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城乡的逐渐融合使得城乡关系复杂化,这也成为中国近20年来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不得不说这是鲁迅文学奖关注底层小人物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乡村人的关注。而在理论界,接受美学早已把读者纳入了论述中心,提出书写文学史的新范式,文学史即是文学的影响史、接受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一理论凸显了文学的社会实践性,而随着文化研究的兴盛,文艺美学从主体性美学转向到主体间性美学,并且具有走向文化批判的趋势。在这一理论背景下,本文认为主体间性的美学思想不仅应在人与审美对象之间体现,更是文学参与社会建构的指导思想,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建构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而这也应是文学即人学的应有之义。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体现了这一点,它在继承传统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同时,有了更多反思,预设了人的主体性,底层不光是主体性被建构的对象,他们本身就具有主体性,但是一种未完成的主体性,作品通过对乡村人、残疾人、女性、公务员、军人等的书写让“他们”得以在作品中“发声”,并保持着随时与“读者”“对话”的姿态,而这里的读者不仅限于文艺圈的读者,而是一种“大读者”,他们也是乡村人、残疾人、女性、公务员、军人自身,使得他们通过对话走向主体间性关系。鲁迅文学奖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是“文学”实现自身“人学”意义的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2-04-01)

郭雅靖[7](2012)在《苏珊·桑塔格小说美学特征及其批评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珊·桑塔格是当代美国最受人瞩目的文论家之一。在西方文坛中她有着文学评论家、小说家、电影剧作家、导演、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在哲学、文化、文学、摄影、戏剧、政治等她所涉猎之处,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桑塔格的文艺思想在她个人的成就中占很大的比重,一直是文艺界研究的重点。但历来研究者将她的小说创作放在一个次要的地位。事实上,她的四部长篇小说与一部短篇小说集应该与她的理论作一番相互观照,她的小说作品有着独特的深刻意义。本论文以桑塔格小说为研究重点,从其叙事的形式特点进行分析,她小说的叙事特色折射出桑塔格的艺术思想和时代思潮对其创作的影响;并结合桑塔格自己的文艺思想对她的小说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作品与时代思潮的关系。从而以美学的角度评价桑塔格的小说,并且客观、全面地理解她隐含于小说叙述中的批评思想。(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2-03-29)

金雅[8](2010)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探索——论姚雪垠的小说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姚雪垠以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成就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不能被忽略的重要作家,而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的小说家(姚雪垠曾在高校讲授过四年小说原理的课程)。他通过创作实践、书信、讲学等多种方式,在创作和理论两方面自觉探讨"小说艺术技巧"与"若干美学问题",形成了自己探索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小说美学思想。(本文来源于《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8-01)

刘继平[9](2009)在《但明伦的小说创作技法论——但明伦小说美学思想初探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但明伦生平事迹简介但明伦(1782—1855),字天叙,号云湖,贵州广顺州(今长顺县)人,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为长顺县(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09年12期)

刘继平[10](2009)在《论《聊斋志异新评》中但明伦的小说人物刻画——但明伦小说美学思想初探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但明伦的《聊斋志异新评》,从叁个方面对其小说人物刻画特点进行了论述,同时纵向比较了各小说美学家在人物刻画方面的不同,突出但明伦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慧眼独到之处。(本文来源于《魅力中国》期刊2009年15期)

小说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研究观点可谓百家争鸣,成果层出不穷。通过对这些观点和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主要分四个方面述评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集中展现目前其美学思想的研究状况。并强调要在立足金圣叹所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基础上,多角度地探索其小说美学思想研究应继续努力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说美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冉.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形成渊源[J].文学教育(上).2018

[2].王冉,翟燕丹.新时期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研究述探[J].艺术品鉴.2015

[3].王天桥.中国当代作家小说美学思想研究的一种构想[J].创作与评论.2013

[4].王天桥.中国当代作家小说美学思想研究(1978-2013)[D].南京大学.2013

[5].董英飞.罗杰·弗莱的美学思想对伍尔夫小说美学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

[6].李志勇.鲁迅文学奖获奖中短篇小说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

[7].郭雅靖.苏珊·桑塔格小说美学特征及其批评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8].金雅.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探索——论姚雪垠的小说美学思想[C].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2010

[9].刘继平.但明伦的小说创作技法论——但明伦小说美学思想初探之一[J].山花.2009

[10].刘继平.论《聊斋志异新评》中但明伦的小说人物刻画——但明伦小说美学思想初探之一[J].魅力中国.2009

标签:;  ;  ;  

小说美学思想论文-王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