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万新建,关峰,张景云,石博,黄长林,张会国,黄国东[1](2021)在《1份江西地方优异冬瓜种质资源的发现》文中认为产量是冬瓜育种永恒的研究目标,也是判别冬瓜种质资源优劣性的重要衡量标准。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第一调查队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许湾镇下陈村发现了一份大果型冬瓜种质资源,命名为下陈冬瓜,编号为P361027042。下陈冬瓜瓜形长圆筒形,蜡粉厚,微棱,肉质致密,品质优良;瓜纵径约为151.25cm,瓜横径为39.17cm,瓜肉厚为12.5cm,单瓜重可达80~100kg;维生素C含量为311.7mg/k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511.8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87mg/g,粗纤维含量为1.4%,干物质含量为4.05%,钾含量为1.78mg/kg,钠含量为5.34mg/kg,果肉硬度5.22kg/cm2,每667m2产量9500~12000kg,下陈冬瓜的发现为创制高产冬瓜新品种提供了优异亲本材料。
敖清艳,匡成兵,杨建,张建军,唐祖君[2](2021)在《四川省冬瓜育种现状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冬瓜产量高、耐贮存,具有消暑散热药用功效,不仅是盛夏季节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蔬菜,还可用于加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就冬瓜育种研究、生产及品种推广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以期为四川省冬瓜育种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弭宝彬,谢玲玲,肖伟,戴雄泽,张竹青,汪端华,周火强[3](2021)在《冬瓜果实与种子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单果质量通径分析》文中提出以冬瓜父本材料‘zx-15’和母本材料‘zx-101’杂交获得F1代,F1自交获得F2群体,对F2群体的果实及种子的11个性状进行遗传规律分析,并对单果质量影响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蜡粉有无、种子有棱无棱和种皮光滑对多毛均受单一显性基因控制;单果质量、果实长、果实横径、果肉厚度、果肉硬度、果皮颜色、空腔大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为数量性状,其中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符合PG-ADI遗传模型,果肉厚度的最佳遗传模型为MX2-ADI-ADI,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空腔大小的最佳遗传模型为MX2-ADI-AD,果皮颜色的最佳遗传模型为2MG-A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空腔大小和果皮颜色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而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大。采用逐步回归建立了冬瓜单果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方程,通径分析表明果实长和果实横径为影响冬瓜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直接影响和相互间接影响作用相当。
王敏,刘文睿,何晓明,江彪,林毓娥,谢大森,彭庆务[4](2021)在《节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文中指出【目的】广泛收集节瓜种质资源并进行综合鉴评,为创新节瓜种质、培育新品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调查节瓜整个生育期12个主要农艺性状,检测商品瓜维生素C、总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利用大田和人工接种相结合方法进行抗枯萎病和疫病性调查。【结果】收集的87份节瓜种质资源在瓜形、果皮颜色、雌性、抗病性、营养品质方面差异较大。20份早熟节瓜种质的平均Vc含量0.47 g/kg、总酸含量1.198 g/kg、可溶性总糖含量2.68%、糖酸比2.27、TSS含量5.08%。获得兼具强雌性、优质和抗性强的种质3份(15号、72号和76号),其中76号种质抗枯萎病病情指数为37.67,达到中抗水平,商品瓜瓜长16.5 cm,横径6.3 cm,肉厚1.4 cm,瓜形指数2.6,单瓜质量0.51 kg,植株第1雌花节位为6.1,主蔓30节内分枝率13.6%,雌花率73.4%。【结论】获得早熟节瓜种质20份,其中果皮偏黑色种质3份、雌花率大于70%的种质3份、抗枯萎病强的种质13份,营养品质较好的种质9份。利用76号选育的粤宝节瓜丰产性好、品种优良、抗性强,推广前景广阔。
胡阳,蔡美仲,梁红艳,邱文兵,徐清华,李平[5](2021)在《冬瓜育种基础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冬瓜育种的相关基础研究进展,包括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抗病性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组测序和主要性状研究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冬瓜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为今后冬瓜育种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孙飘云,闫晋强,刘文睿,谢大森,何晓明,王敏,彭庆务,江彪[6](2021)在《冬瓜子房与果实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墨宝冬瓜和7个冬瓜高代自交系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的子房长、子房横径、成熟瓜长和成熟瓜横径4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揭示冬瓜子房与成熟果实的遗传相关性,为根据子房大小预测成熟果实大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子房长与成熟瓜长呈正相关且达极显着水平,与成熟瓜横径呈显着正相关。该研究为冬瓜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魏凯[7](2020)在《番茄果实重量主效QTL qFW9.1的初步定位》文中认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蔬菜作物。高产是重要育种目标之一,而果实重量是单株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果实重量是一个数量性状,由多个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控制。这些果实重量QTL的显隐性和表型变异贡献率各不相同。主效QTL可以贡献较大的果实重量变异。显性QTL相较于隐性QTL而言,在杂合植株中也可以使果实变大。因此,定位显性主效果实重量QTL对于番茄产量杂种优势育种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番茄作为浆果类果实的模式植物,对于番茄果实重量QTL的研究对于其它作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研究利用加工番茄‘Heinz1706’和樱桃番茄‘VFNT Cherry’组配的F2群体进行QTL-seq和单标记分析,检测出10个果实重量相关QTL位点,并且通过交换单株后代鉴定将其中表型变异贡献率最高的位点qtl for fruit weight 9.1(qFW9.1)进行了进一步定位。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本试验所用两个亲本中,‘Heinz1706’果实重量较大平均单果重量为43.6 g、‘VFNT Cherry’果实重量较小平均单果重量为19.5 g。杂交后代F1平均果实重量为45.2 g出现超亲现象,表现出杂种优势。F2群体果实重量呈现连续性变化近似正态分布。2.根据F2群体果实重量构建两个QTL-seq混池:大果池、小果池。利用上述两个混池进行QTL-seq和单标记分析。最终鉴定出果实重量相关QTL位点10个:qFW1.1、qFW2.1、qFW3.1、qFW5.1、qFW5.2、qFW6.1、qFW7.1、qFW8.1、qFW9.1、qFW10.1。上述10个位点的表型变异贡献率介于2.55%至12.19%之间,其中qFW5.1最低,qFW9.1最高;这10个位点的大果等位基因分别来自于两个亲本,qFW2.1、qFW5.1、qFW7.1、qFW8.1、qFW9.1的大果等位基因来自‘Heinz1706’,qFW1.1、qFW3.1、qFW5.2、qFW6.1和qFW10.1的大果等位基因来自‘VFNT Cherry’;这些位点的大果等位基因对于小果等位基因根据由d/a值可分为三种:qFW1.1、qFW5.1和qFW6.1的大果等位基因为超显性,qFW2.1、qFW5.1、qFW7.1、qFW8.1、qFW9.1的为部分显性,qFW3.1和qFW10.1的为部分隐性。3.根据QTL-seq结果和单标记分析结果,我们利用交换单株后代鉴定的方法将qFW9.1位点的定位区间缩小到了4.5 Mb。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在‘Heinz1706’和‘VFNT Cherry’组配的F2群体中共检测到10个果实重量相关QTL。它们的大果等位基因大多数为超显性和部分显性,并且来源各不相同。因此F1代聚合了来自双亲的超显性和部分显性位点的大果等位基因是其呈现杂种优势的原因。同时利用交换单株后代鉴定将表型变异贡献率最高的位点qFW9.1定位区间缩小到4.5 Mb,为其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姚金晓,杨飞[8](2018)在《中国节瓜的研究现状及建议》文中研究说明主要简单概述了节瓜的育种方法、节瓜的抗枯萎病、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栽培技术,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姚金晓,杨飞,王国华,吴菊,吴国泉[9](2016)在《冬瓜若干植株性状在F1代中的遗传表现》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冬瓜植株性状在F1代中的遗传表现与规律,为冬瓜目标性状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类型冬瓜品种LCDG、F0060、SNKY和XSBN为亲本,进行不包括正反交在内的双列杂交,配制6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植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冬瓜F1代茎粗、株高、叶面积、节间长、第一雄花节位及第一雌花节位6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指数平均值分别为95.38%、111.64%、93.36%、107.52%、72.48%和62.00%;株高、叶面积、第一雄花节位和第一雌花节位的平均变异系数大于10.00%,其中第一雌花节位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为21.82%。【结论】冬瓜F1代中,株高、叶面积、第一雄花节位和第一雌花节位具有丰富的遗传潜力,株高极易出现超高亲杂种优势,第一雌花节位较易出现超低亲个体,冬瓜育种过程中从早期世代起即可对这些性状进行目标选择。
杨明凯[10](2012)在《大葱杂交后代主要品质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选用了主要性状差异较大的8个大葱品种为材料,按照完全双列杂交法配置成28个组合,对获得的F1代及亲本材料进行了调查。利用所获得的数据分析了大葱6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亲本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遗传相关性。试验结论如下:试验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多表现较强的正向杂种优势,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和香辛油含量在F1代大都表现为负向杂种优势,干物质含量杂种优势表现较为广泛。香辛油含量在F1代大都表现为负向杂种优势,即趋向于辛辣味减少,因此应根据育种目标来选择亲本。对于脱水加工品种,需较强辛辣味,宜选择香辛油含量高的材料作亲本,对于鲜食品种,则需具甜味、辛辣味轻,则双亲中应至少有一个香辛油含量较低。配合力分析表明,在分析的6个性状中,亲本6和7均具的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是比较好的杂交育种材料。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易产生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含量之间相关非常显着,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除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着相关外,与其他性状相关性均不显着,香辛油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着相关外,与其他性状含量相关性不显着。干物质含量显性效应要比加性效应重要,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早期世代选择效果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加性效应要比显性效应重要,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早期世代选择效果较好。游离氨基酸含量和香辛油含量显性效应比较重要,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低,早期世代选择效果小,而尽可能以系统选择为好。可溶性蛋白显性效应比较重要,狭义遗传力低而广义遗传力高,则非加性基因在总基因方差中所占比重较大,其后代稳定性差。后代该性状在早期选择效果不大。
二、冬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份江西地方优异冬瓜种质资源的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现过程 |
2 特征特性 |
2.1 P361027042的主要农艺性状 |
2.2 品质性状分析 |
3 P361027042栽培技术要点 |
4 讨论 |
(2)四川省冬瓜育种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冬瓜育种现状及思考 |
1.1 国内外冬瓜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
1.2 冬瓜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
1.3 冬瓜抗病性研究 |
1.4 冬瓜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概况及思考 |
1.5 冬瓜营养品质研究思考 |
2 冬瓜生产现状及思考 |
2.1 冬瓜生产概况 |
2.2 冬瓜育种研发方向思考 |
3 品种推广的思考 |
3.1 新品种突破性问题 |
3.2 育种和市场关系 |
(3)冬瓜果实与种子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单果质量通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测定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世代果实性状分析 |
2.2 遗传规律分析 |
2.3 遗传参数估计 |
2.4 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
3 讨论 |
3.1 冬瓜种子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
3.2 冬瓜果实性状遗传规律及通径分析 |
(4)节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
1.2.2 苗期抗枯萎病和疫病鉴定 |
1.2.3 营养品质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87份节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
2.1.1 商品瓜果实形状 |
2.1.2 瓜皮颜色、光泽及棱沟 |
2.1.3 熟性及强雌性 |
2.2 节瓜种质资源抗病性调查结果 |
2.3 节瓜种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结果 |
2.4 部分节瓜种质资源的评价 |
2.5 粤宝节瓜的选育 |
3 讨论 |
4 结论 |
(5)冬瓜育种基础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遗传多样性研究 |
2 抗病性研究 |
3 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组测序 |
4 果皮颜色及蜡粉研究 |
4.1 冬瓜果皮颜色研究 |
4.2 节瓜果皮颜色研究 |
5 其他农艺性状研究 |
6 存在问题及展望 |
(6)冬瓜子房与果实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调查方法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样本数据正态性检验 |
2.2 不同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2.3 成熟瓜长(y1)及成熟瓜横径(y2)的多元回归分析 |
2.3.1 成熟瓜长(y1)的多元回归分析。 |
2.3.2 成熟瓜横径(y2)的多元回归分析。 |
2.4 遗传通径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7)番茄果实重量主效QTL qFW9.1的初步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主要农作物果实大小研究进展 |
1.1.1 颖果果实大小研究进展 |
1.1.2 浆果果实大小研究进展 |
1.1.3 瓠果果实大小研究进展 |
1.1.4 其它类型果实大小研究进展 |
1.2 番茄果实重量研究的意义 |
1.3 番茄果实发育的特点 |
1.4 番茄果实重量研究进展 |
1.4.1 番茄果实重量QTL研究进展 |
1.4.2 番茄果实重量基因研究进展 |
1.5 QTL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
1.5.1 QTL定位的标记 |
1.5.2 QTL定位作图群体 |
1.5.3 QTL定位统计分析方法 |
1.5.4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定位方法 |
1.6 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目的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果实重量的调查 |
2.2.2 番茄植株DNA的提取 |
2.2.3 番茄幼苗DNA的提取 |
2.2.4 DNA混池测序 |
2.2.5 重测序数据处理 |
2.2.6 分子标记的开发 |
2.2.7 PCR扩增及电泳检测 |
2.2.8 基因型与表型数据的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F_2群体果实重量的遗传分析 |
3.2 F_2群体的QTL-seq分析 |
3.3 F_2群体的单标记分析 |
3.4 qFW9.1位点的初步定位 |
3.5 qFW9.1位点定位区间内编码基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中国节瓜的研究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节瓜育种方法 |
2 节瓜农艺性状研究 |
3 节瓜抗病研究 |
4 节瓜基因辅助育种 |
5 节瓜强雌系 |
6 节瓜栽培技术 |
7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
7.1 种质资源材料的收集与鉴定 |
7.2 节瓜病害研究不够深入 |
7.3 节瓜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 |
(9)冬瓜若干植株性状在F1代中的遗传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杂交组合配制 |
1.2.2 植株性状测定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冬瓜F1代茎粗的遗传特点 |
2.2 冬瓜F1代株高的遗传特点 |
2.3 冬瓜F1代叶面积的遗传特点 |
2.4 冬瓜F1代节间长的遗传特点 |
2.5 冬瓜F1代第一雄花节位的遗传特点 |
2.6 冬瓜F1代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特点 |
3 讨论 |
4 结论 |
(10)大葱杂交后代主要品质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大葱的品种类型及营养成分 |
1.1.1 长葱白类型 |
1.1.2 短葱白类型 |
1.1.3 大葱营养成分 |
1.2 蔬菜品质的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蔬菜品质的概念 |
1.2.2 蔬菜作物品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 大葱遗传相关研究 |
1.3.1 大葱杂交育种研究 |
1.3.2 大葱遗传特性研究 |
1.4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 |
1.4.1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 |
1.5 数量性状在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
1.5.1 统计分析在数量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
1.5.2 数量性状分析在育种上的应用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2.3.1 方差分析 |
2.3.2 杂种优势分析 |
2.3.3 配合力分析 |
2.3.4 遗传相关系数和遗传力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
3.1.1 干物质含量杂种优势分析 |
3.1.2 可溶性固形物杂种优势分析 |
3.1.3 香辛油含量杂种优势分析 |
3.1.4 可溶性蛋白杂种优势分析 |
3.1.5 游离氨基酸含量杂种优势分析 |
3.1.6 可溶性糖含量杂种优势分析 |
3.2 大葱主要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
3.2.1 大葱主要品质性状配合力方差分析 |
3.2.2 大葱主要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分析 |
3.2.3 大葱主要品质性状特殊配合力分析 |
3.3 大葱主要品质性状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
3.3.1 大葱各个品质性状差异分析 |
3.3.2 大葱主要品质性状遗传相关系数分析 |
3.4 大葱主要品质性状相关遗传参数的估算 |
4 讨论 |
4.1 大葱主要品质性状的 F1 代杂种优势的表现 |
4.2 大葱亲本及其后代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的表现 |
4.3 大葱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评价 |
4.4 大葱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冬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份江西地方优异冬瓜种质资源的发现[J]. 万新建,关峰,张景云,石博,黄长林,张会国,黄国东. 中国种业, 2021(12)
- [2]四川省冬瓜育种现状与思考[J]. 敖清艳,匡成兵,杨建,张建军,唐祖君. 四川农业科技, 2021(10)
- [3]冬瓜果实与种子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单果质量通径分析[J]. 弭宝彬,谢玲玲,肖伟,戴雄泽,张竹青,汪端华,周火强. 园艺学报, 2021
- [4]节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J]. 王敏,刘文睿,何晓明,江彪,林毓娥,谢大森,彭庆务.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5]冬瓜育种基础研究进展[J]. 胡阳,蔡美仲,梁红艳,邱文兵,徐清华,李平. 长江蔬菜, 2021(06)
- [6]冬瓜子房与果实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J]. 孙飘云,闫晋强,刘文睿,谢大森,何晓明,王敏,彭庆务,江彪.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1)
- [7]番茄果实重量主效QTL qFW9.1的初步定位[D]. 魏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8]中国节瓜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 姚金晓,杨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18(S2)
- [9]冬瓜若干植株性状在F1代中的遗传表现[J]. 姚金晓,杨飞,王国华,吴菊,吴国泉. 南方农业学报, 2016(07)
- [10]大葱杂交后代主要品质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D]. 杨明凯.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