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加载模式论文-蔡宣明,张伟,高玉波,范志强

复合加载模式论文-蔡宣明,张伟,高玉波,范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加载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冲击,复合材料,失效模式,应力集中

复合加载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蔡宣明,张伟,高玉波,范志强[1](2018)在《复杂应力动态加载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失效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战斗部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因装药损伤引起局部"热点"而发生提前起爆问题,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在复杂应力动态加载下的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基于一级轻气炮,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在叁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损伤失效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轴向和径向边界约束条件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宏观损伤形式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索冲击载荷与细观损伤模式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宏观损伤特性主要表现为挤压变形;晶体颗粒表面与黏结剂剪切脱黏强度约为0.3 MPa,在较小冲击载荷作用下,颗粒表面与黏结剂已产生剪切脱黏,随冲击载荷的增大,出现晶体颗粒"孪晶带",大尺寸颗粒易受到应力集中影响,先于小尺寸颗粒发生断裂破坏,急剧冲击波能量迫使颗粒表面微裂纹发生断裂,从而演变成整个颗粒破碎情况,甚至部分出现融化现象。(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薛琰[2](2018)在《复合加载模式下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承载特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是通过机械或人力的方法将土体开挖成基坑,后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在基坑内完成浇筑的基础形式。因其具有土体开方量小、施工方便、减小水土流失、环保等突出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杆塔中。在实际工程中,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需承受的荷载工况较为复杂,而目前对于复杂加载条件下掏挖基础承载特性的研究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对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基础的承载机理及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由于影响掏挖基础承载力的因素较多,采用现场工程试验的方法比较困难,故本文利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掏挖基础及其周围土体共同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中,通过归一化的方法消除土体变形模量E对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从而提出利用归一化处理荷载-位移曲线来判别基础极限承载力的方法。本文首先建立了基础承受单独上拔和水平向荷载时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加载方式采用位移加载法,探讨埋深比和土性参数对基础单向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根据塑性应变云图及位移矢量云图分析了地基的破坏形式。然后,建立高露头掏挖基础受水平荷载的有限元模型,以模拟基础受水平力及弯矩共同作用的工况,研究H-M组合加载下的破坏形式与承载特性,并绘制破坏包络线,讨论荷载间的相互作用对基础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离心机试验进行对比,二者结果接近,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准确性。接着,基于各单向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采用荷载-位移分步加载的方法对水平力及上拔力(H-V)共同作用下基础的破坏形式及承载特性进行分析,将数值模拟所得结论和文献已有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基于H-M、H-V的组合荷载作用下的研究,分析水平,弯矩,上拔(H-M-V)叁向荷载共同作用模式下基础的破坏形式和承载特性,绘制H-M-V组合作用下基础破坏包络面。根据荷载-位移、基础破坏包络线、基础周围土体塑性应变云图以及位移矢量云图分析了复合加载时叁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分析的不同工况下基础的破坏机理以及承载特性为输电线路掏挖基础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06-01)

曾斌[3](2017)在《复合加载模式下陆上风机扩展基础结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力式扩展基础是我国陆上风电应用较广泛的基础形式之一,具有承载性能好、传力简单、对地质适应性强的优点;但是其混凝土用量稍大、后期维护成本偏高;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研发了一种扩展式圆形基础,采用预应力锚栓连接上部塔筒,目前对于这种扩展基础结构的研究刚刚开始,本文拟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结构试验探究这种基础形式的受力特性和和抗倾覆性能。依据相似理论对原型扩展基础进行1:5的缩尺模型制作,结合风机所受外荷载的特点,基础承受的荷载效应可归纳为竖向力(V)-水平力(H)-力矩(M)的荷载组合,计算1.0V+1.5H+1.5M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提出了双向复合加载体系,并采取理论、数模和试验手段进行了可行性验证。此加载体系能够根据荷载组合值的变化进行任意匹配。同时考虑风机机组在运行中基础的边界条件,制作了与现场相同性质的地基土。试验采用了H-M标准组合的0.1-1.5倍分级加载方式,分级施加与H-M相匹配的水平力,竖向力代表上部结构自重,加载过程中保持不变,试验结果表明:基础底板为承载弯矩最大的区域,底板底部靠近台柱位置在加载至1.3倍荷载值时出现了环向开裂,最终裂缝宽度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范围内,其它位置未发生开裂和压碎现象,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较为一致;最大受拉钢筋为底板底部径向钢筋,在加载至1.3倍荷载值时拉应力突增,说明混凝土开裂后,由径向钢筋承担了主要内力。基础整体位移在合理范围内,基础平均倾斜率为2.665‰,小于相应轮毂高度的限值;根据测得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得到基础的底部脱开面积比例在16.5%-25%之间,在允许指标内,地基土未发生剪切破坏。试验结果验证了这种基础形式具备良好的承载性能和抗倾覆性,为陆上风机扩展基础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申志超[4](2016)在《离岸浅基础在复合加载模式下的承载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离岸浅基础处于竖向、水平、力矩和扭矩等多种荷载联合作用的复合加载条件下。其破坏模式通常包括竖向整体剪切破坏,滑移破坏和倾覆破坏。在传统的承载力计算理论中,浅基础在复合加载条件下的承载力是通过修正作用于均匀塑性半无限地基上的条形表面基础的竖向承载力而得到的。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破坏包络面方法克服了传统理论中的诸多不足,能显式地考虑荷载倾斜,荷载偏心,基础形状与埋深,以及地基强度不均匀程度等因素对浅基础承载力的影响。浅基础承载力的破坏包络面理论在离岸浅基础的设计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破坏包络面形状的影响因素众多,该理论尚待进一步地完善。基于此,本文首先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破坏包络面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确定了一系列边界条件下的浅基础的破坏包络面方程。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完善浅基础的破坏包络面理论,为离岸浅基础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破坏包络面理论,建立了砂基上四腿平台多基础系统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并对破坏包络面理论在计算荷载安全系数和结合“分项系数”法进行基础设计等方面的应用给出了建议。(2)提出了无拉力土-基础接触面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与已有研究结果的对比和相关试验的验证,证明了无拉力土-基础接触面可以采用摩擦角接近90°的Coulomb摩擦接触模型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平面V-H-M加载模式下无拉力接触面条形和圆形表面基础的承载力特性。(3)以破坏包络面的形式研究了极复杂荷载条件下无限拉力接触面表面圆形基础和不同宽长比矩形防沉板基础的承载力特性,并在全叁维加载条件下,研究了接触面条件对海底防沉板基础承载力的影响。(4)一般情况下,传统方法得到的解都低估了无拉力接触面条件下得出的有限元解。在包含力矩荷载的复合加载情况下,无拉力接触面条件下的破坏包络线会落在无限拉力接触面条件下的破坏包络线的内侧。(5)随着扭矩荷载的增大,H-M破坏包络线成比例地向内收缩,即扭矩荷载能有效地减小包络线的尺寸,但对其形状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所以,可分别根据H-T和M-T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减小用于归一化的最大水平和力矩荷载的方式缩小H-M破坏包络线的尺寸,达到考虑扭矩荷载效应的目的。(6)本文提供了所有破坏包络线相对应的破坏包络线方程,并通过计算实例说明如何将所提方程应用于岩土设计。破坏包络线方程能够方便地编入自动计算工具中,快速地生成破坏包络线,辅助港口与海洋工程中浅基础的设计和优化工作。(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6-01)

马佼佼,许天旱,杨继忠,梁航,徐凯[5](2016)在《Ⅰ/Ⅲ复合加载模式下疲劳裂纹扩展曲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套管在钻井过程中的受力状况,以P110钻井套管用钢为对象,根据疲劳裂纹扩展理论,着重利用修正的紧凑拉伸试样,研究在I/III型分量下,不同裂纹倾角对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裂纹倾角为15°时,扩展过程中裂纹完全按照倾角15°扩展;当裂纹倾角为30°时,扩展过程中裂纹发生偏转没有实现完全30°扩展。研究表明,在复合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倾角越大,裂纹扩展方向越容易改变。(本文来源于《焊管》期刊2016年05期)

刘润,祁越,李宝仁,练继建,丁红岩[6](2016)在《复合加载模式下单桩复合筒型基础地基承载力包络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风力发电机属于高耸结构物,其地基基础不仅要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竖向荷载V、水平荷载H,更要抵抗巨大的弯矩荷载M。单桩复合筒型基础是新型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基础型式,建立复合加载模式下单桩复合筒型基础地基的破坏包络线,并据此评价其稳定性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手段。在Swipe加载方法和固定位移比加载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不排水饱和软黏土中单桩复合筒型基础在V-H、V-M、H-M和V-H-M加载模式下的地基承载力包络线,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V-H和V-M加载模式下地基承载力包络线具有对称性,而H-M加载模式下呈非对称性;V-H-M加载模式下地基承载力包络线的形状受弯矩荷载M的影响显着,表现为随着弯矩荷载的增加,V-H平面内的破坏包络线逐渐缩小。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受力状态与破坏包络面的相对关系,评价单桩复合筒型基础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05期)

李栋,俞建勇,阎建华,刘丽芳[7](2014)在《开孔与螺栓加载的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剪切破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开孔和螺栓加载对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剪切性能的影响。制备了4种样品:无孔编织件、机械开孔无螺栓加载的编织件、机械开孔且分别螺栓加载5次和10次的试件。结果表明:机械开孔只是造成孔边纤维的切断,没有发现其它明显的损伤;螺栓加载不会明显影响材料的剪切性能。材料的破坏模式为:在试样纵向截面内,裂纹的扩展区域成扇形,在纵向截面中裂纹区域长度沿着厚度方向从表面到中部逐渐缩短。叁点弯剪切测试后,没有产生明显的分层破坏。在试样表面裂纹主要沿着纤维束编织角方向,而在试样内部裂纹主要沿着厚度方向和纤维束取向方向。(本文来源于《纤维复合材料》期刊2014年04期)

范庆来,郑静[8](2014)在《复合加载模式下海上风机圆形浅基础亚塑性宏单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风机基础不但承受着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风浪等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弯矩,还承受着叶片等旋转机构传来的扭矩。基于亚塑性本构理论框架,引入相应的圆形浅基础广义屈服面函数及塑性势函数,构建了一个六自由度复合加载模式下砂土地基上海上风机基础宏单元模型。为了能够合理描述循环加载条件下基础的宏观力学响应,该模型将等效粒间应变概念引入到广义力与其对应位移关系中。通过对已有模型试验结果的数值模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提出的宏单元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刘润,王磊,丁红岩,练继建,李宝仁[9](2014)在《复合加载模式下不排水饱和软黏土中宽浅式筒型基础地基承载力包络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耸结构物,海上风机受到巨大的水平荷载作用。宽浅式筒型基础是为适应中国近海荷载特点而研发的一种新型海上风机基础形式,经典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无法精确地计算复合加载模式下宽浅式筒型基础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不排水饱和软黏土中宽浅式筒型基础在V-H、V-M、H-M和V-H-M加载模式下的地基承载力包络线,并提出了V-H和V-M加载模式下的地基承载力包络线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V-H和V-M加载模式下宽浅式筒型基础地基承载力包络线具有对称性,而H-M加载模式下呈非对称性,其非对称性随着基础深宽比增大而更加显着;V-H-M加载模式下地基承载力包络线的形状受竖向荷载V的影响,表现为包络线关于M轴的非对称性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而减弱。可根据海上风机的实际受力状态与该破坏包络线之间的相对关系,评价实际受荷状态下筒型基础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张其一[10](2013)在《复合加载模式下海床土体变形规律与失稳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工程中结构物除了受到自身重力作用外,往往还受到海风、海浪、海流等的作用,使得海床土体中的基础一般受到集中力、弯矩和扭矩的联合作用,这一受力状态称为结构物基础的复合加载模式。本文以复合加载模式下海床土体变形规律与失稳机理为研究对象,基于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海床土体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荷载分量大小与组合形式对海床失稳机理与极限承载能力具有较大影响,H-M荷载空间内破坏包络面具有非对称性。本文给出的土体失稳模式,能够较为合理地评估复合加载模式下海床土体的变形规律;给出的土体极限力矩荷载判别准则,能够较为合理地计算海床土体的极限力矩荷载。(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复合加载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是通过机械或人力的方法将土体开挖成基坑,后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在基坑内完成浇筑的基础形式。因其具有土体开方量小、施工方便、减小水土流失、环保等突出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杆塔中。在实际工程中,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需承受的荷载工况较为复杂,而目前对于复杂加载条件下掏挖基础承载特性的研究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对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基础的承载机理及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由于影响掏挖基础承载力的因素较多,采用现场工程试验的方法比较困难,故本文利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掏挖基础及其周围土体共同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中,通过归一化的方法消除土体变形模量E对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从而提出利用归一化处理荷载-位移曲线来判别基础极限承载力的方法。本文首先建立了基础承受单独上拔和水平向荷载时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加载方式采用位移加载法,探讨埋深比和土性参数对基础单向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根据塑性应变云图及位移矢量云图分析了地基的破坏形式。然后,建立高露头掏挖基础受水平荷载的有限元模型,以模拟基础受水平力及弯矩共同作用的工况,研究H-M组合加载下的破坏形式与承载特性,并绘制破坏包络线,讨论荷载间的相互作用对基础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离心机试验进行对比,二者结果接近,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准确性。接着,基于各单向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采用荷载-位移分步加载的方法对水平力及上拔力(H-V)共同作用下基础的破坏形式及承载特性进行分析,将数值模拟所得结论和文献已有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基于H-M、H-V的组合荷载作用下的研究,分析水平,弯矩,上拔(H-M-V)叁向荷载共同作用模式下基础的破坏形式和承载特性,绘制H-M-V组合作用下基础破坏包络面。根据荷载-位移、基础破坏包络线、基础周围土体塑性应变云图以及位移矢量云图分析了复合加载时叁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分析的不同工况下基础的破坏机理以及承载特性为输电线路掏挖基础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加载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蔡宣明,张伟,高玉波,范志强.复杂应力动态加载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失效模式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2].薛琰.复合加载模式下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承载特性数值分析[D].东北电力大学.2018

[3].曾斌.复合加载模式下陆上风机扩展基础结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7

[4].申志超.离岸浅基础在复合加载模式下的承载力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6

[5].马佼佼,许天旱,杨继忠,梁航,徐凯.Ⅰ/Ⅲ复合加载模式下疲劳裂纹扩展曲线分析[J].焊管.2016

[6].刘润,祁越,李宝仁,练继建,丁红岩.复合加载模式下单桩复合筒型基础地基承载力包络线研究[J].岩土力学.2016

[7].李栋,俞建勇,阎建华,刘丽芳.开孔与螺栓加载的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剪切破坏模式[J].纤维复合材料.2014

[8].范庆来,郑静.复合加载模式下海上风机圆形浅基础亚塑性宏单元模型[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4

[9].刘润,王磊,丁红岩,练继建,李宝仁.复合加载模式下不排水饱和软黏土中宽浅式筒型基础地基承载力包络线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

[10].张其一.复合加载模式下海床土体变形规律与失稳机理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标签:;  ;  ;  ;  

复合加载模式论文-蔡宣明,张伟,高玉波,范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