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牙釉质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邻面去釉,个别正常,釉质厚度,CBCT
牙釉质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媛[1](2019)在《恒牙列邻面牙釉质厚度的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邻面去釉技术可解决许多正畸矫治的常见临床问题。邻面去釉的量与邻面釉质厚度紧密相关,却少有文献报道。通过CBCT测量恒牙列近、远中邻接区的牙釉质厚度,分别比较牙列左右侧同名牙近远中釉质厚度、各个牙位近远中釉质厚度及上下颌全部邻接区釉质平均厚度,及性别对邻面釉质的影响,为临床上邻面去釉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从临床上拍摄的CBCT资料中筛选出的32例个别正常的病例并用筛选后的856颗牙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Invivo dental软件测量每颗牙齿的近远中邻接区的釉质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多数牙位远中邻接区釉质厚度数值上大于近中邻接区釉质厚度,除了上下颌第二磨牙的近远中釉质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牙齿的近远中釉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侧切牙是上牙列中近远中邻接区釉质厚度最薄的牙齿,厚度为0.79±0.26mm。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是下牙列中釉质厚度最薄的牙齿,下中切牙釉质厚度为0.55±0.14mm,下侧切牙釉质厚度为0.61±0.16mm。除了上颌侧切牙,釉质厚度有从前向后增大的趋势。上颌全部近远中釉质平均厚度大于下颌,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上颌全部釉质平均厚度为1.05±0.30mm,下颌全部釉质平均厚度为0.94±0.34mm。比较男性女性的每个牙的近远中釉质厚度差异,上颌第二前磨牙的近中邻面釉质厚度、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远中邻面釉质厚度、上颌第二磨牙的远中邻面釉质厚度、下颌尖牙近中邻面釉质厚度、下颌中切牙远中邻面釉质厚度有性别差异,均为女性的釉质厚度大于男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男性女性的每个牙平均釉质厚度差异,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中切牙、下颌第二磨牙的釉质厚度有性别差异(P<0.05),且女性釉质厚度大于男性。其余牙齿釉质厚度没有性别差异。女性的上颌全部近远中邻接区釉质平均厚度与男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下颌的全部近远中釉质平均厚度没有性别的统计学差异(P>0.05),从数值上看,女性的下颌釉质平均厚度仍大于男性。无论男女的上颌全部近远中釉质平均厚度大于下颌。结论不同牙位的釉质厚度不同,切牙区的釉质厚度相对于整个牙列的釉质厚度是最小的,在进行前牙区邻面去釉时需注意下颌切牙和上颌侧切牙的釉质厚度。临床上常用相邻两牙的邻接区0.5mm去釉量,每牙去釉量0.25mm已占下切牙釉质厚度的50%,下切牙应适当减少去釉量,建议下前牙邻接区去釉量为0.4mm。上牙列和下后牙的邻接区去釉量0.5mm是非常安全的,甚至可以适当增大。上牙列通过邻面去釉获得的最大间隙量为10.2mm,下牙列通过邻面去釉获得的最大间隙量为9mm。大多数牙齿的邻面釉质厚度女性大于男性。影响邻面釉质厚度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在设计大量邻面去釉前应拍摄CBCT测量邻面釉质厚度,根据邻面釉质厚度进行方案设定。(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潘雷[2](2019)在《人类牙齿齿冠和齿根分离两种技术方法对牙釉质厚度测量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和虚拟图像处理技术的灵长类牙齿测量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离叁维虚拟模型的齿冠和齿根,再进行后续测量工作,如计算机辅助的生物力学分析、釉质厚度测量等。而分离齿冠和齿根这一步骤,目前有多种方法,如,1)根据齿颈线切分齿冠,或2)人工建立基底平面切分齿冠。为了评估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后续的牙齿测量学上的影响,本文使用叁维方法测量了82例化石和现代人类下颌后部牙齿的釉质厚度,包括南方古猿、早期人属、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使用配对t检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釉质厚度数值上没有显着差别,但随后进行的种间比较发现,使用基底平面切分齿冠的方法比较费时,更依赖于测量者的人工操作,并且可能弱化了物种间前臼齿绝对釉质厚度的差异,造成系统误差。其原因是对于前臼齿和前部牙齿等齿颈线形状不规则的标本,基底平面难以建立或误差较大。在未来对釉质厚度的种间差异的研究中,特别对齿颈线形状不规则的标本(如人类前部牙齿及猩猩、黑猩猩的牙齿等),本文推荐使用齿颈线分离齿冠和齿根,测量和计算齿颈线之上的釉质厚度。釉质厚度有一定的分类学、功能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意义。本文积累了一批可供未来对比研究的原始数据,并且发现尼安德特人前臼齿的相对釉质厚度显着小于现代人,这与前人利用臼齿、犬齿所做的对比研究结果相同,支持了尼安德特人拥有较薄的相对釉质厚度这一观点。(本文来源于《人类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韵诗,徐镔亭,王璐[3](2019)在《复合树脂双层修复中不同树脂品牌、配色方案及牙釉质树脂厚度对颜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树脂品牌、配色方案和牙釉质树脂厚度对复合树脂双层修复最终颜色的影响及与VITA比色板颜色的匹配性。方法:选择3种品牌(3M、Coltene、Kerr)的复合树脂,按牙本质与牙釉质颜色一致(方案一)和牙本质比牙釉质深一个色号(方案二)2种配色方案制作牙釉质层分别为0.5、1.0、2.0和3.0 mm厚的圆盘形试样(n=6),电脑比色仪测量与VITA比色板A2色的色差值(ΔE值)。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及Tukey’s多重检验评估2种配色方案下不同树脂品牌不同牙釉质树脂厚度间ΔE值的差异。结果:3种树脂品牌间ΔE值Coltene最大(7.52±0.93),Kerr最小(5.32±2.09);2种配色方案的ΔE值方案一(6.11±2.50)小于方案二(6.48±2.26);不同牙釉质树脂厚度的ΔE值0.5 mm时最小(4.46±2.55),超过0.5 mm后随着厚度增加色差加大。结论:对于复合树脂双层修复A2色,3种品牌中Kerr最接近比色板颜色;对于2种配色方案,牙本质与牙釉质选用同一色号效果更佳;对于Kerr和3M两种品牌,牙釉质树脂厚度在1.0 mm以下更能模拟出比色板的颜色。(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韵诗[4](2018)在《复合树脂双层修复中不同树脂品牌、配色方案及牙釉质树脂厚度对颜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双层修复技术下不同复合树脂品牌、配色方案和牙釉质树脂厚度对修复体颜色的影响及与VITA比色板颜色的匹配性。方法:选择3种品牌[Filtek?Z350XT(3M),Brilliant?NG(Coltene),Herculite Precis?(Kerr)]的复合树脂,按牙本质/牙釉质颜色相同(方案一)和牙本质较牙釉质深一个色号(方案二)两种配色方案制作牙本质层4.0 mm厚和牙釉质层分别为0.5 mm、1.0 mm、2.0 mm和3.0 mm厚,直径为10.0 mm的圆盘形试样(n=6),VITA Easyshade?Advance 4.0“修复体颜色测量模式”测量与VITA比色板A2色的色差值(ΔE值)。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及Tukey’s多重比较检验显示在两种不同的配色方案下,不同树脂品牌不同牙釉质树脂厚度间ΔE值的差异。结果:3种树脂品牌间ΔE值Coltene最大(7.52±0.93)、Kerr最小(5.32±2.09)。两种配色方案的ΔE值方案一(6.11±2.50)小于方案二(6.48±2.26)。不同牙釉质树脂厚度间ΔE值0.5 mm时最小,超过0.5 mm后随着厚度增加色差加大。结论:对于复合树脂双层修复A2色,3种品牌中Kerr最接近比色板颜色;对于两种配色方案,牙本质与牙釉质选用同一色号效果更佳;对于Kerr和3M两种品牌,牙釉质树脂厚度在1.0 mm以下更能模拟出比色板的颜色。(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4-01)
边媛媛,厉松[5](2017)在《邻面牙釉质厚度及相关规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邻面牙釉质厚度是指以邻面接触区为参考点,牙齿近中面及远中面牙釉质的厚度,此部位牙釉质的厚度对正畸治疗中邻面去釉指导意义重大。为了避免过量的邻面去釉对牙体组织、牙周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临床医生应清楚了解牙齿近远中邻面牙釉质的厚度。本文就近远中邻面牙釉质的厚度及相关规律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北京口腔医学》期刊2017年03期)
陈闰香,陈小燕,丁王辉,蒋娟雯[6](2016)在《恒牙邻面去釉之牙釉质厚度的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测量恒牙近、远中邻接区牙釉质厚度,为口腔临床进行邻面去釉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拍摄的CBCT影像资料中筛选出55例30岁以下患者的144颗牙齿,运用叁维测量软件In Vivo Dental分别测量恒牙近、远中邻接区的牙釉质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恒牙近、远中邻接区牙釉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颌侧切牙与中切牙邻接区牙釉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颌尖牙、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牙釉质厚度均大于中切牙牙釉质厚度(P<0.05);上颌切牙近、远中邻接区牙釉质厚度大于下颌切牙(P<0.05),其余牙位恒牙近、远中邻接区牙釉质厚度在上、下颌同名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恒牙近、远中邻接区牙釉质厚度并非均匀一致,切牙区最小,每邻接区两牙邻面去釉量最多0.5 mm的指导原则更适用于切牙区,后牙区或可适当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6年25期)
杨香菊,邵金陵,段清波,卢娟[7](2009)在《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的测量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的比较,探寻牙釉质厚度的变化及牙齿不同部位牙釉质厚度的差异。运用Micro-CT对两千年前人及当代人各10颗上颌第二前磨牙进行扫描,叁维重建后测量不同部位牙釉质的厚度。结果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当代人颊尖、舌尖、颊尖区咬合侧、舌尖区咬合侧均大于两千年前人,P<0.05;中央窝处牙釉质厚度,当代人明显大于两千年前人,P<0.01;上颌第二前磨牙不同部位牙釉质厚度比较,舌尖区牙釉质厚度大于颊尖区牙釉质厚度,P<0.01;近中邻面牙釉质厚度大于远中邻面牙釉质厚度,P<0.05;舌面牙釉质厚度大于颊面牙釉质厚度,P<0.05。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在牙釉质厚度分布上没有区别。说明牙釉质厚度可能呈现出不断增厚的趋势;此外,同一牙位功能尖区牙釉质厚度大于非功能尖区牙釉质厚度。(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9年12期)
孔卫东,杨建浩,邓国珍,李小兰,张华[8](2008)在《五种去金属托槽粘结剂法对牙釉质厚度影响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较为理想的去釉质粘结剂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正常上颌第一前磨牙50颗,按去粘结剂方法不同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所有牙齿的釉质损失量。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结果表明五实验组釉质厚度损失量按A组(碳钨车针组)、B组(不锈钢凸轮+碳钨车针组)、C组(金刚砂车针+碳钨车针组)、D组(不锈钢凸轮组)、E组(金刚砂车针组)递增,A组、B组同E组、D组、C组的釉质损失量差异有显着性(P<0·01),A组与B组间的釉质损失量差异无显着性(P>0·05)。去粘结剂后电镜观察釉质表面,A组和B组釉质表面规则,无明显划痕,D组和C组釉质表面粗糙,划痕明显,E组釉质表面最为粗糙,可见多数明显深划痕。结论碳钨车针组和不锈钢凸轮+碳钨车针组对釉质损失影响小,两者均为较好的去粘结剂方法。(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08年06期)
杨香菊[9](2008)在《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牙齿形态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受自然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小,且具有明显的群体分布差异,通过对牙齿的测量和比较,可以推断人类进化的趋势。受保护标本的限制,以往的研究以牙齿形态学测量为主。牙釉质厚度的研究方法以切片法和X光片法为主,但因为切片制作过程繁琐,X光片误差大,所以国内外研究比较少,并且结论不一。更因为制作切片必然要损坏牙齿,因此关于古人类牙齿牙釉质厚度的研究少之又少。牙釉质密度以测定牙齿组织的钙磷含量为标准,多采用电子探针的能谱法检测牙齿硬组织的钙磷含量和其分布,以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组合,可以获得良好的X线探测效果和良好的图象分辨率。直到近年Micro-CT的出现,为牙齿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测量工具,使更精确的测量牙釉质厚度和密度成为可能。Micro-CT是一种新型的高分辨率叁维成像设备,在不破环样本的情况下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获得高精度叁维图像。本研究在不损坏标本的情况下,采用叁维研究的方法,精确的测量牙釉质的厚度和密度及分布情况。通过对10个当代人与10个秦始皇陵区山任陶窑出土的两千年前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测量与比较,分析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差异及分布的情况,探讨其形成的原因。试验一为两千年前人组与当代人组牙釉质厚度的测量比较。通过对10个当代人与10个秦始皇陵区山任陶窑出土的两千年前人的上颌第二前磨牙进行Micro-CT扫描,建模后运用专用软件测量牙釉质厚度。当代人组与两千年前人组牙釉质厚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当代人组牙釉质厚度大于两千年前人组牙釉质厚度,尤其表现在牙尖区和中央窝处,牙釉质厚度可能呈不断增厚的趋势。试验二为两千年前人组与当代人组牙釉质密度的测量比较。通过对10个当代人与10个秦始皇陵区山任陶窑出土的两千年前人的上颌第二前磨牙进行Micro-CT扫描,建模后运用专用软件测量牙釉质密度。当代人组与两千年前人组牙釉质密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舌尖区和中央窝处牙釉质密度当代人组大于两千年前人组,牙釉质密度和厚度一样,在牙齿的咬合面呈不断增厚的趋势。实验叁通过所测数据,分析两千年前人组与当代人组上颌第二前磨牙不同部位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差异,找出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突形结构的牙釉质厚度和密度大于凹形结构,功能尖区牙釉质厚度和密度大于非功能尖区,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分布与承担的咬合力和抗磨耗能力相关。当代人组与两千年前人组在牙釉质密度分布规律上基本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比较当代人组与秦始皇陵区山任陶窑出土的两千年前人组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和密度,初步认为可能由于进化和营养的原因,牙釉质厚度和密度当代人组大于两千年前人组,主要表现在咬合面。(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8-04-01)
杨香菊,邵金陵,段清波,卢娟[10](2008)在《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比较,探寻两千年来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变化.方法:运用Micro-CT对两千年前古人及当代人各10颗上颌第二前磨牙进行扫描,叁维重建后测量不同部位牙釉质的厚度和密度.结果:和两千年前古人相比,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颊尖、舌尖、颊尖区咬合侧、舌尖区咬合侧以及中央窝处牙釉质厚度均变大(P<0.05),当代人舌尖及面中央窝处牙釉质密度增加(P<0.05).结论:在咬合面,牙釉质厚度和密度可能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牙釉质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和虚拟图像处理技术的灵长类牙齿测量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离叁维虚拟模型的齿冠和齿根,再进行后续测量工作,如计算机辅助的生物力学分析、釉质厚度测量等。而分离齿冠和齿根这一步骤,目前有多种方法,如,1)根据齿颈线切分齿冠,或2)人工建立基底平面切分齿冠。为了评估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后续的牙齿测量学上的影响,本文使用叁维方法测量了82例化石和现代人类下颌后部牙齿的釉质厚度,包括南方古猿、早期人属、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使用配对t检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釉质厚度数值上没有显着差别,但随后进行的种间比较发现,使用基底平面切分齿冠的方法比较费时,更依赖于测量者的人工操作,并且可能弱化了物种间前臼齿绝对釉质厚度的差异,造成系统误差。其原因是对于前臼齿和前部牙齿等齿颈线形状不规则的标本,基底平面难以建立或误差较大。在未来对釉质厚度的种间差异的研究中,特别对齿颈线形状不规则的标本(如人类前部牙齿及猩猩、黑猩猩的牙齿等),本文推荐使用齿颈线分离齿冠和齿根,测量和计算齿颈线之上的釉质厚度。釉质厚度有一定的分类学、功能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意义。本文积累了一批可供未来对比研究的原始数据,并且发现尼安德特人前臼齿的相对釉质厚度显着小于现代人,这与前人利用臼齿、犬齿所做的对比研究结果相同,支持了尼安德特人拥有较薄的相对釉质厚度这一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釉质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媛.恒牙列邻面牙釉质厚度的CBCT研究[D].兰州大学.2019
[2].潘雷.人类牙齿齿冠和齿根分离两种技术方法对牙釉质厚度测量的影响(英文)[J].人类学学报.2019
[3].黄韵诗,徐镔亭,王璐.复合树脂双层修复中不同树脂品牌、配色方案及牙釉质树脂厚度对颜色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
[4].黄韵诗.复合树脂双层修复中不同树脂品牌、配色方案及牙釉质树脂厚度对颜色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8
[5].边媛媛,厉松.邻面牙釉质厚度及相关规律的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7
[6].陈闰香,陈小燕,丁王辉,蒋娟雯.恒牙邻面去釉之牙釉质厚度的CBCT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
[7].杨香菊,邵金陵,段清波,卢娟.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的测量观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
[8].孔卫东,杨建浩,邓国珍,李小兰,张华.五种去金属托槽粘结剂法对牙釉质厚度影响的定量研究[J].广东医学.2008
[9].杨香菊.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对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
[10].杨香菊,邵金陵,段清波,卢娟.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对比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