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歧视论文-唐学玉,李世平,朱佳

异地歧视论文-唐学玉,李世平,朱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地歧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地歧视,外来民工,工作职位,工作薪酬

异地歧视论文文献综述

唐学玉,李世平,朱佳[1](2009)在《异地歧视对小城镇外来民工工作的影响研究——以苏州市小城镇农民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项对400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运用叁个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异地歧视对外来民工工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异地歧视对外来民工白领职位的获得、工作薪酬以及薪酬满意度均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还发现教育与工作经验这两类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民工的工作影响显着,尤其教育水平对农民工白领岗位获得、工作薪酬及薪酬满意度均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张宗和,宋树理[2](2008)在《农民工异地歧视问题的经济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地歧视客观存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也日益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兴趣。个体间异地歧视的静态分析表明,短期内此行为导致了本地员工与农民工的就业待遇差异,并损害农民工的所得利益;然而动态分析区域性不同群体间的异地歧视却表明,长期内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非理性行为,歧视型业主将被逐出市场,农民工则流向他方;调查统计分析也证实此结论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财贸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宋树理[3](2007)在《农民工异地歧视的经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Cary S.Becker(1957)开歧视经济学先河以来,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就日益引起国际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而中国“民工荒”的突现,则增添了研究歧视问题新的意义。近年,中国东部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本质是因农村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区域性劳动力短缺,这对劳动力供应极为丰富的中国来说,不能不说是非常奇特的。对于中国的“民工荒”,国内外学术界已经从多角度包括歧视角度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研究,但至今尚未从异地歧视的视角展开研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歧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一般歧视中分离出异地歧视,运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进行专门研究。文章着重对异地歧视的成因、异地歧视的作用机理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解异地歧视对策。文章首先阐明异地歧视的内涵及形态。所谓异地歧视的经济学含义,是本地人对外来人在经济上的歧视,即在劳动力市场上,以区域为特征,在社会生产条件相同和劳动技能或教育水平相仿的情况下,对外来劳动力实行不公平待遇的行为。大量问卷调查表明,其主要表现是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用人、企业培训和解雇员工等方面本地员工与外来员工的差异,这是与城乡歧视有交叉又不同于城乡歧视的独立范畴。其次,通过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方法分析,提出雇用信息成本高、外来民工社会网络关系弱、业主歧视偏好、民工流动性强、社会以偏概全民工一般特征和根深蒂固的区域性排外心理是引发异地歧视的重要成因。并通过数理分析,证明异地歧视在一定时段内经济上的合理性,但是长期动态分析表明,异地歧视会使歧视双方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最后,文章指出,随着外来民工在异地居住时间的延长,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会得到改变,异地歧视存在自然消解的趋势,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实现之前就会发生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给本地经济造成损失,对社会和谐也会造成冲击,并且有违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精神。因此,地方政府和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异地歧视问题,尽快予以解决。基于此,文章提出“规范劳动力市场,打破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农民工的保障体制,保证各种民工保护法的切实执行”、“探索农民工管理的新形式,并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基层教育来创造和谐氛围,使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提高民工自身素质,增加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民工的行业技能”、“着重实施农民工本地化战略”等消除异地歧视的若干建言。(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07-03-01)

张宗和,宋树理[4](2007)在《异地歧视、劳动力流动与企业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地歧视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趋向和企业效益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异地歧视通常隐藏于城乡歧视中,不易分辨。引发异地歧视的主要原因包括:雇佣信息成本高、社会网络关系不对称、业主歧视偏好、民工流动性强、社会以偏概全的认识倾向和根深蒂固的社会排外心理等。要消除异地歧视需着力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规范劳动力市场,打破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创新外来民工的保障体制,保证各种民工保护法规的切实执行;叁是探索外来民工管理的新形式,并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基层教育来创造和谐氛围,使社会平等观深入人心;四是提高民工自身素质,增加对外来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民工的行业技能;五是着重实施外来民工本地化战略。(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07年01期)

异地歧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异地歧视客观存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也日益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兴趣。个体间异地歧视的静态分析表明,短期内此行为导致了本地员工与农民工的就业待遇差异,并损害农民工的所得利益;然而动态分析区域性不同群体间的异地歧视却表明,长期内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非理性行为,歧视型业主将被逐出市场,农民工则流向他方;调查统计分析也证实此结论的科学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地歧视论文参考文献

[1].唐学玉,李世平,朱佳.异地歧视对小城镇外来民工工作的影响研究——以苏州市小城镇农民工为例[J].软科学.2009

[2].张宗和,宋树理.农民工异地歧视问题的经济效应分析[J].财贸研究.2008

[3].宋树理.农民工异地歧视的经济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7

[4].张宗和,宋树理.异地歧视、劳动力流动与企业绩效[J].经济体制改革.2007

标签:;  ;  ;  ;  

异地歧视论文-唐学玉,李世平,朱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