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论文-付长友

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论文-付长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凝血因子Ⅷ,高凝状态

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付长友[1](2012)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凝血因子Ⅷ活性及相关抗原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由于缺氧、感染、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刺激或损伤时,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也发生变化,当凝血因子Ⅷ参与凝血过程后,其活性功能虽然丧失,但是其抗原性仍然保留。联合检测凝血因子Ⅷ活性和因子Ⅷ相关抗原可较好的反映其凝血的功能变化。本实验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患者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及其相关抗原水平变化,及早发现COPD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变化,及早发现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对病情发展预测及预防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另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9例,采用一期法检测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活度(FⅧ:C)。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有完整资料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的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浓度,其中的11例采用一期法检测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活度(FⅧ:C)。结果:1.急性发作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浓度(1191.60±254.26)高于缓解期(733.08±133.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8,P=0.009);40例急性发作组中35例(87.5%)高于参考值(400ng/L);40例缓解组中32例(80%)高于参考值(400ng/L)。2.急性发作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180.46±22.16)高于缓解组(122.97±20.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6,P=0.000);9例急性发作组中7例(77.8%)高于参考值(150),11例缓解组均在参考值(150)范围内。3.缓解组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和因子Ⅷ活度呈正相关(r=0.669,P=0.024)。结论: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及其相关抗原的浓度升高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密切相关。因此联合检测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及相关抗原的浓度,对AECOPD的病情发展预测及预防性抗凝治疗有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2-04-01)

孙景毅[2](2008)在《过度训练大鼠肾组织IL-6、IL-18、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的表达及山莨菪碱干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过度训练可以引起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如何防治运动引起的脏器损伤是目前运动医学、军事医学及临床医学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的方法,建立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over-training 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OTIAKI)动物模型,研究大鼠力竭后不同时间肾组织中IL-6、IL-18、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表达的变化,观察山莨菪碱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旨在加深对OTIAKI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OTIAKI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分组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6只,体重200~220g,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CN组,平时不运动);力竭运动后即刻组(ESI组,力竭运动后即刻采集标本);力竭运动后6小时组(ES 6h组,力竭运动后6小时采集标本);力竭运动后24小时组(ES 24h组,力竭运动后24小时采集标本);山莨菪碱6小时组(AD 6h组,游泳前20min于腹腔内注射山莨菪碱(10mg/kg),力竭运动后6小时采集标本);山莨菪碱24小时组(AD 24h组,游泳前20min于腹腔内注射山莨菪碱(10mg/kg),力竭运动后24小时采集标本)。2.建立动物模型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法建立OTIAKI动物模型,各实验组大鼠于实验第一天适应性游泳30min,第二天放于水中,无负重游泳至力竭。力竭的标准为:①沉入水底超过10秒②游泳动作明显不协调;③捞出后没有逃避反应,且放在平面无法完成翻正反射(个别大鼠有假死的现象,要注意判断)。3.取材各组大鼠于相应的时间点用乙醚麻醉,麻醉理想后于腹部正中切开,取左肾置入4℃4%多聚甲醛中固定,备行石蜡切片;取右肾置于液氮中封存,备行IL-6、IL-18的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4.观察指标常规制作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大鼠力竭后不同时间点的肾组织匀浆中IL-6、IL-18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FⅧRAg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5.统计学处理所有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 ,有显着差异者用Student-Newman-Keuls test (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安静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IL-6少量表达,力竭运动后即刻组增高(P<0.05);力竭运动后6小时组、力竭运动24小时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与单纯力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安静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IL-18少量表达,力竭运动后即刻组显着增高(P<0.01),力竭运动后6小时组继续增高(P<0.05),力竭运动后24小时组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纯力竭组比较山莨菪碱组大鼠肾组织中IL-18水平明显减低(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ⅧRAg在安静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有轻度表达,光镜下可见小管周围有散在的棕红色短线形物质,判定为毛细血管,力竭运动后即刻组无明显变化。力竭运动后6小时组、力竭运动后24小时组棕红色物质增多,山莨菪碱组棕红色物质增多并可见棕红色椭圆形套索,考虑为开放的毛细血管。图像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即刻组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竭运动后6小时组增多(P<0.05),力竭运动后24小时组达到高峰(P<0.05)。与单纯力竭组比较山莨菪碱组大鼠肾组织中FⅧRAg水平显着增多(P<0.05)。结论:1.力竭后即刻大鼠肾组织IL-6、IL-18表达增高,力竭后6小时IL-6表达恢复,而IL-18表达增高更加明显,力竭后24小时IL-8的表达也有所恢复,说明炎症反应在过度训练致大鼠肾损伤早期发挥重要作用。2.力竭后6小时大鼠肾组织FⅧRAg表达增高,24小时达到高峰,提示力竭运动后肾脏能通过增加毛细血管密度来恢复血供,这可能是细胞没有发生坏死而走向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3.山莨菪碱能降低OTIAKI大鼠肾组织中IL-18的表达,增加肾脏的毛细血管密度,对OTIAKI鼠起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8-03-01)

阎平,黄庆忠,孙光,郑建询,连祺周[3](1998)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含量和质量测定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有了突破性认识,已知VEC是目前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许多生理活性因子,对血管张力、血管生长、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1]。VEC功能失调与动脉硬化、血凝纤维系统、脑血管痉挛有密...(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1998年04期)

黄文,张力,张志坚,权启镇[4](1995)在《大肠癌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及有关指标含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70例大肠癌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凝血因子Ⅷ凝血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大肠癌病人血浆叁项指标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叁项指标在根治性手术组明显降低,姑息性手术组降低不明显。提示测定大肠癌病人血浆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Ⅷ凝血活性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水平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前卫医药杂志》期刊1995年04期)

丁毅鹏,冯保印,马志芳,姚红霞,田荣哲[5](1994)在《肺癌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及有关指标含量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80例肺癌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bg)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病人血浆叁项指标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01)并随病情发展逐渐增高,治疗后叁项指标在缓解组均明显降低。提示测定肺癌病人血浆ⅧR:Ag、Ⅷ:C及Fbg水平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期刊1994年05期)

高平进,张维忠,王孝铭,沈家麒,支立民[6](1988)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浆ⅧR:Ag测定,并对部分病例观察速尿激发试验及心得安冶疗前后的ⅧR:Ag变化,结果表明ⅧR:Ag在Ⅰ期高血压组已显着增高,且增高的程度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速尿激发后,正常组及高血压组ⅧR:Ag均显着高于基础状态,但增高的幅度在二组之间无显着差异。心得安治疗二周未能使高血压组ⅧR:Ag显着下降。本文研究提示高血压病早期即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应从早期开始。(本文来源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04期)

谢公元[7](1987)在《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与血小板粘附性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的研究中,血液凝固状态改变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报道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和血小板粘附性(PAd)的测定结果,并初步观察了维生素C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患者ⅧR:Ag的影响,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ⅧR:Ag与PAd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1987年06期)

孟志慧[8](1986)在《用火箭电泳法测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一文中研究指出凝血因子Ⅷ是一种球蛋白的复合物,由叁个成分Ⅷ:C、ⅧR:Ag(相关抗原)、VWF组成,分别受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基因控制。最近经酶标与荧光定位研究表明,ⅧR:Ag在脾、肺、脑,胰腺等血管内膜含量较丰富;各种实质器官的组织细胞、肾上腺、卵巢、胰腺、脑、周围血细胞和各种肌细胞等则未见。(本文来源于《湖南医学》期刊1986年02期)

卓光生,吕联煌,张学敏,欧海云[9](1986)在《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系因子Ⅷ复合物大分子部分(ⅧR)的抗原成分,文献已有报告其在某些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可升高,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应有一定关联。对骨髓增殖性疾病ⅧR:Ag的变化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本文应用Laurell(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1986年03期)

俞国瑞,梁国荣,黄铭新,郑道声,黄定九[10](1986)在《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测定结果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免疫扩散法测定了74例冠心病和46名正常人的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结果前者为159.8±10.8%,后者为113.7±7.6%,两者有显着差异(P<0.01)。其中,60岁以上的39例冠心病患者为167.3±13%,40名正常人为114.9±7.1%,两者也有显着差异。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23例冠心病患者口服维生素 C 前后ⅧR:Ag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1986年03期)

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过度训练可以引起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如何防治运动引起的脏器损伤是目前运动医学、军事医学及临床医学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的方法,建立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over-training 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OTIAKI)动物模型,研究大鼠力竭后不同时间肾组织中IL-6、IL-18、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表达的变化,观察山莨菪碱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旨在加深对OTIAKI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OTIAKI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分组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6只,体重200~220g,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CN组,平时不运动);力竭运动后即刻组(ESI组,力竭运动后即刻采集标本);力竭运动后6小时组(ES 6h组,力竭运动后6小时采集标本);力竭运动后24小时组(ES 24h组,力竭运动后24小时采集标本);山莨菪碱6小时组(AD 6h组,游泳前20min于腹腔内注射山莨菪碱(10mg/kg),力竭运动后6小时采集标本);山莨菪碱24小时组(AD 24h组,游泳前20min于腹腔内注射山莨菪碱(10mg/kg),力竭运动后24小时采集标本)。2.建立动物模型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法建立OTIAKI动物模型,各实验组大鼠于实验第一天适应性游泳30min,第二天放于水中,无负重游泳至力竭。力竭的标准为:①沉入水底超过10秒②游泳动作明显不协调;③捞出后没有逃避反应,且放在平面无法完成翻正反射(个别大鼠有假死的现象,要注意判断)。3.取材各组大鼠于相应的时间点用乙醚麻醉,麻醉理想后于腹部正中切开,取左肾置入4℃4%多聚甲醛中固定,备行石蜡切片;取右肾置于液氮中封存,备行IL-6、IL-18的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4.观察指标常规制作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大鼠力竭后不同时间点的肾组织匀浆中IL-6、IL-18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FⅧRAg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5.统计学处理所有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 ,有显着差异者用Student-Newman-Keuls test (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安静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IL-6少量表达,力竭运动后即刻组增高(P<0.05);力竭运动后6小时组、力竭运动24小时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与单纯力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安静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IL-18少量表达,力竭运动后即刻组显着增高(P<0.01),力竭运动后6小时组继续增高(P<0.05),力竭运动后24小时组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纯力竭组比较山莨菪碱组大鼠肾组织中IL-18水平明显减低(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ⅧRAg在安静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有轻度表达,光镜下可见小管周围有散在的棕红色短线形物质,判定为毛细血管,力竭运动后即刻组无明显变化。力竭运动后6小时组、力竭运动后24小时组棕红色物质增多,山莨菪碱组棕红色物质增多并可见棕红色椭圆形套索,考虑为开放的毛细血管。图像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即刻组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竭运动后6小时组增多(P<0.05),力竭运动后24小时组达到高峰(P<0.05)。与单纯力竭组比较山莨菪碱组大鼠肾组织中FⅧRAg水平显着增多(P<0.05)。结论:1.力竭后即刻大鼠肾组织IL-6、IL-18表达增高,力竭后6小时IL-6表达恢复,而IL-18表达增高更加明显,力竭后24小时IL-8的表达也有所恢复,说明炎症反应在过度训练致大鼠肾损伤早期发挥重要作用。2.力竭后6小时大鼠肾组织FⅧRAg表达增高,24小时达到高峰,提示力竭运动后肾脏能通过增加毛细血管密度来恢复血供,这可能是细胞没有发生坏死而走向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3.山莨菪碱能降低OTIAKI大鼠肾组织中IL-18的表达,增加肾脏的毛细血管密度,对OTIAKI鼠起明显的保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付长友.慢性阻塞性肺病凝血因子Ⅷ活性及相关抗原的变化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

[2].孙景毅.过度训练大鼠肾组织IL-6、IL-18、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的表达及山莨菪碱干预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8

[3].阎平,黄庆忠,孙光,郑建询,连祺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含量和质量测定意义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1998

[4].黄文,张力,张志坚,权启镇.大肠癌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及有关指标含量变化[J].前卫医药杂志.1995

[5].丁毅鹏,冯保印,马志芳,姚红霞,田荣哲.肺癌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及有关指标含量变化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

[6].高平进,张维忠,王孝铭,沈家麒,支立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测定[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8

[7].谢公元.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与血小板粘附性关系的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1987

[8].孟志慧.用火箭电泳法测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J].湖南医学.1986

[9].卓光生,吕联煌,张学敏,欧海云.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的变化[J].新医学.1986

[10].俞国瑞,梁国荣,黄铭新,郑道声,黄定九.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测定结果的观察[J].上海医学.1986

标签:;  ;  ;  

凝血因子相关抗原论文-付长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