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研究论文-周晶

翻译过程研究论文-周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翻译过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翻译认知过程,译者决策,认知路径,语料库翻译学

翻译过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晶[1](2019)在《翻译的认知决策过程: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活动是双语认知加工过程,尽管受到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会体现出一定的认知共性。本研究选取翻译文本中具有独特认知编码机制的文化专有项作为研究对象,以翻译的认知决策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为依据,使用自建语料库系统对比和分析同一英文原文的两个独立中文译本中该专有项的认知路径。研究发现使用匹配的译语文化专有项是译者最常选择的认知路径,表明源语阅读阶段的意义重构以及调取世界知识这两个认知阶段的成功率较高,符合研究假设。而当译者无法调取相关背景知识的时候,囿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直接转换文化专有项的表层含义成为第二条主要认知途径。(本文来源于《翻译研究与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庞莉,卢植[2](2019)在《翻译过程的认知负荷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分析翻译过程研究(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 TPR)的要旨,阐述认知翻译学对译者在不同文本类型、翻译方向、时间压力等变量影响下,认知负荷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翻译过程研究还须在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包括扩大实验样本、还原真实翻译场景、结合翻译过程与翻译产品、运用叁角测量法等。翻译过程研究要运用最新的研究理念、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在翻译过程的神经生理机制及脑的时间进程和激活模式上做更多有意义的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翻译》期刊2019年04期)

熊秦怡,付蕾[3](2019)在《基于心理模型构建的翻译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心理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心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结合认知心理学下心理模型理论探讨了翻译与心理模型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翻译过程就是译者重新构建心理模型的过程的观点,并阐述了译者进行心理模型构建所遵循的原则、启用的思维工具和具体的构建程序。希望以此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研究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正梅[4](2019)在《高校翻译课堂“逆向全过程”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开展高校翻译教学中,要充分重视"逆向全过程"教学,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态度,采取由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夯实翻译基础,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融入翻译体系中,提升对于翻译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升翻译综合素养,实现高校翻译教学创新目标。(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6期)

王丹丹[5](2019)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公民来到中国参观、旅游、品尝美食。但由于本国文化与国外文化存在着差异,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的旅游行业进行简单介绍,探讨在国外游客参观我国旅游景点时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6期)

陈盈熙[6](2019)在《浅析旅游形象翻译过程中的概念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除了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概念隐喻基于文化和经验。在旅游形象的翻译过程中,有效地运用隐喻手法对旅游形象进行翻译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旅游形象中隐喻与翻译的本质入手,探讨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即重点关注意象翻译的隐喻策略。(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6期)

陈霞[7](2019)在《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综合视角——《描述翻译认知过程:行为与事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译者心理过程逐渐成为翻译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发展了描述性翻译研究范式,也推动了翻译研究的跨学科发展。2015年,约翰·本杰明(John Benjamins)出版公司出版的论文集《描述翻译认知过程:行为与事件》(Describing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Acts and Events)(Ehrensberger-Dow et al.,2015)(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语》期刊2019年06期)

黄静雯[8](2019)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语义模糊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音、词汇和句子运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语义模糊性问题,这对文学作品翻译带来了较大困难。在许多英文作品中,都存在借助模糊语言来丰富想象空间和提升审美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很难展现原文效果。因此,在翻译语义模糊性词语、句子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语境来确定其含义和意思。本文首先总结了英汉文学语言的特征,接着列举了文学作品中的语义模糊现象,最后结合相关例子,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模糊语义的翻译问题,探讨了如何对模糊性词汇进行精确把握和理解。(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刘斌[9](2019)在《任务型教学法下的CET-4段落翻译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经历了一次题型改革,其中翻译部分的变化较大,由原来的句子词组翻译变成了段落翻译,难度系数加大。如何使段落翻译出彩,显示出较高的翻译水准,了解并熟练掌握翻译过程尤为重要。任务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对翻译的叁个过程一一进行深刻领悟,理清解题思路,成功应对CET-4翻译考试。(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0期)

李丽,逯国亮,于朝丽,林金钟[10](2019)在《原核生物翻译终止过程分子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合成在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分为起始、延伸、终止和核糖体回收四个阶段。多个GTPase参与翻译各过程进行且提供能量,包括翻译终止因子RF3 (release factor 3)。迄今为止,在原核生物中释放因子RF1(release factor 1)和RF3是如何协作推进翻译终止过程的发生,与核糖体又发生了怎样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核糖体与RF1构成的复合物是否作为RF3的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等科学问题尚未得到明确解释。本研究拟通过利用融合蛋白得到核糖体与终止因子复合物(Ribosome·RF1·RF3)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并结合体外翻译系统,对翻译终止过程的分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期刊2019-10-24)

翻译过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旨在分析翻译过程研究(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 TPR)的要旨,阐述认知翻译学对译者在不同文本类型、翻译方向、时间压力等变量影响下,认知负荷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翻译过程研究还须在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包括扩大实验样本、还原真实翻译场景、结合翻译过程与翻译产品、运用叁角测量法等。翻译过程研究要运用最新的研究理念、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在翻译过程的神经生理机制及脑的时间进程和激活模式上做更多有意义的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翻译过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晶.翻译的认知决策过程: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翻译研究与教学.2019

[2].庞莉,卢植.翻译过程的认知负荷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翻译.2019

[3].熊秦怡,付蕾.基于心理模型构建的翻译过程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4].李正梅.高校翻译课堂“逆向全过程”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J].校园英语.2019

[5].王丹丹.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19

[6].陈盈熙.浅析旅游形象翻译过程中的概念隐喻[J].校园英语.2019

[7].陈霞.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综合视角——《描述翻译认知过程:行为与事件》评介[J].中国外语.2019

[8].黄静雯.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语义模糊问题研究[J].内江科技.2019

[9].刘斌.任务型教学法下的CET-4段落翻译过程研究[J].科技视界.2019

[10].李丽,逯国亮,于朝丽,林金钟.原核生物翻译终止过程分子机理的研究[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2019

标签:;  ;  ;  ;  

翻译过程研究论文-周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