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陆冰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质平衡,大陆性冰川,海洋性冰川,乌源1号冰川
大陆冰川论文文献综述
牟建新,李忠勤,张慧,徐春海,金爽[1](2019)在《中国西部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以乌源1号冰川和帕隆94号冰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认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西部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藏东南帕隆94号冰川为例,结合大西沟与察隅站气象资料,对1980—2015年两条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6 a来乌源1号冰川与帕隆94号冰川物质平衡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累积物质平衡达-17 102 mm w. e.与-8 159 mm w. e.,相当于冰川厚度减薄19 m与9. 01 m,且分别于1996、2004年左右发生突变。同期两条冰川所处区域年均温呈显着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二者年内气温分配相仿,但降水分配差异较大。初步分析认为气温上升是导致乌源1号冰川与帕隆94号冰川物质亏损的主要原因,冰川区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的差异和地性因子(坡度、冰川面积)的不同使得乌源1号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高于帕隆94号冰川,由于目前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监测时段相对较短,为深入研究中国西部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过程仍需加强对冰川的持续观测。(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9年01期)
李忠勤,王飞腾,李慧林,徐春海,王璞玉[2](2018)在《长期冰川学观测引领大陆性和干旱区冰川变化与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中纬度山地冰川大国,冰川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冰川还是我国西部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我国及周边国家大江大河的源头,由冰川变化引发的水文、水资源变化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山盆地理结构的生态系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冰川站")建立于中国冰川学开创之初的1959年,围绕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的研究,对中国冰川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亦是对国际冰川学的重要发展和贡献。以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综合观测试验为基础的水文学研究,奠定了我国内陆河流域水文研究基础。60年来,作为中国冰川学观测、试验、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对外开放交流的平台,天山冰川站在冰川物理学、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冰川水文、雪冰物理化学过程、第四纪冰川、冰缘植被与生态等研究方向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为中国的冰川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世界冰川监测服务中心(WGMS)将1号冰川列为全球10条重点观测研究的参照冰川之一,即作为中国和中亚干旱区的参照冰川,其长期、系统的观测研究成为许多国家冰川学研究的参照和典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期刊2018年12期)
陈宇乔[3](2018)在《大陆型山谷冰川冰震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以老虎沟12号冰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0月,利用便携式宽频带地震仪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上进行了9d的冰震观测,在台站的震动信号中识别出大量与冰川动态特性相关的冰震。根据信号的频率等特征,可将其分为短周期冰震和长周期冰震。短周期冰震的持续时间大多在0.1s以下,频谱集中在20~100Hz之间,其数量可达每天6 600个,占所检测到冰震的绝大部分。长周期冰震持续时间可达几十秒至数小时,其地震波形频率集中在0.1~10Hz,观测期间检测到296次长周期冰震。对比冰震发震时间和当地气温发现:气温下降,短周期冰震事件数量快速增加;气温升高,短周期冰震数量逐渐减少。短周期冰震的发震时间分布呈现出以1d为周期变化的特征。利用麦克斯韦模型模拟的冰川在气温影响下的应力变化可以解释观测到的冰震日变性:当气温下降,冰川温度下降,冰体积收缩并产生应变,相应的拉张应力使得冰裂隙破裂而产生短周期冰震信号。(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李开明,陈世峰,康玲芬,李忠勤,李生德[4](2018)在《中国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变化比较分析——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为例,比较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自20世纪中期以来的变化。结果表明:物质平衡亏损、平衡线高度上升、活动层温度升高、厚度减薄、运动速度降低、末端退缩、面积和冰储量减少是两类冰川的主要变化趋势;大陆型冰川变率有加大或者大于海洋型冰川的表现,并且两类冰川的变化幅度差距有逐渐缩小或趋稳的迹象。进一步分析认为:两类冰川消融退缩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上升,重要因素是冰面反照率降低,而气候环境、响应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加速消融机理等差异,是造成两者变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吴鹏[5](2016)在《南极大陆边缘冰川正被海洋侵蚀》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28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发表研究称,南极洲的派恩岛冰川正在自内而外崩解,这表明海洋正在不断侵蚀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川。派恩岛冰川属于毗邻西南极冰盖(West Antarctic Ice Sheet)冰架的一部(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6-12-06)
苏勃,李忠勤,张明军,郭蓉,孙美平[6](2015)在《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对比研究——以天山和阿尔卑斯山典型冰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质平衡是冰川对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响应,是冰川变化的重要参数.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发育在不同的水热环境下,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过程和机理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这两类不同性质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做一全面的对比研究意义重大.以东、西天山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图尤克苏冰川以及阿尔卑斯山东、中、西部的欣特雷斯冰川、Caresèr冰川和Sarennes冰川为参照冰川,在对比分析这五条参照冰川近60 a来物质平衡变化幅度差异和阶段性差异基础上,对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其机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物质平衡阶段性变化上,阿尔卑斯山参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具有相似的阶段性,而天山和阿尔卑斯山参照冰川之间以及天山内部两条参照冰川之间物质平衡阶段性变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可见,无论不同性质冰川还是同一性质的不同冰川,其物质平衡的阶段性变化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与不同冰川所处环境水热变化的时间差异有关,而与冰川性质无关;在物质平衡变化幅度上,海洋型冰川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大陆型冰川,原因是不同性质冰川发育的水热环境及其对气候变化敏感性差异;在前人对冰川加速消融机理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也讨论了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机理及其异同.(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5年05期)
杨硕[7](2015)在《浅谈大陆型冰川微生物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冰川作为占据地球陆地总面积10%的生态环境,因其长期的低温、强辐射和寡营养,对生存于其中的生物具有极大的挑战,是极端环境的一个重要代表。以大陆型冰川区为主,分析雪样中细菌的多样性,总结了冰川微生物的种类特征、来源及其易受到的环境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期刊2015年08期)
杨硕[8](2015)在《浅谈大陆型冰川微生物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冰川作为占据地球陆地总面积10%的生态环境,因其长期的低温、强辐射和寡营养,对生存于其中的生物具有极大的挑战,是极端环境的一个重要代表。本文以大陆型冰川区为主,分析雪样中细菌的多样性,总结了冰川微生物的种类特征、来源,及其易受到的环境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5年02期)
吴妍[9](2013)在《2012年美国动画大片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启示——以《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里约大冒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刚刚闭幕的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美国动画电影《勇敢传说》荣获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篇。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于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来说,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动画大片的创作经验将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本文将以美国蓝天工作室2012年动画大片《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和2011年上映的《里约大冒险》为例,探讨美国动画电影成功的可鉴之处,希望可以给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以启发。(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3年04期)
孙红卫,染晗曼[10](2012)在《《冰河世纪4:大陆漂移》——冰川世界里的欢笑与温情》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蓝天动画室(Blue Sky Studios)推出了动画电影《冰河世纪》(Ice Age)。影片的主角是叁只性格各异的史前动物——猛犸象Manny、地懒Sid以及剑齿虎Diego。这叁兄弟的一番冰川大冒险给无数人带来了欢乐,也让无数人看到了友情的可贵。(本文来源于《新东方英语(中学生)》期刊2012年11期)
大陆冰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是中纬度山地冰川大国,冰川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冰川还是我国西部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我国及周边国家大江大河的源头,由冰川变化引发的水文、水资源变化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山盆地理结构的生态系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冰川站")建立于中国冰川学开创之初的1959年,围绕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的研究,对中国冰川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亦是对国际冰川学的重要发展和贡献。以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综合观测试验为基础的水文学研究,奠定了我国内陆河流域水文研究基础。60年来,作为中国冰川学观测、试验、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对外开放交流的平台,天山冰川站在冰川物理学、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冰川水文、雪冰物理化学过程、第四纪冰川、冰缘植被与生态等研究方向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为中国的冰川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世界冰川监测服务中心(WGMS)将1号冰川列为全球10条重点观测研究的参照冰川之一,即作为中国和中亚干旱区的参照冰川,其长期、系统的观测研究成为许多国家冰川学研究的参照和典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陆冰川论文参考文献
[1].牟建新,李忠勤,张慧,徐春海,金爽.中国西部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以乌源1号冰川和帕隆94号冰川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9
[2].李忠勤,王飞腾,李慧林,徐春海,王璞玉.长期冰川学观测引领大陆性和干旱区冰川变化与影响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
[3].陈宇乔.大陆型山谷冰川冰震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以老虎沟12号冰川为例[J].海洋学研究.2018
[4].李开明,陈世峰,康玲芬,李忠勤,李生德.中国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变化比较分析——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8
[5].吴鹏.南极大陆边缘冰川正被海洋侵蚀[N].中国气象报.2016
[6].苏勃,李忠勤,张明军,郭蓉,孙美平.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对比研究——以天山和阿尔卑斯山典型冰川为例[J].冰川冻土.2015
[7].杨硕.浅谈大陆型冰川微生物多样性[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
[8].杨硕.浅谈大陆型冰川微生物多样性[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
[9].吴妍.2012年美国动画大片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启示——以《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里约大冒险》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
[10].孙红卫,染晗曼.《冰河世纪4:大陆漂移》——冰川世界里的欢笑与温情[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