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叙事论文-尹玲

全知叙事论文-尹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知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知视角,叙事诗,社会因素

全知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尹玲[1](2019)在《开展全知视角的古代叙事诗教学——以《卖炭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式的诗歌教学已偏离了诗歌特质,学生很难领悟到诗歌的魅力,不利于对学生诗歌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超越对叙事情节的简单概括,深入分析诗中的细节,抓取社会因素进行剖析,最后再从作者内心世界揣摩创作旨趣,从全知视角进行古代叙事诗教学。(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之友》期刊2019年10期)

邱紫华,余杰[2](2019)在《禅宗“多视角”叙事对传统“全知视角”的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禅宗的"多视角"叙事是指一种综合了多人的、多个观察视角的叙事手法。这一"多视角"包含有各种差异的观察和体验角度的总和,其特点在于各个叙述视角、各个观察者之间所叙述的内容既不相同,彼此也不相"知",也不相"通",甚至欣赏者、接受者之间也不相"知",也不相"通"。这种叙事方式在现代小说与电影中的运用,颠覆了传统的"全知视角"叙事。(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潘正文[3](2017)在《从《小说月报》看近现代小说从全知叙事到限制性叙事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五四"时代,礼拜六派等受到新文化界的批评之后,学界普遍认为,前期《小说月报》主要属于传统的俗文学范畴,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没有作出多少贡献。但是,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非是自"五四"一蹴而就的,从前期《小说月报》中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小说从全知叙事为主向限制性叙事过渡的轨迹,后期《小说月报》则对来自西方现代小说的限制性叙述作了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这一前一后之间,可以看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现代转型的完整链条。(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田然[4](2017)在《有限全知视角下波特小说《老人》的叙事功能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美国文坛着名的短篇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一生发表的作品为数不多,但是几乎篇篇堪称佳作,获得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赞誉。由于其高超的创作才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几十年来对波特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学术规范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借助叙事学理论,结合波特的短篇小说作品对其有限全知视角进行探讨,同时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波特的代表性小说作品,以此来揭示其作品的审美意蕴及其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穆怀佳[5](2017)在《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互补”下的真相——从电影叙事学角度简析电影《追凶者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曹保平执导的电影《追凶者也》于2016年在中国上映,是一部黑色幽默悬疑片。该片没有采用传统的电影叙事方法来讲述影片,而是通过一种全新的电影叙事手法,即回环套层叙事结构,让整部影片在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的互相转换中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目前在中国来说很少有导演使用这种叙事角度来讲述电影故事,这也是该片的成功之处。因此,本文将从电影叙事学角度上来剖析该电影。(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余萍萍[6](2016)在《清末民初小说翻译对全知全能叙事视角的冲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小说全知全能叙事的特点以及优缺点,分析了清末民初外国小说翻译对传统的全知全能叙事视角的冲击,其中重点探讨了以林纾为代表的翻译家所翻译的小说对传统叙事视角的影响,以及以苏曼殊为代表的作家在受到翻译小说的影响后在其创作的小说中对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运用。(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6年02期)

姜黎珺[7](2015)在《“全知视角”叙事的极致样本——论《中国好声音》的叙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再度归来,也再度火热了这个夏季的荧屏。虽然遭遇各类真人秀节目的层层围攻,但依然"一骑绝尘",成为这个夏季最受大众关注的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节目组对悬念设置的极力追求,对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力求全方位展现的努力,以及快节奏地讲述故事的方式,最终让观众在面对扑面而来的庞大影像信息时形成一种"全知者"的观看快感,以此牢牢抓住观众的观看心理。故事的呈现都离不开叙事(本文来源于《视听纵横》期刊2015年06期)

魏明,鱼江江[8](2015)在《从全知叙事视角浅析《纯真年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全知叙事角度出发,探讨女性作家伊迪斯·华顿如何在《纯真年代》中修辞性地使用这一策略。华顿充分发挥第叁人称叙事中全知叙事的优点,在文本中有力地渗透了她的创作意图,尤其是她想表达的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30期)

贾鹤鸣[9](2014)在《戏仿视角下厄普代克“《红字》叁部曲”赏析——叙事视角的转变解构霍桑的全知全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厄普代克在其"《红字》叁部曲"中对霍桑《红字》的戏仿的解读,是《红字》的续作。本文作者从厄普代克"《红字》叁部曲"中叙事视角转变的解读及此种转变是为了迎合变化了的意识形态的视角去探讨续作与原作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4年23期)

乔纳森·卡勒,陈军,王璐[10](2014)在《论全知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叙事权威传统的确立,内在思想的富有想象力的或心灵感应的转译,反复凸显娱乐性和自我指涉的创造性活动以及在不同视野增殖和捋清人类纷繁事物之中渐生的智慧,这四种迥异现象是引起全知归属、假定全知叙述者的原因。可见,"全知"概念的使用不但混淆了这些作法的特征或区别,而且一再模糊它们,以致我们无法知道它们的真实情况。必须摒弃这个于我们或叙事无益的批评术语,从而探索与这种奇特的文学效果更为契合的新术语。(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4年02期)

全知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禅宗的"多视角"叙事是指一种综合了多人的、多个观察视角的叙事手法。这一"多视角"包含有各种差异的观察和体验角度的总和,其特点在于各个叙述视角、各个观察者之间所叙述的内容既不相同,彼此也不相"知",也不相"通",甚至欣赏者、接受者之间也不相"知",也不相"通"。这种叙事方式在现代小说与电影中的运用,颠覆了传统的"全知视角"叙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知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尹玲.开展全知视角的古代叙事诗教学——以《卖炭翁》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19

[2].邱紫华,余杰.禅宗“多视角”叙事对传统“全知视角”的解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潘正文.从《小说月报》看近现代小说从全知叙事到限制性叙事的演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田然.有限全知视角下波特小说《老人》的叙事功能浅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

[5].穆怀佳.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互补”下的真相——从电影叙事学角度简析电影《追凶者也》[J].传播力研究.2017

[6].余萍萍.清末民初小说翻译对全知全能叙事视角的冲击[J].英语广场.2016

[7].姜黎珺.“全知视角”叙事的极致样本——论《中国好声音》的叙事策略[J].视听纵横.2015

[8].魏明,鱼江江.从全知叙事视角浅析《纯真年代》[J].青年文学家.2015

[9].贾鹤鸣.戏仿视角下厄普代克“《红字》叁部曲”赏析——叙事视角的转变解构霍桑的全知全能[J].时代教育.2014

[10].乔纳森·卡勒,陈军,王璐.论全知叙事[J].社会科学战线.2014

标签:;  ;  ;  

全知叙事论文-尹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