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柿果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柿,太秋,赤霉素,可溶性糖组分
柿果实论文文献综述
潘军,马乐,任宇,张敏,王克耀[1](2019)在《外源赤霉素处理对甜柿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太秋"甜柿为试材,于花后40 d、自然落果结束后实施赤霉素不同种类(GA_3和GA_(4+7))、浓度(0%、1.0%和1.5%羊毛脂膏剂)及涂抹部位(果柄和果实萼片)处理,对各处理果实的生长变化及成熟期果实的糖酸组分含量及单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外源GA_3处理促进果实生长的作用较小,外源GA_(4+7)处理能显着促进果实生长。外源GA_3和GA_(4+7)处理均能显着促进果实可溶性总糖积累,抑制蔗糖与棉子糖积累,影响葡萄糖,果糖及甘露醇积累;均能显着增加果实苹果酸及奎宁酸含量,均能显着降低柠檬酸、草酸及琥珀酸含量。多数GA_3显着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所有GA_(4+7)处理显着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从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综合效应来看,推荐应用1.0%GA_(4+7)膏剂涂抹果实萼片或1.5%GA_(4+7)膏剂涂抹果柄。(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9年05期)
李江阔,颜碧,张鹏[2](2019)在《柿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述保鲜技术在柿果实保鲜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对各种保鲜技术保鲜效果的探讨,为我国柿果实采后保鲜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我国柿果实采后保鲜贮藏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方法介绍柿果实特性、采后生理状况、软化机制,以及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在柿果实保鲜领域的应用。结果保鲜技术在柿果实保鲜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延长贮藏时间,达到较好的保鲜效果,而且保持了柿果实较好品质。不过在成本、残留以及推广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有待进一步优化。结论保鲜技术在采后的柿果实保鲜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黄思婕[3](2019)在《乙烯利处理对广西几种地方柿果实采后贮藏性和乙烯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作为柿原产国,拥有丰富的柿种质资源,前人己对许多主栽柿品种贮藏性做过大量研究,而对广西特有地方柿种质资源贮藏性研究尚未有报道。本研究以广西特有的油柿(YS)、农家栽培柿(ZP)和主栽品种'恭城月柿'为实验材料,分析乙烯利处理果实采后贮藏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几种柿种质贮藏性差异。同时,采用荧光定量分析以上材料中耐贮藏和不耐贮藏两大类柿种质果实乙烯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柿果实采后软化机制,广西地方柿种质可作为研究果实软化机制的特色种质材料,同时也为提高柿果实贮藏性的育种提供种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乙烯利处理能加速油柿果实的后熟软化,处理后第4 d YS-4果实硬度、可溶性单宁含量急剧下降,色差大幅度上升,乙烯生物合成量到达第一个高峰;之后硬度下降趋于平缓,乙烯生物合成量在第8 d达到最大值。相反YS-2在乙烯利处理后第4 d硬度与可溶性单宁含量下降最少,乙烯生物合成量达到最大值。乙烯利处理能加速YS-2整个贮藏期β-D-Gal酶活性和贮藏后期PG、Cx酶活性的升高;促进YS-4贮藏后期β-D-Gal、PG和Cx酶活性的上升。油柿种质中YS-2贮藏末期果实硬度保持较高,较耐贮藏,而YS-4极不耐贮藏,贮藏前期细胞壁降解酶β-D-Gal酶活性的升高可加速油柿果实软化。2.在栽培柿中,经乙烯利处理过的ZP-3硬度、可溶性单宁含量和原果胶含量降幅最大,色差升幅大,乙烯生物合成量在第12 d出现高峰;而ZP-2硬度、可溶性单宁含量和原果胶降幅最小,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色差最小,乙烯生物合成量在第8 d出现高峰。乙烯利处理加强ZP-2细胞壁降解酶的作用,减弱ZP-3β-D-Gal的促进作用,增加ZP-3贮藏末期PG酶活性,加速硬度的下降。因此,栽培柿中,ZP-2极耐贮藏,ZP-3极不耐贮藏,栽培柿贮藏前期果实软化与PG和β-D-Gal活性密切相关,贮藏后期随PG酶活性的上升果实软化加剧。3.在外源乙烯的刺激下,YS-4第4dmetE基因迅速上调,蛋氨酸积累,ACO1基因表达,乙烯合成被启动,此时CYP72A219基因大量表达,呼吸爆发,乙烯大量积累出现高峰,之后ETR基因大量表达,乙烯信号转导通路打开,硬度迅速下降。而YS-2贮藏前期蛋氨酸积累,贮藏中后期ACO1、ETR和CYP72A219大量表达,果实软化至低值。在整个贮藏期EBF1基因波动表达调控果实后熟。4.ZP-3和ZP-2 ACO1基因第0 d表达量分别为3.270和0.996,之后ACO1基因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直到贮藏末期,乙烯利处理的ZP-3ACO1基因急剧上调至高水平状态;metE基因第0d大量表达,之后基因表达下调,第12 d时乙烯利处理的ZP-3和ZP-2表达量上调至高水平,随后又下降。EBF1与ETR表达模式相同,ZP-3基因表达波动不大,ZP-2在第4d和16 d基因表达量处于高水平状态。乙烯利处理使ZP-3贮藏后期CYP72A219基因表达保持较高水平。外源乙烯刺激促进ZP-3贮藏后期(12~16d)meE基因和ACO1基因大量表达,同时CYP72A219基因大量表达,促进活性氧ROS大量生成,呼吸爆发,ETR基因大量表达,果实硬度在后期大幅度下降。综上所述,通过与主栽品种'恭城月柿'综合比较,油柿整体耐贮性较差,其中YS-4极不耐贮藏,而农家栽培柿的ZP-2极耐贮藏。外源乙烯刺激促进易软化油柿贮藏前期乙烯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升高,加速果实软化而不耐贮的农家栽培柿在外源乙烯刺激下,果实贮藏后期软化加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陆笛[4](2019)在《‘恭城月柿’不同生育期柿果实和叶片单宁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形成胃柿石风险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柿单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功能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等领域,研究柿单宁的生物生产特性对其产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临床上常见“胃柿石”的病例,对“胃柿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技术上,对其成病机理的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以广西特色涩柿品种'恭城月柿'为实验材料,揭示其果实和叶片中总黄酮、可溶性单宁、不可溶性单宁及单宁组分含量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规律,为柿单宁的功能性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以此为基础,探究“胃柿石”的成石机理,为预防和治疗“胃柿石”提供医学指导。实验测定了幼果期、膨大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柿果肉、果皮和叶片的总黄酮、可溶性单宁和不可溶性单宁含量,并利用液质联用色谱对全部样品中6种单宁组分[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A)、芦丁(Rutin)、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EC)]进行了定量分析。随后,在模拟胃液中探究柿单宁与酪蛋白、果胶和甲基纤维素的絮凝情况,为“胃柿石”的成因提供参考。此研究结果表明:1.柿果肉和果皮中含有丰富的总黄酮、可溶性单宁、不可溶性单宁。柿果实中的这些生理指标含量均是随着果实进入成熟阶段显着下降;相较而言,柿叶片中的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不明显。2.在柿果肉中检测到GA、GC和CA3种单宁组分,其中G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分;在柿果皮中检测到GA、GC、CA、Rutin和EGC5种组分,其中CA含量最高,EGC仅在幼果期和膨大期有痕量检出;在柿叶中检测到全部6种单宁组分,其中整个生育期CA含量极高,EGC和EC均为痕量检出。由此可知,果肉中含有较多的GA组分,果皮中含有大量的CA组分,柿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产出极为丰富的CA单宁组分。3.酪蛋白、果胶和甲基纤维素均能与柿(可溶性、不可溶性)单宁在模拟胃液中快速凝聚结合产生絮凝,产生的团聚状态均不稳定。不同部位的絮凝强弱顺序为柿果皮>柿果肉>柿叶,稳定性由大到小为果肉>柿果皮>柿叶。在未添加食物成分时,柿单宁就能在模拟胃液中形成较强的絮凝趋势。对于柿果实,生长初期的可溶性单宁与食物成分的絮凝情况较剧烈,且复合物较稳定;而果实不可溶性单宁则是在成熟后与食物成分的絮凝强度较大,且较稳定。柿叶中不同溶解性单宁均在成熟前期与食物成分的絮凝情况较剧烈。其中,可溶性单宁的絮凝强度大于不可溶性单宁,且稳定性较强。综上所述,对柿单宁形成“胃柿石”的风险提出猜想:相较于柿叶,食用柿果实的成石机率较大。果实生长初期可溶性单宁含量高,可溶性单宁的絮凝强度大于不可溶性单宁,由此可知,食用未熟期的柿果实更易形成“胃柿石”。涩柿果实成熟后,可溶性单宁含量还较高,应在脱涩的前提下食用,预防结石形成。果实脱涩即为可溶性单宁转化为不可溶性单宁的过程,脱涩后柿果实中的不可溶性单宁,虽在模拟胃液中的絮凝较弱,但仍应少量进食,并避免与含高含酪蛋白、果胶和甲基纤维等成分的食物一同进食。(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潘军[5](2019)在《若干栽培措施对柿果实糖酸和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太秋'及'南通小方柿'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柿果实糖、酸及单宁组分和含量变化的特点,探讨了外源赤霉素、人工授粉和果实套袋对太秋'果实生长、糖酸和丹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通小方柿,及'太秋'果实糖组分由麦芽六糖、棉子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甘露醇组成,为葡萄糖积累型果实;'南通小方柿'与'太秋'果实有机酸组分由草酸、酒石酸、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及琥珀酸组成,'南通小方柿'果实为柠檬酸优势型,而'太秋'果实为苹果酸优势型;'南通小方柿'及'太秋'果实可溶性单宁组分均由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A)3种酚类化合物组成,'南通小方柿'可溶性单宁组分为没食子儿茶素优势型,而'太秋'果实为没食子酸优势型;'南通小方柿'可溶性单宁含量显着高于'太秋',但没食子儿茶素是果实涩味的关键酚类化合物;2、4℃干燥保存是柿花粉适宜贮存条件,果实糖酸组分和单宁含量变化与供试授粉品种或株系密切相关;'高邮2号'可作为扬州地区'太秋'栽培专用授粉品种的优选株系之一;3、GA3和GA4+7外源处理均能显着促进果实可溶性总糖累积,抑制蔗糖与棉子糖生物合成,影响葡萄糖、果糖及甘露醇含量的积累;增加果实苹果酸及奎宁酸含量,降低柠檬酸、草酸及琥珀酸的含量;GA3处理可显着提高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对果实鲜重生长无显着影响,而GA4+7处理不仅显着降低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且能显着促进果实鲜重生长,综合比较两种赤霉素对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生产上可推荐应用1.0%GA4+7萼片处理和1.5%GA4+7果柄处理;4、供试果实袋对'太秋'果实果重生长无显着影响,采用红色果袋可显着增加'太秋'果实可溶性总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降低总有机酸含量及可溶性单宁含量。(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张莉,韩爱华,黄云钰,王瑞庆[6](2019)在《柿果实成熟期间电学参数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柿果实频率特性及电学参数随果实成熟度变化的规律.【方法】利用LCR阻抗分析仪和平行板铜电极在24个频率下测定了4个成熟时期‘火柿’电学特性,分析了电学特性变化的生物学和电磁学机制.【结果】在100 Hz~5 MHz,随着测试频率升高,果实阻抗和电感呈幂函数下降,低频电导呈幂函数迅速升高;电容呈缓慢下降、快速升高、急剧下降波动性变化.果实从破色期至红熟期,不同频率下阻抗下降43.39%~58.84%,电感下降40.10%~59.51%,电容升高了67.28%~147.63%,电导呈显着上升趋势.果实电参数的频率特性是由于果实组织不均一性、不同频率下介电特性差异及电场在果实中的穿透能力不同引起的;不同成熟度‘火柿’电学特性差异是由果实组织结构和成分变化引起的.【结论】阻抗、电感、电容和电导是反映柿果实成熟度的敏感电参数,电学特性具有无损伤检测柿果实成熟度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伊成勇,张敏[7](2019)在《柿果实束缚态多胺测定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甜柿品种‘太秋’果实为试材,针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束缚态多胺中存在的灵敏度低的问题,将此测定方法改良为:将游离态多胺浸提液离心后的沉淀用12mol·L-1NaO H水解,水解液过滤后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浓缩,得到的洗脱液按照游离态多胺测定。结果表明,测得的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3种束缚态多胺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1.97%、50.97%、249.31%,且检测到含量更低的束缚态尸胺(Cad)和己二胺(Hex),适合植物组织中束缚态多胺含量的精准测定。(本文来源于《农村科学实验》期刊2019年08期)
申鑫越[8](2019)在《DkHB4调控‘磨盘柿’果实采后软化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柿果实采后极易软化,过度或快速的软化不利于采后贮藏,直接影响其流通和商品价值,因此果实软化始终是柿采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磨盘柿'(Diospyros kaki.cv.Mopanshi)为实验材料,采用乙烯处理,利用RNA-Seq,通过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烟草双荧光素酶、酵母双杂交、BiFC等技术体系、亚细胞定位等,鉴别了受乙烯处理诱导的转录因子,并进一步明确其靶标基因,初步探索这些基因之间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柿果实后熟软化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依据RNA-Seq结果,筛选得到受乙烯处理诱导的转录因子和结构基因,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 30个转录因子和13个结构基因的编码基因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了其中27个转录因子和10个结构基因的表达在乙烯处理后快速软化的果实中显着上调。2.响应乙烯处理的转录因子对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的作用效应分析。通过烟草双荧光素酶体系,鉴别到DkHB4、DkGATA3、DkWRKY12、DkNAC22能显着激活涩柿果实采后软化相关DkXTH9和DkPE9的启动子活性。点突变实验结果表明,DkHB4、DkGATA3、DkWRKY12均能直接结合DkXTH9启动子,DkNAC22能直接结合DkPE9启动子。3.DkB4与DkERFs的协同调控效应分析。进一步选择DkHB4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与DkERFs的协同调控效应。烟草双荧光素酶体系研究发现DkHB4与DkERF8、DkERF16和DkERF19 混合,均可显着提升对DkXTH9启动子的诱导效应。酵母双杂交和BiFC实验结果均表明DkHB4与DkERF16存在蛋白互作关系,但DkHB4与DkERF8和DkERF 19并没有直接的蛋白互作关系。综上所述,本论文克隆了受乙烯诱导的'磨盘柿'果实转录因子及细胞壁降解基因,发现了多个调控细胞壁降解基因的转录因子,其中DkHB4既可直接结合DkXTH9的启动子,还可通过与DkERF16蛋白互作协同调控DkXTH9启动子。这些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乙烯加速柿果实后熟软化的转录调控机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龚子渊[9](2019)在《DkZAT2调控柿果实采后脱涩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柿(Diospyros kaki)一般分为涩柿和甜柿,我国为以涩柿为主,成熟涩柿果实采后需经人工脱涩处理后才可食用。本文以6种涩柿品种('镜面柿,、'益都托柿,、'没皮柿'、'磨盘柿'、'临潼挂杆柿,、'耀县五花柿,)为实验材料,通过高浓度CO2处理(AHCA)进行脱涩,利用RNA-seq数据分析,筛选响应AHCA处理的关键转录因子,探索有效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丰富和完善柿果实采后脱涩低氧处理的转录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参与脱涩调控的新型转录因子。以在AHCA处理下快速脱涩的'镜面柿'为材料,开展了 RNA-seq分析。以差异基因表达量(AHCA处理1d的FPKM绝对值)大于50和差异表达倍数(AHCA处理1 d/CK 1d)大于5为筛选标准,筛选获得了 23个脱涩相关转录因子。通过双荧光素酶体系分析,筛选得到的转录因子DkERF29、DkZAT2、DkASR1能够转录激活脱涩关键靶标基因DkPDC2的启动子。且DkERF29是目前发现的对DkPDC2启动子具有最强调控效应的转录因子,达到6.51倍。并进一步通过EMSA体系明确了 DkERF29的结合位点为DkPDC2启动子序列上的GCC-box序列。柿果实圆片瞬时表达发现,相比对照,DkERF29、DkZAT2、DkASR1的瞬时过量表达均可显着降低柿果实圆片中可溶性单宁含量。2.脱涩调控转录因子间协同效应分析。本文筛选得到的DkERF29、DkZAT2、DkASR1和前期报道转录因子DkERF9、DkERF19,均可有效调控DkPDC2启动子,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以上转录因子间的协同效应。双荧光素酶结果分析显示DkERF29能分别与DkERF19和DkZAT2对DkPDC2启动子产生协同增强效应。通过BiiFC体系验证DkERF29与DkERF19和DkZAT2均存在蛋白-蛋白互作关系。3.脱涩相关转录因子在5个涩柿品种中的表达分析。选取5个对AHCA采后脱涩处理存在响应差异的品种,发现DkZAT2的基因表达在这5个品种间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在响应AHCA处理(即在AHCA处理下果实快速脱涩)的品种中,DkZAT2的基因表达明显受处理上调;在不响应AHCA处理(即在AHCA处理下无法快速脱涩)的品种中,DkZAT2的基因表达上调有限。进一步验证以上5个转录因子对氧气的响应能力,在常氧条件下检测0-8天的基因表达情况,发现DkErf29的表达平均要高于其他转录因子,而dKzat2基因基本无表达。因此推测,DkZAT2是脱涩过程中的低氧信号响应主要转录因子。综上所述,本文推测在柿果实采后脱涩过程中,存在“信号响应”和“调控处理”两类转录因子。在低氧处理条件下,实现“信号响应”的DkZAT2等转录因子能快速响应低氧条件,并向下游传递低氧信号,通过与DkERF29结合,放大转录调控信号,促进DkPDC2基因表达,生成低氧代谢产物乙醛,完成采后脱涩。(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陈昕晟,葛博学,卜庆忠,吴慧,周春华[10](2019)在《柿果实CCD1基因超表达和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TAB法提取小方柿果肉总RNA,根据带有不同酶切位点的引物获得目的基因柿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DkCCD1),将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与NCBI登录的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均超过99%,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为100%,由此得到可用于后续试验的目的基因。将得到的目的基因与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1连接,构建pCAMBIA1301-CCD1超表达载体和具有发卡结构的pCAMBIA1301-CCD1-RNAi表达载体,通过冻融法将载体导入农杆菌EHA105。PCR扩增结果表明:所构建的pCAMBIA1301-CCD1超表达载体和pCAMBIA1301-CCD1-RNAi载体已导入农杆菌,可用于后续的遗传转化研究。(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柿果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综述保鲜技术在柿果实保鲜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对各种保鲜技术保鲜效果的探讨,为我国柿果实采后保鲜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我国柿果实采后保鲜贮藏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方法介绍柿果实特性、采后生理状况、软化机制,以及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在柿果实保鲜领域的应用。结果保鲜技术在柿果实保鲜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延长贮藏时间,达到较好的保鲜效果,而且保持了柿果实较好品质。不过在成本、残留以及推广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有待进一步优化。结论保鲜技术在采后的柿果实保鲜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柿果实论文参考文献
[1].潘军,马乐,任宇,张敏,王克耀.外源赤霉素处理对甜柿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9
[2].李江阔,颜碧,张鹏.柿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19
[3].黄思婕.乙烯利处理对广西几种地方柿果实采后贮藏性和乙烯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9
[4].陆笛.‘恭城月柿’不同生育期柿果实和叶片单宁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形成胃柿石风险初探[D].广西大学.2019
[5].潘军.若干栽培措施对柿果实糖酸和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9
[6].张莉,韩爱华,黄云钰,王瑞庆.柿果实成熟期间电学参数变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7].伊成勇,张敏.柿果实束缚态多胺测定方法的改进[J].农村科学实验.2019
[8].申鑫越.DkHB4调控‘磨盘柿’果实采后软化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
[9].龚子渊.DkZAT2调控柿果实采后脱涩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
[10].陈昕晟,葛博学,卜庆忠,吴慧,周春华.柿果实CCD1基因超表达和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