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体意义论文-魏小萍

主客体意义论文-魏小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客体意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卢卡奇,阶级意识,历史主体,历史客体

主客体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魏小萍[1](2017)在《卢卡奇历史主客体概念的衍变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主客体概念及其理论是卢卡奇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然而人们很少注意到,由于20世纪初的历史变迁以及卢卡奇自身经历的变化,他的历史主客体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其早期,他从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变化中来理解历史主客体概念,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具备了阶级意识,才能使自身从历史客体上升为历史主体,从而实现历史主客体的统一。这样的认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立场。在后期,他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历史主客体概念,从人与自然及社会对象性关系中的主体性作用来理解历史主客体概念,把劳动目的纳入社会存在范畴。这与他到达前苏联之后,历史语境发生的变化有关。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动力机制问题,或许是促使卢卡奇产生这一理论视野转变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葛续华[2](2017)在《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实践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否可以用主体和客体对应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抑或谁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界意见不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和指导具体教育实践均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星[3](2011)在《主客体辩证关系新探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与客体乃是普遍联系之网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并且,主体与客体之间还呈现出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过程。对主客体辩证关系的新探表明,在当下强调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突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李翔[4](2011)在《论治安主客体研究的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治安主客体是治安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从大治安角度来看,根据治安主体的法律性质和地位,可将其分成专业治安主体、自发治安主体和辅助治安主体;根据治安主客体关系可将治安客体分为打击的客体、防范的客体、控制的客体、引导的客体、保护的客体、服务的客体。分析治安主客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对治安主客体的关系应当从动态中去把握,应当在社会转型期优化治安主体结构,壮大治安主体力量,发挥叁类治安主体的整体效能;还应当顺应时代要求,照顾到治安客体的实际需求,追求治安负价值的最小化。(本文来源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祁志祥[5](2011)在《互动与二分——中国古代审美主客体关系论及其当下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着眼于审美认识活动中主客体的交融互动和主体的生成创造,将传统的审美认识论基础视为主客对立,进而否定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是当下学界颇为流行的强势话语。其实,中国古代审美认识论从未将主客体对立起来,也没有混淆主客二分,而始终强调"物"与"我"的相反相成,既有互动交融,又有主客之别。审美认识就是要分清哪些是对象本身的审美价值,哪些是审美主体的能动自造,既看到"好恶因人"、"憎爱异情"的主观"殊好",又肯定"妍媸有定"、"雅郑有素"的客观"正赏",从而克服主观好恶,达到对客体固有的普遍同然的审美价值的公正评判。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反思当下盛行的取消主客二元思维的方法论缺失,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张丹[6](2010)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及现实意义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基本范畴——主体和客体,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并着重从新的角度论述了二者的关系,最后对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意义作了简单的归纳。(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新理论版)》期刊2010年02期)

马永东[7](2008)在《论马克思关于主客体范畴科学理论的确立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主客体关系问题上,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看成是客体被动地给予主体的单向活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把认识看成是主体意识去创设客体的过程,都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主客体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在总结近代哲学关于主客体关系问题理论教训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作为认识论之基础,科学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统一的现实基础和辨证途径,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08年10期)

王公晓[8](2007)在《皮亚杰主客体关系理论及其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与客体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认识论都必须回答和说明的问题。哲学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哲学家只要考察认识问题,不管他们是否明确提出了主体和客体这一对范畴,总是要涉及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对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看法,是研究和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石。发生认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心理学和认识论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对心理学和认识论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皮亚杰对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皮亚杰是在严格的认识论意义上来使用主体和客体这对范畴的。皮亚杰认为,在认识发生之初,无论是原始人类还是初生婴儿,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与客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当然也就不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主客体概念。其认为,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和客体及主客体概念都是通过主体的活动建构而成的。在皮亚杰看来,主体和客体作为认识的两极,它们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而且,皮亚杰认为,认识正是来源于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使他在认识的来源问题上超越了传统的认识论,而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十分接近。尤为重要的是,皮亚杰认为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在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表现出来。皮亚杰以其对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不但探讨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为丰富和发展主客体关系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像任何理论一样,他的发生认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正确对待皮亚杰的主客体关系理论,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正是我们研究皮亚杰主客体关系理论的意义所在。时至今日,皮亚杰的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也有必要与其他的哲学理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借鉴其他哲学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使自身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7-05-01)

吴亚南[9](2007)在《主客体辩证法:文化工业的颠覆与救赎——论中介范畴在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体系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多诺认为传统的主客体理论,通过主体中介客体实质上建立了主体的绝对统治,所以必须超越这种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模式,在树立客体优先性地位的基础上建立主体与客体间张力式的关系。阿多诺在对文化工业的分析中围绕主体、客体、人等一系列重要范畴,揭示了文化工业的实质特性。基于这种中介思想的体认,阿多诺建立了独特的客体向度的文化救赎式道路。(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吴淑娴[10](2005)在《马克思从主客体角度对所有制的全方位考察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所有制思想博大精深,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包含着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内容。马克思从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考察所有制,是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正确判断所有制的性质和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6期)

主客体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实践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否可以用主体和客体对应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抑或谁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界意见不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和指导具体教育实践均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客体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1].魏小萍.卢卡奇历史主客体概念的衍变及其当代意义[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葛续华.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3].李星.主客体辩证关系新探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

[4].李翔.论治安主客体研究的现实意义[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

[5].祁志祥.互动与二分——中国古代审美主客体关系论及其当下意义[J].人文杂志.2011

[6].张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及现实意义探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

[7].马永东.论马克思关于主客体范畴科学理论的确立及其意义[J].前沿.2008

[8].王公晓.皮亚杰主客体关系理论及其借鉴意义[D].郑州大学.2007

[9].吴亚南.主客体辩证法:文化工业的颠覆与救赎——论中介范畴在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体系中的意义[J].惠州学院学报.2007

[10].吴淑娴.马克思从主客体角度对所有制的全方位考察及其意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标签:;  ;  ;  ;  

主客体意义论文-魏小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